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紐特人是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一個民族。他們居住的地方常年冰封,寒冷異常。 他們既不能進行農業生產,也不能種植任何可食的植物。 但是,勤勞勇敢的因紐特人卻在北極地帶頑強地生活著。
數量眾多的動物為因紐特人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在陸地上,有北極熊、美洲馴鹿、狼、狐、野兔等哺乳動物。 在海裡,除了有鮭魚類外,還有鯨、海象、獨角鯨、白鯨、海豹,羽毛類動物如烏鴉、鷹、松雞、海鴉、鳧鴨、海鷗、燕鷗等等。這些動物都是他們捕食對象。豐富的狩獵經驗,使因紐特人能夠捕獲足夠的食物。 他們可以利用標槍把伸出冰洞呼吸的海豹殺死。他們製造了一種叫復滑車的裝置,藉助於這種裝置,用一隻手就能將重量達一噸多的海象從冰水中拖上來。他們輕鬆自如地運用石檻誘捉狐狸。為了成功地襲擊在冰上曬太陽的海鷗,獵人用肚皮貼著地爬過去,還要模仿海豹的動作, 扑打著手臂作鰭,搖動著腿作尾巴,直到距離近到可以投叉中的為止。
他們修建了適合氣候環境的特殊建築,縫製了能夠抵禦風寒的毛皮衣服,保護著他們的身體。房屋坐落在海灘邊,狀似犁形,前寬後窄。 整個房屋用土石覆蓋,外面再砌一層石塊。 前面由一條長約3米的半地下隧道進入屋內,隧道的兩側和頂部用石塊、草皮蓋著。房屋的正南方有一小窗戶,窗戶上設一小瞭望孔。室內的牆壁和天花板都用海豹皮鑲裱。室內四周設平臺,兩側的小平臺上放食物和日用器皿,並有一座鯨油燈,燈上掛著炊罐與烤衣服的架子。 後部大平臺上鋪著乾苔蘚與熊皮,是家人坐臥的地方。新鮮的空氣緩慢地從隧道流人,擴散到地板上,當零度以下的冷空氣上升到鯨油燈的高度時即被加熱,並擴展到整個平臺,使平臺的空氣溫度升高而且穩定和新鮮。 蒸氣和臭氣都從瞭望孔和屋頂開的小洞排出。 他們的服裝是用本地產的毛皮製成。 他們用咀嚼法製成的生皮甚至零下50度時仍然是溫暖和柔軟的,適應度遠遠超過用現代方法硝制的皮革。
因紐特人有目的的儲備食物與原始公社平均原則的分食方式,是共同度過飢懂時期的重要手段。在隆冬時節,野獸都果藏或蟄伏起來,鳥類也南飛而去。他們失去了捕食對象。為此,他們在狩獵時期獵獲大量的食物後,就把它們儲藏起來。比如,將捕獲的鳥窖藏在巖石中。甚至把鳥蛋製成臘腸,以調劑冬季單調的食品。這段時間,人們是夜以繼日地工作,把肉和魚儘可能藏在窖穴中以備冬用。食物儲蓄量並不一定足以過冬。為了更保險,在隆冬時節就採取原始公社平均的食物分配方式。有食物的人要拿出來分給需要的人。一個飢餓的行人經常從其他人的窖穴中取得食品補充。
另外,他們為了避免壞血病,要吞食大量的生肉以攝取維生素。一個飢餓的人,可以一口氣吞下八磅到十磅生肉,而腸胃不致有任何的不適。
因紐特人通過這些手段,一代一代地在北極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