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習慣引力」,克服「三分鐘熱度」,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2020-11-29 菲比尋常玖玖

導語

古語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但很少有人知道: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每年年初,很多人都會列下長長的願望清單,而等到新的一年,去年的願望清單,就變成了新一年的願望清單。

不得不說,這是一件既有趣又無奈的事情。我們為什麼幾乎每一年都在重複相同的願望清單呢?重複相同的願望清單,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幾乎每年都在原地踏步呢?

當然,人生不應該如此悲觀,從某種情況上來講,我們每年都會比去年好一點點,但這個好一點點究竟是好多少?我應該做得更好一些,做得更優秀,不是嗎?

為什麼很多人設定了願望清單之後,卻實現不了自己的願望清單呢?設定了願望之後,無法實現,很可能和「三分鐘熱度「有密切的聯繫。

一、什麼是三分鐘熱度?

我們總是在講」三分鐘熱度「,究竟什麼是」三分鐘熱度「呢?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想必大家都有這樣經歷:下定決心要養成早起的習慣,第二天定了鬧鐘早起,結果沒堅持幾天,又回到之前的狀態,睡到自然醒。

那麼除了早起,還有哪些經典的「三分鐘熱度」實例呢?

經典實例一: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買回來不少相關書籍,下定決心要堅持閱讀,結果沒堅持幾天又跑去刷劇、打遊戲了。

經典實例二:嘴上喊著「四月不減肥,五月徒傷悲」,下定決心要開始減肥,沒過幾天又開始安慰自己「不吃飽了,哪有力氣減肥」。

經典實例三:花不少錢辦了一張健身卡年卡,剛開始興致勃勃地計劃每天都去健身,發誓要把健身卡的性價比發揮到最大,結果堅持不到兩個月就再也不提健身的事情了。

很顯然,「三分鐘熱度」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通常是指:開始做事時熱情高漲,但因為無法長期堅持下去,最終無法成功或者無法達到自己理想的效果。

二、為什麼會產生三分鐘熱度?

做事「三分鐘熱度」這個壞習慣大部分人都有,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缺點,甚至會因為有這樣的缺點而感到內疚。但是想要克服這樣的缺點,卻總是感覺有心無力。

究竟是什麼原因產生了三分鐘熱度呢?

日本的古川武士先生在《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提出:「習慣引力」的影響是導致人們產生「三分鐘熱度」現象的內在原因。我們無法將自己持續想做的事情轉化為習慣,是因為「習慣引力」具有抵抗新變化和維持現狀的功能。

古川武士認為:人類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到比較舒適,變化則會被視為是一種威脅。

培養新習慣,也會破壞固定狀態,導致變化,所以身體對「培養新習慣」的變化同樣感受到威脅,也會開始產生反抗,試圖不被新習慣所影響。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培養新習慣會這麼困難。

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抵抗新習慣的呢?古川武士將培養新習慣的過程和火箭發射的過程做了形象的類比。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作者描述:火箭升空的最初幾分鐘、幾公裡內所耗費的能量遠多於後來幾天、幾十萬公裡旅程中所耗費的能量。

由於地心引力的影響,火箭穿過大氣層需要巨大的能量,而一旦擺脫地心引力的影響,穿過大氣層進入太空後,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持續前進。所以對於火箭發射過程,擺脫地心引力的影響,穿過大氣層的過程至關重要。

我們進行簡單的類比就不難發現:培養習慣的關鍵就是擺脫「習慣引力」的影響。培養習慣的過程如同火箭突破大氣層之前的過程,一旦形成習慣,只需要很少的精力就可以讓習慣持續進行。

三、如何克服三分鐘熱度?

知道了「習慣引力」是導致做事「三分鐘熱度」的罪魁禍首,那麼想要養成新習慣,關鍵就是要擺脫」習慣引力「的約束。究竟如何有效地擺脫「習慣引力」的影響呢?

A.慎重選擇新習慣。

個人認為,新習慣的選擇很重要。選擇新習慣時,最好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要盲目跟風。究竟哪些可以稱得上是遵從內心的選擇呢?我認為可以參考以下選擇:

a.選擇喜歡的事。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的事往往更容易堅持。

b.選擇擅長的事。

擅長的事做起來得心應手,更容易做成功,成功之後會更有動力。

c.選擇有前景的事。

人要有長遠的打算和目標,有前景的事做起來會有所期待,更有信心。

選擇習慣時,可以選擇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的短期習慣,也可以選擇堅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看到效果的長期習慣。無論如何,都要謹慎地選擇新習慣。

B.明確習慣的類型。

我們知道了習慣引力的功能之一是「抵抗新變化」。那麼克服這種抵抗,培養新習慣究竟需要多久呢?

習慣的類型不同,導致培養新習慣所需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古川武士認為,世上的習慣可以劃分為三種:

a.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即每天規律的行為。如讀書、寫日記、整理、記錄家庭收支等。這類習慣培養難度不大,大約需要一個月。

b.身體習慣。

身體習慣是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如減肥、運動、早起、戒菸等。相比於行為習慣,培養身體習慣帶來的變化對人的影響較大,大約需要三個月。

c.思考習慣。

思考習慣是與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如邏輯性思考能力、創意能力、正面思考以及紓壓思考等。思考習慣於人的性格有關,對變化的抵抗也最強,大約需要六個月。

不難看出,配合不同的變化程度,培養習慣所需的時間也各不相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養成行為習慣和身體習慣已經是難能可貴了,畢竟能夠養成思考習慣的人鳳毛麟角。

C.明確養成習慣需經歷的三個階段。

在明確了自己要培養的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縝密地設計培養習慣的過程,否則很可能會因為「習慣引力」的影響而放棄。

習慣的養成,基本都會經歷三個階段,以培養行為習慣為例:

階段一 :反抗期。

第1天~第7天,在這一時期,容易產生馬上就想放棄的念頭。

階段二 :不穩定期。

第8天~第21天,在這一時期,容易被預定的事項或他人影響。

階段三 倦怠期。

第22天~第30天,最後的時期,逐漸感到厭煩。

古川武士曾對150個沒有養成新習慣的客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當中42%的人在反抗期失敗,40%的人在不穩定期放棄,18%的人在倦怠期放棄。很顯然,1~7天是最大的難關,如果挺過反抗期,再突破不穩定期,那麼成功的概率就可以提高到80%以上。

在與「習慣引力」對抗之前,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很容易導致習慣失敗。那就是培養習慣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

a.鎖定一項習慣。

人不能太貪心,不要想著同時培養多種習慣。要知道習慣引力對不同的習慣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同時培養多種習慣,「習慣引力」產生的合力就更大,更容易導致失敗。所以減肥的時候不要想著既要嚴格控制飲食,又要多運動,除非你意志力過人,否則很容易放棄。

b.堅持有效的行動。

行動規則要簡單。如果行動規則太複雜,即使只鎖定一項習慣,也會因為記不住行動規則而難以持續。行動規則簡單一點,這樣更容易堅持下去。比如你想要提高英語成績,不要把每天所有的空餘時間都安排到英語學習上,那樣過多的計劃內容,有可能你自己都記不住,根本無法堅持下來。試著只選擇1-2個時間段,每天堅持做下去。

c.不要在意結果。

在一定的時間段內,不要太在意結果,否則行動節奏會被打亂,最終導致放棄。還是以減肥為例,如果你每天都會測量體重,當你發現連續幾天體重沒有變化時,你就會變得焦慮,沒有信心,甚至要更改之前的行動計劃,例如加大運動量。加大運動量的後果是引起身體的不適,強烈的身體不適應,又會影響行動計劃的執行,最終放棄減肥。

D.針對不同時期採用相應的對策。

遵循原則選擇了新習慣,想要養成習慣,就要按照策略有效度過各個時期。

a.反抗期對策。

在反抗期人們往往有很多藉口替自己開脫,比如「我太忙了,沒有時間「,」今天太累了,就先不做了「,」今天心情不好,明天再說「。放縱自己的結果就是:沒過多久就提不起興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變得越來越懶得行動,最終堅持不下去而放棄了。

參考古川武士的統計結果,只要能堅持度過反抗期,你成功的概率已經達到了40%左右。那麼,如何突破反抗期呢?

不妨效仿「嬰兒學步」。我們都知道,小寶寶們學走路,都是一點一點開始,一步一步練習。對抗反抗期的習慣引力,也要一點一點,從小地方開始。從小處著手,相對於固有狀態改變不大,受習慣引力的影響就小,更容易做到,並且堅持下去。

培養習慣時,不要想著一步到位,不要從一開始就追求完美主義。把目標定得太高,難度定得過大,受習慣引力的影響就越大,做事的熱情下降得就快,就容易失去興趣,不願意再做下去。

比如你想要養成早起的習慣,不要一開始就把時間提前到你想早起的時間。如果你平時7點才起床,想要養成6點鐘起床的習慣,不要第一天就把鬧鐘定到6點。第一天就把鬧鐘定到6點,你起床後會非常痛苦,一整天的狀態都不好,這並不是你想要的效果。可以先試著早起15分鐘,適應一段時間之後再早起半小時,適應早起半小時後,再試著早起1小時。這樣一點一點提前時間,你就不會感到早起是一件痛苦且難以堅持的事情了。

一定要把你行動的門檻設的低一點,這樣就算遇到加班、心情不好、身體不適等突發狀況也能夠堅持執行。降低行動門檻的目的就是為了每天都可以持續執行,每天堅持積累,是養成習慣的重要過程。

b.不穩定期對策。

度過反抗期,進入不穩定期後,行動的門檻需要相應的提高,達到你本來想要求的程度。

習慣堅持到不穩定時期,受習慣引力影響會比反抗期小一些,但是容易被加班、天氣變化、新事務插入等諸多因素影響,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執行。所以如果想度過不穩定期,就要考慮「建立能夠持續的機制」。

如何建立持續的機制?方法之一是:對行為進行模式化

所謂模式化就是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並認真執行。

例如每天睡覺前看書閱讀半小時,如果不看就會不舒服,就會睡不著。

行為模式化最終將習慣嵌入到生活中,變成我們每天都會重複做的動作。重複已經模式化的行為更容易堅持做下去。因此模式化讓培養習慣變得容易。

建立持續機制的第二個方法是:設定例外規則。

例外規則是對不規律發生的事件預先制定應對規則的彈性應對機制。

例如當遇到感冒發燒等身體不適的情況時,可以少閱讀幾分鐘,但是第二天必須補回來;遇到下雨天無法外出跑步,就改為在室內慢走。

由於事先制定了「例外規則」,當遇到突發情況時,就可以靈活應對。制定例外規則不是為了給自己的不堅持找藉口,而是可以保持計劃彈性執行,進而減少壓力。

建立持續機制的第三個方法是:設定持續開關。

持續開關是善於培養習慣的人為了能夠持續行動所設計的一些巧妙的方法。

持續開關有兩種類型:糖果型開關和罰型開關。糖果型開關是利用快感(糖果),推動自己的行動;處罰型開關是利用危機感(處罰),推動自己的「行動開關」。

常見的糖果型開關有獎勵、稱讚、儀式感等。比如當你堅持學習英語有半年的時間,英語成績顯著提高,那麼不妨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獎勵一下自己,這樣自己更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值得重視的是,獎勵與習慣的相關性越大,促進行動的力量也越大。

常見的處罰型開關有處罰、向大眾宣布、損益計算等。比如你打算存錢,可以向大眾宣布自己的存錢計劃,這樣就可以讓身邊的人建立起「監視」機制,通過他人的監督避免自己過度消費。

設定持續開關不僅可以建立持續的機制還可以獲得繼續行動的動力。就像發射火箭時,發現動力不足時,可以點燃輔助燃料以幫助火箭加速前進。

c.倦怠期對策。

度過不穩定期,挺進倦怠期,習慣的養成就近在咫尺。但是在倦怠期也不能夠放鬆警惕,否則很容易前功盡棄。因為倦怠期很容易產生一成不變的感覺。這時候可能會感到厭煩,提不起勁兒,甚至會感到沒有意義,也容易找藉口放棄,因此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應對倦怠期的消極行動。

倦怠期需要有「變化」進行調節,在習慣養成的計劃中添加變化的創意是成功培養習慣的關鍵。比如跑步時太無聊了,可以一邊跑步一邊聽音樂;某一條路線跑得時間久了,太熟悉了,可以嘗試一條新的路線。

在原有的行動中添加一點變化,就可以打破原來單調的氛圍,以嶄新的心情重新出發;也可以調節低落的情緒,重新產生興趣和動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變化為目輕易改變行為模式或「例外規則」,否則會讓前兩個時期的努力毀於一旦。

在倦怠期,除了增加變化維持行動外,還要預先做好準備,思考下一個要培養的習慣,並且擬定相應的計劃,建立習慣的連續性,提高培養習慣的能力。

新習慣建立的最佳時間是前一個習慣進行到八成左右,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現階段的動力,也能夠以新的狀態投入到新的行動。

值得注意的是,培養習慣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所以需要謹慎選擇要培養的習慣,最好可以從多個備選項中,選擇優先級高的習慣。選擇好新的習慣,也擬定了相應的計劃,但是不要馬上執行。之前已經提到過,一次只鎖定一個習慣。只有當原來的習慣培養完成,才投入新的培養習慣過程。太過彈性,同時培養多個習慣很容易導致失敗。

四、克服三分鐘熱度帶來的影響

克服「三分鐘熱度」,培養良好的習慣,最終通過「複利」產生的效果是驚人的。

1.01與0.99看起來差別不大,但是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的差別是巨大的。所以每天做好一點點和每天做差一點點,長期積累下來,最終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結果。

每天做好一點點和每天做差一點點,你會選擇哪一種呢?很顯然,我們都願意選擇每天做好一點點,因為哪怕每天只是進步一點點,經過長期的重複積累,最終帶來指數級的增長效果,那時候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而做事三分鐘熱度的結果會怎樣呢?漫畫《挖井人》大家都不陌生。挖井人這裡挖一點,那裡挖一點,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多堅持挖一會兒,永遠也挖不出水來。所以說如果做事無法堅持下去,永遠也不會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最終一事無成。

有些事情在剛開始時效果並不明顯,只要能夠咬牙堅持挺過那段時期,接下來就會產生「爆發性」的效果,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不要輕易放棄,請相信:堅持下去就會創造奇蹟。

結束語

稻和盛夫說:年輕人要有想幹一番事業的理想和願望,不過,切莫忘記那是靠一步一步、扎紮實實的努力實現的。不想付出,一味描繪的宏偉的藍圖,那只能是一場黃粱美夢而已。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三分鐘熱度」似乎很常見。有些人可能已經默認了「三分鐘熱度」,今天提出的觀點,明天還在用;今年的願望,明年還在實現;這一個十年提出的計劃,下一個十年還是無法執行。

但是當一部分人默認甚至認可「三分鐘熱度」,無法做出改變的時候,仍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理想和願望去努力,去奮鬥。我們相信,克服三分鐘熱度之後,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必然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做事三分鐘熱度?倒著數數鍛鍊注意力
    核心提示: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剛開始時興致勃勃,不一會兒就打蔫兒;做這事漫不經心,做那事沉不住氣;同事跟他講話,貌似在聽,心卻不知飛到了哪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感受,您知道嗎?這正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特徵。性格內向、敏感,體質較弱,不愛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易發人群。
  • 擺脫負面情緒的9個習慣
    今天推薦的書籍是《去你的,小情緒: 擺脫負面情緒的9個習慣》,作者古川武士,書中通過的9個正向思考習慣來改善你的負面情緒。實用性不錯,而且寫的很細緻,推薦閱讀。1接納原本的自己客觀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不放大缺點,不低估優點,客觀地發掘自己的閃光點!
  • 培養習慣還分三個階段?猜猜哪個階段失敗率最高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作者把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的發射過程形容為:「火箭升空的最初幾分鐘、幾公裡內所耗費的能量遠開多於後來幾天、幾十萬公裡旅程中所耗費的能量。」類似的,培養習慣過程就如同火箭發射及後續運行的過程。在高中物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第一宇宙速度。人類要發射人造衛星或發射完成星際航行的飛行器,就要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
  • 人生的道路上應該多看一些「打雞血」一樣的書籍
    要我來說人生是一件充滿著未知的旅行,對於旅行來說人總是會在中途的路上感覺到疲憊,而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些補給,需要整頓一下自己的行李才能夠更好的前行。就像我們時常需要「打雞血一樣」!相信很多朋友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就是突然的對於自己很厭煩,對於現在的生活很厭倦。感覺人生或許沒什麼太大的意思,我們想就此的安定下來。
  • 習慣的萬有引力影響
    亞里斯多德曾說過:「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習慣」,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但是習慣是可以打破的,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 《流浪地球》中地球擺脫太陽引力哪些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近大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擺脫太陽引力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小說中有一個設定就是當地球推力到達一個值時就可以擺脫太陽引力,推力達到這個值在現實中可行嗎
  • 玩都不能好好玩,孩子永遠三分鐘熱度?找到「內在動機」是關鍵
    要知道,孩子學輪滑還不到一個星期,真的是"三分鐘熱度"。而且,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孩子說想學遊泳,她就去給他報了遊泳班。孩子嗆了兩次水,就死活都不去了。後來,又說想學畫畫,她也是立刻去給孩子報了,結果孩子去了一次,回來說了句"媽媽,老師教得和我想的不一樣,畫畫太難了……"就又放棄了。"如今這次輪滑,又是這樣。
  • 七個習慣教你突破人生的天花板(圖)
    其實,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每個人收穫的結果,往往與個人習慣有很大關係。優秀是一種習慣,拖延也是一種習慣,要強是一種習慣,抱怨也是一種習慣……年終之際的小柔拆書就和你說說,習慣這個事兒。在追逐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很多人會發現,自身的能力似乎不夠用了。  有人會說,這就是宿命;也有人說能力本來就有高低之分,不夠用只是因為已經到達了能力的極限。難道宿命就無法打破?  職業、家庭、成長是否真的有所謂的天花板呢?一本名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書給出答案,當然不是!
  • 射手座三分鐘熱度?掌握這一點,你就能緊緊地抓住TA的心
    有人說,射手座的愛情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甚至不少人說TA朝三暮四,讓人深惡痛絕。其實,每一個星座都會有一些喜歡不良行為的人,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跟TA是什麼星座無關。換言之,大部分射手座還是挺不錯、很優秀的,TA們熱情開朗、大方主動,往往能讓人體驗到甜甜蜜蜜的愛情。對於射手座來說,三分鐘熱度這個戀愛特徵恰恰是因為TA太熱情了。
  • 李玫瑾:孩子學習總「三分鐘」熱度?培養專注力,試試這3個方法
    而班級裡學習中等或者末等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力都比較差,常表現為上課不認真聽講,寫作業也不能老實的坐著。一個動動這個,一會動動那個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習慣,孩子看起來像得了多動症一樣,其實和孩子從小沒有養成學習專注的好習慣有很大關係。
  • 如果給羽毛施加一個永不消失的上升動力,它可以擺脫地球引力嗎?
    第一個原因:速度問題在航天活動中經常需要用到三個宇宙速度進行參考,分別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就是可以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一個速度,這個速度為7.9公裡每秒(約為2.8萬公裡每小時);第二宇宙速度為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到太陽系其他行星的最低飛行速度,但還無法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這個速度為11.2
  • 宇宙速度是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所需的速度,是否存在第四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是指物體完全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的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為11.2km/s。例如嫦娥四號等月球探測器或其他行星探測器,都需要超過這個速度才能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低於這個速度,便只能是繞地球軌道飛行。
  • 此項技術實現後,人類將能擺脫引力束縛,去往遙遠的外太空
    對於現階段的人類來說,想要真正探索外太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就沒有探索宇宙更遠的外太空的機會與可能性。 我們人類之所以沒能夠擺脫引力的束縛,主要是缺少一個突破口,一旦這個突破口形成了,人類在探索外太空的這個領域的能力就會達到一個更高的等級層次
  • 地球都擺脫不了太陽引力,為何奧陌陌卻可以?木星助它逃脫!
    宇宙是非常浩渺的,宇宙是由很多物質構成的,太陽系就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放眼整個宇宙,太陽系也是一個非常渺小的天體系統,但是對於地球來說,太陽系是非常龐大的,在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會圍繞著太陽進行旋轉,太陽就是太陽系的中心,沒有天體能夠逃脫太陽的引力。
  • 地球的運行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何擺脫不了太陽系?
    可有問題來了,經過科學家研究,如果想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系,那麼需要的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要大於16.7公裡/秒,可通過地球的圍繞太陽的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來進行比較,地球的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可為什麼地球沒有擺脫太陽的束縛呢?
  • 地球的運行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為何擺脫不了太陽系?
    可有問題來了,經過科學家研究,如果想要擺脫太陽引力的束縛,飛出太陽系,那麼需要的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要大於16.7公裡/秒,可通過地球的圍繞太陽的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來進行比較,地球的速度遠遠大於第三宇宙速度,可為什麼地球沒有擺脫太陽的束縛呢?
  • 華僑大學校長畢業致辭:作出何種選擇,就收穫何種人生
    選擇是一粒種子,作出何種選擇,就收穫何種人生 當今時代,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懷疑主義的迷霧中,如何選擇人生的正確方向而不至於迷失自己;在福與禍、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的糾結中,如何選擇正確的價值取向而能遇見最好的自己,這是擺在你們面前的重大課題,因為作出何種選擇就會收穫何種人生。
  • 你以為是你養成了習慣?不,是習慣在「養成」你
    因為習慣的力量,會在心中投射「我執」的枷鎖,做得越多,限制越多,淪為「習慣的奴隸」。如何突破固有思維的限制?如何摒棄習慣帶來的不良影響?當曾經寶貴的經驗變得陳舊、進步遇到瓶頸時,如何實現自我更新,實現人生的躍遷?
  • 太陽系中沒有任何星體可以擺脫太陽引力,為何它卻可以?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沒有任何星體能夠逃脫太陽的引力,但是科學家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個太陽系外的星體叫做奧陌陌,它每秒26公裡的速度擺脫太陽系,不過在太陽系當中所有的物體都被太陽引力所制約,才會被「捆綁」在太陽系當中,令科學家比較的疑惑為什麼這個奧陌陌星體不會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呢?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但是問題來了,依靠多巴胺的自律並不容易長久,因為多巴胺並不乖,它是個性十足的孩子,需要你去哄它。它帶來的驅動力有以下三個特點:1,邊際效用遞減原則:它喜歡新鮮刺激的事物,一直做同一件事,多巴胺的分泌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