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類考試經驗之談:「保大放小」——把必考點、難點,必須掌握
關於註冊類考試的一點經驗和建議
接上一條繼續說起,那麼怎樣備考各種註冊類考試呢。其實,經驗和方法也大同小異,本著專業認真負責的態度,我只說我目前擁有的註冊類證書的經驗和個人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同意見,大家也可以積極留言和拍磚,畢竟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通過考試,為了更好的生活。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習慣和方法。
第一:習慣。在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大家能夠獲取信息的途徑太多了,導致大家對所有的信息都是快餐消費。只是「略知一二」。但是,無法沉下心去,認真了解。很多考試的童鞋都會說禁不住誘惑,時不時地拿出手機刷一會兒。其實,這無可厚非。但是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打算真正考試的話,最好是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天給自己固定下學習時間,比如晚上固定學習兩個小時,可能剛開始你完全沒法坐得住,那就需要你克制,大家都知道21天養成一個習慣,剛開始只能坐5分,克制克制,隨著時間的推移,21天後,我相信你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覺得你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習慣的養成,也可以用大家時下最時髦的說法:自律。只有足夠自律,克服惰性,養成習慣就好了。
第二:那就是方法了。我個人覺得這種過線即通過的考試不同於考研,考編制這種選拔性考試。選拔性考試需要你掌握內容可以說是360°無死角。但是通過型的考試就是60分萬歲。這就對我們的備考提供了指導,我們可以「保大放小」——把必考點、難點,必須掌握。換句話說如果一張考卷100分,簡單60分,較難20分,難20分。你就應該知道先掌握哪些了。要先把基礎知識掌握好。
在基礎知識中,我覺得兩種方法比較合適。一種是把書讀薄,即你要從宏觀上把握這本書的考試重難點是在哪幾章,甚至哪幾章的哪幾節。這樣在複習的時候就著重下力氣。一定要學懂弄通。另外一種就是把書讀厚。厚就是要在前期把書讀薄的基礎上,不斷的深化和挖掘知識的「邊角料」。比如某些難記的數字呀,規範呀等等。這樣通過兩種方法就可以把書本把握起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刷題」。我個人其實非常反對和討厭題海戰術的。不是這樣不好,而是運用不得當。
有些考試的剛開始就說沒有時間看書,不如直接刷題吧。其實這種是大錯特錯的。不信你刷完題,回過頭看課本發現很多題都是課本的原話。而你,因為沒有熟讀課本導致錯誤。這樣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就得不償失了。在刷題過程中也是有技巧的刷題有按照專題(章節)進行的,也有最後的按照套題刷的。
我相信大家肯定明白什麼意思。專題(章節)就是在學習完每一章進行的專項練習,類似於我們的單元測試。最後的套題就是「期末考」。這樣我相信經過題目和課本的雙重「磨礪」,通過60分,應該問題不大。
最後,我想說,其實很多通過的考證達人也有推薦了很多網校,網課、甚至每個老師什麼特點都總結得很透徹。大家可以借鑑的。我個人的體會並不是說「此消彼長」,並不是說別人的就不多,我自己的就肯定多。這種思想是錯誤的。每個人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否。最後,祝大家在2020年考啥過啥。加油,奧利給。
ps:總感覺有些話沒有說得太明白,碼字水平太差。還請大家多提意見,大家共同進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