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行走|逐漸淡出北極因紐特人生活的指路石標和狗

2021-01-13 澎湃新聞
學人行走|逐漸淡出北極因紐特人生活的指路石標和狗

潘敏/同濟大學極地與海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4-09-14 19:52 來源:澎湃新聞

       在伊魁特市的大街小巷你都能碰到照片上的東西:幾塊石頭搭成的酷似人體的「建築物」,這就是著名的Inuksuit或者Inukshuit或者Inuksuk,有音譯為「伊努克舒克」的,也有意譯為「指路人石標」的。相信讀者對此也不陌生,它與狗拉雪橇、北極熊等一起構成因紐特的文化標誌。下面就說一說Inuksuk和狗。

       伊魁特大街上用石塊搭成的Inuksuk,有的很大,足有3米多高,商店裡的藝術品則很小,可以在手心把玩。最有意思的是Arctic College 的校門前搭了一排,總共7個,從小到大,一字排開,很有陣勢;紅色的Inuksuk圖案被設計在Nunavut 省旗的正中央;伊魁特的高等中學被命名為Inuksuk High School;在紀念品商店,它成為各種紀念品上的商標,T恤衫上、帽子上、撲克牌上等等都有它。可見Inuksuk是多麼的受到愛慕。

Arctic College 校門前的「指路人石標」。作者供圖

       說得這麼熱鬧,喜歡問問題的讀者就會問,這玩意兒有什麼用?前文提到過,北極地區沒有樹,野外除了石頭啥都沒有。因紐特人外出打獵,有時一連要跑好幾天,很難辨認回家的路,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順手搭一個Inuksuk,因此Inuksuk的作用就是指引回家的路。現在因紐特人已經會用指南針,不用再靠搭石頭辨認方向了。但他們對Inuksuit還是情有獨鍾,喜歡到處搭一個,尤其是在野外,大大小小的Inuksuk給光禿禿的山上也增添點生趣。

       在伊魁特,除了人,我見到的最多的動物就是狗了。那裡的狗被稱為「因紐特犬」。這種因紐特犬具有極地狼的血統,體型巨大且非常耐寒,在零下幾十度時也能擠在一起安然入睡。而且因紐特犬長得非常漂亮,電影《零下八度》裡面有兩隻狗就是因紐特犬,連我這個從小就怕狗的人也想摸摸它們。

       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狗對因紐特人的重要性。在過去,如果沒有狗,因紐特人就會寸步難行;而且這些忠實的獵犬還會給主人預報危險並幫助他尋找回家的路。除冬季拉雪橇、夏天馱東西外,因紐特人還用它們來拖船,充當縴夫;而且這種狗非常聰明,對主人忠誠度極高,經常為救主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因紐特犬發揮著巨大作用。實際上如果沒有狗,因紐特民族根本無法在北極地區生存下來。我在調研中聽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聯邦政府「再安置」因紐特人時(北極行(四)中詳細說了再安置問題),其中有些因紐特人不願意遷到新社區居住,政府就派人打死他們的狗隊,這樣因紐特人只有乖乖就範,到社區去居住生活了。

       狗拉著雪橇,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狂奔,這是非常經典的照片,成了因紐特民族的文化象徵。儘管現在有了冰上摩託車(ski-doo),沒有狗,因紐特人也可以出行打獵了,但是養狗在伊魁特還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但大多數家庭只養一條狗而不是一個狗隊,狗種也不全是因紐特犬,而且養狗不是為了打獵或辨認方向了,跟其它地方的人養寵物差不多。我在伊魁特只見到了兩支狗隊,每支狗隊大約有7、8隻。儘管現在仍有一部分伊魁特的獵人依靠狗隊作為交通工具去打獵, 但狗隊已逐漸成為伊魁特人的一種娛樂、 運動工具。

       舜新告訴我, 每年冬春之交伊魁特的因紐特人都會組織一年一度的狗拉雪橇比賽;比賽的路程是從伊魁特到Kimmirut(另一個因紐特人的居住區,位於伊魁特的西南),翻山越嶺往返路程350公裡。 這段路程往返飛機只需要70分鐘,但一個最快的狗隊也要跑上40 多個小時,甚至是兩晝夜的時間。現在狗拉雪橇已成為因紐特文化的一部分,外面的人到那裡來旅遊,可以在雪橇上坐一回,體驗一把因紐特的文化(從百度上搜索的狗拉雪橇的照片,大多是旅遊者留下的照片)。但是我這次來沒有機會去坐一坐。留點念想,以後再來吧。

       照片上的一群狗,有7隻,大概是一支拉雪橇的狗隊;被主人拴在冰上,旁邊還有個狗棚。我不明白,主人為什麼把它們拴在外面,為著出行方便?家裡地方小?或者怕吵得鄰居不得安寧?舜新告訴我,這些狗由於遺傳和對寒冷環境的適應,體毛豐厚,只適應室外的寒冷,是不能圈養在室內的。站在岸上,隱隱約約傳來它們的叫聲,不知是嚇唬我們還是它們見了人就高興。舜新還告訴我,主人餵狗時,總是不讓它們吃飽,這樣它們才會拼命地拉著雪橇跑到目的地,大概它們認為目的地會有好吃地在等著它們呢。

狗主人在餵狗。作者供圖

       這張照片上的主人正在餵狗,這群狗比較幸運,在陸地上,而且沒有被拴住。看他們活蹦亂跳、精力旺盛的樣子,多可愛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Inuksuk,狗,因紐特人,文化標誌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學人行走| 因紐特人是如何被加拿大政府「再安置」到北極的
    學人行走| 因紐特人是如何被加拿大政府「再安置」到北極的 潘敏/同濟大學極地與海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4-08-24 16:08 來源:澎湃新聞
  • 生活在北極地區因紐特人,一日三餐靠肉為主食,身體卻非常健康
    因紐特人,因為終身肉食,且有多數肉類是生吃的,被印第安人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們自稱是因紐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說到吃肉,應該沒有哪個民族吃肉比得過愛斯基摩人,終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的北極,除了魚肉、海象、海豹等海洋類動物,他們實在是沒有其它食物可吃。
  • 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
    然而北遷並未給因紐特人帶來想像中的美好生活,貧窮、飢餓、暴力、家庭分離、傳統文化流失等等問題層出不窮,因紐特人為北極開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更可悲的是,因紐特人的犧牲並未得到當時加拿大聯邦政府的認可,政府與原住民之間的誤解加深,矛盾進一度激化。
  • 揭秘北極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組圖]
    自拍時間:楚科奇地帶因紐特部落的兩個人在薩沙的相機下燦爛地笑著,這是他們第一次拍照片。   很久以來,因紐特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那麼他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狀態呢?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加州攝影師薩沙(Sasha Leahovcenco)冒著嚴寒走進俄羅斯北部楚科奇地區,為當地從未拍過照片的因紐特人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同時也為人們揭曉了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   俄羅斯楚科奇地帶位於北極,氣候條件異常嚴峻。
  • 唯一在北極生活的因紐特人,為什麼都住冰屋?一進屋就明白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就是南極和北極了。而在這兩個寒冷的地方,南極是一直都沒有人在那裡生活的,只有各國科學家在那邊做些研究的工作,但在北極卻有個民族在這居住生活。
  • 因紐特人
    隨著近些年全球變暖和北極海域冰層的消失,原本不多被關注的因紐特人和他們生活的北極地區開始常出現在我們視野裡。哥本哈根大學、克拉克斯·馮德城市經濟研究所和格陵蘭大學,聯合發起氣候變化對格陵蘭島島民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92%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只有1%的人不這麼認為,另有76%稱自己親身經歷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是個極為令人擔憂的數據,而且氣候危機還給島民帶來強烈的心理影響。
  • 在北極生活的因紐特人,為啥偏要住進「冰屋」?裡面真人大開眼界
    在地球上天氣能常年保持在嚴寒的,就只有南極和北極了,北極環境非常嚴寒環境惡劣,在這裡生活的動物會受到環境的影響,不斷的調整自身的抗性來抵禦嚴寒。 但是在北極生活的這些因紐特人,在冬天的時候,為什麼不住進房子,都會選擇住進冰屋裡抵禦嚴寒呢?
  • 北極氣候如此寒冷,為何因紐特人還住冰屋?看完漲知識了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寒冷的地方也有人在這裡居住,那就是因紐特人。這個種族生活在北極圈以北,是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也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他們主要靠吃鯨魚來生存。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喜歡住在冰屋裡面,因紐特人會將大冰塊堆積起來,做成房子的造型。然後在外面蓋上一層雪,底下留一個小門兒,這樣一座房子就搭建好了。
  • 為什麼因紐特人能在北極長期生存?
    因紐特人是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一個民族。他們居住的地方常年冰封,寒冷異常。 他們既不能進行農業生產,也不能種植任何可食的植物。 但是,勤勞勇敢的因紐特人卻在北極地帶頑強地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動物為因紐特人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在陸地上,有北極熊、美洲馴鹿、狼、狐、野兔等哺乳動物。
  • 因紐特人的現狀到底有多艱難?
    攝影:KATIE ORLINSKY 而世代生活在北極地區、 數千年來靠冰天雪地吃飯的因紐特人, 首當其衝受到了冰層融化的影響, 他們未來何去何從的不確定性 已經大幅增加。
  • 北極那麼寒冷,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裡面真的讓人大開眼界
    北極那麼寒冷,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裡面真的讓人大開眼界大家好,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如今已經進入了寒冷的冬天,人們在出門的時候也會穿得格外暖和,不過要說到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南極和北極,在南極和北極環境是非常惡劣的,而在這生活的動物們也會受到周圍環境以及氣候的影響,不斷調整自身的抗性來抵禦寒冷。雖然說北極這裡的生活條件惡劣,但是這裡仍然生活著很多人。
  • 影像記錄:北極寒冬中的因紐特人
    努勒維特(因紐特語,意為「我們的土地」)位於苔原和大海之間,是加拿大最大且最靠北的領地,該國大多數因紐特人都聚居在領地內邊遠的沿海地帶。攝影師及富布萊特項目受助人AcaciaJohnson在那裡度過了一個地球上最冷、最黑暗的冬季,記錄下了因紐特人與環境不斷變化的關係,並匯集成了極具夢幻感覺的系列作品:《同一片星光下(UndertheSameStars)》。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來答案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來答案很簡單每個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習俗和生活節奏,因為地處的緯度不同,也就造成了氣候的差異,其中北極作為最寒冷的地區,真的是令人敬而遠之,隨著氣溫的降低,我們還覺得冬天非常的寒冷。
  • 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一年中至少有6個月,魁北克努拿維克省(Nunavik)最北部,位於哈德遜海峽(Hudson Strait)附近的康吉克蘇華克村(Kangiqsujuaq)都在冰封之中,650個因紐特人跟他們的狗是這裡罕見的生命跡象。整個冬天,他們主要以獵海豹和馴鹿、冰釣北極紅點鮭為食。此外,他們也會在最冷的幾個月、冰層最厚時,鑽入冰海下採集貽貝。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
    當我們說到寒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下著大雪的冬天,因為我國的北方到了冬天 氣溫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的人因為受不了寒冷,到了冬天就會去我國的南方過冬,當時在地球上有一個地方終年寒冷,每天都是冬天,這個地方就是地球上最冷的北極,在北極居住的人是最少的,因為天氣的原因 只有世世代代的因紐特人在這裡居住
  • 北極因紐特人提交人權控告書 指責美國破壞環境
    中新網12月9日電 居住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星期三提交了一份歷史性的人權控告書,指責世界首號二氧化碳排放國家美國為全球氣候變暖添加燃料,破壞了他們的居住環境。代表地球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極地附近因紐特人委員會說,他們要求美洲國家間人權委員會設法幫助加拿大和美國的因紐特人。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何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因其實很簡單說到寒冷,我們想到的就是北極。大家心裏面的北極都是冰天雪地,雖然美麗但是基本上很少人在那裡居住。我們生活在溫暖的大地上,我們體會不到他們那裡的風俗習慣。
  • 生活在北極的土著人 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 從亞洲經大遷徙進入北極
    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地區,他們又被稱為因紐特人。分布在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到格陵蘭的北極圈內外,屬蒙古人種北極類型,先後創製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寫的文字。愛斯基摩人分別居住在格陵蘭、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
  • 神秘勇敢的因紐特人
    陽光明媚繁花似錦的春天啦只要我們努力堅持美好的春天就在不遠的前方可是 大家知道嗎在地球上有個地方終年被冰雪覆蓋那裡的人們過著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勇敢的因紐特人作為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因紐特人(Inuit)卻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幾千年前,人類最後的一支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跨過白令海峽向美洲腹地進發。他們哪裡料到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和殘忍殺戮!
  • 北極唯一的居民因紐特人,為何獨愛住冰屋?
    北極唯一的居民因紐特人,為何獨愛住冰屋?入內後才明白一切!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莫過於南北極了,南極除了科考人員之外,並沒有常住人口,但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極,卻長住著一群名為因紐特人的居民,他們的房屋都是用冰塊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