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SpaceX」在哪兒?太空競賽怎麼贏過美國?

2020-08-20 劉冷冷

只有超級商業公司才敢用高頻次的失敗積累工程經驗。即使從這個角度講,中國也沒有任何可比性。兩位馬先生都是賺錢好手,但是僅限於此。-知乎評論

導語

SpaceX已經成功實現了火箭回收、載人航天等目標,研發出可回收的現役最強火箭重型獵鷹,並在完成星鏈計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反觀中國,好像看不太到民營商業航天企業,而且大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有「SpaceX」這樣的企業嗎,他們的出路又在哪裡。讀完本文,你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SpaceX帶來的商業航天浪潮

馬斯克,特斯拉,SpaceX

12年前,也就是2008年,人類史上第一枚使用私人資金製造的液體燃料火箭&34;成功進入地球軌道。這是SpaceX起死回生的拐點,因為這次發射的成功與否決定了SpaceX能否獲得NASA高達16億美元的超級訂單。而在這次發射成功的56天前,獵鷹1號火箭剛發射失敗過一次。算上這一次,這家建立6年的公司在短短兩年內已經經歷了三次火箭發射失敗。這第四次發射,決定了SpaceX能不能活下去。

獵鷹1號火箭

而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結果:SpaceX活了。不止活了,它的野心越來越大,技術越來越成熟,商業載人航天也一舉成功。

對於中國而言,SpaceX在失敗的錘鍊下最終成為太空快遞一哥,不僅僅是業界傳奇,更是一則勵志故事。至少中國商業航天的新銳力量可以這麼認為。

投資太空就是投資未來!曾經舉國之力培養國家隊才有資本和能力參與的領域,如今在商業化的驅使下,民營企業也可以有所成就。

&34;&34;

中國商業航天的萌芽

如果說20世紀的太空屬於政府與國家,那麼21世紀的太空便進入了新勢力入局洗牌的格局,屬於全人類,尤其是全部的年輕人。

而從古代到現代都不曾放棄夢想的中國航天,更應該是世界航天領域的佼佼者。在這份夢想的背後,是兩家國有巨頭:CASC中國航天科技集團、CASIC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國家隊的光芒掩蓋了幾乎整個中國航天領域,民營企業所有的發展似乎都悄無聲息。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這是因為航天是一份投資巨大、收益極慢的行業,而且是被國家嚴厲管控的領域,民間資本很難介入。但是沒有民間資本,國家隊的航天商業化前進的就有點過於穩健。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14年。這一年,政策鬆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部分商業航天領域,並在15年推出了航天軍民融合政策。這次政策調整,引燃了中國商業航天新銳們的活力,給民營企業帶來航天的機會,催生出超過85家的上下遊相關產業公司,一批新銳商業航天力量從此躍躍欲試,為中國航天事業增添不少活躍度。

不少人感嘆:中國的商業航天有希望了!

那麼中國存在堪比或者有望堪比SpaceX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嗎?

先說結論:不存在。

2015年,知名航天專家黃志澄對比了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和美國的火箭公司,得出了&34;的結論。直至現在,這種技術上的差距仍然存在,只是略微縮小。

不過讀者也不用為此懊惱或者惋惜。SpaceX的成功,除去這家公司本身資本雄厚以外,還在於NASA對這家公司的技術與資本扶持。也就是說SpaceX並不是一家純商業公司,它的背後是NASA,不然我們也不會稱SpaceX是NASA的乾兒子了。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

而且SpaceX不止造火箭,還造衛星。除了先進的技術外,SpaceX在航天商業化的探索也領先了我們不止幾年的差距,能夠提供廉價的衛星發射服務和載人航天服務。這裡提到的廉價主要是通過火箭及整流罩的回收實現的。6月13日發射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一級火箭就曾執行過2次國際空間站的補給任務,並且在這次發射成功後再次回收。

SpaceX一級火箭的回收

由此可見,在商業航天領域,中國的民營企業的衛星、火箭技術要是想要縮短和美國的距離,確實要些時間。畢竟中國的商業航天的發展至少滯後SpaceX發展12年之久,而國家隊提供的幫助也是少之又少。

除去技術層面我們仍然落後較多外,民營航天企業的資金也經不起折騰。以航天這種燒錢的速度,發射一次火箭幾億就花出去了。發射成功了那也行,失敗了這是錢也收不回來,名聲也不好了!所以在真正的大資本或者國家隊入局之前,這種收益慢投資高成功率低的行業必然會保持現在緩慢發展的勢頭。不過,雖然目前國內還不存在有潛力超越SpaceX的公司,但是這些公司的確也在這6年裡小有成就。這些公司走出了一條適合在資本不夠雄厚的前提下發展的道路,即專精某一領域,成為商業航天產業鏈的一部分。

基本完善的上下遊產業鏈

國內的民營商業航天公司在短短6年的發展中發展出了基本完善的產業鏈,從上遊的火箭的配套製造、發射服務、衛星製造廠商、地面設備製造廠商到下遊的衛星運營、衛星測控、衛星應用等產業。

(目前國內較有名氣的商業航天公司,圖來源china-aerospace.blog)

研發火箭的民營公司就專注研究火箭與發射,包括零壹、藍箭、翎客及星際榮耀等。

民營火箭企業的潛力評分

研發衛星的商業公司,包括銀河航天、天儀研究院、零重力等公司,而且大部分公司在融資以及發星頻次上的數據都很樂觀。

之前,中國聯通、華為共同推動的&34;中,就有民營公司銀河航天的身影。

中國聯通-銀河航天-華為 空天地戰略籤約儀式

這次合作,與SpaceX星鏈計劃要實現的目標相似,一個更適合民營商業航天的領域終於有資本踏足。

更適合民營航天的衛星網際網路領域

目前來看,中國商業航天的機會,更多的是在於衛星網際網路領域,就如同SpaceX的星鏈計劃那樣,通過衛星來實現網際網路的接入,與5G等已經落地的技術相結合,以此來實現商業價值,實現商業化目標,快速變現。換句話說,在民營商業航天領域,應該先賺錢,再談夢想。

先來看看SpaceX的成績。截止今天(6月17日),SpaceX在軌運行的星鏈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總數已經達到了538顆。

SpaceX星鏈衛星數達到了538顆

而在中國,2020年1月,銀河航天剛剛成功發射了首顆自主研發的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並於2月成功完成衛星通信實驗,於6月完成視頻通話試驗,效果良好。雖然起步晚了點,這也意味著屬於中國的衛星網際網路&34;計劃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世界上目前奉行的是太空低軌道資源誰佔誰有的原則。而馬斯克想要發射的超過4萬顆低軌星鏈衛星,無疑搶佔了本應屬於我們的低軌道資源。但是國有企業對民用的低軌道衛星興趣乏乏,無意搶佔,有了像銀河航天這樣低軌通信衛星的成功,我們在低軌道資源的爭奪和衛星通信上才有了發展的可能性。

銀河航天衛星發射現場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銀河航天衛星的發射,並沒有採用其他國內民營商業公司的火箭,而是採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快舟一號運載火箭。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目前在火箭發射方面,民營航天公司還不能提供穩定而廉價的發射服務。

國產快舟一號運載火箭

民營航天的困難

我們雖然取得了小小成就,但是與美國的商業航天公司相比還有不少差距,在發展的道路上更是困難重重。

民營航天的困難首先在於缺少一線人才。

目前民營航天企業的技術員工大都是從國企中挖過來的。從國企想跳槽到工資更高、發展空間更大的私企的技術工人比比皆是,然而真到了跳槽或挖人的時候談何容易?首先保密這一關就過不去。根據規定,在國企內從事火箭衛星這類涉及保密的工作的工人,在離職前,需要在不涉密的崗位工作起碼一年以上&34;才可以。一年以上的時間,足以帶來許多變化。也因此,很多工人有跳槽的心,卻沒有跳槽的勇氣。

沒有足夠多的經驗豐富的一線人才,第二個困難就顯現出來了:技術的發展與問題的解決上舉步維艱。

航天不是小事,無論是火箭還是衛星,都需要非常精密的計算與設計,稍有疏忽就會發生事故。國內外失敗的事故比比皆是,但大部分都是因為一絲絲疏忽造成的。但是我們需要知道,有很多問題是沒有經驗就沒法發現的。也因此,一線人才和有經驗的工人才顯得格外重要。

第三個困難就是資本與支持。

沒有大資本入局,作為投資高、風險高、收益慢的行業,民營航天各企業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一次試驗的成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本青睞和更高的估值;而一次發射的失敗,就帶來了幾乎完全相反的效果。

民營火箭企業融資(截止2019年前)

看看馬斯克的SpaceX,在第一次發射火箭失敗之後的短短兩年內又有兩次發射失敗,直到第四次才發射成功。這是為夢想的不懈奮鬥的毅力嗎?不,是資本的力量。這種毅力更多的來源於SpaceX有著雄厚的資本,&34;。更恰當的說法是,SpaceX與NASA相互扶持,共築藍圖。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NASA都對SpaceX提供了極大的幫助。SpaceX可謂是踩在巨人NASA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2005年,SpaceX資金困難,NASA帶來了一份價值5億美元(約合34億元)的合作訂單。而到了2018年,SpaceX獲得的政府訂單總額超過了42億美元(約合289億元)。除去巨額訂單外,在研究方面,NASA也提供了很多支持,包括人才和技術。NASA甚至會為SpaceX提供研發設備和試驗場地,用這些優勢來幫助SpaceX進行更好的研發。

反觀我們,這條路上我們還需要走很遠。

2016年,體制內科研院所被禁止將火箭的核心發動機進行技術轉讓,這則禁令被認為是影響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34;主要研發火箭的藍箭公司CEO張昌武這樣表示。不難看出,政策雖然支持,但是國家隊對於民營企業還是充滿了焦慮。

還有很多困難,這些困難共同組成了立在民營航天企業面前的攔路虎。

任重而道遠。

展望

對於現在的SpaceX而言,已有的產品不是最寶貴的財產。最寶貴的財產應當是這些有著豐富經驗的研發、製造、發射團隊。

對於中國的商業航天公司也是一樣。培養出自己的團隊與人才,才有了核心競爭力。

而競爭是必然的,與其他民營公司與國企進行激烈競爭,最後對人才與技術進行整合,才能最終站在巔峰。

而且,目前在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公司已經開始獲得國家項目或國企的訂單與合作了,政策開始著重培養這片土地上的新苗子。

但是我對這些商業航天公司有著更高的展望。

2003年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1970年&34;衛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約600年前明朝的萬戶把47個自製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上去,雙手舉著大風箏,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

……

商業航天不是為了掙快錢掙熱錢,不是為了商業,而是為了更偉大的夢想。

這份夢想,就如同我們在遭受美國技術壁壘和技術禁運時,反思自己缺少的東西時想的那樣,是對未來的投資。不是史詩般失敗,就是史詩般成功。

而我們缺少的,就是像馬斯克這樣極具眼光的戰略投資家。一個驚險刺激又充滿榮耀的未來行業,只有真正敢打敢拼的新銳力量才有資格加入戰場。

加油吧,中國航天!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SpaceX 為啥生在美國,卻不是中國?
    當下種種太空探索嘗試,昭示了太空商業的無限潛力。而馬斯克的這次發射成功,則讓人類在走向太空商業時代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美國深厚的資本主義土壤和商人自身的興趣,讓美國在太空商業中先人一步。 阿姆斯特朗登月畫面美國太空探索起步於美蘇冷戰期間的裝備競賽。冷戰期間的NASA是個金礦,而非製造工廠。
  • 實用英語:中國航天不搞「太空競賽」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中國航天不搞「太空競賽」 2007-12-13 13:4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年Space Shuttle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Space X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給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這是美國自2011年Space Shuttle計劃以來的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也是Space X成立18年以來的首次載人任務,更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因此,NASA早在2014年就授予space X和波音總計68億美元的合同,對兩家私營公司寄予厚望,在此之前,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2019年進行了首次試驗飛行,但是任務失敗,飛船未能飛往國際空間站。此次飛行計劃名稱為demo 2,在此前2019年demo 1發射計劃中,space x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載人航天能力,並且在今年1月進行了飛行中止測試。
  • 太空競賽 中國對美國構成挑戰
    美中太空競賽的結果將會對人類會產生重大影響,在太空領域中國對美國構成有力競爭。7月5日金裡奇在福克斯雜誌上發文說,對於太空探索來說,2020年5月30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那一天,SpaceX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兩名太空人送入太空。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沒有了太空梭,怎麼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呢?美國只得求助於老對手俄羅斯。俄羅斯答應了運送美國太空人去太空的要求,當然是要交費的。剛開始的費用是每位太空人2000多萬美元,後來購買的2020年秋天發射的一個座位,價格已經暴漲到了9000多萬美元。據統計,自從太空梭停飛以來,NASA已向俄羅斯累計支付超過35億美元。價格如此昂貴,NASA迫切想要美國本土有能力發射載人飛船,這樣可以省下一大筆資金。如今,space x終於讓美國又有了自己運送太空人的能力。
  • 中國打造太空梭:將成為強大武器 太空競賽追趕美國
    By政商內參 (微信最好的政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商信息,深度解讀政商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本文來自公眾號:參考消息微信號:ckxxwx港媒稱,中國在建造像飛機那樣利用跑道起降的太空梭
  • 中國「胖五」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太空競賽開始了?
    圖:微博@人民畫報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試飛了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國家。國人離建立「天宮空間站」、實現載人月球探測的夢想又近了一步。但另一個事實是,隨著蘇聯解體,那種不計代價和成本的太空競賽思路也被美國徹底拋棄,進入21世紀後,美國砍掉了火箭在內的很多航天項目,把所有的雞蛋都投入到了太空梭項目上,一切都以省錢為目標。
  • 第二場太空競賽已經開始。美媒:我們已經輸了
    Maybe that&39;s space capability has stood as a symbol of hope to billions around the world and a reminder of the promise of science to advance the human race.阿波羅11號的成功飛行任務向世界證明了美國是太空中無與倫比的力量。
  • 中國發射火星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兩國正處於一個有利的時期,地球和火星在短途旅行中處於有利位置,美國太空飛行器將於7月30日升空。中國宣教團被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這是對一首經典詩的致敬,這首詩帶有關於宇宙的詩句。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在海南南部島嶼的發射場上歡呼雀躍,這是中國最大的太空火箭-長徵3月5日登上藍天。
  • 中國把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 沒有必要和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香港《南華早報》8月5日文章,原題:中國對現實的關注優先於與美國的「太空競賽」 毫無疑問,7月是2020年的火星探測季節。在人類對火星進行最近一次探測兩年之後,美國和中國都於上個月開展了火星任務,其中中國在7月23日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相關的新聞報導助長了兩個大國之間「太空競賽」的說法,尤其是在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和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關閉後兩國關係緊張局勢加劇的情況下。
  • 宣布太空競賽2
    Filecoin太空競賽,以儘可能多地為Testnet配備存儲設備。我們對參與太空競賽的驚人參與感至興奮。來自六大洲32個國家的356多名礦工參加了此次活動-包括從肯亞奈洛比 - 紐西蘭奧克蘭 -巴西聖保羅 - 挪威奧斯陸-中國深圳的礦工。
  • 嫦娥五號登月的背後,新一輪「太空競賽」正在形成,誰將成最後贏家?
    這次的嫦娥五號奔月不僅是中國航天裡程碑式的發展,也再次將太空競賽這一話題帶入到輿論中心。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的太空競賽不是美蘇冷戰時刀光劍影的比賽,新一輪的太空競賽背後是更加現實的利益劃分。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嫦娥是一位美麗的仙子,這一古典文化的想像正隨著中國航天的發展而崛起,將古代對太空文明的好奇付諸實踐,逐步形成探索可能性。在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至今已經有過五次月球奔月。此次嫦娥五號的任務目標就是在月球表面取得月球土壤樣本和2公斤巖石。嫦娥五號主要完成了首次月球表面採取土壤樣本,首次在月面起飛,和首次帶回月球土返回地球。
  • 執行神秘太空任務?美國太空部隊成功發射X-37B飛船
    Air Force5月17日,美國太空部隊的神秘X-37B太空飛機在佛羅裡達成功發射升空,執行第六次神秘任務。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點14分(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3點14分),這艘秘密飛船搭乘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的阿特拉斯5號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1號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時隔50年,Space X助力美國重啟登月計劃
    特斯拉車型的顏值在電動車領域是公認的充滿科技未來感,而別人家的電動車怎麼看不像純粹的電動車,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更青睞特斯拉的原因之一。,美國是近50年唯一有過登陸月球經歷的國家,而中國是唯一計劃登月的發展中國家。
  • 中國「胖五」剛發射成功,美國就在月球「圈地」,萬億級太空競賽開始了?
    5月還沒過幾天,有關太空的大新聞就一爆接著一爆: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告捷,把近22噸重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5月8日下午13時49分,飛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
  • 美國毅力號成功登陸火星!紀錄片《21世紀太空競賽 The 21st Century Race for Space》見證太空探索
    導演: Tom Beard主演: Brian Cox類型: 紀錄片 Documentary官方網站: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94f595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片長: 60分鐘紀錄片《21世紀太空競賽
  • 精彩實錄:Filecoin官方第二階段太空競賽AMA
    太空競賽第一階段結束,第二階段正式開啟,主要回復一些在太空競賽中遇到的問題。你可以在這裡了解更多:https://filecoin.io/blog/space-race-2/Q2:我們什麼時候能獲取太空競賽的獎勵?
  • Filecoin官方:太空競賽2 AMA 全文實錄
    9月15日凌晨六點,為期三周的太空競賽1落下帷幕。根據最終的數據顯示,本輪太空競賽合併後有效節點數為360多個;全球有效算力達到232 PiB,成功解鎖全球150萬枚FIL獎勵。同時,太空競賽2也宣布開始。
  • space-x的龍——龍飛船圖片集錦
    雖然離很多普通人還很遠,但space-x讓人看到了民間航天事業的令人奮進的起步,讓每個人離自己的飛天夢更進一步。「龍」飛船和它的前輩們——各種實用功能至上的漂浮在太空的「罐頭盒」、「鐵皮桶」……相比,在外觀、內飾、結構等工業設計方面絕對是精工細作,體現了技術實力和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