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合著者列納德:如何擺脫社會不適應?請嘗試彈性思考

2020-12-04 同花順財經

本報記者王迎春成都報導

與霍金合著《時間簡史》的另一個重要作者、理論物理學家兼編劇列納德.蒙洛迪諾11月8日來到成都,在一個論壇上發表了《未來已來,科技將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的演講,他提出科技正對每個人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同時對人自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適應?他提出了一項解決方案:嘗試彈性思考。

他介紹,近些年來人們擔心在未來日新月異的變化過程中,人可能會有接受不了或者跟不上的感覺。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範式轉移,就是人做事與思考方式發生完全的變化,這不僅發生於科技工作中,也發生在生活裡,如我們打車的方式、交流的方式等。

何以判斷現在人們面臨的衝擊比以前更深呢?列納德以自己的經歷舉例道,幾十年前他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如果去買東西,是媽媽帶他到商店女店主面前買東西,用現金付款,不用信用卡,更不可能說掃碼。過去買東西的時候買家和賣家會聊家常,今天,買賣這個過程太快了,付款的動作更快。

「社會變化呈指數級增長」列納德介紹,無論我們現在這種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只要在我們身上有作用,那麼造成的效果與以前相比是兩倍甚至更多。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的辦法就是去適應,這就是我所說的彈性思考概念」列納德介紹。在心理學和神經學上,人類思考方式包括分析思維和邏輯思維。在這種定式思維下,A點到B點,像程式設計師固定的程序一樣運行下來,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是始終如一的。這個定式像大學的考試或者高考,或者像我們工作的面試,是需要一些東西的,但並不像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更多的東西。現在大家需要的是一種混合型思維,需要分析類的或者邏輯性的更少了,而是到了另外一邊——彈性思維,去面對新問題。

彈性思維與定式思維有多種區別。首先是思維的環境。這涉及我們構建問題層面,因為我們問問題的方式最後也是解決問題的路徑。阻止我們最後得出創新結論的一些障礙,就包括我們問問題方式,問問題的方式對創新有好處,也有壞處。

另外一個區別就是質疑預設,這是我們彈性思維的第二個重點,一些假設性問題使我們在無意識中給自己一些假設條件。所以我們需要問自己,是不是這個社會會不一樣,或者我們自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結果。比如,腦筋急轉彎的原理,通過給我們一些錯誤的假設,讓我們得出錯誤的結果。一旦對於這些假設有了新的了解後,我們再做決斷就更加容易得多。

列納德分享了一些彈性思維訓練的一些小方法。

從潛意識中提取好的想法。通常,大腦裡有專門機構負責決策,決策的同時也過濾了我們潛意識下的各種各樣想法。正是這些奇怪想法中有一些原創的和真正可以實現的想法,它們正是在我們這個新的時代,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大腦中所需的。

另外,大腦對於失敗、恐懼的過濾,這使得我們在思考過程中限制一些有挑戰性的思維和比較新的一些想法。而接納錯誤,也是一條途徑。

還有屏蔽幹擾和打斷。列納德介紹,大家應該有這樣的經歷,比如散步或者洗澡的時候,突然腦海中積壓已久的問題想通了,這在科學上叫做靈光一閃。其實我們大腦後臺有一個默認解決問題的機構,一旦解決問題,就有可能突然穿過我們的過濾器,然後打到我們的腦海中,最後得出解決方案。

只是這個過程在很多受影響情況下是不能實現的,比如手機在響,或者我們要收郵件的時候,就沒有不會有靈光一閃的時刻。

接受不確定和對於不確定性的探索。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始終追求新事物。比如對一個比較傳統的人來說,如果說你去一個新的酒店或者是餐館,他們給你推薦最當紅的菜品,你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想,我想要點的最不受歡迎的到底是哪個菜。有可能基本上這種不受歡迎的菜都不怎麼好吃。這個也是無所謂了,對於我來說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無論去博物館或者去其他地方,這樣的經歷都使得我們無論作為物理學家還是作為作家,我都有更多的創新思維。

最後一個,減速。減速是為了加速,其實我們也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時間節點,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需要交付,但是在很忙的時候我們腦子可能就已經卡住了,想不出東西,這個時候需要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需要把我們原來腦海中比較陳舊的觀念排除掉,得出新的想法。列納德建議大家在每周最忙的時間還是抽一點時間靜下來去想一想。

列納德是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分享上述觀點的。

來源: 中國經營網

相關焦點

  • 普及版《時間簡史》第二作者新書《彈性》:你真的懂得開發你的大腦...
    我們無論走到哪裡,乃至每一天,都必須面臨那些僅僅在一二十年前完全不存在的生存環境和問題。技術創新發展迅疾,加速了全球化變革的步伐,人們已經就此展開了大量討論。本書則另闢蹊徑:世界風起雲湧,我們為時代所迫,如何利用「思維」的力量帶來社會的繁榮是新的需求——迅猛的變化改變著我們的商業模式、專業領域、政治生態和個人生存環境,我們的成功和幸福都依賴於要如何去適應這個時代。
  • 思考的力量: 從《時間簡史》看中國科普創作
    毋庸置疑,霍金有很多影響世界的理論和學說,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當屬《時間簡史》了。這本在英國霸佔《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榜237周的書,同樣一直霸佔著中國科普讀物暢銷榜,是名副其實的長銷暢銷書。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的?為什麼中國原創科普讀物中沒有一本能與之媲美?  「你有時間簡史嗎?」「我哪有時間去撿屎。」這是個經典的段子。
  • 思考的力量:從《時間簡史》看中國科普創作
    很多本土科普讀物其實更多是作者自娛自樂的產物,如何找到大眾關注的趣味點,其實是每一個科普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只是自己覺得有趣,就一廂情願地覺得公眾也感興趣,那就錯了。  2018年3月14日,一個影響人類宇宙觀的人,將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毋庸置疑,霍金有很多影響世界的理論和學說,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當屬《時間簡史》了。
  • 《時間簡史》作者為...
    《時間簡史》作者(與霍金合著)、著名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以「未來已來,科技將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蒙洛迪諾是5本《紐約時報》暢銷書的作家,他還是《星際航行:下一代》等好萊塢巨製的編劇,與史蒂文·史匹柏以及迪士尼公司合作製作的電腦遊戲更是斬獲電遊領域的多項大獎。  他表示,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 廣州時間簡史2019
    時間的節點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人從冗雜的日常中抽離出來,回到對時間的感受中來。假如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呢?你最想做的一件事又是什麼?物理學家霍金的回答很簡單:和家人一起,欣賞華格納的音樂;在夏日的驕陽下,啜飲著香檳。所謂生命意義,本來就很簡單。只是簡單的問題,物理學家能回答出來,我們大部分人未必能答得上來。
  • 時間永留簡史!走進《圖解時間簡史》
    霍金曾說:活著就有希望;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考;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時間可逆轉嗎?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宇宙有沒有邊緣?宇宙起源於哪裡,未來會怎樣?……這些問題困住了眾多的哲學家和科學家。《時間簡史》在科學界、出版界都鼎鼎有名。因為他清晰地解讀了宇宙學的很多問題,將高深的理論物理學通俗化,向大眾普及。儘管如此,沒有一定物理學基礎很難真正讀懂。
  • 探秘時間簡史——我們的宇宙圖像
    《時間簡史》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1988年出版的關於宇宙學的經典科普著作。全書用相對大眾化的語言揭示宇宙的演化,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最後嘗試獲得大一統的理論。今天小編將帶大家進入神奇的宇宙世界。
  • 史上最暢銷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
    思想者札記——關於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期望與大家思想碰撞、心靈互動歡迎投稿,敬請閱讀、分享、評論!如果有人問,歷史上最暢銷的科學著作是哪本?答案一定是《時間簡史》,這本只有17萬字的書,全球發行量超過2600萬冊,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全球最暢銷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魅力,本文將為你介紹一下這本書的誕生和意義。
  • 《時間簡史》作者列納德蒙洛迪諾:科技給生活帶來巨變 我們應以...
    《時間簡史》作者(與霍金合著)、著名物理學家列納德蒙洛迪諾以「未來已來,科技將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表示,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的衣食住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例如,Uber的產生讓大家改變了打車方式。而科技的進步也讓很多傳統企業被淘汰,比如電影票、柯達膠捲等等。同時,一些新企業因為他們對於科技的應用而崛起。
  • 專訪《人類簡史》作者:人類時而犯蠢,如何能不被出局?
    前者著眼人類進化史,從歷史、社會、政治、經濟層面研究人類立足於地球的根本。後者則放眼未來,探討在計算機、生物工程更為發達的明天,人類社會將何去何從。為了適應未來社會,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認清自己」,原本是一句刻在阿波羅神廟上的箴言,在 21 世紀已經成為了人類最重要的課題。
  • 一本讀得懂的「時間簡史」,帶你思考宇宙命運
    從有人類的思考開始,認識宇宙和認識人類自我一直是交織在一起的,從而產生了哲學、神學、宗教、科學交織發展的歷史。    中國的一位科普作家,以「一歌星空璀璨,二歌人生浪漫,三歌夢境奇幻」的浪漫主義情懷,用獨有的詼諧語言,介紹了宇宙的構造、生死、多元宇宙、時空穿越,向我們娓娓道來一個宇宙真相,再一次引發我對人類與宇宙關係的思考。
  • 你有「時間簡史」嗎?
    雖然霍金自己早已失聲,但他將量子場論、廣義相對論和統計力學結合起來研究黑洞,提出黑洞不黑,會像普通天體一樣輻射的理論,不僅震動了科學界,也對哲學有深遠影響。《時間簡史》是國內外最為暢銷的科普經典著作之一。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逾1000餘萬冊。但因書中內容極其艱深,被戲稱為「不讀的暢銷書」。
  • 書單︱看不懂《時間簡史》?還有這些關於「時間」的好書
    懷念之餘,很容易讓人想起他那本著名的《時間簡史》。這本以「時間」為主題的書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銷量以千萬計。在國內,其書亦膾炙人口,甚至出現在郭德綱的相聲和《愛情公寓》的段子中。當然,盛名之下其實難「讀」,對大多數普通讀者而言,此書的閱讀體驗或許確實算不上輕鬆愉快。在「豆瓣讀書」,網友短評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不外「沒讀懂」、「不明覺厲」、「看起來很累」之類。
  • 小夥撞傷老人跳樓事件:提高自身心理彈性,積極應對社會壓力
    《小公務員之死》是契訶夫短篇小說之一,寫於1883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仍然被人們無數遍的閱讀、分析、借鑑,經典名著不外如是。下面我將從時代背景,寫作手法,並結合上面提到的實際案例來談讀完《小公務員之死》所取得的收穫以及如何應對社會壓力的幾點建議。
  • 《人類簡史》三部曲 從動物到上帝,對人類社會最精確的剖析
    相信各位讀者都思考過,人類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為什麼只有人類有智慧呢?這本《人類簡史》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解釋了人類的發展史,包含了從原始智人到現在社會的發展全過程。《人類簡史》用一種物種研究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發展過程,有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人類的進步。從第一個智人使用工具,發展到國家王權更替,再發展到現代社會,這本書詳細地描寫了人類的發展過程。即講述了外部原因,又描述了人類本身,看完這本書你會明白,原來人類是一種同時活在想像和現實中的物種,人類活在「雙重現實」中。
  • 14期贈書《時間簡史》| 時間只留簡史,世間再無霍金!
    》| 時間只留簡史,世間再無霍金!他揭示了當日益膨脹的宇宙崩潰時,時間倒溯引起人們不安的可能性,那時宇宙分裂成11維空間,一種「沒有邊界」的宇宙理論可能取代大爆炸理論和上帝,上帝——也許曾是造萬物時主要推動者,也會因這些新發現而日漸範圍變窄。《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式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裡程碑式的佳作。
  • 讀《未來簡史》㈠:技術再造新目標,快樂永生成神氐
    人不知道為什麼而奮鬥,甚至還有一些人想迎回失去的敵人,比如說拒絕疫苗。人類有些做法,的確由於各種原因變得難以理解,這就是人類自身對科技發展的不適應。關聯詞語賞析:1) 「敵人」一共在《未來簡史》中出現15次。,企圖使某人或某事受到損害,或企圖推翻使某人某事遭到損害的人。互相仇恨而敵對的人或敵對的一方或多方。2) 「永生」一共在《未來簡史》中出現10次。
  • 《全新時間簡史》--格西麥克與霍金先生的隔空對話
    格老師近期在寫一本新書哦,書名叫《全新時間簡史》。 什麼? 時間簡史?這不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的大作嗎?講的是宇宙本性的物理原理以及時間與空間的高深思考。很好奇: 格西麥克寫的《全新時間簡史》會  格西麥克說:「如果你能明白宇宙從何而來,你就能知道如何讓你的生意翻番的秘訣」
  • 擺脫「習慣引力」,克服「三分鐘熱度」,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三、如何克服三分鐘熱度?知道了「習慣引力」是導致做事「三分鐘熱度」的罪魁禍首,那麼想要養成新習慣,關鍵就是要擺脫」習慣引力「的約束。究竟如何有效地擺脫「習慣引力」的影響呢?A.慎重選擇新習慣。c.思考習慣。思考習慣是與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如邏輯性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正面思考以及紓壓思考等。思考習慣於人的性格有關,對變化的抵抗也最強,大約需要六個月。不難看出,配合不同的變化程度,培養習慣所需的時間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