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埋地下38小時,靠兩隻蒼蠅絕處逢生,王扶之立誓終身不拍蒼蠅

2021-01-15 請把回憶鎖好

至今在世的開國將帥之一,曾被兩隻蒼蠅救了性命,差點用泡菜罈子當棺材

他曾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了顯赫功勞,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王扶之將軍說道「如果不是洞中的蒼蠅,或許他的命就完了。」

王扶之在抗美援朝時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帶領著中國解放軍在朝鮮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王扶之是至今為止依然在世的少數幾位開國將帥,王扶之將軍也是這些人當中,最年輕的一位。

至今為止,王扶之將軍已經97歲了,多年前,在接受採訪時,他回憶起了自己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王扶之被炮火之下的廢墟深埋接近兩天的時間,最終僥倖逃生。多年後的王扶之回憶起這段經歷,依然是記憶非常深刻。

王扶之將軍也笑稱是兩隻飛進洞口的蒼蠅救了他的性命,雖然在那一次事故當中,有不少的戰友去世,但是王扶之將軍用生的信念拯救了幾位隊友,一生戎馬生涯的王扶之。

王扶之出生於1923年,從小生活非常貧困,為了生活,王扶之不得不輟學種地,幫助家裡分擔,小小年紀的他一個人在野獸出沒的地方幹活,在王扶之幾歲的時候,他就認識到了紅軍對人民的親切。

和反動軍隊比起來,紅軍好太多了,紅軍經過很多農村,都會主動幫助農民分擔農活。這也讓王扶之產生了想要加入紅軍的念頭,在12歲那一年,王扶之找到了紅軍隊伍,申請加入紅軍,王扶之的個子高,12歲就接近一米。為了參軍,王扶之謊報了自己的年齡,加入了紅15軍團的少共營。像王扶之這個年紀的孩子確實不多見。

紅軍當時的條件也是非常艱苦的,不僅糧食緊缺,武器也是十分匱乏,王扶之當時只能夠分到一支標槍,營長對營地裡的這些孩子說到:「你們手中的武器都是黃金啊,要好好的保護他們,把它當作戰友來對待。」

聽完了這一番話之後,王扶之也是很明白,這個武器雖然簡陋,但是關鍵時刻能夠救命。不久之後,王扶之就接到了命令,一同在勞山路打擊即將到來的東北軍110師,這對於王扶之來說確實是一次立功的好機會。

當時紅軍在勞山路形成了一股圍攻之勢,東北軍果不其然進入了包圍圈之中,最終紅軍也是採取逐個擊破的方式,將東北軍的勢力攔腰切斷,當時少共營的這些紅小鬼們也是一同參加了戰鬥,王扶之就是其中的一員,王扶之當時年齡小,武器也簡陋,就跟隨部隊拿著標槍衝鋒。

營長也是給這些小紅軍分配了任務,讓他們分為幾個梯隊,分頭進攻敵人,當時敵人看到了這一批娃娃兵,根本沒有放在眼中,這些小紅軍跑的很快,紅軍正面進攻牽制敵人,旁邊兩側的小紅軍很快就衝了上去,王扶之帶頭衝鋒,拿著標槍指著敵軍的頭,大喊繳槍不殺,王扶之也是因此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搶。

在這一場戰鬥當中,王扶之和他所在的少共營也是受到了上級的表揚,王扶之之後被調到了三營當通信員,還遇到了被他繳槍的俘虜兵馬德良,馬德良被俘虜後也是主動要求當紅軍,在看到王扶之之後,還對他表示了感謝,「多虧了這一批小紅軍,我才能得到解放。」

抗日戰爭時期,王扶之參加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戰役,與其所在部隊輾轉山西,陝西多省各地,時任,八路軍測繪股長,新四軍通信參謀,王扶之從事的多數是後方的參謀工作,但是作戰時也是異常勇猛。

在1939年,新四軍3師在河北與日軍的作戰當中,王扶之時任新四軍3師的作戰參謀,作戰非常勇敢,繳獲了日軍的一輛自行車,王扶之對這個少見的玩意也是非常的稀罕,當時的王扶之也才十幾歲,是愛玩的年紀,常常會練習如何騎自行車。

王扶之學的也很快,很快就學會了各種自行車的騎法,他懂得單手騎,倒著騎,甚至放開雙手騎車,部隊中也是一時傳的很廣。在之後,王扶之被調到了師部當作戰參謀,帶著他的自行車一起,自行車很快就發揮了作用。

當時新四軍3師的黃克誠師長,是當時部隊裡的高級知識分子,後來也是開國十大將之一。黃克誠師長的眼睛近視非常嚴重,行動起來非常不方便,但是常常要跟隨部隊行軍,師長很喜歡做王扶之的自行車,即便自己有馬也不騎,就做王扶之的自行車後座跟隨大部隊前進。王扶之也是前後載了黃克誠師長三年的時間。

在這三年裡,王扶之也是和黃克誠師長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師長交給王扶之的任務,王扶之也都能按時完成。王扶之慢慢的成長起來了。黃克誠在坐王扶之自行車的這段時間,不僅解決了自己行軍的問題,還了解到了很多的下層情況。

有一次,王扶之被師長問道:「你在22團的工作了這麼久,你覺得這個團怎麼樣,放開說」。王扶之誠實的回答道:「這個團很能打仗,但是有一些驕傲」黃克誠說:「你把要害說準確了,我正準備對22團進行整頓,不能讓缺點繼續發展擴大。」

不久之後,黃克誠就在3師政治部《先鋒》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直接指出了22團存在的問題,希望22團能夠直面問題,黃克誠師長的批評非常到位,這也離不開王扶之的建言獻策。22團被整頓之後,開始在工作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後來也是多次立功。

不久之後,抗戰也是進入了逆轉階段,日軍對新四軍的部隊進行大幅的掃蕩工作,黃克誠帶領著部隊避開了日軍的掃蕩圈,在圈外打遊擊戰。部隊在阜寧地區轉移時,需要經過射陽河。河邊有一家華成公司,總經理姓張,公司的部隊和日偽軍,國民黨還有我軍都有聯繫。

黃克誠也是明白想要安全過河,就需要克服張經理這個關口,黃克誠派出王扶之做工作,說道「這次的任務很艱巨,關係到全軍的性命,所以派你去。」黃克誠希望王扶之能夠讓張經理明白抗戰大義和我軍的宗旨,講明利益關係,希望他能夠和我們合作。

王扶之帶著黃克誠給他的一支嶄新的駁殼槍,作為見面禮送給了張經理,並且還深刻傳達了黃克誠師長的來意。張經理很高興,送來的駁殼槍也是說明中共看得起他。於是允許黃克誠的部隊通過,還派上了崗哨,防止日軍發現。王扶之順利完成了任務,讓部隊順利轉移到了阜東地區。

解放戰爭時期,王扶之先後出任東北民主聯軍營長,五師十四團副團長等職位,後來晉升至第四野戰軍三四三團的團長,跟隨部隊在東北,華北,華中三大軍事戰略區參加了大大小小多次戰鬥,跟隨部隊贏下四平保衛戰,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廣西戰役,在多少個省市輾轉,徵程達到了上萬裡,王扶之在這期間經歷過了東北地區零下40度的惡劣天氣,在江南忍受了30多度的酷暑烈日。在戰鬥當中,王扶之和他所在的部隊多次立功,王扶之也是先後受到嘉獎,在平津戰役中,王扶之立下了三次大功,並且還出任主攻團隊的副團長。

建國初期,國內暫且安定了下來,王扶之也是受到了中央的嘉獎,不久之後開始的抗美援朝戰爭,王扶之將軍出任了志願軍三十九軍的三四三團團長,而後晉升為一一五師的師長。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是指中國的志願軍隊在朝鮮戰場上幫助朝鮮人民一同抗擊美國軍隊的一場戰鬥,在抗美援朝戰爭發動前夕,我國組成了一支人民志願軍,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支持。

在1950年的6月28日,美軍越過了三八線,這也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安全,毛澤東主席發表講話,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夠團結起來,一同抗擊美軍侵略者,打擊美國幹涉朝鮮韓國戰爭,幹擾亞洲事務的罪行。美軍的大部隊很快就在炮火聲中登上了朝鮮半島。

當時的朝鮮人民軍隊處於困境當中,軍隊損失非常嚴重,並且還越過了三八線,逼近鴨綠江,多次派出飛機轟炸中國的丹東地區。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自然不能忍讓。最終由彭德懷元帥率領著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抗美援朝戰爭持續時間並不長,在1953年7月結束,我國派出了接近135萬的中國志願軍隊,雖然這一場戰爭最終是志願軍勝出,但是戰爭過程還是非常慘烈的,並不輕鬆。中朝軍隊傷亡超過63萬人。

在這場戰爭中,王扶之將軍真正發揮了自己的戰略才能,參加了五次戰役,1951年,指揮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的春季,又率領軍隊在春季和夏季指揮了鞏固陣地的作戰,8月份,韓戰也進入了雙方的僵持階段,美軍的攻勢大不如前,在面對鬥志昂揚的志願軍時,美軍產生了退意。

當時只有28歲的王扶之將軍,時任115師的代理師長,指揮部隊在臨津江地區,攻克了敵軍的陣地,採取了非常靈活的打法,用最小的傷亡數來攻克陣地,還率領著部隊在秋季進行戰術性的反擊作戰,防止敵軍在朝鮮地區西海岸登陸,並且為防空防禦作戰做準備。

在這場戰役中,王扶之將軍也曾發生了非常嚴重的意外,險些喪失了性命。王扶之將軍在多年之後和記者談起了這一場與死亡的搏鬥,依然是影響很深刻,當時志願軍總部的幾位記者,來到了王扶之的指揮部,準備進行採訪,將他們的作戰經驗上報。

由於朝鮮地區的作戰條件簡陋,王扶之師長的前線指揮所只能夠建在坑道的一個洞中,非常簡單,雖然隱蔽性好,但是光線非常暗,用木頭簡單的做了一個窗戶,讓陽光能夠照進來,還在窗口下擺放了一個小桌子,這就是王扶之的作戰中心。

雖然王扶之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奪得了臨津江地區,但是敵軍自然不會善罷甘休。敵軍多次對臨津江地區進行飛機轟炸,志願軍們辛苦挖好的戰壕也被炸的不成樣子,這個地帶似乎成為了灰色地帶,被敵人時時緊盯,但志願軍卻絲毫不退縮,堅守陣地。

1952年的8月2號,意外突然發生了,王扶之和幾位參謀正在洞中討論作戰計劃,誰想到一聲轟鳴的炮響,讓他們瞬間意識到情況不對,在第二聲炮響之後,王扶之一行人都被崩塌的土塊給深深的埋住了,王扶之也是瞬間失去了意識。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總部,總部也是下了死命令,讓救援隊伍竭盡全力營救王扶之一行人,就算他們不幸身亡,也要帶回遺體到故土安葬。救援活動很緊急,也很困難。

在王扶之醒來之後,他睜開兩眼,只看到一片漆黑,當時和王扶之討論戰術的一共有8個人,還包括新華社來採訪的幾位記者,但是不管王扶之怎麼盡力呼喊,都只能夠聽到作戰科長蘇盛軾,參謀陳志茂兩個人的微弱回應。作戰科長蘇盛軾的肋骨被砸骨折了,雖然還有意識,但是行動困難,參謀陳志茂雖然能夠聽到回應,但是距離他們比較遠。

王扶之用盡全力掀開自己身上的重物,不斷的鼓勵戰友,讓他們不要放棄,王扶之花費了幾個小時才掙脫出來,王扶之也是幫助其他的幾位戰友脫離險境,即便如此,想要走出這個被泥土埋得密不透風的洞穴還是非常困難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和在外的救援隊伍及時的聯繫上,三個人輪流著敲打著各種能夠發出聲響的物體,臉盆,水桶等,經過了數十個小時的努力,所有乾糧和水都消耗殆盡,幾個人也累得幾乎沒有什麼力氣,但是卻依然沒有聽到救援隊的動靜。

一天時間過去了,洞穴之內的空氣也越來越稀薄,為了能夠克服接下來的困境,王扶之一行人把尿液收集到一起。除了呼吸困難之外,洞穴內的溫度也不斷提高,非常難熬。王扶之和其他的兩位戰友此時也已經做好了迎接死神的準備。

在外的救援隊也是一直努力挖掘,但是卻沒有發現人的蹤跡,救援隊同樣也面臨著生命的危險,頭頂很有可能飛過敵人的飛機轟炸,一天一夜過去了,救援隊也有些想要放棄,負責的沈政委甚至找來了幾個泡菜罈子,準備用來安放可能犧牲的王扶之。

在第二天,救援工兵隊的副連長劉文發現了兩隻蒼蠅從石頭縫飛了出來,立即加派人手繼續救援,既然蒼蠅能活下來,人也一定能活下來。他們很快聽到了洞中的敲打聲,在經歷了接近兩天的救援工作後,王扶之等人終於被救。

彭德懷總司令聽到這件事後也是非常感慨,這是一個奇蹟。王扶之多年後也是激動地說道:「當時是兩隻蒼蠅救了我。」蒼蠅確實是王扶之的救命恩人,兩隻蒼蠅讓他們看到了生的希望,在38個小時的活埋當中得救。

1965年,王扶之也是被加封少將的軍銜,這是對他立下的戰功的嘉獎之一。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讓王扶之將軍印象深刻,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王扶之帶著警衛員回到了自己多年未歸的家鄉,還帶了很多的禮物和一頭毛驢。

王扶之將軍在12歲從軍之後,就沒有再回國家鄉,為了革命,他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家人,在戰爭結束,國內和平之后,王扶之終於能夠回到心心念念的家鄉,面對家鄉的物是人非,王扶之也是非常的忐忑,在山間小路上,王扶之遇到了一位非常親切的老農,一路談論感覺非常熟悉。老人也談到了自己的兒子,從軍之後,二十多年沒有聯繫。

隨著交流的不斷深入,王扶之發現眼前的這位老農竟然是自己多年沒有見的父親,12歲就外出從軍的王扶之,見到了眼前這位年事已高,頭髮鬍子花白的老農,竟然一時認不出來是自己的父親。王扶之多年在外的軍旅生涯也讓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至於父子面對面都難以認出對方。

王扶之當時就流下了眼淚,一把抱住了父親,父子多年未見,自然是兩人淚汪汪,王扶之讓父親坐上了毛驢,一路帶著父親回到了家。

如今王扶之已經97歲了,作為一位老革命家,他曾經為祖國的建設奉獻出了太多,我們能夠活在當今的和平年代,靠的就是這些革命先烈們,用他們的鮮血甚至生命築成了如今強盛的中國。

作為少數幾位至今在世的開國將帥,像王扶之將軍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先烈都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相關焦點

  • 他被埋地下38小時,靠2隻蒼蠅逃出生天,後立誓終身不拍蒼蠅
    王扶之,我國老將軍之一,參加過土地革命,參加過解放戰爭,還參加過抗美援朝,但讓他自己來說,印象最深的還是抗美援朝時期,他差點就命喪戰場,最後還是憑藉兩隻蒼蠅活下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 他被埋地下38小時,靠兩隻蒼蠅得救,後來一生不打蒼蠅
    他被埋地下38小時,靠兩隻蒼蠅得救,後來一生不打蒼蠅。 靠兩隻蒼蠅得救 營救的時間已過去30小時,這對於有經驗的營救人員來說,他們明白這麼漫長的時間
  • 朝鮮戰場上,這位將軍被埋地下38個小時,最終靠兩隻蒼蠅救了命
    曾經就有兩隻小蒼蠅救了一位將軍的性命,此後這位將軍這輩子就沒再打死過一隻蒼蠅,那麼這位將軍是誰?在抗美援朝時期,王扶之擔任第三十九軍一一五師的師長,有天當他和戰地記者在指揮部的坑道裡撰寫戰時新聞稿時,美軍的飛機毫無防備地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展開了猛烈的轟炸。無數枚炸彈如黑雨珠般落下,炸彈在指揮部周圍炸開,記者當場死亡,而王扶之與另外兩名戰士被埋在了地下。
  • 開國上將被埋地下38小時,意外被2隻蒼蠅所救,立志終生不打蒼蠅
    這位英雄人物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他曾經被埋在地下38個小時,自己垂死時被兩隻蒼蠅救起,最終決心終身不打蒼蠅,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這個英雄名叫王扶之,是開國將軍埋葬在地下的地方,如果不是這兩個特殊的「救命恩人」,現在犧牲人員名單上還有另外一個名字。
  • 他被埋地下38小時,因2隻蒼蠅而獲救,把蒼蠅當恩人,從不打蒼蠅
    他被埋地下38小時,因2隻蒼蠅而獲救,把蒼蠅當恩人,從不打蒼蠅上世紀的戰爭年代,社會動蕩,上戰場的軍人大多都經歷過九死一生,能活下來就是最幸運的事兒了。有一個人,他的經歷就是十分神奇,在地下埋了38個小時,最後因為2隻蒼蠅而獲救,他就是開國少將王扶之。
  • 他曾被埋地下38個小時,最後竟被兩隻蒼蠅救了命,後來終生不打蒼蠅
    但開國少將王扶之的歷險經歷非常特別,他曾被活埋了38個小時,最後是兩隻蒼蠅救了他的命。 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王扶之時任第39軍115師師長。當時他正在和記者一起在指揮部的坑道裡修改新聞稿件的時候,美軍的轟炸機突然襲來並投下了炸彈,其中有一顆炸彈正落在王扶之的身邊,記者當場犧牲,王扶之和另外兩個人就直接被活埋在了坑道裡。 王扶之雖然暫時沒有性命之憂,但是他當時也被掀起的石塊直接給砸暈了,等他醒來的時候不僅眼前一片漆黑,而且他的大腿還被石板給壓住了,根本動彈不得。
  • 他曾被埋在地下38個小時,最後竟被2隻蒼蠅救了命,從此不打蒼蠅
    今天要說的是:他曾被埋在地下38個小時,最後竟被2隻蒼蠅救了命,從此不打蒼蠅。這段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時期,王扶之是當時第39軍115師的師長,當時戰火正激烈,據說炮彈都將山頭削平了兩次,而王扶之則和一名記者正在指揮部的坑道裡修改新聞稿件。就在這時,美軍的轟炸機突然襲來,並投下了一顆飛彈落在王扶之的身邊。記者當場犧牲,而王扶之則被炸掉的碎石埋在了坑道裡。
  • 他被活埋地下38小時,靠兩隻蒼蠅奇蹟生還,後發誓終生不打蒼蠅
    蒼蠅在人類看來是一種比較噁心的動物,它長相不是很好,並且喜歡生長在腐爛的東西裡。時常垃圾場、糞便等東西上覓食和產卵,給人的感覺實在不好。而且蒼蠅確實會傳播各種疾病,不僅讓人敬而遠之,看到了可能還有拍死它的想法。然而,正是這樣的蒼蠅,曾經救過我國一位開國少將的命。
  • 他被埋地下38個小時,奄奄一息時被2隻蒼蠅救了命,餘生不打蒼蠅
    今天我們講述一位大人物的神奇經歷,就是開國大將王扶之,曾經他被埋地下38個小時,奄奄一息時被2隻蒼蠅救了命,餘生不打蒼蠅。在上個世紀,也就是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時候,當時的他率領115師奔赴抗戰前線,憑藉積累的作戰經驗,他成功帶領115師取得多次戰略勝利,於此同時戰地記者希望通過對他的採訪,讓其他部隊吸收學習經驗教訓。就在幾人交談甚歡的時候,美國的轟炸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 師長被埋在地下1天多,因2隻蒼蠅被救出來,從此再也不打蒼蠅
    師長被埋在地下1天多,因2隻蒼蠅被救出來,從此再也不打蒼蠅 開國將軍中,軍事將領佔了大多數,經常在前線指揮打仗,很多人都有過驚險的經歷,今天要說的人叫王扶之,他是開國少將,他有什麼樣經歷呢?
  • 這位少將在戰場上被埋30個小時,最後靠兩隻蒼蠅獲救
    然而,有這麼一個人,他在被炮彈擊中,並慘遭掩埋30小時後,卻靠著兩隻蒼蠅奇蹟般生還了。他是誰呢?他便是今天這篇文章的主人公王扶之少將。 可年齡實在太小,他害怕部隊不收,於是便仗著一米六幾的個子,扯謊自己17歲,這才如願入了紅軍第26軍。 王扶之的軍旅生涯是幸運且成功的,他自1935年便開始隨隊徵戰,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共歷經14年上百場戰役。期間,他一直保持著勇猛的作戰風格,曾多次榮立戰功,被先後從普通戰士晉升為連長、團長、甚至師長。
  • 中國志願軍師長「被活埋38小時」,兩隻蒼蠅救了命,終生不打蒼蠅
    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曾經被活埋長達38個小時,後來竟然是「兩隻蒼蠅」挽救了他的生命,這樣的傳奇經歷也是再也沒有人吧,這就是開國少將之一的王扶之。因為黃克誠的眼睛是高度近視,走路的時候難免會不太容易,於是在行軍的路上,王扶之就和偵察排長經常騎著車載著黃克誠走。並且在後來的時候還流傳一段佳話,人們都說在王扶之的自行車後座上馱著的是整個三師的指揮部。
  • 抗美援朝開國少將被埋山洞,危難關頭2隻蒼蠅救命,此後不打蒼蠅
    作為開國少將的王扶之,在年僅12歲的時候就已經加入到了紅軍的隊伍當中,在王扶之此後的生涯中經歷了無數的戰鬥,也遭遇了很多次的危險,要說其中最嚴重的一次莫過於王扶之與他的戰友們被埋在了山洞中,原本已經毫無希望的王扶之最後竟然因為小小的兩隻蒼蠅挽回了自己的性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 開國少將王扶之:朝鮮戰場上被活埋38小時,最終被2隻蒼蠅「救命」
    1952年8月3日晚上,朝鮮戰場上臨津江以東的某處陣地上,志願軍工兵連的戰士們借著夜色,冒著被美軍轟炸的危險正在緊急施工,對某處被炸塌的山洞進行挖掘,他們已經整整挖了30多個小時了,但還是沒有放棄,因為下面被埋的是志願軍115師的指揮部,裡面有115師代師長王扶之。
  • 這位將軍被掩埋山洞,靠著兩隻蒼蠅死裡逃生,之後一輩子不打蒼蠅
    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便是我國開國少將王扶之將軍的戰場奇遇。王扶之將軍出生於1923年,是陝西人,在12歲便參加了紅軍,成為一名紅軍小戰士。新中國成立後,他於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並於同年10月21日首批入朝參戰。當時他出任某師副師長,這支隊伍在韓戰中打出了雄風。1952年夏末初秋,王扶之將軍率部堅守臨津江以東陣地。
  • 美軍空襲炸毀坑道,被活埋在廢墟之下,最終靠2隻蒼蠅獲得生機
    美軍空襲炸毀坑道,被活埋在廢墟之下,最終靠2隻蒼蠅獲得生機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戰亂的和平年代,我們可以上網、打遊戲、玩手機,甚至很多人沉迷於廝殺的網路遊戲,認為「殺人」是一件很過癮的事。甚至還有一些人開玩笑:「想感受一下戰亂時期的兵荒馬亂。」
  • 開國將軍被地下,幾隻蒼蠅救了他的命,從此一生不打蒼蠅!
    這位將軍就是王扶之少將。在抗美援朝戰役期間,王扶之擔任解放軍115師的師長,當時他正在戰場的指揮部中查看稿件,沒想到遇到了美軍的戰鬥機轟炸。當時因為沒有任何的準備,所以指揮部中一片混亂,王扶之身邊的工作人員被炸彈擊中,當場死亡,而王扶之也被壓在地下的坑道中,無法動彈。
  • 一將軍在戰場上曾被活埋38小時,最後奇蹟生還,救命恩人是只蒼蠅
    這個世界中,總會有著許多匪夷所思之事,出生於1923年的王扶之,因為幼年喪母,所以一直跟隨父親的身邊。12歲時,他就加入劉志丹的部隊中,成為一名軍人。因為戰場上表現出色,1952年,王扶之就被派到朝鮮戰場上,順利的成為一名師長。
  • 人人討厭的蒼蠅居然救了這位開國將軍的命,怎麼回事?
    王扶之說起他,就讓我想起了很多有關於他的有趣傳奇的故事。王扶之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長得高,還長得很壯實,這讓他看起來更是比那些同齡人大了那麼三四歲,他從小就想參軍,在一次紅軍部隊作戰路過家鄉的時候,他主動報名參加,但是那個時候的他實際年齡只有12歲,按規定,年齡太小的紅軍是不會收的,但是王扶之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那個時候的他已經長得人高馬大,只是他面嫩,所以他謊稱自己17歲,自然瞞過了別人,順利加入了紅軍部隊,之後也因為在部隊上表現優秀
  • 師長被活埋二天,戰士為其準備後事,發現洞口2隻蒼蠅,師長被救
    王扶之指揮作戰的地方,是一個坑道,非常簡陋,戰士們利用坑道上的一個小洞,用木頭做了一個隱蔽的窗戶,擺了一張桌子,就在這個坑道指揮所裡,王扶之點著蠟燭研究作戰方案。當時坑道裡還有8人,可無論王扶之怎麼呼喚,只有作戰科長蘇盛軾、參謀陳志茂兩人給予微弱回應,其餘五人沒有絲毫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