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Cell Rep:重大突破!科學家從培養皿中培養出「大腦組織」

2021-01-13 生物谷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

2017年4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是人類機體中最複雜的器官,由於其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以及一些道德倫理性的原因,目前研究人員很難對其進行科學實驗,其中一種實驗就是幫助理解諸如帕金森等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將衍生自皮膚樣本的人類幹細胞轉化成了小型、三維的大腦樣培養物,其行為同人類中腦細胞的行為類似。

在研究者的培養皿中,不同類型的細胞都在發育,其會連接成一個網絡,互相交換信號並且產生大腦的代謝產物,研究者Jens Schwamborn指出,我們的細胞培養物為深入從事大腦研究打開了一扇大門,如今我們就能夠利用新開發的大腦樣組織來研究帕金森發病的機制,同時也能夠開發有效的療法來治療此類神經變性疾病。

人類的中腦是帕金森疾病研究者非常感興趣的一個大腦組織,因為其中有一種名為黑質的組織,神經細胞,尤其是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夠產生多巴胺信使物質,而多巴胺能夠幫助維持機體的運動;如果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受影響的患者就會顫慄並且肌肉僵硬,這就是帕金森疾病的典型症狀。由於一些倫理學原因,科學家們並不能從人類大腦黑質中提取細胞進行研究,為此全球科學家們就通過在培養皿中培養具有三維結構的中腦組織,而本文研究者就是從事此項研究工作的一個研究團隊。

文章中,研究者通過對誘導多能幹細胞進行研究,這些幹細胞能夠轉化成為人類機體中任何一種類型的細胞;研究者Monzel描述道,我們開發了含有多種生長因子的特殊混合製劑以及特定的方法,這樣就能夠促進幹細胞按照我們所預想的方向轉化,培養皿中的多潛能幹細胞能夠不斷繁殖並且展開形成一種三維支持性結構,從而就能夠產生出組織樣的細胞培養物。

研究者Jens Schwamborn說道,隨後我們對人工組織樣本進行實驗發現,中腦中各種類型的細胞都開始發育了,這些細胞能夠傳遞並且處理信號,同時我們還能夠檢測到多巴胺能細胞。在這種新型的細胞培養物中,研究人員就能夠比以前更加靈活高效地進行帕金森疾病的研究了,同時研究者還能夠檢測諸如空氣汙染物等環境因子對帕金森疾病影響的效應,以及是否能夠開發出新型活性藥物來緩解患者的帕金森症狀。

這種大腦樣組織培養物的開發不僅為研究者打開了新的研究大門,而且還能夠幫助減少大腦研究中動物實驗的進行;培養皿中的細胞培養物都具有人類組織來源,而且在某些方面其更像人類大腦,因此研究者們就能夠以多種不同方式來模仿人類大腦的結構和其功能。最後研究者Jens Schwamborn說道,這種組織培養物的產生是高度複雜的,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深入研究如何利用這種新型的「大腦組織」來闡明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病機理。(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 app.

原始出處:

Anna S. Monzel, Lisa M. Smits, Kathrin Hemmer, et al.  Derivation of Human Midbrain-Specific Organoids from Neuroepithelial Stem Cells. Stem Cell Reports, 2017, DOI: 10.1016/j.stemcr.2017.03.010.

相關焦點

  • Cell Stem Cell:開發出在體外長期培養成體幹細胞的方法
    2016年6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的一種新方法可能引發成體幹細胞培養領域變革。研究人員描述了獲得來自在日常治療肺部疾病期間收集的各種組織樣品中的氣道幹細胞(airway stem cell),並對它們進行增殖。
  • Stem Cell Rep: 利用幹細胞技術培養人體腸道細胞
    近日,來自日本的科學家成功從人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培育出類似於人體中存在的小腸細胞。他們聲稱,這種細胞可用於實驗室研究人類小腸藥物的運輸和代謝。小腸上皮細胞是大多數口服藥物吸收和代謝的部位。當前,科學家廣泛使用人類結腸癌細胞系Caco-2作為腸上皮模型。但是,這有其缺點:Caco-2細胞是從結腸細胞中分化得到的,因此,它們相比小腸細胞而言更像結腸上皮細胞。例如,這些細胞不表達細胞色素P450 3A4(CYP3A4),這是一種對藥物代謝至關重要的蛋白質,而該蛋白質在小腸中大量表達。此外,Caco-2細胞傾向於顯示高細胞系間差異。
  • Cell Stem Cell:操縱PTEN基因培養出具有表面褶皺的大腦類器官
    他們也證實三維人類大腦類器官---微型的實驗室培養的特定大腦結構版本---能夠有效地為人大腦發育的分子過程、細胞過程和結構過程構建模型。他們給出一種鑑定受到寨卡病毒影響的細胞的新途徑。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懷特海德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Yun Li說,「我們發現增加的神經祖細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 NPC)增殖促進人大腦類器官中的皮層組織擴大和皮層褶皺。再者,我們確定剔除PTEN基因允許NPC細胞中生長因子信號增加,從而釋放它的生長潛力和促進增殖。」
  • Cell:科學家首次培養出人類精子和卵子細胞!
    以色列和英國科學家培養人類的卵子和精子,材料來自一個人的皮膚細胞。這一研究的成功將給不育症的治療前進了一步,當然會面臨巨大的爭議和安全性審查。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 Cell Stem Cell:幹細胞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
    人類多能幹細胞被視為有希望被療法性用於再生醫學,治療影響各種器官和組織的毀滅性疾病,尤其是那些再生能力比較差,比如心臟、大腦和胰腺等臟器中的疾病。不過,有些科學家一直擔心這些細胞可能無法適當地融入身體,因而不能按照要求增殖和分布,導致腫瘤。最新的這項研究表明,這種情況不會發生,這些幹細胞在被適當地移植時,用於再生醫學可能是安全的。
  • Nature:重大突破!科學家利用人類iPS細胞重建眼部角膜組織功能
    來自大阪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2D培養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促進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的自發分化來模擬整個眼睛的發育過程。嚴重的角膜上皮疾病往往會導致失明,科學家們常常利用供體的角膜來對患者進行角膜移植,但如今這種療法由於供體的缺少以及排斥反應的產生不斷受阻,而患者的治療或會面臨多種阻礙。過去科學家們沒有開發出新技術來誘導人類iPS細胞分化成為角膜上皮細胞和離體細胞從而製造功能性的角膜上皮組織。
  • Cell Stem Cell:重大突破!開發出比CRISPR-Cas9更好的CRISPRi技術
    這些結果都有助於人們對某些基因在影響發育和疾病中發揮的作用進行更加多樣化的研究。研究人員在iPSCs、T細胞以及由iPSCs分化而成的心肌細胞中證實了CRISPRi的強大能力。比如,他們利用CRISPRi的基因組編輯能力抑制對心臟功能必不可少的基因而構建出心臟病模型。
  • Cell Stem Cell:新研究揭示人膠質母細胞瘤的起源
    2020年2月1日訊/生物谷BIOON/---膠質母細胞瘤是腦癌中最具侵襲性的形式,它在大腦中迅速生長和擴散,幾乎不可能根除,通常會在診斷後一兩年內導致死亡。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更有效的靶向療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成功,這部分上是原因是這類腫瘤在實驗室環境中難以研究。
  • Stem Cells Trans Med:利用脂肪幹細胞更快地培養高質量骨組織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們純化出在脂肪組織中發現的一小部分幹細胞,並利用它們製造出骨組織,並且形成的骨組織比利用傳統方法培養出的骨組織要更快速而且質量更高。這一發現可能有朝一日消除人們對令人痛苦的骨組織移植的需求。2012年6月11日,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 Cell Stem Cell:神經幹細胞移植物有望治療脊髓損傷
    雖然之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出脊髓損傷動物模型在神經幹細胞移植後功能得到改善,但是科學家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Ceto說,「受損的宿主軸突廣泛地生長到(損傷部位),而且移植神經元又將大量的軸突延伸到脊髓中,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移植物本身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活動。我們不知道宿主軸突和移植物軸突是否真地在進行功能連接,或者它們只是看起來可能是這樣。」
  • Stem Cell Reports:自閉症,不只是心理
    今年來隨著神經科學研究的深入,一些關於自閉症等疾病的生理學基礎被不斷揭示,人們才發現當自閉症出現時,大腦早已經做出了某種反應。最近科學家們發現,當懷孕雌性小鼠出現炎症症狀時,其後代有很大機率出現類似自閉症的現象。為了弄清這一現象中的免疫反應和相關機制。研究人員向懷孕小鼠體內低劑量注射一種提取自大腸桿菌的脂多糖。這種毒素能夠導致小鼠腦部神經元幹細胞的異常增生,並使胎兒小鼠的大腦增大。
  • Cell Stem Cell:發現一種新的中間胚胎幹細胞類型,有望開發新的...
    圖片來自Cell Stem Cell, 2020, doi:10.1016/j.stem.2020.11.003。論文通訊作者、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助理教授Jun Wu博士解釋說, 早期胚胎中的細胞具有一系列不同的多能性程序,所有這些程序讓這些細胞在體內產生各種組織類型。
  • Stem Cell Rep:科學家成功鑑別出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因子的新功能...
    2018年7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信州大學(Shinshu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FGF2)的新功能,FGF2是精原幹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的一種自我更新因子,而精原幹細胞是精子產生的起源
  • Cell Stem Cell:成體神經幹細胞小生境的構造
    在2008年9月11日出版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來自美國和西班牙的科學家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大腦的成體神經幹細胞生境存在一種獨特的「紙風車型」結構。神經幹細胞(NSC,B1 cells)在成年側腦室壁中得到保留,但是與胚胎神經幹細胞有所不同的是,它們通過室膜管細胞(ependymal cell)從室管膜區(ventricular zone VZ)轉移到室管膜下區(subventricular zone SVZ)。而對於胚胎神經幹細胞的自我更新以及分化等功能起著關鍵作用的頂室、基底室等,在成體神經幹細胞中並不明顯。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機制
    在人類的健康腸道中,幹細胞會不斷地彼此競爭得以生存,而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腸道區域往往只會存在一種特定數量的幹細胞生存下來;然而當研究者調查早期腫瘤組織中的幹細胞時,他們卻發現隨著幹細胞生存競爭的劇烈增加,幹細胞的數量也在相應增加,這就明顯揭示了腸癌發生和幹細胞活性之間的關係。
  • Cell Stem Cell:華人科學家找到炎症狀態下影響腸癌進展的關鍵分子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stem cell上。腸道慢性炎症能夠增加結腸癌風險,最高可達5倍。文章作者Xiling Shen這樣說道:「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人口受到各種腸道炎症的影響,腸炎病人發生結腸癌的風險更高,但是其中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釋。我們在這項研究中找到了一些線索。」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發現了一種調節細胞分裂的microRNA可能與結腸癌發展存在內在聯繫。
  • Stem Cell Rep:開發新模型研究愛滋病對大腦的影響
    我們知道培養的成分與這些疾病相互作用,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混合搭配方式,來了解某些細胞是如何對神經元造成損傷的。"事實上,創建這個模型的動力並不是來自於對HIV的研究,而是來自於Ryan在Anderson的精神分裂症實驗室裡所做的工作。
  • Cell Stem Cell詳解!利用多能性幹細胞再生皮膚並揭示一些兒童中的...
    他們解釋說,新的人幹細胞衍生組織模型克服了在小鼠中研究人類疾病時的固有局限性,給了科學家們一種創新工具以便最終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分子之謎。論文通訊作者、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癌症與血液疾病研究所癌症生物學家Susanne Wells博士說,「鱗狀細胞癌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FA兒童的DNA不穩定使得他們極易受到影響。
  • Cell Stem Cell |單細胞譜系追蹤解析造血幹細胞命運與轉錄組特徵
    責編 | 兮多細胞生命是從單個細胞開始,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最終形成組織分明、井然有序的個體。在這個過程中細胞的發育歷史被稱為譜系 (lineage)。近年來科學家通過發展譜系追蹤的方法學,深入理解了幹細胞驅動的器官再生與穩態,推動了體外迷你器官培養的進步。在癌症領域,譜系追蹤揭示了腫瘤細胞的起源和克隆演化,提供了靶向腫瘤幹細胞的新型腫瘤治療策略。但由於傳統的譜系追蹤工具缺乏足夠高的解析度,解析譜系組成複雜且高度動態的複雜系統(如血液與免疫系統)仍有很大挑戰。
  • Stem Cell Rep:供體亞型或可控制誘導多能幹細胞的分化
    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雜誌上報導,研究結果推翻了一種假設--來自不同組織類型的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會顯著影響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分化。在實驗室條件下,iPS細胞可來自人類細胞。這樣的iPS細胞可以無限量的培養,如果有必要的話,它們可以分化成所需的細胞類型,如心臟、肝臟或神經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