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迎春成都報導
與霍金合著《時間簡史》的另一個重要作者、理論物理學家兼編劇列納德.蒙洛迪諾11月8日來到成都,在一個論壇上發表了《未來已來,科技將如何主宰我們的生活》的演講,他提出科技正對每個人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同時對人自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適應?他提出了一項解決方案:嘗試彈性思考。
他介紹,近些年來人們擔心在未來日新月異的變化過程中,人可能會有接受不了或者跟不上的感覺。物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範式轉移,就是人做事與思考方式發生完全的變化,這不僅發生於科技工作中,也發生在生活裡,如我們打車的方式、交流的方式等。
何以判斷現在人們面臨的衝擊比以前更深呢?列納德以自己的經歷舉例道,幾十年前他還是一個小孩的時候,如果去買東西,是媽媽帶他到商店女店主面前買東西,用現金付款,不用信用卡,更不可能說掃碼。過去買東西的時候買家和賣家會聊家常,今天,買賣這個過程太快了,付款的動作更快。
「社會變化呈指數級增長」列納德介紹,無論我們現在這種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只要在我們身上有作用,那麼造成的效果與以前相比是兩倍甚至更多。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的辦法就是去適應,這就是我所說的彈性思考概念」列納德介紹。在心理學和神經學上,人類思考方式包括分析思維和邏輯思維。在這種定式思維下,A點到B點,像程式設計師固定的程序一樣運行下來,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是始終如一的。這個定式像大學的考試或者高考,或者像我們工作的面試,是需要一些東西的,但並不像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更多的東西。現在大家需要的是一種混合型思維,需要分析類的或者邏輯性的更少了,而是到了另外一邊——彈性思維,去面對新問題。
彈性思維與定式思維有多種區別。首先是思維的環境。這涉及我們構建問題層面,因為我們問問題的方式最後也是解決問題的路徑。阻止我們最後得出創新結論的一些障礙,就包括我們問問題方式,問問題的方式對創新有好處,也有壞處。
另外一個區別就是質疑預設,這是我們彈性思維的第二個重點,一些假設性問題使我們在無意識中給自己一些假設條件。所以我們需要問自己,是不是這個社會會不一樣,或者我們自己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結果。比如,腦筋急轉彎的原理,通過給我們一些錯誤的假設,讓我們得出錯誤的結果。一旦對於這些假設有了新的了解後,我們再做決斷就更加容易得多。
列納德分享了一些彈性思維訓練的一些小方法。
從潛意識中提取好的想法。通常,大腦裡有專門機構負責決策,決策的同時也過濾了我們潛意識下的各種各樣想法。正是這些奇怪想法中有一些原創的和真正可以實現的想法,它們正是在我們這個新的時代,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我們大腦中所需的。
另外,大腦對於失敗、恐懼的過濾,這使得我們在思考過程中限制一些有挑戰性的思維和比較新的一些想法。而接納錯誤,也是一條途徑。
還有屏蔽幹擾和打斷。列納德介紹,大家應該有這樣的經歷,比如散步或者洗澡的時候,突然腦海中積壓已久的問題想通了,這在科學上叫做靈光一閃。其實我們大腦後臺有一個默認解決問題的機構,一旦解決問題,就有可能突然穿過我們的過濾器,然後打到我們的腦海中,最後得出解決方案。
只是這個過程在很多受影響情況下是不能實現的,比如手機在響,或者我們要收郵件的時候,就沒有不會有靈光一閃的時刻。
接受不確定和對於不確定性的探索。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始終追求新事物。比如對一個比較傳統的人來說,如果說你去一個新的酒店或者是餐館,他們給你推薦最當紅的菜品,你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想,我想要點的最不受歡迎的到底是哪個菜。有可能基本上這種不受歡迎的菜都不怎麼好吃。這個也是無所謂了,對於我來說生活中有這樣的經歷,無論去博物館或者去其他地方,這樣的經歷都使得我們無論作為物理學家還是作為作家,我都有更多的創新思維。
最後一個,減速。減速是為了加速,其實我們也知道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時間節點,有各種各樣的工作需要交付,但是在很忙的時候我們腦子可能就已經卡住了,想不出東西,這個時候需要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需要把我們原來腦海中比較陳舊的觀念排除掉,得出新的想法。列納德建議大家在每周最忙的時間還是抽一點時間靜下來去想一想。
列納德是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上分享上述觀點的。
來源: 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