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負面情緒,控制大腦的腥風血雨

2020-09-09 hy鴻塵無憂

我們都知道,颶風有難以置信的破壞性,颶風的目的是從地球赤道向南北極傳輸多餘的熱量。地球越熱,就需要越多和越大的颶風來傳輸所有多餘的熱量。(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溫度不再持續上升是每個人的責任)

我們可以將海洋中的颶風和我們大腦的「腥風血雨」做一個比較。

正熱熱量的增加是地球產生颶風一樣,我們生活中壓力的增加,還有現代的生活方式使大腦產生內在的破壞力,這無異於颶風給沿途的生命和建築物帶來的破壞。

大部分人在清醒的狀態下不會產生自然地內心安寧,這便是因為遭受到貝塔腦波腥風血雨的侵擾。

腦內的颶風強度被自我的破壞性放大,會使人產生緊張、焦慮以及壓抑消極的情緒。這些內部情緒對大腦、對身心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破壞力,無異於颶風對生命和財產造成的破壞力。



為了控制大腦的腥風血雨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貝塔腦波,我們必須減少對大腦造成迫害的緊張因素。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為大腦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平息大腦袋腥風血雨。

首先,我們需要一些初步的簡單程序,恢復富有活力的思維模式。這個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樂觀。樂觀、積極性的增加能夠提高生活的質量,擴張血管、減少血栓,提高身體的健康指數。(這裡講的比較籠統,詳細醫學理論可搜百度查詢)


減少負面情緒。

生活中經歷的很多心靈和身體的創傷,會加速我們大腦的衰老進程。我們會養成諸多生活習慣,每天都會有意識地重複它們。同樣,我們也會養成一些心理習慣或者思維模式。我們逐漸老去,大腦開始衰退的原因之一就是一次次被困在相同的思維模式裡。一旦習慣於重複做同樣的事,大腦將不會再產生新的神經鍵。

大多數人走不出舊的消極感情模式,因而產生憂傷、抑鬱、憤怒、恐懼等負面情緒。如果沒有有意識地去改善這種感情模式,它會一直存在。這其中,寬恕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平息焦慮。

科學家研究證明,讓老年婦女恢復青春的腦電波,許多方面的衰老現象都會出現逆轉。所謂青春的腦電波,其中焦慮和抑鬱是非常之少的。

減少焦慮和抑鬱,以健康的方式恢復大腦的調節思維、身體和情緒的能力,我們可以重拾年輕人特有的幸福和熱情。這個還具有保健的溢出,幸福、熱情的大腦可以重新適當的調節生理系統。



改善個人關係。

克服性格障礙,過分的焦慮、抑鬱,或者壓抑的情緒,以及憤怒、悲傷、恐懼,會引起不和諧的人際關係,如果不加以改善,這些情緒會在人際交往中設下巨大的障礙,讓生活陷入一片糟糕的惡性循環。

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大腦颶風』,我們需要一個個地去克服改善,之後再重新建設我們的大腦,創造新的思維模式。

做你生命中的一縷陽光,治癒你內心深處的創傷。我是無憂,無憂無慮的無憂。

你是否也有需要平息的『大腦颶風』呢?

——————————個人詩集鑑賞————————

《話景》

作者:鴻

青翠芭蕉立,綠黃滿葦邊。

楊柳伴綠竹,風光亦無限。

相關焦點

  • 創造阿爾法腦波,控制大腦的腥風血雨
    (保護生態環境,讓地球溫度不再持續上升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可以將海洋中的颶風和我們大腦的「腥風血雨」做一個比較。正熱熱量的增加是地球產生颶風一樣,我們生活中壓力的增加,還有現代的生活方式使大腦產生內在的破壞力,這無異於颶風給沿途的生命和建築物帶來的破壞。大部分人在清醒的狀態下不會產生自然地內心安寧,這便是因為遭受到貝塔腦波腥風血雨的侵擾。
  • 外媒:噩夢對大腦是必要的 或有助於人控制負面情緒
    但無論噩夢有多麼令人討厭,它們對大腦來說或許是必要的。在夢中體驗這些負面情緒,似乎是大腦訓練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它們的方式。去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夢中體驗恐懼的人能夠在清醒時更好地控制這種情緒。其他研究也證實,夢是一種情緒模擬器,一種有助於我們處理和控制積極或消極的情緒的全面檢測。而且,白日夢還能更好地改善我們自身的情緒。
  • 心理學:最有效的五個方法,徹底控制你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生氣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有時候因為生氣導致一系列的麻煩則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心理學上曾提及過踢貓效應即負面情緒帶來惡性循環: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這就是情緒衝動產生的負面情緒效應,最終帶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通常來說,不能有效控制自己負面情緒的人往往導致因小失大,所以學會調節好自己負面情緒對於我們生活人際關係也好,還是生活都有很大幫助。
  • 兩種方案,讓孩子輕鬆控制情緒大腦和理性大腦
    簡單來說就是控制你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欲望的能力,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為什麼我們沒有完美的自控能力呢?這和大腦結構及運作機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人類的大腦可以區分為三個部分:腦核、腦緣系統、大腦皮質。腦核部分是掌管人類日常基本生活的處理,包括呼吸、心跳、覺醒、運動、睡眠、平衡、早期感覺系統等,因此也被稱之為「生存大腦」。
  • 思維如何影響大腦?如何避免長時間陷入負面情緒中「難以自拔」
    大腦無時無刻不在產生思維,我們的腦袋裡一直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充斥著,有的人覺得「我很失敗,我連減肥都做不到」「我壓力太大了,我必須吃點東西」「我的睡眠就是糟糕透了,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睡覺」「我已經老了,所以記性變差很正常」。
  • 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有哪些更有效的方法?
    積極的,就是我們所說的正面情緒,會激勵人越挫越勇,遇到困難不畏不懼,反而勇往直前。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負面情緒。容易影響人對事物的判斷力,產生一系列的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心理學上把它們統稱為負性情緒(negative emotion),和負面情緒並無二致。
  • 學會控制負面情緒,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而這些情緒,往往分為正面的,和負面的,正面的情緒有助於讓人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而負面情緒則相反,甚至能危及健康。情緒對我們的影響,應該不必多說。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有一個經典的現象,很多人明明沒有做什麼,為什麼還是感覺很疲累,特別是上班族,明明工作不算忙,也一直是坐著,卻還是感覺累了一天。
  • 只知大腦分左右,不知大腦分上下,鍛鍊孩子的上下腦有效控制情緒
    家長們一邊想著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邊又真的無法忍受孩子們「不可理喻」的行為。這就帶入一個很多人沒聽過的概念——「上、下腦」。很多家長朋友會問,大腦不是只分左、右腦嗎?怎麼還有上、下腦呢?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上下腦是如何來調節或者控制孩子們的「不可思議」的行為。左右腦VS上下腦,大腦究竟應該怎麼劃分?
  • 大腦情緒控制系統——邊緣系統
    邊緣系統在情緒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學習、記憶、行為中起關鍵作用。邊緣系統命名來源大腦邊緣系統最早是由美國神經學家Paul D. MacLean提出並命名的。邊緣系統也叫古哺乳動物腦,是Paul提出的三重腦模型的「一重腦」。另外「兩重腦」分別是爬行動物腦、新哺乳動物腦(或叫新皮層)。
  • 正念和冥想可能會加重你的抑鬱焦慮情緒:8%的人會經歷負面效果
    根據對現有證據的整理分析,大約每12個嘗試冥想的人中,就會有1個人產生並不想要的負面效果,這些通常都是抑鬱或者焦慮情緒的惡化,有極少數人甚至會通過冥想而首次出現抑鬱或者焦慮的情況。英國考文垂大學的米格爾·法裡亞斯(Miguel Farias)是這項工作的研究人員之一,他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正念冥想是非常好的舒緩壓力、對抗焦慮抑鬱的手段。
  • 多巴胺決定對負面情緒不同反應
    多巴胺是大腦中的一種神經遞質。科學家們發現,個體對負面情緒線索的不同反應主要基於大腦中多巴胺的儲存數量,新成果發表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期刊上,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應對壓力或情感事件。
  • 防疫「心聲」丨負面情緒也需「垃圾分類」
    相信很多家長已經感受到:孩子長時間地待在一個固定的空間,長時間地面對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就很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焦躁、抑鬱等負面情緒。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從小鍛鍊出一個穩定平和的心態呢?
  • 科學家可能剛剛發現了情緒和焦慮障礙背後的大腦迴路
    研究人員分析了大量的大腦掃描數據——來自226個先前的功能成像研究中的9,000多個數據——這些數據將健康成年人的大腦活動與那些被診斷為情緒或焦慮障礙的人進行了比較。通過對這些研究的分析發現,大腦中負責停止思考並轉向新思維的區域(在研究中被稱為「認知控制」)活動性異常低,而負責「處理情感想法和感覺」的其他大腦區域異常活躍。表現出異常低活動性的大腦區域包括前額葉下部和頂葉皮層、腦島和殼核,它們共同形成一個大腦迴路,影響對思想和情緒的控制。
  • 控制不了情緒,如何掌控人生?
    1、六秒鐘法則心理學研究發現,人腦中邊緣系統主管情緒,大腦皮層主管認知。在事情發生後,邊緣系統會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情緒反應,約六秒後,大腦皮層才能做出認知處理。2、延遲判斷,改變思維情緒不穩定的人往往很敏感,判斷事情通常裹挾一層主觀色彩,看待問題也會變得極端。因此,當你產生憤怒、沮喪、悲觀等負面情緒時,首先不要輕易下判斷,定結論。
  • 它們都喜歡用右手 左右半腦情緒控制的分工
    肢體的使用和運動偏側性通常來自大腦,神經在連接身體與大腦時存在著某種交叉現象。因為讓兩個半球同時執行不同任務會更有效率,這一特徵才逐漸演化出來。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人類是唯一具有不對稱大腦的物種。然而,這種觀點受到了挑戰。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很多動物也偏愛使用某一側肢體。
  • 研究人員發現預測人類情緒的「大腦模型」
    「情緒」的預測模型該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生物學期刊PLOS Biology上。「它說明了怎樣才能根據大腦活動來預測感覺、解釋情緒,令人印象深刻」,達特茅斯學院研究心理與腦科學的助理教授Luke Chang表示。他說,「情緒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而情緒異常則與大腦和身體相關的異常情況有關。
  • 你被「情緒腦」控制了嗎?
    情緒系統很大程度上是獨立運轉的,並且可以更快接收到外界信息、更直接地操控人的行為,但是它的行為標準卻依然停留在原始狀態。在情緒狀態下,理智的作用並不是那麼管用,所以才會出現「我們學習了那麼多心理學理論,為什麼會對他人嫉妒或抱怨?」」為了孩子全身心地付出,為什麼換來的卻是孩子對我們的討厭和恨?」
  • 整天情緒低迷,胡思亂想,生活無意義,該怎樣調整這種負面情緒?
    我常常陷入情緒低迷的狀態,胡思亂想,生活混亂沒有意義。也不是有很具體突出的事件導致的,就是對整個的生活感覺是這樣的。老師,我該如何調整這種消極負面的情緒狀態呢?舵主導航:分析及建議。我們非常理解你的這種較為負面的情緒狀態和心理感受。按理來說,生活應該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或者至少應該是平淡從容的;即使有一些煩惱和痛苦,總應該是針對一些特定的具體事件或者問題的。但是,我們處於這種對於整個生活的負面感覺裡面,也沒有明確的問題點,就是感覺情緒不太好,心態不太好,生活熱情不夠。
  • 多少人「廢」在負面情緒上!戒掉這五種負面情緒,學會和自己和解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容易「廢掉」一個人!多少人就是「廢」在了負面情緒上!尤其是以下這五種負面情緒,要努力戒掉,學會和自己和解。一、憤怒情緒。在初次接觸時,情緒狂躁的人,很容易給人造成一種很有活力的錯覺,可一旦接觸久了,就會發現這種情緒的巨大危害。情緒狂躁的人,言談一般都是沒有深度的,行事一般都是缺乏條理地,做事則一般都是不夠認真的。狂躁是急躁的升級,急躁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巨大的負面情緒,狂躁更甚。最可怕的是,情緒狂躁的人往往還容易自我陶醉,自我感覺良好,從而產生與實力不匹配的野心,其實本質上還是自負自大。
  • 負面情緒是怎樣產生的?
    每個人都會有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它經常使我們的腦子,像亂麻一樣,沒法仔細思考問題的正確解決。我們都知道,情緒是有很多種的。比如說,愉悅、恐懼、憐憫、崇敬等等。這些情緒,對我們都是比較有用的。經常幫助我們處理很多的日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