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漢高祖劉邦生下長子劉肥的曹氏,歷史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2021-01-09 騰訊網

關於漢高祖劉邦庶長子劉肥的生母曹氏,《史記》和《漢書》均只有寥寥數語,姓名、生平、生卒日期皆無記載。至於曹氏是怎樣一個人?我們只能通過有限在資料進行分析,至於真實性則根本無法考證了。

1.曹氏與劉邦何時在一起的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清楚劉肥的出生日期,然而《史記》和《漢書》對此均無記載,網上有出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之說,但我沒找到具體出處。

劉肥的長子劉襄出生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以古人最早十四五歲左右生子來推斷,可知劉肥大約出生於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左右,與秦始皇二十六年之說相差無幾。

此外,《史記·張耳陳餘列傳》有載,「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遊,客數月」,也就說劉邦早年曾與張耳交往甚密。張耳何人?早年曾為信陵君座上常客,乃是堅定的反秦人士,劉邦從這一刻開始,便已經在心中埋下了反秦的種子。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王賁率兵攻滅魏國,此後張耳遭到通緝,而劉邦應該也是於此時前後返回家鄉。由以上可大致推出,曹氏與劉邦的交往,應該便是在秦始皇滅魏、劉邦返回豐沛之後。

2.曹氏的出身如何

從《史記》的記載來看,劉邦早年雖然不務正業,但生活卻並不窮困潦倒,由此可知劉邦的家庭條件應該不差,再加上其早年便與縣中官吏交厚,其家庭應該在當地甚有名望,這應該為劉邦返鄉之後擔任亭長提供了一定條件。

《史記》和《漢書》之中均稱曹氏乃劉邦的「外婦」,也就是劉邦在外面找的女人,並非明媒正娶的夫人。雖然彼時風氣較為開放,但甘為他人外室的女子,定然也不會出自富貴之家,因此基本可以斷定,曹氏應為普通百姓家女子。

此外,網上有說法認為,曹氏可能與曹參為同族,同為鄉鄰,又同為曹姓,這種可能並非沒有,但雙方關係必然不會太過親近,畢竟曹參當時已經是沛縣小吏,如果曹氏為曹參近親,那麼在與劉邦有了孩子之後,劉邦不可能不正式迎娶。

有說法認為曹氏乃孀居婦人,這種說法並非沒有道理,如果曹氏是個未婚的普通百姓婦女,那麼劉邦萬無不娶的道理,如果是孀居婦人,那麼以劉家的情況,恐怕老太公不會輕易答應。

3、曹氏的最終結局

關於曹氏的最終結局,史料中並未給我們答案,不過從劉邦起兵到去世,始終沒有關於曹氏的記載出現。而曹氏之子劉肥獲封齊王之後,同樣沒有關於曹氏的任何記載。

如果說劉邦好色、喜新厭舊,榮登大寶之後身邊並不缺女人,早已把人老珠黃的曹氏扔到了九霄雲外。那麼作為曹氏之子,劉肥獲封齊王之後,萬萬沒有對母親棄之不顧的道理,關於曹氏的記載不可能絲毫沒有。

那麼,無非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曹氏早已去世,由於其並未被納入後宮,因而史料並未記載;要麼便是在秦末亂世之中下落不明了,生死無知,自然也就無法記載了。

相關焦點

  • 為劉邦生下大兒子劉肥的曹氏,是怎樣的一個人?
    眾人皆說呂雉和劉邦是患難夫妻,對劉邦盡心盡力,照顧一家老小,可曹氏也是在劉邦一貧如洗之際便跟隨的他,沒有名分,沒有依靠,甚至不被認可,但曹氏還是一眼就相中了這個未來將大有作為之人,並為劉邦生下了人生中第一個兒子,劉肥。在史冊上留下鮮少足跡的曹氏,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 揭秘漢初將相:為漢高祖劉邦畫定三大國策之人,真是個戍邊苦力嗎
    本期話題在西漢開國的歷史上,有這麼一位謀臣,他的名聲爵位遠不如蕭何、張良那麼顯耀。但他卻為劉邦畫定了遷都長安、和親匈奴和遷徙豪強三項沿用上百年的基本國策。司馬遷說,這位謀臣是一個戍邊的苦力。但一個苦力怎麼會有這樣深遠的見識呢?
  • 出身貧寒的漢高祖劉邦:兄弟姐妹都是什麼樣的人?
    說起大漢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劉邦,其出身十分貧寒,是典型的布衣出身,家境一般。據悉,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一位農民,由於沒什麼文化,就給劉邦起了個字叫「季」。
  • 漢高祖時期:為何允許百姓造假幣卻沒發生通貨膨脹?
    山東奸猾鹹聚吳國,秦、雍、漢、蜀因鄧氏。吳、鄧錢布天下,故有鑄錢之禁。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布衣天子,劉邦得天下的過程非常得艱難,就像他對陸賈所說的,「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老子策馬揚刀打下來的江山,用得著《詩經》、《尚書》這些鳥玩意兒嗎?
  • 劉邦一共有八子,薄姬最不受寵,為何薄姬之子最後成了漢太宗
    所謂「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歷史上抓住一次機會做出一番大事業之人不勝枚舉,但就漢朝而言,最大的驚喜可能是一個地位低微的宮女,劉邦只臨幸她一次,就生下一個兒子,更為關鍵的是,數十年之後,這個男孩還成了漢朝皇帝,開創了中國封建史上的第一個盛世!
  •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皇位完全是父傳子一脈到底的統一王朝
    那麼中國歷史上有沒有皇位完全是父傳子一脈相承到結束的統一王朝呢?我們可以來捋一捋。既然說統一王朝,範圍就小多了。從秦朝到清朝,史學界公認的統一王朝有秦、兩漢、西晉、隋、唐、宋(我不認為宋是統一王朝)、元、明、清。
  • 漢初封賞功臣,劉邦提出的「功人」、「功狗」是什麼意思?
    圖片來自網絡漢高祖劉邦,初為泗水亭長。後與項羽爭奪天下,攻入鹹陽,最終建立漢朝。圖片來自網絡那麼為什麼劉邦看似在沒有優勢的前提下,又能夠最終戰勝項羽呢?原因在於劉邦善於用人,而項羽卻是剛愎自用。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想要成就一翻大事業的人,都必然需要他人的輔佐和支持。
  • 中國歷史上一條最可怕的官場食物鏈
    一條中國歷史上的政治食物鏈,延續了一百多年,直到漢初,終於平息下來。為中國歷史除了一條兇惡的害人蟲。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總會有心狠手辣的專門搞陰謀詭計的並且總是會身居高位的奸臣出現呢?
  • 劉邦身邊的狐朋狗友,趕車的、吹喪的,為啥個個成了軍事大才?
    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後來在統一天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您看我和劉仲二哥到底誰經營的基業大?從這方面上來看,連他的父親劉太公也沒有想到,劉邦最後竟然能開創出如此大的基業來。如果說劉邦是個例就算了,畢竟歷史從來都不缺乏天才的存在。如果劉邦是天才一般的個例倒也還說得過去。可是不僅是劉邦,隨著劉邦打天下的人,似乎個個如此。
  •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原標題: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風水輪流轉,皇帝我來當,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往往伴隨著很多動人的傳說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王莽趕劉秀的故事。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 要說起王莽與漢朝的淵源,一直就有這麼一個說法「高祖斬蛇,平帝還命」,漢高祖劉邦醉斬白蛇起義,據說這王莽就是白蛇的化身
  • 歷史上,集「王侯將相」於一身的人共有三位,看看他們都是誰
    武能出將,文可入相,是古代無數讀書、習武之人的夙願。其中,歷史上一人全任「王侯將相」四個位置的人,只有三人,可謂是人中龍鳳,在當時也必然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公元前206年,韓信被封為左丞相,率兵伐魏。但是劉邦手下,漢初時,百官之長並不是左、右丞相,而是「相國」。相國這一職位原稱「相邦」,春秋戰國時期已有此職位,比如呂不韋。後來秦始皇認為相邦權力過大便廢除,劉邦為漢王時再次設立,因避劉邦名諱改「相邦」為「相國」。丞相一職本來的作用就是輔佐相國處理公務,相當於副手。漢初時,同期相國只能有一位,丞相可以有多個。
  • 歷史上最可怕的食物鏈,好人都不得善終
    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秦二世下令腰斬於鹹陽鬧市,並夷三族。李斯被斬於鹹陽後趙高帶人來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個李斯的故居處進行了殘酷的"挖地三尺",最深處竟達丈餘。久而久之,這裡就成了一片蘆葦叢生的坑塘。後人為紀念李斯,稱此處為"李斯坑"。
  • 功勞不亞於韓信蕭何,如果劉邦鴻門宴被殺,他就是劉邦繼承人
    最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劉邦的豐沛集團中還有一個人,對劉邦建立大漢江山的重要性,可能不亞於韓信、蕭何,但是史書上對他的記述只有寥寥數語,仿佛故意要把此人從史書中抹去。這名特殊的功臣就是劉邦的大舅哥,呂后的大哥呂澤。劉邦走上造反的道路,一開始靠的是豐沛集團,也就是老家的弟兄們。早年的劉邦,窮的叮噹響。劉邦芒碭山起義的時候,呂澤就入夥了。
  • 扶蒼生之運,蘇萬物之靈的始皇長子
    作為他的長子扶蘇肩上的的責任也是很大的。可是我們都知道,秦始皇死之後,坐上皇帝寶座的是胡亥,秦二世胡亥是什麼人?他是嬴政的小兒子,這個人非常受父親的寵愛。秦二世當了皇帝之後,國將不國、朝將不朝。朝中重臣把權,又是一個妖臣亂世的時代,社會矛盾以小積大,父母官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管瘋狂斂財。
  • 歷史上最牛的4個女人,每個都大權在握,卻只有她成了歷史的罪人
    她們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輝,甚至讓同時期裡那些傑出的男性們都被她們的光輝所遮蓋,但這並不是說當時的那些男性並不厲害,而是這些女性足夠強大,否則一向大男子主義為中心的封建社會,又怎麼會接納一個女性來管理他們。而有四位女性,甚至還一度執掌了整個中國,讓所有人都俯首稱臣,烜赫一時,在歷史上得以留名。不過在她們四人之中,卻有一個被後來人視為國恥,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不可饒恕的罪人。
  • 歷史上的四次巧合,讓人不得不懷疑世界的真實性!
    那麼在我國歷史上,有哪些驚人巧合? 1.漢高祖醉酒斬白蛇 劉邦當初還是個泗水亭長的時候,押解刑徒去驪山服勞役
  • 漢朝君臣大多出生草莽,劉邦為鞏固地位,決定以「孝」治天下
    劉邦早年路經陳留,狂生酈食其希望劉邦身邊騎士代為引見,騎士道:「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酈生入見劉邦時,劉邦坐在床上讓兩女子為他洗腳接見酈生,以示對酈生的不敬。在聽見酈生對時局的一番深刻見解後,方對酈生肅然起敬,但也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儒生在劉邦心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