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蜿蜒交錯、雪山綿延曲折
星空浩瀚無垠、極光舞動長空
……
這裡是「最後一片淨土」阿拉斯加
這裡是北美因紐特人的故土巴羅
全球著名旅行雜誌《孤獨星球》曾這樣描述阿拉斯加,「如果你想看到世界的另一個樣子,不妨去阿拉斯加看一場極光。」
而如果你想探尋因紐特人的精神圖騰,深入北美最北的荒原地帶,歡迎你來到巴羅(Barrow)。
在那裡,有一種無論你在原來生活的那塊大陸上讀什麼書看什麼電影聽什麼音樂,都體會不了的那種東西。
因為整個環境的變化,就相當於氣場的變化,相當於你進入了一個三體給你描繪的世界裡,天上有三個太陽永不落,你整個心靈都找到了一種Inner Peace,就是那種內心的平靜,這就是我去阿拉斯加最大的收穫。
——高曉松《曉說2018》
一萬多年前,位於亞洲北部荒原的人類,穿過了冰封的白令海峽,來到了彼岸的北美大陸。他們,就是北美原住民因紐特人(Inuit)的祖先。
儘管這裡冰天雪地,物資匱乏,然後經歷了嚴冬的考驗,因紐特人最終在這片土地上生存了下來。
而北冰洋之濱的巴羅,就是他們最美的白色故鄉。
巴羅小鎮位於北極圈以北515公裡、地理北極點以南約2100公裡的地方。這裡正處於北冰洋之濱,三面臨海,是北美大陸板塊最北的城市,也是因紐特人在北極地區最大的定居點。
巴羅(Barrow)的得名源自探險家英國探險家Frederick William Beechey,1826年為了感謝資助他進行北極探索的John Barrow爵士而命名了這裡。
對於早期的探險家來說,巴羅意味著一個起點,是很多北極探險團隊出發的地方。
數千年來,因紐特人都靠捕鯨為生。
雖然在今天,豐富的地下石油已經足以滿足小鎮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對於因紐特人來說,捕鯨是他們從古至今沿襲下來的傳統。
在電影《巨大奇蹟Big Miracle》中,就有關於因紐特人捕鯨的場面。
因紐特人捕獵鯨魚時,會使用一種自製的木架皮舟。這種小艇既機動又靈活,最大的優點是,只要槳在,隨時可以把翻了的船正過來繼續捕鯨。
因紐特人把鯨魚拉上岸
因紐特人拖著分切好的鯨魚肉
在因紐特人世代相傳的故事中,上帝降下了滅世的洪水,因紐特人沒有躲進諾亞方舟裡,而是架著皮舟隨水漂流,就在他們要餓死的時候,有一隻弓頭鯨自願獻身為他們提供食物,讓他們得以闖過難關並順利登岸。
因此每一個因紐特人都對鯨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們會為每一頭被獵的鯨舉行祈禱儀式,他們會把鯨魚的骨頭裝飾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用兩根弧形鯨魚骨搭成的箭頭
紀念死去出海者的拱門紀念碑
用鯨魚皮骨搭建的「三棵棕櫚樹」
巨大的鯨魚頭骨
在巴羅街頭,除了鯨魚骨,你還可以看見「Choose to Live」的塗鴉文字。
也許,選擇在這裡生活,選著這種傳統方式,對於因紐特人來說,也許本身就是對文化的堅守,對精神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