於春江教授 |《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神外必備工具書、顱腦臨床...

2021-01-18 騰訊網

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

八年磨一劍

神外必備工具書再版

顱腦臨床解剖指定教科書

版本追溯由來

《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最早王忠誠院士擔任主編,2002年一經出版便作為神外醫師的教科書爭相傳閱,也成為了我國第一本顱腦外科臨床與解剖學密切結合的參考書2011新版王忠誠院士擔任主審,三博腦科創始人於春江教授等擔任主編, 現最新版仍由於春江教授等領銜編撰隆重出版。

三博腦科

顱腦解剖培訓班指定教材

縱觀國內顱腦解剖手術入路培訓班,三博腦科在次數及規模上拔冠,其中,於春江教授親自已舉辦38期,現大部分班由其學生主辦;而孫煒主任就是於教授學生,也是原三博腦科顱底組主任,先後主辦26期顱腦顯微解剖、顯微手術專題研修班,而培訓班指定教材就是《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一書。

2002版主編簡介

王忠誠(1925.12.20-2012.09.30),山東煙臺人,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畢業於北大醫學院,1965年出版《腦血管造影術》,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9年1月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9月25日,入選「最美奮鬥者」名單。

2011版及2019版主編簡介

於春江,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博導、三博腦科創始人之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2年師從王忠誠院士,獲神經外科學博士學位;1993~1995年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從事顯微神經解剖學研究師從Albert L. Rhoton Jr教授)。1996年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顱底解剖室主任;自2004年起任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曾任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首任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微侵襲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第三、四屆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底腫瘤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近300篇,其中SCI收錄文章40餘篇,獲各種科技進步獎13項。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40餘名。舉辦全國顱底外科學習班38期、手術觀摩班11期。榮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獎等獎項10餘項,主編專著5部。

張紹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少將軍銜。現任主要學術職務:國際數字醫學學會(ISDM)主席、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人體解剖學與數字解剖學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現任國際學術期刊Digital Medicine主編、《局解手術學雜誌》主編、《解剖學報》副主編、美國Clinical Anatomy、《解剖學雜誌》《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等15本學術期刊常務編委。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0餘篇,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7項,主編學術專著和全國統編教材21部,招收培養研究生46名。帶領團隊建立了中國數位化人體數據集,並進行了系列研究;牽頭創立了我國「數字醫學」這一新興的前沿交叉學科;創建了「數位化人體數字解剖學教學系統」。

孫煒,醫學博士,原三博腦科顱底組組長,1985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學系。現為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後。孫煒醫生技術全面,對神經外科諸多領域均有建樹,特別是對各種顱內腫瘤、腦血管病、顱腦外傷、脊髓疾病等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開展了多項創新性工作,在診治技術多方面具有獨到之處。臨床思路清晰,治療原則準確,手術技術精湛,擅長解決臨床工作中的棘手問題,先後發表專業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7部,培養碩士研究生15名。先後主辦26期顱腦顯微解剖、顯微手術專題研修班,為國內培養了一批神經外科骨幹力量

最新版特點

顱腦分步解剖與臨床手術密切結合,每個章節都附有大量手術入路分步解剖內容,全書有20餘種手術入路分步解剖,其中顱底部分新增12種改良新式入路。

新版叢書仍然堅持站在臨床醫師的角度,用臨床思維方法審視解剖學內容;

堅持以應用解剖學為主線,以臨床為依託,闡明細微結構的位置、形態和毗鄰;

對手術中的難點從解剖學角度給予解釋和提供對策為開展新技術、新術式提供解剖學依據和量化標準

//

圖書信息

《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大16開,350頁,銅版紙精裝彩印,超值定價200元,2019年10月出版。

預訂優惠價:160元+包郵

//

主 編 寄 語

自2011版出版已然8年,近年來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神經內鏡技術和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神經外科顯微解剖研究的深入,對神經外科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從多角度進一步認識局部解剖、手術入路相關解剖和影像解剖,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診療效果。

本次再版希望能夠通過充實初版的內容,以使各位同道從中受益。

本書仍沿用了初版的特點,解剖與臨床手術相結合,以增加解剖研究的臨床實用性,並融匯了近年來神經外科顯微解剖研究的新進展。

本書增添了大量清晰的解剖圖片,以簡約的文字,反映正常的解剖形態,同時結合相關手術入路進一步闡述,層次清晰,一目了然。

內 容 簡 介

第一章為顱蓋的應用解剖,其中包括軟組織、顱蓋骨、腦膜的應用解剖,最後闡述了顱腦局部解剖定位標誌及投影的臨床核心問題

第二章為各大腦葉的應用解剖學,同時包含顳葉與癲癇、顳葉手術、大腦纖維聯繫、大腦動脈及靜脈應用解剖等。

第三章為基底節、丘腦、下丘腦的應用解剖和血供、手術入路以及下丘腦損傷併發症等。

第四章為腦幹分步解剖、與腦幹手術入路相關的局部解剖和七大腦幹手術入路

第五章為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導水管、第四腦室的應用解剖,最後闡述了腦室系統手術原則及各腦室的手術入路解剖

第六章嗅池、外側裂池、頸動脈池、視交叉池、終板池、環池、腳間池、四疊體池等應用解剖;

第七、九、十章分別闡述了顱前、中、後窩的骨性結構、硬腦膜、腦組織、相關神經的應用解剖,同時闡述了手術入路解剖包括單側額下入路、雙側額下入路、擴大額下入路和眉間鼻根鎖孔入路等;顳下入路、擴大顱中窩入路、中顱底硬膜內外入路和眶上-翼點入路;枕下-乙狀竇後-內耳入路、經巖骨乙狀竇前入路、遠外側經髁手術入路、經枕-乳突-頸入路;

第八章為蝶鞍的骨性、硬腦膜和神經結構,動脈和靜脈的應用解剖;海綿竇的詳盡應用解剖以及經鼻蝶入路的應用解剖

第十一章為眶的骨性結構、眶內容物、眶與鼻旁竇的關係和手術入路相關解剖;

第十二章顱腦橫斷面、冠狀斷面和矢狀斷面解剖.

著者情況介紹

一睹芳容

相關焦點

  • 第三章:高滲性治療 第四版《重型顱腦創傷救治指南》官方中文版連載
    神外資訊經BTF授權連載第四版《重型顱腦創傷救治指南》中文版,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由神外資訊>編輯ineuro翻譯、江基堯教授和胡錦教授審校的指南第三章《高滲性治療》,歡迎閱讀。至此以後,基於這一發現,靜脈輸注高滲劑已成為臨床中用於治療顱內高壓和腦疝的必備手段。然而,最優藥物的選擇及最佳的給藥途徑(如靜脈單劑量推注或持續給藥)以及作用機制至今仍無定論。在北美地區,甘露醇和高滲鹽水仍然是臨床中廣泛使用的高滲藥物,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也會用到一些特殊的高滲藥物。然而,其也有非常嚴重的弊端:高滲鹽水使用時可能對於低鈉患者產生致命的打擊。
  • 顱腦創傷相關下丘腦—垂體功能損傷的臨床特點及研究進展
    高鈉血症患者可表現為意識障礙、定向力減退、癲癇發作、反射亢進等,這些臨床表現通常很難與顱腦創傷本身引起的神經功能受損相鑑別。對於長期處於高鈉血症狀態的患者,在糾正血鈉水平的過程中,血鈉下降水平過快存在加重腦水腫的風險。Lekmanov等研究提示,對於嚴重顱腦創傷患者,CDI並發高鈉血症是預後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CDI患者約80%為一過性的,約20%在隨訪中發現為持續性尿崩症。
  • 臨床見聞|重症顱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中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應用...
    本文觀察留置鼻腸管行腸內營養在重症顱腦損傷且行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重症顱腦損傷且行機械通氣的患者36例,利用擲骰子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8例。
  • 宣武醫院新地標「顱腦大廈」——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將投用
    近日,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建院60周年管理論壇上,該院院長趙國光介紹,該院新地標「顱腦大廈」——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將於12月中旬投入使用,醫院將新增近500張床位。據介紹,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由該院和德國國際神經外科研究所合作建立,世界神經外科泰鬥、德國漢諾瓦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薩米教授擔任所長,全球十多位頂級神經外科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將定期來華提供醫療服務。據悉,該院南區新建的中國國際神經科學研究所、綜合病房樓和科學會堂3個主體建築,將在今年全部投入使用。
  • 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傳軍博士:用手術刀解決顱腦「大」問題
    功能區膠質瘤是指與人的意識、言語、肢體活動等密切相關區域的膠質瘤,理想的手術結果就是既切除腫瘤,又保護腦功能,對神經外科醫生挑戰極大。三院神經外科郭主任帶領團隊採用「雕刻式」腫瘤切除技術,成功為病人進行了手術。
  • 第十八章:進一步腦監測閾值處理 第四版《重型顱腦創傷救治指南》官方中文版連載
    神外資訊經BTF授權連載第四版《重型顱腦創傷救治指南》中文版,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由神外資訊>編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李智奇翻譯,江基堯教授和胡錦教授審校的指南第十八章《進一步腦監測閾值處理》,歡迎閱讀。
  • 重型顱腦損傷昏迷病人的促醒之路
    35歲的楊先生不慎摔傷導致重型顱腦損傷,硬膜下血腫,腦疝,昏迷不醒,家屬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檢查頭部CT發現顱內大量出血,中線偏移嚴重,腦疝形成。家屬多方打聽,了解到西安市紅會醫院神經外科趙東升主任擅長昏迷促醒,隨後轉往西安市紅會醫院,經意識障礙檢測,患者處於微意識狀態,還有甦醒的希望。隨後趙主任給他制定了一套詳細的促醒方案,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患者意識有所改善。為了防止腦組織二次損傷,隨後給患者做了顱骨修補手術。
  • 最好的神經外科醫院告訴你!
    2019年國家醫療數據中心在北京大學掛牌,同時北京大學首次發布臨床學科評估結果,那我們看看在神經外科領域中國最佳臨床學科評估排行榜吧,看著這個,去哪看病就清楚了!!
  • 顱底腫瘤外科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由於神經內鏡「鎖孔」技術的臨床應用時日尚淺且病例數相對較少,尚需進一步積累經驗。我國顱底腫瘤外科起步略晚於國際同行,雖然臨床早已開展多種手術,但將顱底腫瘤外科作為專業領域進行系統研究卻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
  • 國際顱腦損傷研究熱點論文(2020年12月)
    Web of Science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在2020年12月發布了國際顱腦損傷研究近10年被引次數前1%的897篇高被引論文。國際顱腦損傷研究領域897篇高被引論文的主要來源國家:美國是該研究領域高質量論文的主要產出國家,其次為英國和德國。
  • 南方醫院漆松濤:鞍區膜性結構的解剖與臨床
    視頻回放蛇牌學院APP提供內容神外前沿訊,近日,南方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漆松濤教授做客蛇牌學院APP,主講《鞍區膜性結構的解剖與臨床》,本節課程中的膜性神經外科概念、鞍區解剖和臨床應用新探索,令人耳目一新,神外前沿新媒體獲準播放視頻課程全文如下。
  • 一文掌握了院前創傷急救評估|創傷|急救|掌握|評估|兒童|損傷|顱腦...
    如嚴重顱腦損傷合併肋骨骨折,肋骨骨折為合併傷。創傷嚴重程度分級按創傷的嚴重程度及依輕重緩急的處理順序分為三類:危重傷、重傷、輕傷。1、危重傷:創傷嚴重,傷員有生命危險,需行緊急救命手術或治療。 3、兒童改良GCS評分表 兒童改良GCS法根據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進行了改進,但仍需要進一步的臨床驗證,GCS評分≤8分,為重度顱腦損傷者
  • 附臨床療效匯總
    未來,硼中子俘獲BNCT對抗更多腦腫瘤及癌症的臨床數據還將進一步解鎖。哪裡可以進行硼中子俘獲治療?當前,全球BNCT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世界範圍內,日本率先獲批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性頭頸癌,其它國家正積極推進BNCT的臨床轉化與註冊報批。
  • 齊魯醫院李衛國團隊開展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帕金森病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李衛國教授帶領帕金森病外科治療團隊一天內完成兩例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病例。為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手術團隊制定了嚴格的腦深部電刺激(DBS)日間/加速康復外科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操作流程。
  • 用3DSlicer學習顱腦斷層解剖
    有了合適的素材就可以用3DSlicer來學習顱腦解剖,如下面的斷層解剖,你可以隨意的取得某一個層面的圖像甚至三維結構,而不僅僅局限於冠狀位、矢狀位或水平位。可以了解某一結構同時在水平位、冠狀位和矢狀位上的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