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思維實驗挑戰你的大腦——生存還是毀滅?

2021-01-15 老胡說科學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利用著名的「思想實驗」來證明他的革命性理論。當然,這些理論不僅僅是空談,它們得到了數學支持。然而,思維實驗在科學上所起的作用不應該被低估。事實上,許多偉大的科學發現都是在科學找到測試它們的方法之前的幾十年的假想情景中預言出來的。

思維實驗幫助科學家驗證他們的思想理論。許多思想實驗深入研究了高等物理原理(比如薛丁格的貓),但也有一些不足。

以下是五個幾乎不涉及數學的思維實驗,它們能讓你的大腦稍稍放鬆一下(其中一些已經被科學研究發現,而另一些仍在引發爭議)。這些想法可能很有趣,如果科學能夠跟上,這些奇思妙想可能會產生非常真實的後果。

柯克船長是不是在《星際迷航》的每一集裡都死掉了?

你知道你昨晚死了嗎?。但是你被一個完全相同的複製品取代了,這個複製品擁有與死去的「你」完全相同的身體特徵——甚至是相同的記憶。不相信我嗎?這很難證明是錯的。

這就是哲學家唐納德戴維森在上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浪蕩子」思想實驗的基本概念。在此實驗中,一個人正穿過沼澤,被一道閃電殺死,但是,碰巧的是,另一道閃電擊中附近的沼澤,並重新排列了所有有機顆粒,從而形成了精確的複製品(包括所有的記憶等等)。 )被殺的人。新的「沼澤人」醒來,並過了死者的餘生。

如果分辨不出這兩者的區別,那麼這個新的「沼澤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嗎?這取決於你認為什麼是「自我」。(這個特別的實驗還引發了許多與各種不同的多世界理論相關的解釋——到處都有很多自我反省的現象。)

要提出這個問題,《俠盜飛車》的整個情節似乎是一種不必要的複雜方式。特別是當我們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比喻來比喻科幻小說中的複製品:《星際迷航》中的運輸工具。

那麼,這樣想吧——每次柯克船長穿過傳送們,他真的死了嗎?就宇宙的其他部分而言(包括「新柯克船長」)沒有什麼變化。唯一出了問題的人是柯克1.0,他被毫不客氣地幹掉了。

這可能聽起來很有趣,但情況可能不總是這樣。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很可能會找到一種方法:1)像《星際迷航》那樣傳送物質,2)像庫茲韋爾那樣把我們的思想上傳到數字形式。我們最好還是先弄清楚這類問題——難道你不想知道每次有人對你「眉開眼笑」時,你是不是也在自殺嗎?

芝諾悖論

一些最著名的思想實驗是古希臘哲學家澤諾的作品。顯然,芝諾有很多空閒時間,這讓他想出了一些不必要的有趣的難題,比如著名的《阿基裡斯和烏龜》:

阿基裡斯是希臘傳說中偉大的英雄,根據芝諾的實驗,他決定和烏龜賽跑。根據芝諾的說法,阿基裡斯對自己跟海龜比賽非常有信心,他讓烏龜先跑一會。當然,即使這樣,偉大的阿基裡斯應該很容易就能超越烏龜,並再次鞏固人類對被測試動物的統治,對嗎?

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通過一個特定的邏輯來看,可憐的阿基裡斯實際上是不可能贏得這場比賽的。哪裡出了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聽一聽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第六卷中描述的問題:

在賽跑中,跑得最快的人永遠追不上跑得最慢的人,因為追趕者必須先到達被追趕者出發的地方,所以跑得慢的人必須始終保持領先。

讓我來解釋一下。在這個思維實驗中,我們假設阿基裡斯和烏龜在以恆定的速度賽跑:分別是非常快和非常慢。在比賽的某一時刻,阿基裡斯到達了烏龜最初的起跑點。但在阿基裡斯到達那裡的時間裡,烏龜已經向前移動了。所以,阿基裡斯的下一個任務是彌補他和烏龜之間的新差距,然而當他這麼做的時候,烏龜又向前移動了一些。然後這個過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阿基裡斯總是面臨一個新的缺口需要彌補。結論是:偉大的阿基裡斯在與一隻又笨又慢的烏龜的比賽中失敗了,任何劣勢都是無法克服的。

當然,這不是現實。任何一個身體健全的人(更別說是頂級運動員了)都可以輕易地超越一隻烏龜,即使是在領先的情況下(當然是可以超越的)。儘管結論是錯誤的,但你不能簡單地否定讓你得出這個結論的邏輯。與此同時,量子力學的擁護者會說,解決方案是我們無法確定任何物體的位置。但這表明思維實驗可以幫助激發更深入的研究。

我們實際上應該什麼都做不了

這是另一個來自我們的老朋友芝諾,它是一個關於運動本質的思想家(再一次,關於當代科學是否已經滿意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有一些爭論)。

首先,想像一下某人將一支箭射向幾十英尺遠的目標。你可能會想:「這是牛頓物理學的另一個有趣的例子。」然而,當通過一個非常特殊的邏輯看時,這應該是絕對不可能的。

現在,假設你只是在箭頭軌跡的某個點上凍結時間。在那個特定的瞬間,箭頭懸浮在空間的一個位置上。在任何一個瞬間,都沒有運動發生。箭頭只能在一個地方或另一個地方,不能在中間。那麼,如果在這兩個地方之間沒有一個時刻,它是如何從一個瞬間到達另一個瞬間的呢?

當然,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儘管有一個千年之久的合乎邏輯的論點,關於為什麼們不應該能夠移動。有一些頂級的物理學解釋,為什麼運動實際上是可能的。但是關於芝諾的悖論是否真的得到了令人滿意的回答,仍然存在一些爭議。

現實並不真的存在

我們都在以同樣的方式觀察世界,對吧?越來越明顯的是,事實並非如此。觀察和理解的本質是17世紀哲學家威廉·莫利紐克斯提出的一個問題的核心。

以下是他在給同行約翰·洛克的信中如何闡述這個問題的:

「假如一個人生來就是瞎子,現在已經長大成人,他通過觸摸學會了區分同一塊金屬是立方體還是球體。現在,假設盲人恢復了視力,桌子上有一個球體和一個立方體,在不允許他摸這兩個物體的情況下,他的視力是否能分辨出哪一個是球體,哪一個是立方體?對此,敏銳而明智的哲學家回答道:「不能,因為儘管他已經獲得了一個球體和一個立方體如何影響他的觸覺的經驗,然而他還沒有獲得影響他的視覺的經驗。」

簡而言之,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一個盲人學會了通過觸摸來辨別基本形狀,那麼當他突然獲得視覺能力時,他還能辨別出這些物體嗎?換句話說,信息從一種感覺轉換成另一種感覺,還是我們只是在頭腦中把它們聯繫起來?我們實際上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現在就猜吧。

自從幾個世紀前提出這個問題以來,它已經引發了很多爭論。但事實證明,在最近的歷史中,醫學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我們可以將視覺反饋給某些人,從而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人們無法將觸覺轉化為視覺信息。

但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思維實驗的價值:如果不是幾個世紀前的哲學家們,當代的實驗者可能根本不會想到去嘗試這個真實世界的實驗。

如果一輛汽車要殺人,應該殺誰?

想像一下:你站在一座橋上,俯瞰著一組電車軌道,你注意到有五個人被一個狡猾的惡棍拴在軌道上。然後你看到一輛失控的電車沿著軌道飛馳而下,除非有人幹預,否則肯定會撞死那些不幸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你太瘦了,無法讓電車停下來。但你意識到你是在和一個巨大的胖子都在橋上,如果你把他推到電車前面,他會有足夠的體重讓電車停下來,救那五個被綁住的人,儘管胖子肯定會被殺死。

你現在面臨著以下選擇:1)什麼都不做,那五個人就會;2)把那個胖子推到電車前面,為那五個人犧牲他。無論哪種情況,你都要為這些無辜的人的死亡負責嗎?法律應該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這一窘境已經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了改編,其中包括將五個人(或胖子)換成一個應受譴責的惡棍。這個故事引發了許多關於罪責和價值等級的空談,幾乎沒有實際意義……。

隨著越來越多的無人駕駛汽車與我們共用道路,這個問題非常緊迫。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工具將面臨類似的場景,但是在這些場景中,結果將遠遠不像在最初的問題中那樣確定。

無人駕駛汽車應該衝進另一條車道,以避免撞到一個剛跑到街上的小孩嗎?如果無人駕駛汽車碰巧是一輛運送殺人犯的監獄巴士,或者是一輛載有孕婦前往醫院生雙胞胎的救護車,這些決定會改變嗎?如果有人在這些情況下被殺或受傷,誰應該負責?

這是問題從天而降的時刻之一。即使技術還沒有成熟,開始談論它也沒有壞處。

相關焦點

  • 思維實驗——在大腦中運行的實驗
    說到實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是跟我一樣永遠不能忘記第一次看到老師用火柴點燃倒扣在塑料杯下面的氫氣時,發出的那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和自己的驚呼聲嗎?還是傳說中的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面扔下一大一小兩隻鐵球?你的腦海中一定翻騰起許多你曾經看到過或者親自做過的實驗。
  • 測試你的大腦思維類型是「左腦型」還是「右腦
    人的大腦分為左右腦,左腦側重於理性思維,善於推理,邏輯性強;右腦側重於感性思維,善於創新,跳躍性強。  看看下面這張圖,你就知道自己屬於左腦型思維還是右腦型思維了。如果你看到的左腿站立,右腿順時針(從上看)旋轉,屬於右腦型思維;如果看到的是右腿站立,左腿逆時針旋轉,屬於左腦型思維。
  • 史上最強大腦2遊戲評測 思維極限大挑戰
    史上最強大腦2遊戲評測 思維極限大挑戰編輯:曉閒時間:2014-12-25 10:20史上最強大腦2是風靡一時的《史上最強的大腦》的續集,是一款遵循逆向思維、打破常規意識束縛,讓你絞盡腦汁、仍然感覺意猶未盡的益智類解謎遊戲。
  • 三體:毀滅你與你何幹
    3、黑暗森林、毀滅你與你何幹4、降維打擊、二向箔5、地球文明,三體文明,魔戒文明,歌者文明,邊緣文明,魔眼文明,歸零者6、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你不妨搜索看看)有這麼一個回答我很是認同:「文革毀滅全宇宙」。也可以說是「葉文潔的一條信息毀滅了全宇宙」。一個故事不會無端端發生,一個故事也不可能無端端結束。是誰推動了情節?是人性嗎?還是單純的思維動機?花了些時間去了解情節,當然也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小說故事的本身。
  • 《靈籠》「三大生存法則」帶給人類的,到底是生存還是毀滅?
    不過,按照它的要求,人類將完全成為燈塔的一部分,這還是活生生的人嗎?那麼燈塔的三大生存法則,帶領人類走向的到底是生存還是真正的毀滅?這個問題非常承重,也非常的高深,小編只能談一談個人的漸見,望大家指正。燈塔「三大生存法則」到了中章結束,燈塔的「三大生存法則」還是比較具象化的東西。
  • 天才愛因斯坦的5個思維方式,你知道幾個?
    在我們日益騰飛的科技發展中,一個創新想法,一個前沿產品,一個科學實驗的新思維,都包含有創造者的智慧和洞察力。我們通過研究上個世紀的標誌性天才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可以為我們提供關於如何提高工作創造力和思考的洞察力。
  • 電影《異形契約》探討生存還是毀滅?
    答|百度派 @瞎南《異形》系列是科幻恐怖片,它更是一部哲學片,它深刻的探討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偉大篇章,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上個世紀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中的哲學問題,沙翁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了,一個多世紀來,無數的作品為此做出驗證,而這部片子進而繼續探討。《異形》系列三股力量爭奪造物者的控制權:「工程師」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仿生者;而在此片裡仿生者創造了異形,「仿生者」想成為下一位「工程師」。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想像一下,在未來的某一天,一臺機器可以詳細地掃描你的大腦,然後在計算機模擬中重新創建你的思想、記憶、情感和個性,並將你的思想精華遷移到計算機上,以一種潛在的、不朽的數字形式,複製一個新的、同樣有效的人的版本。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 【思維實驗】缸中之腦
    P.洛夫克拉夫特在《黑暗中的低語》中,為我們想像了這樣一個裝置[1],這個裝置是圓柱形,裡面裝有大腦,大腦本身的思維功能還在,同時這個裝置還有三個功能單位,分別發揮「視覺」「聽覺」「語言」三種功能。 在他的設想中,大腦還是要藉助一些裝置與「現實世界」相聯繫,裝置本身代表的只是大腦的思維功能而已。
  • 最強大腦挑戰
    你想要來一場燒腦的體驗嗎?最強大腦挑戰是一款非常魔性的遊戲,不僅能給你帶來很多刺激的玩法,還有意想不到的問題,海量的關卡等你來挑戰,你即將會面臨不同的問題,需要開動你的腦筋,無聊的時候隨時都能用來解悶哦!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虎嗅網
    大腦上傳的技術挑戰要實現思想上傳,至少需要解決兩個技術難題。首先,需要構建一個由模擬神經元組成的人工大腦;其次,需要掃描一個人的實際生物大腦,並精確測量其神經元如何相互連接,以便能夠在人工大腦中複製這種模式。
  • 莎翁名作哈姆雷特改編RPG《生存還是毀滅》將登移動平臺
    一萬個人看眼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近日莎士比亞手下的經典名著,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表示即將要改變成手遊。其中《哈姆雷特》講述了王子哈姆雷特的復仇之旅,還有最攝人心魄的那句臺詞莫過「Tobe,ornottobe,thatisthe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所以知名遊戲數開發商就以此為題,製作了改編自《哈姆雷特》的遊戲書《生存還是毀滅ToBeorNotToBe》,目前已經上架PC,下月就會登陸iOS和安卓雙平臺,小編挖來預告,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玻爾茲曼大腦和缸中大腦:我們到底生活在現實還是幻想中?
    但如果沒有這個承載意識的大腦,就只是意識的話,對於我們來說又會覺得不可理解(這絕對是我們思維的束縛和慣性常態思維的錯)。再來一個問題,為什麼就覺得宇宙會有這樣的大腦(自我意識)出現?因為相對於大腦(自我意識)更高熵、更複雜,而出現概率微小的我們人類已經在宇宙中出現了,大腦(自我意識)這麼低熵、簡單和概率略大就應該是會出現的。
  • ...助力最強大腦——濟南市盛福實驗小學雅美數學空中課堂之思維導...
    濟南市盛福實驗小學嚴格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疫情期間,高紅燕校長教導我們: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更有效、高效的學習,讓思維外顯,留有痕跡,真正培養學生的學習力和自主性。濟南市盛福實驗小學雅美數學團隊開始行動了。她們為學生們帶來了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下面就跟隨老師來學習引發大腦海嘯的助力工具——思維導圖吧。
  • 前沿科學實驗:究竟是你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你?細思極恐
    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到底是誰?到底是我在控制大腦還是大腦在控制我呢?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搞明白人體的行為和大腦會是怎樣的一種控制關係;實驗具體過程如下:找來一名實驗者,將其安置好後,讓他佩戴相關的腦電波檢測儀器,之後在這個實驗者面前放上一面顯示屏,顯示屏上面有計時器。在這個實驗者面前,有一個按鈕,只要這個實驗者想按,則隨時可以按動這個按鈕。其相關的腦電波檢測儀器會全程記錄其腦電波的波動。然而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令人細思極恐。
  • 肉體凡胎終歸土,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但是,「大腦上傳」任務的規模之大,絕非是我們想像的將你的思想下載到 U 盤那麼簡單。根據當前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確信,人類大腦擁有大約 1000 億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通過突觸相互連接,將外界的感覺信息傳遞給大腦,然後再傳遞給肌肉,這些信息以複雜且不可預測的方式在龐大的網際網路中流動和轉換,從而產生思想。
  • 5道智力題,測試你大腦的思維和智慧,最後一題難度太高
    愛因斯坦曾這樣說過:「人們解決世界的問題,靠的是大腦的思維和智慧」。可見大腦的思維和智慧是多麼的重要。思維控制著人們的思想和行動,不一樣的思維會使人們產生不同的觀念和態度,從而決定著你的行動。而智慧決定著你的學習能力和人生的高度。
  • 普及版《時間簡史》第二作者新書《彈性》:你真的懂得開發你的大腦...
    如今,人們要規劃一次出遊平均得打開26個網站,還要反覆權衡大量的折扣信息和替代方案,不僅要考慮你計劃出遊的日期的價格變動情況,還要糾結於你自己心理預期的出價。就是你最終確定下來吃住行的一切安排這件事本身,也已經變成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各方都從利己的一面出發,去尋求最佳收益。在這個基本功能不斷轉型的社會中,各類挑戰可能會令人畏懼。
  • 當你的大腦停止思考時,看看這6個建議
    來看下面的三個方法: 1)看一部你不熟悉的記錄片。聽一些陌生的臺詞或對話,能讓你的大腦產生新的神經迴路和聯想; 2)出門散散步。 散步,產生突破性靈感的最佳活動 一項實驗結果表明,不論是在室外呼吸著新鮮空氣散步,還是在室內跑步機上對著空白的牆壁走路,都能讓人們產生比靜坐不動時多兩倍的創意。
  • 原來世界如此危險,這5個科學實驗差點毀滅人類
    原來世界如此危險,五個差點毀滅世界的科學實驗!當時推進這項實驗的幾個物理學家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計算,但是大家計算的結果都有點不太一樣,尤其是這個費米,他當時就覺得這項實驗可能會毀滅人類,因為核裂變一旦發生,可能會引燃大氣,整個大氣全部都燃燒起來了,那麼地球就完了,但是其他物理學家不這麼認為,所以就用了和廣島原子彈差不多的一顆原子彈在沙漠一引爆,發現沒出現什麼太嚴重的後果,所以這次爆炸後20幾天,美國就真的往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