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負面情緒的9個習慣

2021-01-15 眺望

今天推薦的書籍是《去你的,小情緒: 擺脫負面情緒的9個習慣》,作者古川武士,書中通過的9個正向思考習慣來改善你的負面情緒。

實用性不錯,而且寫的很細緻,推薦閱讀。

1

接納原本的自己

客觀對自己進行自我評價,不放大缺點,不低估優點,客觀地發掘自己的閃光點!

有些事情失敗了也不要過分自責,說到底,僅僅是行動和方法上的失敗,要區分對待、辯證思考。不要陷入自我否定或自我貶低。

接納多樣的自己:從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特質寫下來:生活中的、關係中的、工作中的的自己,都是什麼樣子的,寫下來,然後接納他們。

放鬆過於緊箍的自我原則,寬容對待自己:

心理學中將驅動自己、不得不做的5件事闡述為著名的「5個驅力」。

①要完美(我應該時刻追求完美);

②討好他人(我不可以讓對方失望);

③要更努力(我絕不可以懈怠);

④要趕快(我要儘快);

⑤要堅強(我應該變得更強)。

寫出工作和生活中自己身上起作用的原則。每一項以10分為滿分,通過計算看看你能得多少分。

選擇那些得分較高、讓自己產生壓力的原則,嘗試用新詞彙代替原來的措辭,例如用「……比較好」代替「應該……」。

描繪出自己的理想形象,不要考慮「能不能做到」,而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關鍵點是什麼。思考自己做什麼時,心情最雀躍。

每天回顧自己的收穫並記在日記中,記錄時,先不要反省,養成從積極視角回顧的習慣。

回顧、反省這一天時,關鍵是要提出具有行動指向的問題,問自己「接下來怎樣努力」。

2

改變自己的看法而非別人

學習和模擬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維問題,考慮自己、對方和第三方等角度,不同視角下做出的解釋有什麼不同,接受你們之間的差異。

在人際關係中容易感到壓力的人大多不擅長寬恕。然而,寬恕對方,自身壓力就會減輕,人際關係也會趨向好轉。為了我們自己,養成寬恕對方的習慣吧。

通過適當的自我主張,劃出界線,創造舒適的人際關係。

當遇見討厭的人,先試著找到好的地方感謝他,然後陳述剛才發生的事實,以及你因此產生的感受,誠懇地提出建議、希望下次對方怎樣做,會得到怎樣的好處。至少,你可以讓對方清楚你的界線。

3

徹底地具體化

寫下自己的負面情緒,把可能產生的原因一一具體列出,思考解決對策,制定行動計劃,將注意力集中到能夠解決問題的行動上。

將事實和你對事實的解讀區分出來,養成思考的習慣,判斷哪些是事實,哪些是你的過度解讀。

採用數值衡量,將不確定的不安感,變得更具體、可應對。將不安的因素用數值來衡量,把解決困難的進度也用數值衡量,你能夠明確感覺到數值的變化,困難解決的程度,以及接下來要做的事

莫名感到不安和擔心時,嘗試具體寫出產生不安的主要原因。

4

從各種視角來看待問題

從轉換身份的角度:當自己情緒不穩定的時候,試著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來解說自己所處的狀況。

你還可以假裝你是你的朋友,給朋友出謀劃策.

想想自己的偶像是遇到這種事情會如何處理?通過電影或書籍了解偉人的生平逸事,將其活用為自我激勵的工具。

用俯瞰時間長軸的方法:想像這件事發生10分鐘後、10個月後、10年後,你會怎麼樣?它還算個事兒嗎?

通過不同的維度評判:這件事最好的狀態、最差的狀態、現在現實的狀態,用三級跳的方式預測未來

5

專注於能做的事

三步走:

1)寫下要達成目標,需要做的事情

2)分別寫下能做得到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3)只做能做得到的事情

提前預想可能會發生的結果,分別想好每種結果的3個預案,然後就接受它們

總是想而不去做的人,加強行動力的方式是:寫下最想做的事,寫下還沒有做的「藉口清單」,一一反駁,清除障礙

覺得事情特別困難,很難動身去做,可以降低行動壁壘,比如論文寫不出,可以跟自己說:就瞎寫5分鐘,寫出什麼算什麼;5分鐘之後發現還可以再寫15分鐘,15分鐘之後發現標題章節都出來了……

如果一個辦法行不通,就嘗試新的方法,任何事情,都可以有3個以上的方案

6 接受命運

區分什麼是可控的,什麼是不可控的。將可控的事情付諸行動,將不可控的事情接納結果。

設想最糟糕的情況,並且想像如果真那樣了能怎麼辦,甚至可以提前設想對策並且努力

把考驗視為命運,從中尋找希望

7

放棄完美主義

把願望數值化,從「一定要……」變成「做到x分就好了」

允許自己有例外:盤點自己的原則標準,放寬原則,設定例外

改變非黑即白的評判標準,制定百分比制的彈性標準

用PDCA標準設置限定:避免為了完成目標無限制加班

克服對失敗的恐懼:提前準備;增加失敗的經驗

8

看事物積極的一面

把失敗變成寶貴財富:給這次經歷打分;得分的內容是什麼?如果再做一次希望多少分?打算如何填補差值?

每天找出3個人感謝,感謝要及時表達

9

活在當下

「一日即一生」

訓練自己每次只專注做一件事

訓練自己暫時遺忘

給擔心限定時間,並且設置行動的DDL

必要時,進行「信息絕食」

總結

相關焦點

  • 五個生活習慣讓你情緒管理max!
    綠色和黃色能夠讓人心情愉快然而如果處理不好這種負面的情緒,在傷害自己的同時還會傷害到別人。因為往往在這種情緒來臨之時會說出一些惡言惡語,久而久之會越陷越深。然而情緒管理的能力,可不像學習一樣是在一次次學習過程中得到的。在生活中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情緒管理中最好的方法,還有很多方法也可以減壓。例如出去旅旅遊,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也有很多益處。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7個技巧幫助孩子發洩和表達情緒1、幫助孩子認知情緒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教會孩子認知情緒,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害羞、嫉妒、難過、生氣、害怕和焦慮等情緒,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庫。2、和孩子一起發現美好事物引導孩子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隨時指出生活中一些值得品味的細節。
  • 負面情緒真的會讓你短命
    此書揭示了負面情緒和壓力,可能會讓人短命。因為人的體內有一種叫做端粒的東西。端粒越長,越年輕健康,端粒越短,人則會衰老。而且,端粒是動態變化的。你本來的端粒很長,但是可能在某個時期開始加速變短。是人的負面情緒,讓「端粒」加速變短。良叔曾在一篇小隨中甩過一個小包袱。說到,負面情緒讓「端粒」變短,而端粒變短讓人衰老,這是個結論。但是,這個結論有可能混淆了相關性和因果性,也有可能端粒短,讓人的情緒變壞。
  • 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有哪些更有效的方法?
    積極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正面情緒,會激勵人越挫越勇,遇到困難不畏不懼,反而勇往直前。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容易影響人對事物的判斷力,產生一系列的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心理學上把它們統稱為負性情緒(negative emotion),和負面情緒並無二致。
  • 負面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每個人都會有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它經常使我們的腦子,像亂麻一樣,沒法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解決。我們都知道,情緒是有很多種的。比如說,愉悅、恐懼、憐憫、崇敬等等。這些情緒,對我們都是比較有用的。經常幫助我們處理很多的日常情況。
  • 減少負面情緒,控制大腦的腥風血雨
    腦內的颶風強度被自我的破壞性放大,會使人產生緊張、焦慮以及壓抑消極的情緒。這些內部情緒對大腦、對身心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破壞力,無異於颶風對生命和財產造成的破壞力。減少負面情緒我們會養成諸多生活習慣,每天都會有意識地重複它們。同樣,我們也會養成一些心理習慣或者思維模式。我們逐漸老去,大腦開始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一次次被困在相同的思維模式裡。一旦習慣於重複做同樣的事,大腦將不會再產生新的神經鍵。大多數人走不出舊的消極感情模式,因而產生憂傷、抑鬱、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
  • 學會控制負面情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而這些情緒,往往分為正面的,和負面的,正面的情緒有助於讓人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而負面情緒則相反,甚至能危及健康。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應該不必多說。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有一個經典的現象,很多人明明沒有做什麼,為什麼還是感覺很疲累,特別是上班族,明明工作不算忙,也一直是坐著,卻還是感覺累了一天。
  • 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
    01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到了你家人?焦慮和恐慌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暗示。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父母每天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孩子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那麼在居家學習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孩子有了焦慮情緒該怎麼辦呢?一頓罵?大嘴巴子連連看?劈頭蓋臉一頓揍?男女混合皮帶面?更是錯上加錯!
  • 防疫「心聲」丨負面情緒也需「垃圾分類」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感受到:孩子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固定的空間,長時間地面對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就很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焦躁、抑鬱等負面情緒。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從小鍛鍊出一個穩定平和的心態呢?
  • 心理學:最有效的五個方法,徹底控制你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生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因為生氣導致一系列的麻煩則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心理學上曾提及過踢貓效應即負面情緒帶來惡性循環: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這就是情緒衝動產生的負面情緒效應,最終帶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通常來說,不能有效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人往往導致因小失大,所以學會調節好自己負面情緒對於我們生活人際關係也好,還是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 多少人「廢」在負面情緒上!戒掉這五種負面情緒,學會和自己和解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容易「廢掉」一個人!多少人就是「廢」在了負面情緒上!尤其是以下這五種負面情緒,要努力戒掉,學會和自己和解。一、憤怒情緒。在初次接觸時,情緒狂躁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很有活力的錯覺,可一旦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種情緒的巨大危害。情緒狂躁的人,言談一般都是沒有深度的,行事一般都是缺乏條理地,做事則一般都是不夠認真的。狂躁是急躁的升級,急躁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負面情緒,狂躁更甚。最可怕的是,情緒狂躁的人往往還容易自我陶醉,自我感覺良好,從而產生與實力不匹配的野心,其實本質上還是自負自大。
  • 情緒管理十妙招
    一 別讓憤怒毀了生活認清憤怒是地獄之火與憤怒較量,努力克制留意憤怒的信號用理智澆滅怒火,凡事多考慮7秒放下心中的敵視不給憤怒找理由和藉口從自己的世界中走出來多關注身邊的人事物二 遠離恐懼與焦慮擺脫恐懼的桎梏找到自卑的根源自信來源於自知全面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找焦慮從何而來,梳理原因找回溫暖的安全感擺脫「信息焦慮
  • 【職場充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我們該如何處理積聚的負面情緒?
    人人都想成為更優秀的人,但是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困擾著我們。 很早以前有個好友說她做飯總是不好吃,讓她一度以為自己沒有做飯的天賦。 後來有個精通廚藝的大叔告訴她,在她始終做不好的那些菜裡加一點糖就可以了,因為糖可以提鮮。
  • 99%的人知道負面情緒的危害,但不知這4個解決方法
    作者:張涔汐之前寫過不少關於「負面情緒的文章」,很多讀者說:都知道到負面情緒對身體,對人際關係帶來的害處,問題是怎樣清空掉負面情緒呢?大家先別著急,我們先打一個比方,如果把我們的內心世界比喻成一間屋子,而負面情緒就相當於這間屋子裡的垃圾。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如何避免長時間陷入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
    這些想法來得很自然,消極負面的想法佔據大腦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嗎?肯定是沒有的,長期處於負面的情緒,會讓人感覺糟糕,並且對健康不利,這些消極的想法往往還會讓人工作效率變差,感覺大腦無法靈活。為什麼思維會對大腦造成這些影響嗎?
  • 疫情期間居家市民產生焦慮、沮喪等負面情緒怎麼辦?烏魯木齊心理...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科主任夏葉玲對市民居家期間的心理調整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四條建議,希望大家積極面對特殊時期,擁有健康心態。「目前,居民對疫情的認知和了解相比年初已有增加,恐慌心理有所減少,但一下子改變正常生活規律,打亂了生活的『穩定感和節律感』,時日一久就會產生焦慮、沮喪、擔心、煩躁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特殊時期的正常反應,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調整保持心理健康和平衡。」夏葉玲說。
  • 重視轉化消除幼師的負面情緒
    「虐童」的直接動因是強烈的消極情緒,在應對幼託機構「虐童」問題上,除了重視體制、師德和法律工作,還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心理建設,尤其要重視加強對其消極情緒的轉化工作。如何轉化消極情緒,需要我們提供社會支持和對個體情緒調控的個性關注。
  • 孩子負面情緒多怎麼辦?巧用「鐘擺效應」,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樂樂媽媽看來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問題,在樂樂眼裡卻成了負面情緒的來源。一、為什麼孩子負面情緒這麼多?在《爸爸去哪兒》中,大家認識了田亮的女兒森碟。在節目一開始的時候,森碟帶給人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比較愛哭。選房子時,因為沒有選擇喜歡的房子而崩潰大哭,在與爸爸短暫分離時崩潰大哭,甚至于田亮都在吐槽女兒說「你是來表演哭的嗎?」
  • 工作中的負面情緒累積該怎麼辦?教你做情緒的主人
    職場是一個壓力場,壓力接踵而至,當方案寫不出,策劃不完美,融入不進同事的圈子,領導不認可你的能力等等,都會讓人陷入到各種負面情緒當中。所以不把情緒掛在臉上,不被情緒左右自己的思維,就是職場人要學習的第一步。那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呢?首先要學會接納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負能量爆棚的時候,千萬不要被它控制,要正眼對待它,以和平的心態去面對它。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被這種情緒所左右,還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事情,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