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電影,不光只有適合大人看的,每年都還是會有一些適合孩子與大人觀看的電影。有的電影雖然講述的是孩子,但是很多都能夠引起大人的共鳴,很多電影講的故事,一直都非常的有哲理型,故事以不誇張的手法引起人們的反思,今天我們看看有哪些好看的講述兒童的電影。
1.小鞋子
《天堂的孩子》是馬基德·馬基迪執導的伊朗劇情電影,中文名又為《天堂的孩子》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關懷和溫情的氣息貫穿於影片的始終。看到兩個小孩在吹泡泡的那種可愛,真的感覺非常的童真,看著就不自覺的感覺幸福
整個故事圍繞著小阿里和他的妹妹開展的,故事開始講述了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都能看到妹妹難過得都快要哭出來了。
小阿里是個善良的孩子,每天早晨會在破殘的小巷裡等著妹妹,小大人般的心疼關愛細緻著親情。努力的學習,用自己的好成績把獲得獎勵的新鉛筆送給妹妹。被老師誤解的時候不作聲,自己默默的承受,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妹妹。被老師誤解叫家長的時候,淚眼簡直看哭了。
妹妹沒有鞋之後,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 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苦苦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看到阿里苦苦哀求的表情,真的感覺整個心都快碎了。
小阿里還和妹妹開心的說,自己一定會拿到季軍,然後獲得那雙鞋子。看到小阿里在講述的時候眼裡的光芒,真的感覺這孩子太懂事了。
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
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每個人都在為他祝賀,但是,只有小阿里知道,妹妹的鞋沒了,這個冠軍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陽光下,一個小男孩坐在水池旁邊,久久不肯離去,旁邊還放著那雙已經磨壞的鞋子,趴在腿上深深的哭泣,看到這一幕,眼淚已經不自覺的流下來了。
把腳泡在水池裡的時候,看到都是水泡,鞋子被磨壞,還流了血,有一群小魚遊過來的時候看到,是多麼的心酸啊,這個少年真是太讓人傷心了。非常的感動,淚流滿面。
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之後,妹妹難過地走開了,而他們的父親在回家的路上,自行車上放著兄妹都渴望的鞋子。影片中的兩個孩子,看起來全無表演的痕跡。哥哥是個總有些憂鬱神情的孩子,漆黑的眸子裡除了天真靈動以外,好像還有一些小小的心思隱逸其間。
妹妹是個可愛懂事的小女孩,美麗的大眼睛,快樂的時候會有極為純真可愛的笑容。莎拉唯一一雙粉色女童鞋丟了,目睹了得到這雙鞋子的小女孩一家三口的境地,這家的父親雙目失明,一家人生活在更為窘迫的貧困中,沙拉放棄了要回鞋子的想法,開始和哥哥穿同一雙鞋,一雙鞋子卻試出了一顆金子般純潔的心靈。非常可愛的一位小妹妹。
孩子的世界也許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純真、善良、友愛、積極等在影片裡通過丟掉一雙縫補好的鞋子為主線平實展現,帶給觀眾的沒有絲毫對兩小主人公的憐憫與同情,有的只是感動、讚揚和鼓勵。一部好的故事片就是要能講好一個簡單的故事。非常值得觀看的一部片子。
2.鱷魚波鞋走天涯
故事發生在一個寧靜的小鎮裡,德斯特和艾瑞克是一對毗鄰而居的同齡人。一場醫療事故打破了德斯特的平靜生活,由於醫療設備的汙染,德斯特在輸血的過程中感染了可怕的愛滋病。儘管不幸從天而降,並非誰的過錯,但德斯特一家還是遭到了居民們的孤立和排擠。
在大家眼裡,艾瑞克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孩子,性格孤僻的他似乎和誰都處不好關係。某一日,隔著一道竹籬笆,艾瑞克和德斯特相遇了。性情相似的兩人很快就結為了好友,艾瑞克想方設法的想要治好德斯特的病,在諸多治療都以失敗告終之後,艾瑞克毅然決然的帶著德斯特踏上了求醫之旅。
也只有孩子才會那麼輕易地相信人和人是可以很單純的,所以艾瑞克只是問了一句:「你那些細菌不會亂跑吧?」然後就爬過了那道隔離的柵欄。
所以,艾瑞克找到的一切稀奇古怪的植物莖葉,黑乎乎的難喝的湯藥,德克斯特全都乖乖喝下,最後的那些日子,德克斯特接受了自己會要提前離去的事實,甚至開始將病痛當成一種遊戲,嚇唬正經的大人,逗樂自己和艾瑞克。即使幼稚但是真誠,即使悲傷但是可愛。本片以溫情的表演方式獲95年兒童電影節最受歡迎影片獎、最佳童星表演獎。
3.地球上的星星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兒童劇情型電影,影片由阿米爾·汗執導並參演,達席爾·薩法瑞,塔奈·切赫達,維品·沙爾馬等主演。似乎米叔的電影從來都是高分裡面的電影。這一部劇也不例外,每一部都不會讓人失望,這部電影通過誇張社會的秩序和學校的規則向觀眾展現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都是一個別人無法取代的角色。從影片中就可以看出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待我們發現。
米叔在裡面飾演了一個美術老師,他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的發展。這部電影是他和一個小男孩的片子,講述了8歲的男孩伊夏,世界是充滿了驚奇和快樂的萬花筒,他正在用一切他能夠想到的方式和這個陌生的世界進行著交流,同時也充分的享受著大地萬物慷慨的贈與。
可是,這樣的伊夏卻是成年人眼中的問題兒童,他的成績不好,在班上的排名靠後, 腦子裡還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鬼點子,在又一次闖下大禍後,忍無可忍的父母將他送往了寄宿學校。
雖然伊夏的新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但在內心裡,和父母分離的生活讓他感到悶悶不樂,這時,一位名叫尼克的美術老師走進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見到的固守成規的老師不同,尼克主張讓學生們保留自己的個性和思想,自由的發展。在和尼克相處的日子裡,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來。
建議當家長的,當老師的都來看看這部片子,也許會得到啟發。在我們身邊有些孩子很不一般,比如:伊夏。他們在傳統教育中很難獲得成長與成就。往往不能幸運的遇到像尼克這樣的好老師,所以這樣的學生其生活往往是悲慘的。阿米爾-汗成功的將特殊教育問題呈現在影片裡,讓我們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溫柔、多一些愛、多一些思考去面對身邊這些特殊的孩子。希望一些特殊的孩子面對的不是只有冷眼與嘲笑,還是充滿愛的世界。
4.我的九月
該片獲1991年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我的九月》是由尹力執導的電影,張萌、張國立等參加演出。故事講述了北京胡同的一些孩子們的故事。
1990年九月,北京亞運會前夕,大榆樹小學的百來名學生正在為開幕式的團體體操表演進行緊張的訓練。其中一名叫安建軍(張萌 飾)的卻因為總是反應慢半拍而被取消了參賽資格,和他一起被取消的還有他的幾個小夥伴。
被人稱作「安大傻子」的建軍傷心不已,在中隊長劉慶來(張晨 飾)的慫恿下,幾人到訓練場搗亂,引得新來的班主任高老師(張國立 飾)到建軍家家訪。而這次家訪讓一直膽小不敢言的建軍與高老師成為了好朋友,二人相約日後有什麼問題就說出來一起解決。
一次偶然,建軍買彩票中了五十塊錢捐給了亞運會,這引來了晚報記者的採訪。但害羞的建軍沒有把自己的名字說出來,倒是劉慶來說了自己的名字,於是這份榮譽就掛在了慶來的頭上。受到委屈的建軍在高老師的鼓勵下,開始省下買早餐的錢來買彩票,且勤奮練習武術。在亞於會開幕前2天,有同學突然受傷不能參加。建軍的辛勤得到了證明,他和小夥伴們站在了亞運會的會場……尤其是影片結尾,安大傻子挺起胸膛,一絲不苟的站在亞運會場上同身邊其他同學整齊的做著武術動作那點兒,被深深的感動到了
5.跳出我天地
11歲的小男孩比利·艾略特是一位煤礦工人的兒子,從小就和他的父親、兄長生活在英國的北部小鎮。他每周要去上拳擊訓練課。一天,在上訓練課時,他偶然接觸了芭蕾舞,這美奐絕倫的藝術立刻深深地迷住了他.
而這個男孩也讓嚴厲的芭蕾指導老師威爾金森夫人眼前一亮,她發現比利是一個很難得的、極具天賦的芭蕾苗子。威爾金森夫人有著一張過於尖刻的利嘴,手裡也總是拿著一支香菸,可當她看到比利有如此難得的舞蹈潛質時,也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她甚至放棄其他的芭蕾女弟子,全身心地培養比利。
然而比利學習芭蕾的事情始終瞞著他那獨身的父親和專橫的兄長。礦上的罷工工潮,使他們在為吃飽肚子而努力地掙扎著。當他們終於發現比利把學習拳擊的學費浪費在了毫無男子漢氣概的芭蕾上時,一場家庭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比利的祖母也不贊成他去學習芭蕾。因此他只能從他的好朋友麥可那兒找到一絲安慰,這也使得倆人的友誼進一步加深了。
與此同時,威爾金森夫人也積極鼓動比利去報考倫敦的「皇家芭蕾學校",她認為在那裡,比利可以得到更好的訓練,也可以徹底擺脫家庭環境對他的巨大壓力。而比利卻陷入了對家庭的責任和實現自己理想的矛盾之中,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後者,因為對芭蕾的愛是他無法抗拒的,芭蕾是他的所在,也是他的命運所系。
這部電影從劇情到演員都很出色,Elliot的哥哥和他都有各自的選擇,一個積極從事罷工,另一個迷戀舞蹈而不是拳擊。從影片開始,搖滾音樂一響起,我們就了解這些主人公的熱情了。無論是Elliot在不斷的蹦跳舞蹈,還是他哥哥憤怒的敲擊玻璃。喜歡看Elliot跳舞,是因為他真實的表達自我。就像他哥哥一樣,把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只不過他跳芭蕾舞,他哥哥罷工。那種強烈的,表達的渴望,是藝術的源泉。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過那種體會。
你都看過哪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