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長期以來都是農業社會,歷史上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也給咱們留下了不少風俗習慣。現在還在農村的朋友,一定見過老人去世後,他的長子摔盆的情形。當然了,不是每個老人的長子都有時間在場,長子如果不在,那就長孫摔,無長子長孫就順延到次子次孫。而如果膝下無兒無女,那就由兄弟親人中血緣最親近的堂侄子摔盆,當然了,這堂侄子必須未婚。如果已經結婚,就得由其他未婚的親族摔了。
咱們現在的城市化飛快的發展,不少生在大城市的人已經不是很了解這種習俗了。畢竟文明社會,這種繁瑣的習俗不再受人待見。但是咱們如果細究摔盆這一行為背後的含義,也許就能明白當初咱們祖宗的良苦用心。
先來介紹咱們被摔的盆子主角,這種盆叫做「陰陽盆」,也叫「吉祥盆」,而老百姓們更願意叫它「喪盆子」。在我國古代,親人的死是十分令家人心痛的,也十分被家人重視,那種全家動員的狀態,可是遠超現在。甚至在《禮記》中都有記載,如果親人去世,家人會在喪禮中作出「毀」的行為。「毀」,顧名思義,就是毀壞,不過不是毀壞物品,而是自毀,自我傷害,自我虐待,甚至有人因為自毀而失去生命。
當然了,長輩去世,親人連命都不要了,家中的財產那也是能毀就毀的。在那些窮苦的日子裡,陶盆可算得上家裡最值錢的東西了。所以親人將陶盆摔碎,以表達願意放棄全部財產的行為來悼念死者的意志。摔盆既表達對死者的尊敬,也代表著死者的一生灰飛煙滅,與俗世再無關係。
摔盆不但是一種儀式,甚至還會決定死者的遺產繼承人的問題。摔盆過程中也有不少講究,摔盆的人,需要一次性將盆摔碎,而且要越碎越好,這樣死者更容易攜帶。而如果一次不碎再撿起來摔第二次,那就是十分忌諱和不吉利的事情了!可以由後面抬槓的人踩碎。摔盆即成,槓夫起棺,一路吹吹打打,黃紙開路,親人披麻戴孝,就可以隨行送葬了。
當然了,關於為什麼要摔盆,民間還有一種更神秘的說法。傳說陰間會有位「王媽媽」,死者到她這裡會被灌上一碗「迷魂湯」,使死者神志顛倒,無法投胎轉生。晚輩們就會準備這種底部有洞的瓦盆,使「迷魂湯」全漏光,而且摔碎瓦盆,不讓死者喝到,以免不能超生。
摔盆這一風俗習慣,起源已經太過久遠不可考證。這種喪葬習慣延續至今也著實不易,我們年輕人雖然可以不必精通,但最好也要了解一下。怎麼樣?你的家鄉是不是也有這種奇怪的風俗呢?現在你了解它背後的含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