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模擬題:概括當今社會民眾普遍缺乏規則意識的原因

2021-01-17 半月談申論
 給定資料 

「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柏坡面對當年毛澤東提議的「六條規矩」時發出感嘆。「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然而,近年來有關漠視、違反、扭曲規則的事屢見不鮮,小到闖紅燈、公共場所吸菸,大到違規用權、官員腐敗,無不凸顯著破壞規則引致的種種風險和危害。而這種規則意識薄弱或缺乏問題的普遍存在,已經成為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和構築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主要挑戰和短板。

規則意識深受傳統文化價值影響。眾所周知,我國傳統社會有兩大典型特徵:一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二是熟人社會而非陌生人社會。熟人社會因血緣、地緣與業緣等各種關係和人情,形成「差序格局」,根據親疏遠近形成不同的規則,圈內人與圈外人會得到不同的對待,社會規則也因成員是否屬於這個「圈子」而有所不同。傳統因人而異的「規則」,實質上與現代規則的定義大相逕庭。而這種傳統意識一直流傳至今,成為社會現代化進程中的嚴重障礙之一,與構建現代社會規則體系的要求形成衝突。

正確的價值觀是規則意識的基礎,但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在充分激發人性自利因素的同時,也容易引致過於強調、追逐私利甚至是損人利己的不良價值觀。在缺乏多方面強有力的社會規則的堅守與執行的情況下,這種不良價值觀又引致許多「非正式規則」或「潛規則」。社會的有序發展,依賴於公共規則的廣泛實施,而非「非正式規則」的泛濫。相反,如果一部分人因破壞規則而獲利,遵守規則的大多數人卻利益受損,就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即符合法治精神和道義基礎的顯規則被驅逐,破壞法治精神和道義基礎的潛規則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漠視或者拒絕遵守規則的意識就會在社會成員中變本加厲地膨脹起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規則意識缺失和社會價值觀念變異、扭曲的惡性循環。

國內外的實踐經驗都表明,違法必究是維護法律法規尊嚴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執法不嚴必然導致違法現象橫行。規則亦是如此。一般認為,我國一些基本規則不被嚴格執行和遵守,與缺乏有效約束手段、違規成本太低有關。制度約束不力,或可通過人情關係化解,故而大家都不把規則當回事,缺乏敬畏之心,尤其在「法不責眾」思想的支配下,會產生集體違規的「廣場效應」。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也會影響人們對規則的信任度。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區域差異明顯,各地的實際情況差異很大,規則制定者常常需要頒布比較靈活的規定,而非「一刀切」政策,以便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對規定進行細化和微調,但這樣做也留下了一定的地方自主空間,造成規則的模糊性。而一旦規則本身不明確或不易理解,人們即使出於良好的動機盡力去遵守規則,在實踐中也很難做到。例如,對大多數民眾來說,「紅燈停,綠燈行」是我們最熟悉的交通規則,也是最常見的交通規則宣傳內容。這條規則雖然朗朗上口、簡單易懂,卻不能清晰地指引我們的交通行為。例如,紅燈停應停在何處?黃燈時又該如何?在一個沒有轉向紅綠燈的路口,非機動車駕駛人若轉向應該是紅燈行還是綠燈行,還是其他時間段行?當然,我們的交通規則對這些問題有明確的規定,但除交通管理者、司機等群體必須認真學習交通規則外,大多數人的交通規則知識主要是通過媒體宣傳等渠道自學而來的。而規則內容宣傳得不明確,容易導致人們在遵守交通規則時出現誤區,例如許多人違規越過停止線,停在人行道上而不自知。

 作答要求 

根據「給定資料」,概括當今社會民眾普遍缺乏規則意識的原因。(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200字。

參考答案

一是受傳統文化價值影響,傳統因人而異的「規則」意識流傳至今,成為社會發展障礙之一,與構建現代社會規則體系的要求形成衝突。二是市場經濟引致不良價值觀,繼而引致「非正式規則」或「潛規則」泛濫,可能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三是制度約束不力、違規成本太低,令民眾對規則缺乏敬畏之心,影響人們對規則的信任度。四是規則制定的模糊性以及規則內容宣傳的不明確,不能清晰指引人們的行為,影響了人們對規則的遵守。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相關焦點

  • 2016國考申論備考:歸納概括題的作答形式與規範
    2016國考申論備考:歸納概括題的作答形式與規範 2015-11-13 11:09:47| 來源:中公教育
  • 申論四大基礎題型|歸納概括題|題型概述
    歸納、概括給定資料或者文章的重要信息是閱讀的目的之一,也是公務員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歸納概括能力(本質上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表現)成為申論考試的重點考查要素。歸納概括題,在申論中屬於客觀類的題目, 「歸納」 ,是指歸攏並使之有條理: 「概括",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點歸結在一起總括,其本質是對已有內容、事物的整合、加工。
  • 822省考,申論歸納概括題高分示範
    本周末將迎來最後一波省考,臨近考試,申論提分有技巧。 申論前面的小題答案來源於對給定材料的閱讀、提煉、概括和總結,並使用規範和精煉的語言進行表述。如何概括得更加規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
  • 2013上海公考申論衝刺:歸納概括題拿高分
    從2011年起,上海公考的A、B試卷基本包含了這幾個題型:歸納概括題、綜合分析題、提出對策題和文章論述題。其中,歸納概括題型主要是兩種形式:一是「概括主要內容」,二是解釋詞句,而且都限定字數要求。很多考生一看這個題目就會「懵」,不知如何下手,針對這兩類題型,中公教育專家將為大家毫分縷析,全面講解其作答技巧,助其獲得高分。
  • 《申論》中歸納概括題的幾種類型,你清楚嗎?
    歸納概括題是申論考試中最為基礎的題型,按照題目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歸納概括單一要素和歸納概括多個要素兩類題型。歸納概括單一要素題常考查概括問題、原因、做法、現狀、功能等;歸納概括多個要素題常考查歸納概括多個並列要素、歸納概括變化、擬制標題和語句填充等。
  • 申論概括歸納題最常見的命題方式是什麼?
    申論考試中,許多人最喜歡的就是歸納概括題了,似乎只要照著材料將試卷填滿就算解決戰鬥,孰不知得分情況並不理想。那麼,歸納概括題到底該怎麼戰鬥?今天,小編幫大家梳理一下「歸納概括題」題型分類,明確到底要概括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答題。
  • 申論技巧:「對策」概括之要訣
    在申論中「對策」就是解決問題的某種辦法或措施,屬於申論最常見的答案要點之一,一般貫穿於申論試卷的始終。大部分考生應考時,概括提煉對策用的是語感,不過經過歷年申論試卷分析和總結,中公教育專家發現申論材料中對策這類答案要點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如果用好這些特點,概括提煉對策將會又快又準。
  • 2021年甘肅公務員申論技巧:提煉歸納概括的「靈魂」
    2021年甘肅公務員申論技巧:提煉歸納概括的「靈魂」 甘肅省公務員考試筆試內容包括: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以及申論,對於申論而言,主要是以4道題為主,3道客觀題,1道大作文,掌握的內容在於平時的積累,比如申論熱點、申論範文,接下來
  • 公務員大講堂:多方位教你「玩轉」申論
    「考生要從微觀方面掌握申論材料的四個要素,即現象或問題、影響、原因、對策。在看材料的時候,要進行適度勾畫,如出現新聞媒體的報導、調查顯示、政府文件、法律規定,有助於揭示社會問題的四大要素;看到相關人士的看法,有助於揭示原因和對策。還有材料中相關方面的做法:正確做法有助於揭示對策,錯誤做法有助於揭示原因,面臨的不良狀況有助於揭示存在的問題。」吳昊說。
  • 申論考試的目的是什麼?
    社會熱點問題,也是社會現實問題,有許多也是社會難點問題。申論試卷以黨、國家、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來測試考生,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創舉。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認為,這大概就是申論試卷命題的高人之處。無疑,這就是對國家機關公務員敏銳的洞察能力的要求。
  • 模擬題:人文常識模擬題10.16
    行測題庫:行測人文常識模擬題 1、哲學的基本問題,即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是指( )。A.物質與意識誰具有決定性B.物質與意識是否具有互換性C.物質與意識是否具有同一性D.物質與意識是否具有相似性2、實踐高於理論的原因是因為實踐有( )。A.普遍有用性 B.主觀能動性 C.直接現實性 D.客觀現實性3、2009年,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強調,在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應著重( )。
  • 歸納概括題不會做?給你一套公式
    在做歸納概括題時,很多考生寫了不少,但最後得分卻不高。一可能是字數超了;二邏輯混亂;三概括能力弱;四字太醜!那怎樣才能做好歸納概括題呢?對於歸納概括題來講,當材料中出現歸納、概括、概述、簡述、總結等詞語時我們可以斷定這道題是歸納概括題。
  • 2022京考申論反問:破解申論歸納概括影響類題目_北京中公教育
    眾所周知,歸納概括題型在國省考當中向來是必考題,由此可見重要性。而在近幾年歸納概括題的考察中,作答對象更加多變且找點難度增加。其中,影響類題目在近幾年考試中頻繁出現,那下面中公教育專家就帶大家總結下考查影響類的歸納概括題到底怎麼做才能破解題目,明確找點思路。
  • 公務員考試申論本質、誤區及備考指導(三)
    三、備考指南   關於申論的備考,有經驗的考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方法是千差萬別的,我並不想在這裡說什麼絕招,而是向大家闡述兩個普遍的也是基本的方法:練習和閱讀。   (一)練習的方法   再好的理論沒有練習都是空談。
  • 2021京考申論歸納概括題技巧指導之綜合概括
    眾所周知,在公務員考試申論中歸納概括題是考查的重點,可以說是一個必考題目。因此大家要想考上理想崗位,考到更高分數,就必須掌握歸納概括題。但是,在備考中,大家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作答歸納概括題時,要點能夠找到,可是分條書寫答案時卻發現不能很好的優化答案,導致最終分數不高,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個優化答案的高分技巧——綜合概括。
  • 2020國考申論歸納概括指導:莫讓字數限制你的分數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申論歸納概括指導:莫讓字數限制你的分數,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歸納概括概括題在申論考前中算是難度係數相對低一點的,對考生來說不是很難,但是寫著寫著就超字數了,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字數範圍內實現分值的最大化
  • 2021福建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技巧:考前一周申論衝刺策略
    距離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只剩最後一周的時間了,相信大家在前期的備考中也做了很多題,積累了很多能量,但如何把這些蓄積的能量釋放到考場上,在今年的國考筆試中取得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績呢,希望通過以下內容,諸位可以得到一些指引,化量為質,化蛹成蝶。返璞歸真,重視基礎歸納概括題的本質是對材料的概括、提煉和加工。
  • 全面了解申論測試 從宏觀角度把握
    三、申論測試的性質  申論測試,是模擬公務員處理日常工作的能力測試。但是由於考試時間以及其他條件的限制,申論所給的背景材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經過加工的半成品資料。這些半成品的背景材料,頭緒不很清楚,條理順序也較為混亂,究竟反映了什麼問題,需要考生進行研究、梳理和歸納。
  • 申論黑洞論和小馬申論的複習方法(長文慎入)
    這就是演繹推理沒有學好,如何從材料當中找出潛臺詞,需要綜合使用反面推理、對比論證、數字推理等多種方法,這樣才能不遺漏採分點額。另外演繹推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申論大作文的論證部分。申論大作文的論證可以綜合使用演繹推理的多種論證方式,等你把演繹推理學會了,你寫大作文的高度都不一樣了。那麼應該如何提升演繹推理能力呢?
  • 歸納概括寫作格式|2017年寧夏公務員考試申論答題技巧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歸納概括寫作格式|2017年寧夏公務員考試申論答題技巧,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寧夏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寧夏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歸納概括是每年申論寫作必考的題型,其實質就是到材料中找要點,相對其他題型而言,是最簡單的題型,也是最基礎的題型,只有把它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