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紐特人

2021-02-07 本土攻略教學平臺

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一再成為世界焦點問題。隨著近些年全球變暖和北極海域冰層的消失,原本不多被關注的因紐特人和他們生活的北極地區開始常出現在我們視野裡。


哥本哈根大學、克拉克斯·馮德城市經濟研究所和格陵蘭大學,聯合發起氣候變化對格陵蘭島島民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92%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只有1%的人不這麼認為,另有76%稱自己親身經歷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是個極為令人擔憂的數據,而且氣候危機還給島民帶來強烈的心理影響。


調查顯示,半數以上島民親眼見過冰川倒塌,這對他們來說是悲劇性的一幕,他們看見的是千百年來的生活方式的倒塌,隨之一起消亡的還有他們的未來;67%的人們為雪橇狗感到擔憂;儘管現在大城鎮中也都有超市,但大多數人依然狩獵、漁獵、採集過活,因而57%的人認為這樣的生活方式也會受到威脅;80%的人認為現在在冰上旅行已經太危險了,但這是他們冬天經濟、社交的要道……


對格陵蘭島民來說,海冰就是一切。汪洋凍結後,這裡就成了他們能自由往來的通道,自有記憶以來,冬天就是他們坐著狗拉雪橇拜訪遠處親朋好友和旅行、狩獵的好時節。後來,他們也在冰上開雪地摩託甚至是小卡車。


內陸通行本就不便,這裡的人原本靠海冰相連,現在許多城鎮都有可能成為「孤島」,這會使因紐特人更加「孤獨」。


海冰融化也使得更多獵人不敢再穿過冰海狩獵,雪地摩託和雪橇狗在氣候危機面前都成了奢侈品。因為狗拉雪橇的出行方式已越來越難適用,一些主人迫不得已只能捨棄一直相伴的雪橇狗。

相關焦點

  • 神秘勇敢的因紐特人
    勇敢的因紐特人作為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因紐特人(Inuit)卻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幾千年前,人類最後的一支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跨過白令海峽向美洲腹地進發。他們哪裡料到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和殘忍殺戮!
  • 因紐特人如何補充維生素?
    答|百度派 @人美性子野因紐特人生活在從西伯利亞到格陵蘭的極地和亞極地地區。那裡夏季很短,冬季很長,所以他們全年要穿很厚的皮衣,居住在冰屋裡。因為寒冷,那裡除了苔蘚植物外,沒有草木生長,也根本不可能種植莊稼。因此,因紐特人的食物主要來自野生動物。
  • 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的傳統狗拉雪橇又逐漸回到他們的生活中。採集貽貝的因紐特人深知風險,而且他們也可以從超市、集市上買食物,有不少因紐特人就此放棄了採貽貝的傳統。在過去,採集貽貝是生活在魁北克昂加瓦半島(Ungava Peninsula)上的因紐特人世世代代的傳統,現在只剩在康吉克蘇華克村和他們附近的人,依然在冬天深入冰洞尋找祖先發現的海味。
  • 愛吃肉的因紐特人,為什麼壽命很短?
    因紐特人壽命短的真相其實,對於因紐特人的壽命,有很多說法,現在也無從考證,傳統的因紐特人的壽命到底是多少,我們也不知道。但是,近代因紐特人的壽命,加拿大統計局曾經做過一次研究,研究數據如下:①1991年,因紐特人居住區的出生時預期壽命約為68歲,比加拿大平均壽命低10年。1991年至2001年,因紐特人的壽命也沒有增加,整個加拿大的預期壽命增加了約2年,結果,差距擴大到超過12年。
  • 格陵蘭因紐特人:身在家中的鄉愁
    這裡的每個人,不論是否還坐著狗拉雪橇去荒原狩獵、到冰湖上冰釣的獵人,還是在家中用鯨牙雕刻手工藝品的老人、單親母親等等,面對氣候變化,人人都有自己的恐懼。生活在北極圈的各個城鎮、荒野中的因紐特人,其生活已經受到氣候變化的強烈影響。他們處在第一線,惶恐而無奈。
  • 因紐特人的現狀到底有多艱難?
    曾幾何時, 捕獵活動是因紐特人文化的核心, 而環斑海豹又是捕獵的重中之重。千百年來,狩獵技能在因紐特人中世代相傳。而因紐特人望著如此明朗的夜空繁星,卻不知道何去何從。
  • 北方的因紐特
    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沒錯,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在地球上最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能生存繁衍至今,確實也是人類的一大奇蹟,他們代表著人類最堅強的意志。      也許有人會很好奇,說了半天,那他們到底是愛斯基摩人還是因紐特人啊?這個問題要追溯到幾千年前;「Eskimos」 (愛斯基摩)一詞是由北美洲印第安人部落首先叫起來的,在印第安語中即「吃生肉的人」,含有輕蔑之意。
  • 你想去探訪因紐特人的故土嗎
    這裡正處於北冰洋之濱,三面臨海,是北美大陸板塊最北的城市,也是因紐特人在北極地區最大的定居點。 數千年來,因紐特人都靠捕鯨為生。 雖然在今天,豐富的地下石油已經足以滿足小鎮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對於因紐特人來說,捕鯨是他們從古至今沿襲下來的傳統。 在電影《巨大奇蹟Big Miracle》中,就有關於因紐特人捕鯨的場面。
  • 影像記錄:北極寒冬中的因紐特人
    努勒維特(因紐特語,意為「我們的土地」)位於苔原和大海之間,是加拿大最大且最靠北的領地,該國大多數因紐特人都聚居在領地內邊遠的沿海地帶。攝影師及富布萊特項目受助人AcaciaJohnson在那裡度過了一個地球上最冷、最黑暗的冬季,記錄下了因紐特人與環境不斷變化的關係,並匯集成了極具夢幻感覺的系列作品:《同一片星光下(UndertheSameStars)》。
  • 為什麼因紐特人能在北極長期生存?
    因紐特人是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一個民族。他們居住的地方常年冰封,寒冷異常。 他們既不能進行農業生產,也不能種植任何可食的植物。 但是,勤勞勇敢的因紐特人卻在北極地帶頑強地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動物為因紐特人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在陸地上,有北極熊、美洲馴鹿、狼、狐、野兔等哺乳動物。
  • 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
    ▲1697年,一艘歐洲船在哈德遜灣的冰層中與因紐特人相遇在因紐特人心中,北極群島是他們固有的領地,是他們的精神家園。然而,在加拿大接管北極群島之後,因紐特人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與折磨,這一切,都要從加拿大聯邦政府北遷因紐特人說起。
  • 揭秘北極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組圖]
    自拍時間:楚科奇地帶因紐特部落的兩個人在薩沙的相機下燦爛地笑著,這是他們第一次拍照片。   很久以來,因紐特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那麼他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狀態呢?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加州攝影師薩沙(Sasha Leahovcenco)冒著嚴寒走進俄羅斯北部楚科奇地區,為當地從未拍過照片的因紐特人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同時也為人們揭曉了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   俄羅斯楚科奇地帶位於北極,氣候條件異常嚴峻。
  • 學人行走| 因紐特人是如何被加拿大政府「再安置」到北極的
    「再安置」起因於二戰後,因紐特人與南方人頻繁接觸,被染上了各種流行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小兒麻痺症時不時地在因紐特人社區蔓延,加拿大人為此而義憤填膺,要求聯邦政府派遣醫療設施進駐因紐特人的居住地區。於是加拿大政府嘗試著以醫療、教育以及建立新居為手段,進行所謂的「實驗性遷村」。但是「再安置」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對因紐特人「高緯度流放」。
  • 因紐特人:北極圈上定居的黃種人,吃生肉住冰屋,追捕海洋巨獸
    而存活下來的因紐特人,也跟印第安人算是結下了梁子。印第安人趕走人家還不算完,在知道因紐特人成功存活下來之後,因其生活方式的緣故,印第安人隨手送給了因紐特人一個黑稱--愛斯基摩人。而這個愛斯基摩人,在印第安人語中又被稱為愛吃生肉的人。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除了乾燥炎熱的沙漠之外,南北兩極同樣很少有人長期生存,而因紐特人卻是個例外。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實際上,因紐特人也曾經生活在阿拉斯加、俄羅斯以及美洲北部,最後才定居在格陵蘭島。
  • 北極因紐特人提交人權控告書 指責美國破壞環境
    中新網12月9日電 居住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星期三提交了一份歷史性的人權控告書,指責世界首號二氧化碳排放國家美國為全球氣候變暖添加燃料,破壞了他們的居住環境。代表地球北極地區因紐特人的極地附近因紐特人委員會說,他們要求美洲國家間人權委員會設法幫助加拿大和美國的因紐特人。
  • 攝影師拍因紐特人捕殺北極熊
    攝影師拍因紐特人捕殺北極熊
  • 《地心引力》曝番外短片 因紐特人與布洛克對話
    《地心引力》曝番外短片 因紐特人與布洛克對話 時間:2013.11.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何小沁 分享到:
  • 學人行走|逐漸淡出北極因紐特人生活的指路石標和狗
    因紐特人外出打獵,有時一連要跑好幾天,很難辨認回家的路,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他們就順手搭一個Inuksuk,因此Inuksuk的作用就是指引回家的路。現在因紐特人已經會用指南針,不用再靠搭石頭辨認方向了。但他們對Inuksuit還是情有獨鍾,喜歡到處搭一個,尤其是在野外,大大小小的Inuksuk給光禿禿的山上也增添點生趣。
  • 考古學家在格陵蘭,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了北歐人的工藝品
    在1990年發現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建築物遺蹟,當時兩個來自努克的因紐特獵鹿人偶然在河邊陡坡的底部發現了幾根露出來的木棍。這原來是一個北歐時代建築的遺存,考古學家將這裡稱為"沙下農場"(the Farm Beneath the Sand),因為在幾個世紀中,由於河流活動,在遺蹟上已經積累了足足有5英尺厚的泥沙沉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