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世鎮現代臨床解剖學全集《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
八年磨一劍
神外必備工具書再版
顱腦臨床解剖指定教科書
版本追溯由來
《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最早由王忠誠院士擔任主編,2002年一經出版便作為神外醫師的教科書爭相傳閱,也成為了我國第一本顱腦外科臨床與解剖學密切結合的參考書;2011年新版王忠誠院士擔任主審,三博腦科創始人於春江教授等擔任主編, 現最新版仍由於春江教授等領銜編撰隆重出版。
三博腦科
顱腦解剖培訓班指定教材
縱觀國內顱腦解剖手術入路培訓班,三博腦科在次數及規模上拔冠,其中,於春江教授親自已舉辦38期,現大部分班由其學生主辦;而孫煒主任就是於教授學生,也是原三博腦科顱底組主任,先後主辦26期顱腦顯微解剖、顯微手術專題研修班,而培訓班指定教材就是《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一書。
2002版主編簡介
王忠誠(1925.12.20-2012.09.30),山東煙臺人,中國神經外科事業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畢業於北大醫學院,1965年出版《腦血管造影術》,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9年1月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9年9月25日,入選「最美奮鬥者」名單。
2011版及2019版主編簡介
於春江,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博導、三博腦科創始人之一,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2年師從王忠誠院士,獲神經外科學博士學位;1993~1995年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從事顯微神經解剖學研究(師從Albert L. Rhoton Jr教授)。1996年任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顱底解剖室主任;自2004年起任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曾任首都醫科大學第十一臨床醫學院首任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微侵襲神經外科專家委員會第三、四屆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顱底腫瘤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底腫瘤手術入路的顯微解剖學研究。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近300篇,其中SCI收錄文章40餘篇,獲各種科技進步獎13項。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40餘名。舉辦全國顱底外科學習班38期、手術觀摩班11期。榮獲王忠誠中國神經外科醫師學術獎等獎項10餘項,主編專著5部。
張紹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少將軍銜。現任主要學術職務:國際數字醫學學會(ISDM)主席、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人體解剖學與數字解剖學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現任國際學術期刊Digital Medicine主編、《局解手術學雜誌》主編、《解剖學報》副主編、美國Clinical Anatomy、《解剖學雜誌》《中國臨床解剖學雜誌》等15本學術期刊常務編委。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0餘篇,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7項,主編學術專著和全國統編教材21部,招收培養研究生46名。帶領團隊建立了中國數位化人體數據集,並進行了系列研究;牽頭創立了我國「數字醫學」這一新興的前沿交叉學科;創建了「數位化人體數字解剖學教學系統」。
孫煒,醫學博士,原三博腦科顱底組組長,1985年畢業於山東醫科大學醫學系。現為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博士後。孫煒醫生技術全面,對神經外科諸多領域均有建樹,特別是對各種顱內腫瘤、腦血管病、顱腦外傷、脊髓疾病等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開展了多項創新性工作,在診治技術多方面具有獨到之處。臨床思路清晰,治療原則準確,手術技術精湛,擅長解決臨床工作中的棘手問題,先後發表專業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7部,培養碩士研究生15名。先後主辦26期顱腦顯微解剖、顯微手術專題研修班,為國內培養了一批神經外科骨幹力量。
最新版特點
顱腦分步解剖與臨床手術密切結合,每個章節都附有大量手術入路分步解剖內容,全書有20餘種手術入路分步解剖,其中顱底部分新增12種改良新式入路。
新版叢書仍然堅持站在臨床醫師的角度,用臨床思維方法審視解剖學內容;
堅持以應用解剖學為主線,以臨床為依託,闡明細微結構的位置、形態和毗鄰;
對手術中的難點從解剖學角度給予解釋和提供對策;為開展新技術、新術式提供解剖學依據和量化標準。
//
圖書信息
《顱腦外科臨床解剖學》,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大16開,350頁,銅版紙精裝彩印,超值定價200元,2019年10月出版。
預訂優惠價:160元+包郵
//
購
買
掃
碼
主 編 寄 語
自2011版出版已然8年,近年來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神經內鏡技術和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神經外科顯微解剖研究的深入,對神經外科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從多角度進一步認識局部解剖、手術入路相關解剖和影像解剖,以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的診療效果。
本次再版希望能夠通過充實初版的內容,以使各位同道從中受益。
本書仍沿用了初版的特點,解剖與臨床手術相結合,以增加解剖研究的臨床實用性,並融匯了近年來神經外科顯微解剖研究的新進展。
本書增添了大量清晰的解剖圖片,以簡約的文字,反映正常的解剖形態,同時結合相關手術入路進一步闡述,層次清晰,一目了然。
內 容 簡 介
第一章為顱蓋的應用解剖,其中包括軟組織、顱蓋骨、腦膜的應用解剖,最後闡述了顱腦局部解剖定位標誌及投影的臨床核心問題;
第二章為各大腦葉的應用解剖學,同時包含顳葉與癲癇、顳葉手術、大腦纖維聯繫、大腦動脈及靜脈應用解剖等。
第三章為基底節、丘腦、下丘腦的應用解剖和血供、手術入路以及下丘腦損傷併發症等。
第四章為腦幹分步解剖、與腦幹手術入路相關的局部解剖和七大腦幹手術入路;
第五章為側腦室、第三腦室、中腦導水管、第四腦室的應用解剖,最後闡述了腦室系統手術原則及各腦室的手術入路解剖;
第六章為嗅池、外側裂池、頸動脈池、視交叉池、終板池、環池、腳間池、四疊體池等應用解剖;
第七、九、十章分別闡述了顱前、中、後窩的骨性結構、硬腦膜、腦組織、相關神經的應用解剖,同時闡述了手術入路解剖包括單側額下入路、雙側額下入路、擴大額下入路和眉間鼻根鎖孔入路等;顳下入路、擴大顱中窩入路、中顱底硬膜內外入路和眶上-翼點入路;枕下-乙狀竇後-內耳入路、經巖骨乙狀竇前入路、遠外側經髁手術入路、經枕-乳突-頸入路;
第八章為蝶鞍的骨性、硬腦膜和神經結構,動脈和靜脈的應用解剖;海綿竇的詳盡應用解剖以及經鼻蝶入路的應用解剖;
第十一章為眶的骨性結構、眶內容物、眶與鼻旁竇的關係和手術入路相關解剖;
第十二章為顱腦橫斷面、冠狀斷面和矢狀斷面解剖.
著者情況介紹
一睹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