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地震的3種類型

2021-02-13 四川科技報

中國大陸尤其是西部,中強地震時有發生。一次較強地震(稱之為主震)發生後,隨之會在主震附近發生震級較主震相對低的地震,這些地震被稱為餘震。

餘震活動主要具有三個特點:

◎餘震活動的範圍比較集中,主要是沿著或圍繞主震所造成的破裂帶分布。

◎餘震活動會持續一定時間,根據主震所處構造的區域,餘震有可能持續幾個月,也可能持續數十年。

◎餘震活動會隨著時間在強度和次數上逐漸起伏性衰減。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發生後,其餘震活動沿著龍門山斷裂帶中北段分布,已持續十餘年,至今仍然還有餘震發生,總體震級水平已明顯降低,頻次也越來越少。

不同的地震序列,其餘震活動呈現特點也不一樣。中國大陸的地震序列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孤立型地震。是指一次大地震之後,餘震很少或幾乎沒有餘震,如2014年越西5.0級地震,餘震集中發生在震後半個月內,總共僅記錄到120多次餘震,且餘震震級較小,以2級以下地震為主,最大餘震震級為3.1。

◎主餘型地震。是指餘震震級相對較弱,但餘震數量較多,如2008年汶川8.0級、2013年蘆山7.0級和2017年九寨溝7.0級等地震,都屬於主餘型地震。其中,汶川地震後餘震已持續活動十餘年,0級以上餘震多達十萬餘次;蘆山地震的餘震也一直持續活動,截至目前已記錄到萬餘次0級以上餘震。

◎多震型。是指序列中具有2次及以上震級接近的地震事件,且餘震數量很多,如1989年巴塘震群,短短17天內就發生了4次6級以上地震,根據我國地震學家統計,中國大陸80%的中強地震為孤立型和主餘型地震,這意味著大約80%的5級地震之後,後續餘震的震級和活動水平都不會高於主震。無論哪種類型的地震,在震後短時間內的餘震密集活動期間,必須要有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提高防範餘震的意識和技能,減少餘震傷亡。(趙敏 路茜)

(作者均系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工程師)

相關焦點

  • 2019中國地震年報出爐:大陸地震活動低於平均水平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記者1月7日從中國地震局獲悉,去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
  • 專家:中國大陸地震活動處於正常活動水平
    中新社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張素)「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新疆精河6.6級地震的發生,是對前一段時間低地震活動水平的補充。」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劉傑研究員11日在北京接受採訪時說:「目前中國大陸仍處於正常地震活動狀態內。」2017年8月8日至9日,中國西部相繼發生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和新疆精河6.6級地震。
  • 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強震 地震專家答疑解惑
    中新社北京8月9日電 題:中國大陸接連發生強震 地震專家答疑解惑  中新社記者 張素  8月8日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8月9日新疆精河發生6.6級地震,中國大陸連續兩日發生強震。中新社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就兩次地震是否有關聯,中國大陸是否處於地震活躍期等外界關注的問題進行解答。
  • 專家:中國大陸近期仍然有發生6級地震可能性
    專家稱兩地同處青藏板塊邊緣  新快報訊 (中新) 據中央電視臺報導,專家指出,青海玉樹縣7.1級地震與四川汶川地震有關聯,中國大陸近期仍有發生6級地震的可能性。張曉東說,1996年喀喇崑崙山發生過7級地震,1997年西藏瑪尼發生過7.5級地震,2001年青海崑崙山口西發生過8.1級地震,2008年3月新疆于田發生過7.3級地震,加上後來汶川地震和這次玉樹地震,都是圍繞巴顏喀拉塊體的邊界發生的。
  • 中國地震局專家:我國大陸進入新地震活躍期
    平均每年可能遭受4次以上強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表示,我國地震活動頻次高、強度大、分布廣,這使得我國始終面臨著強烈地震的威脅。一是頻次高,中國大陸每年平均發生20次5級以上、3.8次6級以上及0.6次7級以上地震。這意味著,平均來看我國每年就可能遭受到4次以上的強烈地震襲擊。
  • 地震局稱中國大陸地震活動屬正常能量釋放
    3.1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公裡;11時00分47.1秒,在原地又發生一次4.2級地震,震源深度15.0公裡。國家、河北省和唐山市地震專家經會商,初步認為屬輕微地震活動,未來唐山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圖為地震當日,民眾在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放風箏。中新社發白雲水攝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官方網站發布《地震專家分析近期全球地震頻發情況》稱,目前中國大陸地震活動處於平均地震活動水平,是一種正常的能量釋放。
  • 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頻繁 比去年趨勢增強
    中新社北京九月四日電(記者龍劍武)中國地震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強華今天在此間說,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比較頻繁,地震活動趨勢比去年明顯增強。  李強華在國務院新聞辦的記者招待會上介紹說,去年,中國大陸地區五級以上地震是九次。今年大陸地區發生二十二次五級以上地震,基本上發生在西藏、新疆、內蒙古、雲南、青海地區。
  • 九寨溝地震|此次地震屬於什麼類型?如何認識震後餘震預警?
    新華社8月9日報導,8月8日21時19分,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時間關於九寨溝地震的消息牽動著億萬華夏兒女的神經……此次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究竟屬於什麼地震類型?怎麼看此次地震後的次生災害?地震預警該如何發揮作用?
  • 大陸漂移與地震成因
    汶川大地震就是因龍門山斷裂帶突然活動引發的一系列隱爆形成的,類似一個沿斷裂破碎帶深部的定向爆破過程。地震過程中也會釋放大量負電荷,從而引起發電磁異常現象,而且地震過程與成礦過程密切相關。有關證據顯示,全球大陸平均地溫梯度為3℃/100米,由此推測大陸40千米之下溫度可達1200℃,在這一溫度下大部分巖石會發生熔融或部分熔融,大洋地溫梯度遠高於大陸。
  • 強震連發態勢對中國大陸地震形勢沒有明確短期預測意義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趙一帆 攝)  2016年4月1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如何看待近期全球地震多發態勢等情況新聞吹風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主任潘懷文在介紹相關情況時表示,強震連發態勢對中國大陸的地震形勢沒有明確短期預測意義。  潘懷文指出,經過地震部門分析研究認為:從4月10日到現在不到8天的時間內,全球連續發生了4次7級以上地震。
  • 中國地震局:2017年大陸地區地震活動頻度偏低、強度高
    央廣網北京12月26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劉桂萍今天在中國地震局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我國發生5級以上地震19次,其中大陸地區13次,臺灣地區6次。2017年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頻度偏低、強度高。
  • 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
    報告題目:中國大陸基于震源物理模型的長期地震預測及其展望報 告 人:邵志剛 研究員報告時間:2020年12月4日(周五)上午9:00-11:30報告地點:地質宮519報告摘要:以中國大陸活動地塊理論為指導,長期地點預測重點關注活動地塊邊界帶,綜合強震破裂空段、斷層運動閉鎖段
  • 數據 中國大陸5月四發地震算多嗎?地震局有話說
    最近兩個月,全球及中國大陸地區地震不斷,僅5月份,中國大陸就發生4次5級地震,引發關於地球啟動震動模式的熱議。
  • 中科大建成中國大陸巖石圈高解析度三維地震速度結構模型
    合肥在線訊(記者 王旭)11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地震與地球內部物理實驗室張海江教授團隊採用先進的雙差地震層析成像方法,使用高質量的中國大陸數位化地震臺網(1294個臺站)記錄的區域地震走時數據,獲得了中國大陸巖石圈深達150公裡的高解析度三維地震縱波速度和橫波速度結構模型。
  • 花蓮地震失聯大陸遊客3人確認遇難
    原標題:花蓮地震失聯大陸遊客3人確認遇難 遇難人數升至15人 新華社花蓮2月10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截至10日17時,花蓮地震雲門翠堤大樓最後失聯的5名大陸遊客中,已有3人被尋獲地震已造成15人遇難。 10日11時49分、15時40分、16時58分,3名遇難者遺體相繼被搜救隊員運出雲門翠堤大樓現場,送往殯儀館。花蓮縣消防局表示,3名遇難者為1名男性小孩、1名成年男性、1名成年女性。  2月9日,兩名結構技師在傾倒的花蓮雲門翠堤大樓外查看建築結構,現場拍照記錄斷裂的鋼筋和梁架結構,為事後的災難認定取證。
  • 地球深部探測——深反射地震剖面揭露大陸地殼演化
    報告題目:地球深部探測——深反射地震剖面揭露大陸地殼演化報告人:高銳 院士時間:2017年4月6日 上午9:30地點:地質宮449主辦單位: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報告人簡介: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巖石圈研究中心主任。
  • 河北唐山發生4.5級地震 大陸地震預警網給唐山市提前2秒預警
    鍾欣 攝中新網成都12月5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5日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獲悉,當日8時02分河北唐山市豐南區發生4.5級地震,京津冀多地有震感,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原地震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本次地震,預警震級為4.8級,給唐山市提前2秒預警,給天津市提前11秒預警。
  • 四川省北川縣發生震級4.7級地震 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預警
    中新網成都10月22日電 (楊予頔)10月22日11時03分,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7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該地震,系統在地震發生時第6秒發出預警,給綿陽市提前12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32秒預警。
  • 中國地震臺網:2017年中國三級以上地震盤點
    >  2017年中國共發生19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13次,含3次6級以上地震。在大陸地區,地震活動水平最高的是四川,發生了九寨溝7.0級地震和青川5.4級地震;其次是西藏,西藏發生了米林的6.9級地震和3次5.0級地震。新疆地區仍然保持中強地震活躍的態勢,發生了精河6.6級地震和4次5級地震。
  •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1月7日,2020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期間發布的《2019年地震年報》顯示,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地震活動略低於平均水平,但高於2017-2018年平均水平;不同區域地震活動水平差異明顯;部分地震活動較弱的區域發生了「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