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社區、網絡鬧哄哄地說是要囤糧,讓人感覺似乎要打糧食戰爭了,路上還真有不少人用可攜式購物車,拖著大米和白面歡歡喜喜把家還。瞧一帶旅行架的大奔,後背一掀開,裡面堆滿了糧食和水果。難道……忐忑了一晚上。所幸隨著春日旭光的普照,筷子又清醒過來,省了大把的銀子,感覺就像發了大財。
過了幾天,又聽說某個地方開始囤鹽了,說是美利堅那旮因為新冠掛了的人太多,海水都汙染了。羊駝的,那得多大汙染才能讓海鹽變成不可望也不可及的特 供。再說只要停售船票,啥東西能進來?好在隨後這等下三濫的消息就被闢謠黨給闢死了,所以食鹽戰爭就打了一槍,便草草收兵了。
新聞裡說,口罩布又回到高位了,50萬一噸。筷子估計好些人後悔當時沒有囤點口罩布,如果能囤點兒,保不齊北京三環弄兩套四居室了。更早時間,有人說外資必將大規模湧入,估計也有好些幸福的韭菜想要囤點股票,萬一真的上了10000點呢,萬一真是10000點起步呢?
其實囤貨是生存焦慮的心智反應,一旦成了病,就會總想著囤點兒什麼,不囤點就不踏實。有些時候是被情境所迫,比如早期北方人冬天囤大白菜。不囤不行啊,不燉到時候沒菜吃。春節包餃子,沒菜包個毛線啊!現在好了,祖國強大了,冬天什麼菜都有。也只有極少數老年人還在囤菜後遺症中囤點大白菜。要是筷子敢囤大白菜,家裡人和鄰居搞不好就會立即撥打精神病醫院的熱線電話。
但是如果說「囤」這個字眼兒可以從現代生活中徹底刪除,那也不對。但如果不刪除,總不能讓它整天在字典裡挺屍。所以還得讓它活起來,為勞苦大眾的幸福生活做點什麼,以便讓資本主義恨得咬牙切齒。那囤什麼呢?有識之士或許立即會蹦出來說,囤知識。囤知識?拉倒吧,從此以後囤知識是最沒用的,囤10斤小肚腩都比囤知識強。知識更新速度太快,今兒囤了,明兒可能就漚爛發臭了。
那囤什麼?依筷子看,有三樣東西非囤不可。
一是要囤點現金。以後的白條黨、月光族指定是最大的自爆分子,稍有個風吹草動立即抓瞎。你以為網絡信貸總是給你留個打白條的機會嗎?當社會經濟來源受到衝擊時,誰還願意為你承擔風險,打白條?打手槍吧你。所以必須要記住,囤點現金,囤點現金,囤點現金!當然也不是讓你死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只是提醒你,別在消費狂歡中以為自己真能代表超前消費的有生力量。
二是要囤囤健康。健康這個玩意兒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在手的,日常生活的講究程度註定了你對健康的擁有量。因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健康一旦消耗到歷史裡,想要重新拿回來,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些一面糟蹋著健康,一面寄希望於驢皮之類的人,註定會在健康裡窮死。每次我看見那些什麼亂七八糟都往嘴裡塞的人,在鏡頭裡標榜自己是吃貨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是在聽一些痴貨講述豬圈裡的故事。
三是要囤點智商。按照古斯塔夫·勒龐的說法,一個人的智商和他的從眾性成反比。所以鑑定一個人智商的高低用不著什麼測試題。如果一個人像根牆頭草那樣,風往這兒吹,他就往這兒倒,風往那兒吹,他就往那兒趴,那麼就算他有哈佛博士頭銜,也照樣是個貨真價實的特級腦殘。智商不是靠學校學的那點兒知識撐起來的,而是通過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理性修養慢慢建構起來的——學校能提供的主要是理性的基礎訓練。當然,如果一個人因此講究純理性的生活,那麼他也是五行缺智的。
未來,路漫漫其修遠,人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今兒是新冠,明兒可能就是新冠王。但是不管怎麼時候,只要囤好上面三樣東西,總能在關鍵的時候讓我們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文字為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