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上戰場便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就算部隊打了勝仗,但依然無法避免人員的傷亡。因此,每一個上戰場的士兵,都必須做好九死一生的準備。通常來說,在戰場上最讓人害怕的武器並非槍械,而是能夠遠距離造成大範圍傷害的炮彈。但凡被炮彈擊中,那麼基本就是必死的結局。
然而,有這麼一個人,他在被炮彈擊中,並慘遭掩埋30小時後,卻靠著兩隻蒼蠅奇蹟般生還了。他是誰呢?他便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王扶之少將。
王扶之,1923年出生於陝西省子洲縣三眼泉樓砭傅家新莊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5歲時喪母,後跟隨父親跑到延安一戶地主家打工。12歲那年,因為受到周邊紅軍的影響,他萌生了參軍的念頭。可年齡實在太小,他害怕部隊不收,於是便仗著一米六幾的個子,扯謊自己17歲,這才如願入了紅軍第26軍。
王扶之的軍旅生涯是幸運且成功的,他自1935年便開始隨隊徵戰,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共歷經14年上百場戰役。期間,他一直保持著勇猛的作戰風格,曾多次榮立戰功,被先後從普通戰士晉升為連長、團長、甚至師長。
不過,真正讓王扶之揚名天下的卻是在朝鮮戰場。那是在1952年的時候,王扶之出任某師副師長隨隊入朝。同年8月,王扶之所率的部隊在堅守臨津江以東陣地時,遭到了敵人猛烈的炮火打擊。結果,王扶之和其參謀所在的山洞指揮部不幸被炮彈擊中。頓時,黃土變焦土,巖石變粉末,山洞的入口也順勢被堵死了。
包括王扶之在內的7個人,就這樣被活活埋在了泥石之下,山洞之內。待到他醒轉過來時,才發現身邊的6人中,已經有4人沒了呼吸。王扶之深知時間的重要性,他不能安於現狀,他要先活下去,然後向外界傳遞消息。
於是,他帶著另外兩名倖存者一起,相互掙扎著清理掉了身上的泥石。而後開始敲打臉盆、水桶、飯盒等物,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起搜救人員的注意。然而,一天一夜的時間過去了,外面卻沒有絲毫的動靜。
這個時候,山洞裡的空氣開始變得越來越稀薄。三個缺水少糧的人,不約而同想到了死亡。是啊,如果再沒有人發現他們,那麼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條了。剛好在這個時候,兩隻蒼蠅飛到了王扶之的面前。王扶之突然意識到,人雖然無法傳遞消息,可蒼蠅可以啊,所以他瞬間振作了起來,將所有希望寄托在了這兩隻蒼蠅的身上。
結果,外面搜救的人員在見到兩隻蒼蠅突然從洞裡飛出來後,也一下子來了精神。因為他們知道,既然蒼蠅都能在山洞裡存活,那麼說明裡面的空氣肯定還有,而人也一定可以存活。就這樣,搜救人員一鼓作氣,最終在王扶之等人被埋30個小時後,成功救出了他們。
這件事發生後不久,王扶之便在1955年被授予了大校軍銜,到了1964年,更是晉升為了少將。多年來,每當回憶起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王扶之總會感慨萬千,他曾對人說:「要不是洞中兩隻蒼蠅飛出,我這條小命早完了。人們都十分厭惡蒼蠅,我卻把它們稱為『救命恩人』,從不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