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雙十一」活動將在10月底正式開啟,隨著鋪天蓋地的優惠預告襲來,很多人早已按捺不住血拼的衝動,這不,裴先生的女友就備了足足6000元的購物金,準備全部用來購買護膚品……
為了助力大家避坑,連日來,記者採訪了多位曾在「雙十一」血拼囤貨的「過來人」,請他們用親身體驗告訴你,哪些商品值得囤,哪些後悔囤,
案例:女友要囤6000元護膚品
裴先生名叫裴濤,今年25歲,從事客服工作,家住尚格博園小區。裴濤說,自己和女友貝貝戀愛大半年,二人存款為零。此次,貝貝提出,要刷信用卡花6000元去參加「雙十一」血拼。
貝貝還說,自己看好或加購的商品,都是護膚品和彩妝,比平時優惠很多,一次購買少則用半年,多則用一年,一次性雖然開銷不少,但最終算下來實在是太划算,「而且保質期又很長,不擔心過期。」
裴濤對此表示,首先自己和女友的月薪都只有4000多元,一次性購買會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其次他總覺得,護膚品化妝品不宜囤太多,「反正我真的瑟瑟發抖的,但勸又勸不住她。」
調查:「值得囤」和「後悔囤」榜
(註:排名不分先後)
「值得囤」篇——
■衛生紙
馮曉璐(28歲 女 文員):我覺得「雙十一」囤得最正確的就是衛生紙吧,囤在家裡感覺很有安全感,保質期又長,還節約了不少錢,後來看到國外搶購衛生紙的新聞,更覺得自己囤對了。
■日常消耗品
夏女士(30歲 女 會計):我每年必囤牙膏、牙刷、毛巾、洗衣液、香皂、洗髮水等日常消耗品,根據家裡的人口數及消耗情況囤貨,基本上「雙十一」買一次,大半年都不用再為這些用品操心,但一定要看好保質期。
■電子產品
陳先生(32歲 男 網絡作家):每年的「雙十一」我都會去「血拼」,但是我只關
注電子產品,比如一臺電腦近十個配件,每到雙十一的時候,每個配件的價格都會相對便宜,在這個時候換一臺電腦就再合適不過了。
範女士(31歲 女 全職媽媽):微波爐、空氣炸鍋、煮蛋器、加溼器、蒸臉儀……這些大大小小的電子產品,都是我在「雙十一」囤的,只要提前研究看好,就不會出錯,還能比平時節約不少錢。
■保暖內衣、襪子
謝佳佳(28歲 女 教師):我每年雙十一都會給全家老小買保暖內衣、襪子等,這些物品穿在裡面不挑樣式,只要質量好價格實惠,完全可以買買買。
「後悔囤」篇——
■奶粉
秦雅(34歲 女 全職媽媽):我最後悔的就是,曾經在「雙十一」買了八九罐大牌嬰兒奶粉,結果寶寶吃了發疹子,只能換奶粉,後來把奶粉掛在朋友圈裡超低價還轉賣了好久。
■面膜
莉莉(27歲 女 設計師):我去年「雙十一」一共囤了300多片面膜,本想得好好的,每天敷一片,一年都美美噠,結果現在還剩100多片,而且面膜啊護膚品這些不斷在出新品,作為女人哪有不想嘗試的,建議真不要囤多了。
■暖寶寶
方女士(29歲 女 美編):作為「怕冷星人」,到了冬天我每天都要貼暖寶寶,去年我一次性買了500多片,結果去年冬天我們辦公室空調超足,上下班的班車也開足了空調,今年初又因為疫情發生在家宅辦公了很久,所以暖寶寶只用了100多片,剩下的暖寶寶到現在已經變硬了,只好忍痛全丟了,感覺好浪費。
■衣服、鞋子
張先生(27歲 男 金融):我不是說衣服鞋子不能買,但真的不要囤,我女朋友去年囤了十幾件,因為沒有試穿,很多拿到手裡根本不是想像的樣子,而且她本身衣服就多得穿不過來,到現在都有好幾件一次沒穿過。
記者手記:囤貨需根據需求謹慎下單
一圈採訪下來,我發現,會讓大家後悔的囤貨,往往是因為未來的生活狀態與當下發生改變導致的,既然我們無法預料未來的生活,就不要為了未來預購太多的囤貨,免得最終只達到付費總價上的節約,在實際使用中卻以浪費收場。
正如「值得囤」的推薦者們所分享,囤貨前還需算準消耗量、使用頻次、挑剔指數等因素,再根據需求謹慎下單。
都市熱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實習生 覃子嵐
編輯:張亞
校審:周圓
總值班;嚴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