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版《時間簡史》第二作者新書《彈性》:你真的懂得開發你的大腦...

2020-12-03 極客公園

《彈性:在極速變化的世界中靈活思考》
列納德·蒙洛迪諾(Leonard Mlodinow)
中信出版集團


打破常規的「精靈寶可夢」

2016年7月6日,Niantic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的「增強現實」遊戲。玩家可以利用手機上的攝像頭在現實世界中捕捉小精靈,他們在手機屏幕上看見的精靈會出現在各種可能的地方。Niantic是一家40人組成的創業公司,他們都是谷歌公司前「Geo」團隊的成員。兩天之內,美國國內的安卓用戶就有超過10%的人下載安裝了這款遊戲,兩周後用戶飆升到了3000萬。

不久,蘋果手機用戶每天花在「精靈寶可夢Go」上的時間就超過了在臉譜網、Snapchat、照片牆和推特網上的時間。更加誇張的是,這款遊戲上架的那段日子,人們在谷歌搜尋引擎上對「精靈寶可夢Go」這個關鍵詞的搜索量竟然超過了「色情」一詞。

如果你不玩遊戲,你可能覺得我說的這些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在商業圈裡,這個現象級的遊戲卻不可小覷:

在遊戲剛推出的那半年裡,有超過6億用戶下載了「精靈寶可夢Go」這款應用。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剛進入21世紀時出現的那些最成功的案例,中國國內的遊戲公司如騰訊等也爭著引進。臉譜網2004年就有了,可是直到2007年它的用戶才突破了3000萬大關。風靡全球的「魔獸世界」同樣在2004年問世,6年之後,玩家數量才達到了巔峰的1200萬。或許在10年之後,這種狂飆式的增長會落回正常的速度。儘管沒有人能預計下一個新的爆點是什麼,但是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仍舊會期望在可預見到的未來,社會能夠持續發生更快的變革。

不過,如果只盯著「精靈寶可夢Go」的用戶增長速度,則會讓我們忽略掉更重要的東西。這款遊戲的巨大成功或許沒人能預測到,但它的成功也並非偶然。Niantic公司在攻克遊戲的技術關時,做出了一系列創新前沿決策。

在「精靈寶可夢Go」問世之前,業界認為人們並不想玩那種需要全身動起來的、在現實世界中互動的遊戲。此種氛圍下,即便是在矽谷這樣充盈著新思妙想之地,「精靈寶可夢Go」的研發團隊仍會常常被人敲打,玩家只想「靜靜地坐在那裡玩玩遊戲」啦。不過,研發團隊頂住了傳統觀念的打壓,逆流而上,創造性地藉助了現有技術,改變了遊戲研發者的思維方式。


時代變革的需求

商業世界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面臨著類似的知識挑戰。今天,我們每天都從五花八門的媒體上獲取海量信息,日均接觸的信息量達到10萬單詞之巨,這相當於一本300頁圖書包含的內容。而就在幾十年前,這個量不過2.8萬。新產品和技術不斷湧現,信息泛濫成災,曾經簡單易做的任務要完成起來已不復當年,做成一件事的複雜性堪比穿越一座險象環生的叢林。

不久之前,如果我們要去旅行,便會查閱上一兩本旅行指南,拿上地圖,打電話預定機票和酒店;或者去聯繫國內數以萬計旅行社中的任意一個。如今,人們要規劃一次出遊平均得打開26個網站,還要反覆權衡大量的折扣信息和替代方案,不僅要考慮你計劃出遊的日期的價格變動情況,還要糾結於你自己心理預期的出價。就是你最終確定下來吃住行的一切安排這件事本身,也已經變成了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博弈,各方都從利己的一面出發,去尋求最佳收益。

在這個基本功能不斷轉型的社會中,各類挑戰可能會令人畏懼。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必須要為個人生活設計出新的應對方法,這是因為數據技術讓我們無時無刻都得面對自己的僱主。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去躲避那些套路日益加深的網絡犯罪和盜取身份信息之事。我們不得不去管理那不斷縮短的「自由」時間,這樣才能和家人朋友相伴、閱讀、鍛鍊,或者僅僅是偷個閒。我們必須去學著查找家用軟體、手機和計算機的故障。我們無論走到哪裡,乃至每一天,都必須面臨那些僅僅在一二十年前完全不存在的生存環境和問題。

技術創新發展迅疾,加速了全球化變革的步伐,人們已經就此展開了大量討論。本書則另闢蹊徑:世界風起雲湧,我們為時代所迫,如何利用「思維」的力量帶來社會的繁榮是新的需求——迅猛的變化改變著我們的商業模式、專業領域、政治生態和個人生存環境,我們的成功和幸福都依賴於要如何去適應這個時代。

有些確定的能力是實實在在能幫助我們的,比如思維的質量,這是長期有效的軟實力,並且在今天越發關鍵。比如:離開舒適區、學著去習慣不確定性和矛盾狀態的能力;跳脫傳統思維模式,重建提問方式的能力;放棄根深蒂固的定式、廣納新思維範式的能力;讓想像力和邏輯齊飛、創造與整合各類信息的能力;勇於嘗試、接納失敗。這是一種多元化的能力,但是正如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們所指出的那樣,人類大腦的信息處理過程是落後於這種思維的,這種思維的多元整合能力不同於那種條分縷析、一以貫之的認知方式。列納德·蒙洛迪諾,這位極富創意的物理學家,將這種認知方式稱為「彈性思維」。

蒙洛迪諾就是一個極具彈性思維的人,他原本時正兒八經的物理學家,伯克利理論物理學博士,科班出身,然後在加州理工學院教書——沒錯,就是《生活大爆炸》裡那群理科宅所在的地方。

後來又到馬普所,主攻量子場論。不過好玩的是,他31歲時裸辭,跑到好萊塢當編劇,美劇《星際迷航》《玉面飛龍》編劇都是他。

當然,他後來又回加州理工教書,也就是那時候跟霍金共事,共同合著普及版《時間簡史》。

在他看來,彈性思維能賦予我們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還能幫助我們打破神經和心理方面的一些條條框框,跳出定式思維來看問題。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近些年的相關研究成果,卓越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破解彈性思維的,它如何產生,又該如何培養。

科學家們從大量的研究中發現了「彈性思維」與眾不同的特質,它體現出了一種「自下而上」(bottom-up)的思維過程,不同於分析性的推理方式。大腦可以像計算機那樣進行思維運算,大腦較高層級的組織會發出指令,由上而下執行。不過,生物體的大腦也有著特殊的結構,它還能「自下而上」工作。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即便大腦中的神經元沒有接收到從「中樞」發來的指示,也會被大腦情感中心的有價值信息觸發,從而產生複雜的活動(我們接下來會詳細討論)。這種思維過程是非線性的,它能夠促生一些超脫常規的想法,按部就班的分析性思維是不可能有這種效果的。

儘管計算機和大多數動物都無法掌控彈性思維,但人類的大腦還是擁有這一優勢的。這便是為什麼「精靈寶可夢」遊戲的研發者們能夠擺脫由大腦發出指令去執行的思維方式,跳出「顯而易見」的框架,探索出全新的道路。我們在思考過程中可以有彈性思維和「自下而上」的思維機制,對這些東西了解得越深,無疑能利用它更好地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打開這本書,你會看到對這些思維過程的解讀,一些心理層面的因素如何影響它們,最重要的是,你會學到許多實用策略,真正掌握思維的力量。


超越預設「腳本」

每一種動物都有自身的一套應對生存環境的方法,磨鍊出各種能力來適應環境變化。不論是低等的線蟲類生物,還是更高等的哺乳動物,它們表現出的大多數行為是「被規定好的」,換言之,這些行為都是提前預設的 。預設(腳本)行為是生物天性中的一條捷徑,這種可靠的應對機制往往能成功化解麻煩。但它會造成一種固化的反應,在新情況出現時就失效了。

人類的行為其實也是有腳本的。比起自然界的動物朋友們,我們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更多思考。不過你是否發現,每當經過零食櫃時,都會不假思索地抓上一把杏仁,無論那一刻你是否真的想來點兒零食。當我們不想上班或者不想上學時,「肚子疼」等藉口也常常脫口而出。當我們想去一個熟悉的地方時,依舊會不自覺地選一條自己熟悉的路。

腳本的確是有用的捷徑,但是對大多數動物而言,僅僅依靠預設腳本去生存仍會十分艱難。比如,當一頭捕獵中的雌獅子在一定距離之外發現目標後,它會悄悄靠近獵物。而環境,具體的條件,以及獵物的行為卻可能千差萬別。因此,它的神經系統裡不可能生發出一套固定的腳本去完成所有的捕食任務。相反,獅子必須有能力去評估每一個具體的捕獵情景,最後制訂出行動計劃完成目標。

因為環境總在變化,預設腳本的信息處理模式並不能滿足個體的需求,因此,生物便進化出兩條信息處理的途徑,無論人還是其他動物都能兼用二者來做出反應。一種是理性的/邏輯的/分析性思維,簡練起見,蒙洛迪諾會稱之為「分析性思維」——一種按部就班的方法,生物體能基於事實或理論從相關的想法推斷出另外的想法。另一種則是彈性思維。不同物種對這種思維的掌握程度各異,不過一般而言這種思維在哺乳動物大腦中發展得更為成熟,尤其是靈長類動物,人類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現代社會中,分析性思維是最受人們推崇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法較為完美地幫助我們分析生活中的那些更直觀的事物,也是我們在學校受教育時被教導最多的方法。我們通過智商測試和大學入學考試來證明自己在這方面的能力,我們僱傭員工時也很看重這一點。不過,分析性思維雖然效用極大,但它仍和預設行為過程一樣是種線性模式。我們在意識的支配下,藉助分析性思維,會條分縷析地展開想法,從A到B,再到C,每一個想法的出現都遵循固定的規則——邏輯原則,就像電腦程式一樣。最終的結果則是,分析性推理,正如按腳本行事一樣,一遇到新挑戰就敗下陣來。

在遇到新挑戰時,彈性思維更勝一籌。「彈性」的過程無法以從A到B再到C的形式跟進。相反,彈性思維往往是在無意識中推進的,這種非線性思維過程可能是多條思路並行的。幾十億個神經元連成的網絡中不斷有細微的信息交換,從細節的東西最終得出結論,而這種複雜的思維過程是不可能以按部就班的方式實現的。彈性思維不像分析性思維那樣有自上而下的直接指示,更多會受情感驅使,它將多元信息整合起來,化解難題,找到應對挑戰的新方法。它還會接納一些非常規的,甚至是奇特的新想法,讓我們釋放更大的創造力(這同時也需要分析性思維,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理解和探索出那些新想法)。

彈性思維已經在我們的大腦裡進化了千萬年,因此我們能成功應對野外生存的各類難題。我們需要這種技能,因為我們靈長類動物並非自然界最孔武有力的生物。我們的近親倭黑猩猩的跳躍高度是我們的兩倍。和我們同樣體重的黑猩猩,臂長是我們的兩倍。一隻大猩猩可以找到帶有銳利稜角的石塊(做工具),能坐下,還能打探周圍的環境;人類會坐在時髦的椅子上,戴眼鏡。如果那椅子不合適,我們會抱怨它把自己硌得背疼。我們的祖先無疑比我們更加身強體壯,不過我們還是依靠彈性思維讓自己生存了下來,它讓我們學會了群體協作和創新,藉助這些能力戰勝了各種困難。

在過去的一千年裡,人類群體形成了穩定的社會形態,這有效地幫助我們抵禦了野外的危險。而數千年來,我們充分發揮了彈性思維的作用,提高了日常生活的水準。知更鳥的巢裡可不會有浴室,松鼠們也不會把收集到的橡樹果實鎖在保險箱裡。而人類生活的環境,幾乎徹底是從想像中創建出來的。我們居住的屋子不僅僅是個能避風擋雨的小棚子,那些被我們稱為家和公寓的地方有著各式各樣的設計和形態,屋裡還裝飾著各類藝術品。我們不光是能走會跑,還發明出了各種交通工具,自行車、汽車、輪船,還有飛機帶我們飛上藍天(更不必說那些可以讓我們飛馳在路上的輪滑鞋、平衡車和滑板)。在這些工具誕生之前,都是沒有任何雛形的。人們對它們沒什麼概念,完全無法預知會有這麼一種東西能用來解決問題。你書桌上的橡皮擦和回形針、腳上的鞋子和浴室裡的牙刷,無一不是如此。

無論走到哪裡,我們周圍都充滿了彈性思維的產物。儘管彈性思維並不是我們的一種新鮮能力了,但是它在人類歷史的一些關鍵節點上扮演的角色讓它從幕後走到了臺前,而它亦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技能。如今,彈性思維已經不僅僅是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的專利,而是會給平凡人生活也帶來提升的重要因素。


探究無止境的未來

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開始研究彈性思維背後的深意並沒有太久。他們已經發現大腦在「自下而上」的彈性思維和「自上而下」的分析性思維中表現得截然不同。這些基於最新腦科學研究進展的解釋讓我們對於彈性思維中的許多獨特的神經網絡有了新的認識。比如,在2016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開展了人腦連接組計劃,利用高解析度成像技術和尖端計算機技術展現出了大腦中有海量的亞結構,遠超我們的想像。人腦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側前額皮層,實際上就包含了12個獨特的微小元素。通過這個計劃,科學家們一共識別出了97個全新的大腦區域,它們在構造和功能上都不同於先前人們的認知。這次研究計劃的成果為我們打開了新的世界,其意義不亞於物理學界當年發現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在《彈性》一書中,蒙洛迪諾會藉助前沿神經科學和心理學來探究大腦中的彈性思維如何生發。一旦我們理解了這些自下而上的思維過程,我們就能學會去使用、操控、把握和培養這些思維。

我們的思維如何回應新事物和變革的需求?我們如何創造出新概念和範式,以及如何培養這樣的能力?是什麼讓我們墨守成規?我們如何在設立議題時更加靈活?當時當世,我們很幸運,可以利用海量的有關自下而上思維的科學知識來回答上述問題。當你跟著我一步一步將彈性思維背後的自下而上思維機制釐清之後,我希望能改變你看待自己思維過程的方式,為你提供如何思考的新視野,以及我們如何更好地思考,這樣我們就能在這個亟需「適應技能」的世界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時間簡史》合著者列納德:如何擺脫社會不適應?請嘗試彈性思考
    本報記者王迎春成都報導與霍金合著《時間簡史》的另一個重要作者、理論物理學家兼編劇列納德.蒙洛迪諾11月8日來到成都,在一個論壇上發表了《未來已來,科技將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的演講,他提出科技正對每個人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同時對人自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 這本《時間簡史》,你讀得懂
    ◆ 吉 仁  這本《時間簡史》你可以讀得懂,不艱澀,適合看不懂霍金版《時間簡史》但又不想放棄的人
  • 霍金去世,《時間簡史》銷量暴漲!看不懂?別不好意思,學學畢飛宇...
    《圖解時間簡史》是別人寫的對《時間簡史》的簡化與解讀,號稱能讓人讀懂《時間簡史》。   得知霍金去世的消息後,杭州市新華書店慶春路購書中心第一時間推出了「霍金」圖書展臺。「從3月14日開始,有不少讀者進來書店,點名要買霍金的書。」
  • 廈門市少圖設立霍金專題書架 有3版本《時間簡史》
    霍金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為滿足不同年齡層讀者的閱讀需求,此次廈門少圖特意購買了本書的原著版、普及版和插圖版三個版本供讀者選擇。同時,專題書架還涵蓋了《果殼中的宇宙》《我的簡史》《時空本性》等眾多讀者耳熟能詳的知名著作。
  • 時間永留簡史!走進《圖解時間簡史》
    霍金曾說:活著就有希望;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考;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時間可逆轉嗎?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宇宙有沒有邊緣?宇宙起源於哪裡,未來會怎樣?……這些問題困住了眾多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時間簡史》在科學界、出版界都鼎鼎有名。因為他清晰地解讀了宇宙學的很多問題,將高深的理論物理學通俗化,向大眾普及。儘管如此,沒有一定物理學基礎很難真正讀懂。
  • 《時間簡史》等霍金系列著作電子書全面上線 - 湖南頻道
    《時間簡史》等霍金系列著作電子書全面上線 來源:紅網 作者:秦芳 楊波 編輯:胡芳 2015-12-10 09:49:33
  • 插圖本《時間簡史》差錯百出
    霍金的《時間簡史》(插圖本)中文版竟然差錯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對照英文版原著,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本裝幀精美、暢銷全國的科普圖書編校質量竟然如此之差。專家呼籲我國的科普圖書質量亟待提高。  《時間簡史》(插圖本)是霍金在《時間簡史》(十年增訂版)的基礎上為便於讀者理解而重新出版的一本新書。
  • 《大腦的故事》:腦科學領域的《時間簡史》
    《西部世界》的熱映,使很多人對大腦產生了興趣。我們是如何感知世界的,意識來自何方,決策的機制是什麼,機器人會有自我嗎?針對這些問題,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書單:《認知神經科學》、《腦與意識》、《思考,快與慢》、《人工智慧簡史》、《失控》,等等。
  • 大腦簡史:孕育新生
    大腦簡史:孕育新生
  • 《全新時間簡史》--格西麥克與霍金先生的隔空對話
    格老師近期在寫一本新書哦,書名叫《全新時間簡史》。 什麼? 時間簡史?這不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的大作嗎?講的是宇宙本性的物理原理以及時間與空間的高深思考。很好奇: 格西麥克寫的《全新時間簡史》會  格西麥克說:「如果你能明白宇宙從何而來,你就能知道如何讓你的生意翻番的秘訣」
  • 【腦科學】教你妙招開發大腦潛能,讓你的智商翻倍提升!
    誰不知道潛能是一個非常吸引人和神秘的詞彙?誰不想比別人厲害? 大腦潛能是無窮的,是未知的,如果日常注重運用以下方法,那麼肯定會開發到大腦潛能,但是前提不要過度注重這方面的開發,因為人是要生活的,不能只做實驗品。能不能開發到,就要見仁見智了。
  • 《大腦簡史》:能靠大數據學習的功能,計算機都會比人類強
    「你這麼笨,腦袋跟鳥一樣大嗎?」「你記憶這麼差,大腦跟魚一樣嗎?」我們從這些罵人的話,可以得知一個背後的假設:一個生物腦子愈大,就愈聰明。如果這假設是對的,那麼鯨魚應該是萬物之靈,因為牠們的大腦最大。大腦簡史:生物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大腦是否已經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大腦科學家謝伯讓在他的新書《大腦簡史》就對大腦演化做了詳細的介紹,頭愈大愈聰明嗎?
  • 《英語300句(普及版)》新書首發 系我省全民學外語叢書首本著作
    本報海口6月29日訊 (記者陳卓斌)6月29日下午,海南省全民學外語叢書首本著作《英語300句(普及版)》在海口首發,全書分設15課,模塊齊全,內容由淺入深,適合具有初級或中級英語水平的學習者使用。
  • 《時間簡史》「硬傷」嚇人
    《時間簡史》「硬傷」嚇人     暢銷科普書《時間簡史》中文版插圖本差錯率至少達10/萬字  新華社電(記者張建松)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插圖本)中文版竟然差錯百出,如果不是一字一句對照英文版原著,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本裝幀精美
  • 你有《時間簡史》嗎?
    看到標題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那個笑話:「同學,你有《時間簡史》嗎?」「沒時間,有時間也不去撿屎。」但是在今天,《時間簡史》的作者,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大腦簡史》中獎結果公布
    《大腦簡史》 中獎名單 在本次贈書活動(身體裡的戰爭:讓我們疲憊不堪的罪魁禍首)的前10名精選留言中,我們用隨機數生成器抽取了3位幸運讀者,分別是4、7和8樓
  • 人類真的只開發了10%的大腦嗎?如果開發到100%,會發生什麼事
    想像一下,你可以同時操作好幾臺設備完成高難度的任務、一秒鐘之內心算出複雜的數學題、一夜之間破解好幾個世界之謎……甚至有科幻電影告訴你;你可以飛起來、可以用手撥開電磁波、還能穿越時空……條件只有一個:你將大腦開發到100%。那麼,我們真的能將大腦開發到100%嗎?如果真的可以,我們每天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
  • 人的大腦只開發10%?你所熟悉的大腦謬論
    其五,1980年的《科學》刊登了人類學家和科學作家勒溫(Roger-Lewis)的一篇題為「我們真的需要大腦嗎」的文章,介紹英國內科醫生勞勃(John Lorber)發現一個年輕病人,腦容量因小時候腦水腫的原因而大大減小(原文說是幾乎沒有「腦子」),但智商可以達到120以上。
  • 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人們在高度讚揚他巨大的科學成就,銘記他為人類作出的傑出貢獻,讚美他堅韌不拔的生命勇氣,盛讚他的「科學鬥士」精神的同時,無不提及他的在科學界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時間簡史》。霍金的這部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首次出版於1988年。
  • 金牛「時間簡史」等你來開啟...
    金牛「時間簡史」等你來開啟...>當我們談到金牛你會想到什麼?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浩瀚的時間長河裡我們如何大浪淘沙捕捉關於金牛的歷史答案?一本關於金牛區的「時間簡史」《大道金牛》或許能包治百問一一天府文化研究專家 譚平留言贈書你也想擁有這本《大道金牛——跨越時空的成都文化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