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肉的因紐特人,為什麼壽命很短?

2020-12-06 瘦龍健康

我已委託「維權騎士」為我的文章進行維權行動。

免責聲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只做信息分享,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請隨意轉發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

本文編輯字數4800,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因紐特人(inuits),又被稱為愛斯基摩人,他們常年生活在北極圈地區。

因為他們生活的地方極其寒冷,常年冰雪覆蓋的環境下,幾乎沒有植物生長,所以,愛斯基摩人基本不吃蔬菜和水果,他們每日的膳食包括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主要食物來源於肉類。

他們吃的食物有,北美馴鹿、海豹、三文魚、鯨魚、其它魚類,和我們現代人不一樣的是,他們還經常吃生肉。

我講過很多次因紐特人的飲食,這樣的飲食方式曾經備受爭議,但是,之前的很多研究發現,他們吃肉,吃魚,吃脂肪,心臟病患病率低,沒有糖尿病

但是,有很多反對者(素食)說,其實因紐特人的飲食很不健康,導致他們的壽命很短,他們沒有慢性病,是因為沒有活到那個生病歲數,就已經死了。

這樣的說法科學嗎?今天這篇文章,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真正的因紐特人的生活。

因紐特人壽命短的真相

其實,對於因紐特人的壽命,有很多說法,現在也無從考證,傳統的因紐特人的壽命到底是多少,我們也不知道。

但是,近代因紐特人的壽命,加拿大統計局曾經做過一次研究,研究數據如下:①

1991年,因紐特人居住區的出生時預期壽命約為68歲,比加拿大平均壽命低10年。1991年至2001年,因紐特人的壽命也沒有增加,整個加拿大的預期壽命增加了約2年,結果,差距擴大到超過12年。

這是現代因紐特人的壽命,具體原因文後會討論,關於原始的因紐特人,沒有太多相關數據,我們只能估算。

我們先來看一個表格,這個表格是1822-1836年的數據,來源於早期俄羅斯對阿拉斯加地區人群的調查報告。②

(1170個因紐特人,死亡年齡)

我們看到因紐特人的死亡率有兩個最高峰,第一個就是嬰兒期和兒童期(1-4歲),第二個就是成年期25-45歲。

大約有25%的人活過60歲,從這個數據來看,那個時期的因紐特人大約的平均壽命是43.5歲,沒錯那個時候的人均壽命就是很低,和傳統的原始人一樣。

→ 因紐特人嬰兒,兒童死亡率高

原始人的嬰兒成活率非常低,這個是很正常的,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嬰兒死亡率可能高達6‰。

(聯合國嬰兒死亡率數據,來自wiki)

現代醫學讓嬰兒死亡率降低到了3‰左右,大部分吐槽原始人壽命低,平均壽命只有35歲左右,實際上,只知其一,不知真正的原因。

還有兒童死亡率高,原始人類很多都是在兒童時代夭折的。

全世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人數,從1990年的1260萬人,減至2017年的540萬人,自1990年以來,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低了58%

從之前的數據看,因紐特人的兒童死亡率快到10%,這個數據也很恐怖,所以,很多人都是在小時候夭折了。

→ 因紐特人,成人死亡率高的幾個原因

成年後,因紐特人還要面對幾道鬼門關,他們的生活環境惡劣,他們常年生活在極端溫度,極端惡劣的環境下。

出去狩獵的時候,經常發生意外死亡事件,狩獵和捕魚行為是高危險的行為,成年男性經常在狩獵的時候受傷,還可能發生爭鬥,直接致死。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er life expectancy was injury, particularly self-inflicted injury among males aged 15 to 24.

在食物短缺的時候,他們會吃一些腐爛的肉類,這些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會引發一些疾病,很多成年人會因此而中毒身亡。

那個年代,因為沒有疫苗,還經常有傳染病,可能導致大批人死亡。

因為飲食不太衛生,經常吃不新鮮的生肉,他們還經常會被寄生蟲感染,這種感染有時候就是致命的。③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因素,為了取暖,他們要燒火,他們常年生活在煙霧繚繞的小屋(igloo)中。

在加拿大統計局的調研報告中,在因紐特婦女中,預期壽命的差距歸因於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Among Inuit women, the gap in life expectancy was attributed to cancers and respiratory diseases, particula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婦女們,因為不經常出去打獵,她們經常呆在小屋中,長期吸入過量煙霧,很可能導致肺部疾病。

還有一些其它原因,影響他們的壽命。

比如說,冬季的時候,日照很少,北極的冬季,還會出現極夜的情況,可能一天都見不到太陽,我們知道,陽光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維生素D的合成。

綜上述原因,因紐特人平均壽命比現代人短。

因紐特人,比現代人更健康

雖然因紐特人壽命短,但是,活著的因紐特人,卻比現代人更健康。

→他們有完美的牙齒,沒有齲齒,沒有蟲牙

很多人發現,吃肉的動物,牙齒都很好,基本上沒有蛀牙,蟲牙,牙齒很完美,它們從不刷牙。④

哈佛大學牙科學院博物館館長阿德爾伯特·費爾納德博士,一直在收集美國人和因紐特人的數據,曾發表一份聲明。

他發現因紐特人,從不使用牙膏、牙粉、牙刷、漱口水,他們從不清潔他們的牙齒或嘴巴,甚至一輩子都不去看牙醫,他們的食物完全是肉。

但是,他們的牙齒都比現代人更健康。⑤

→ 傳統的因紐特人,心臟病患病率很低

研究者Gottman在1956年至1958年間,進行了大型死後研究,研究了阿拉斯加原住民心血管疾病的真實發病率。

在美國,1955-1959進行的一項大的屍檢研究發現,心臟,主動脈或腦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是30.6%。

基於屍檢研究的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在阿拉斯加因紐特(1956-1958)中僅為1%,在美國僅為18.44%(1950-1955),在阿拉斯加因紐特(1959-1968)僅為2%,但美國的百分比是30%(1964年)。

因此,數據表明,與當時的美國相比,傳統的阿拉斯加因紐特人(基於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的屍檢研究)的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約為美國人的1/15至1/18

當然,也有一些人反對,說因紐特人的心臟病發病率不低,這個指的說現代的因紐特人,不是原始的因紐特人。⑥

因紐特人的健康水平在20世紀初期,就開始下降,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水平,達到與其他西方國家相似的水平。

主要原因是,現代因紐特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從之前的2-8%至40%,研究者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超過一半的碳水化合物來自精製糖)。

在1855年,格陵蘭愛斯基摩人的精製糖攝入量僅為6克/人/天,到20世紀70年代增加到164-175克/天。

當Dyerberg及其同事訪問現代因紐特人時,他們注意到愛斯基摩人的口齒開始變得很糟糕,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開始喝含糖的咖啡了

截至80年代末期,這些是阿拉斯加土著人食用的十大食品 ,按消費頻率排列:

1、咖啡和茶 2、糖 3、白麵包,餅乾 4、魚 5、人造黃油 6、白米 7、湯 8、黃油 9、含糖飲料 10、牛奶

可以說,現在的因紐特人心臟病攀升,是因為添加了精製碳水化合物(米麵糖)。

→ 因紐特人沒有2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是脂肪吃多了,也不是肉吃多了,而是米麵糖等精製碳水化合物吃多了。

在20世紀50年代,阿拉斯加地區的八家醫院檢測出5例糖尿病患者,從未見過愛斯基摩人的糖尿病」。

還有,「生命統計報告顯示,1919 - 1951年間,阿拉斯加地區因糖尿病導致35人死亡,但其中沒有一人是因紐特人」

In the 1950s, only five diagnoses of diabetes had been made from eight hospitals serving Alaskan Inuit, 『Five hospitals had never seen diabetes mellitus in an Eskimo』.12 More importantly,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showed 35 deaths due to diabetes in Alaska in the years 1919–1951, but none of these were in Eskimos

可以這麼說,在1950年之前,糖尿病是在因紐特人中,幾乎不存在。

因為長期低碳高脂肪飲食,他們常年處於生酮狀態,基本上不刺激血糖,胰島素敏感度很高,不可能得糖尿病。

但是,從1957年到1965年,因紐特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增加了約50%,到20世紀70年代初,阿拉斯加原住民的糖尿病發病率增加了2倍。

這表明,因紐特人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的增加,可能導致他們患糖尿病。

同時,傳統的因紐特人也沒有肥胖問題,因為肥胖也是由攝入碳水化合物過多引起的,還有,他們沒有癌症的問題,所以,傳說中,吃紅肉致癌,也是沒有任何依據的,都是一些相關性研究。相關閱讀→紅肉致癌?真相嚇死人....

他們也沒有很多現代的腸道疾病,大部分腸道疾病都是由於植物性食物(穀物豆類等)引起的。

隨著生酮飲食的流行,有些人生酮後,發現一些腸道問題還沒有解決,但是,嘗試純肉飲食後,很多腸道的問題都解決了,過幾天,我們好好寫一篇純肉飲食的文章。

關鍵的瘦龍說

一說到原始人飲食,很多反對者喜歡拿原始人的壽命和現代人來對比,其實,這完全是兩個不一樣的世界。

所以,這樣的對比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解放前,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到40歲,在戰爭年代,平均壽命只有35歲。

降低人均壽命的,不只是戰爭,還有衛生條件不好,傳染病、瘟疫,很多小病都可能直接要人命。

現代人壽命長,主要原因是嬰兒成活率高,醫學對於傳染病的預防,急救能力提高,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壽命。

但是,很多現代人雖然活得時間長了,卻一身慢性病,最後幾十年,活得生不如死。

當然,現在沒有大量的科學數據證明,純肉飲食的因紐特人就非常健康,但是從之前的數據來看,這樣的飲食方式確實能讓減少很多疾病的風險,比如說糖尿病、心臟病、腸道疾病。

不過也有些人,因為長期不愛吃肉,稍微吃一點肉就出現消化不好、噁心、胸悶等情況,這個主要是因為身體不適應,無法正常消化。

這個不是肉的問題,是個人體質的問題,需要時間適應,在因紐特人的基因中,早就適應了高脂肪飲食,他們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叨叨完了,是不是又說多了?)

相關焦點

  • 因紐特人:北極圈上定居的黃種人,吃生肉住冰屋,追捕海洋巨獸
    相反,像是熊皮、鹿皮、海豹皮等動物皮毛對於愛吃肉的因紐特人來說反而更加容易獲取。說起吃,因紐特人的飲食生活也與處於平常社會的我們有所不同。因為地處寒冷,沒有農作物可以食用的因紐特人只能選擇吃動物的肉來補充自己體內所需要的養分。
  • 因紐特人如何補充維生素?
    答|百度派 @人美性子野因紐特人生活在從西伯利亞到格陵蘭的極地和亞極地地區。那裡夏季很短,冬季很長,所以他們全年要穿很厚的皮衣,居住在冰屋裡。因為寒冷,那裡除了苔蘚植物外,沒有草木生長,也根本不可能種植莊稼。因此,因紐特人的食物主要來自野生動物。
  • 生活在北極地區因紐特人,一日三餐靠肉為主食,身體卻非常健康
    因紐特人,因為終身肉食,且有多數肉類是生吃的,被印第安人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他們自稱是因紐特人,意思是真正的人。說到吃肉,應該沒有哪個民族吃肉比得過愛斯基摩人,終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的北極,除了魚肉、海象、海豹等海洋類動物,他們實在是沒有其它食物可吃。
  • 愛吃肉的人和愛吃素的人,誰更健康、更易長壽?聽聽醫生怎麼說
    愛吃肉的人和吃素的人誰更健康,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話題的熱度不亞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 北極唯一的居民因紐特人,為何獨愛住冰屋?
    北極唯一的居民因紐特人,為何獨愛住冰屋?入內後才明白一切!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莫過於南北極了,南極除了科考人員之外,並沒有常住人口,但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極,卻長住著一群名為因紐特人的居民,他們的房屋都是用冰塊製成的。
  • 神秘勇敢的因紐特人
    勇敢的因紐特人作為生活在北極附近的土著——因紐特人(Inuit)卻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幾千年前,人類最後的一支遷徙大軍從亞洲出發跨過白令海峽向美洲腹地進發。他們哪裡料到前方等待他們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和殘忍殺戮!
  • 明明蒼蠅壽命很短,為什麼我們還能經常看見它的蹤跡呢?
    估計沒人喜歡,很多人都發現蒼蠅只要天氣一冷冬天一來就見不到它的影子了,這玩意一到夏天就出動了,食物上人面前飛來飛去的對我們的健康也產生了影響和危害很是討厭,,可是你知道它一生能夠活多久嗎?其實很短的時間,一隻蒼蠅的壽命只有15至25天左右,這蒼蠅壽命這麼短還不斷的出來騷擾我們,真狠不得馬上一巴掌拍死它,可要知道它的繁殖的能力是特別驚人的,這就是為什麼雖然蒼蠅壽命短,但是你還是可以不斷的看見它身影的原因。它們只要交配一次就可以一直繁殖產卵,直到它死亡之前都是在產卵。
  • 北極那麼寒冷,為什麼因紐特人常年住在冰屋內,卻不會覺得寒冷呢?
    他們常年都居住在冰屋裡,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會覺得寒冷,因此人們也很好奇,這到底是為什麼。 他們那裡的冰屋又被稱之為雪屋,是因紐特人發明的獨特的建築
  • 為什麼因紐特人能在北極長期生存?
    因紐特人是生活在地球最北部的一個民族。他們居住的地方常年冰封,寒冷異常。 他們既不能進行農業生產,也不能種植任何可食的植物。 但是,勤勞勇敢的因紐特人卻在北極地帶頑強地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動物為因紐特人提供了生活的源泉。 在陸地上,有北極熊、美洲馴鹿、狼、狐、野兔等哺乳動物。
  • 唯一在北極生活的因紐特人,為什麼都住冰屋?一進屋就明白了!
    這個民族就是因紐特人,他們在北極生活和居住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了。於是有些人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就在網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唯一在北極生活的因紐特人,為什麼都住冰屋?一進屋就明白了!
  •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來答案很簡單
    北極溫度那麼低,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冰屋?原來答案很簡單每個地區的人都有不同的習俗和生活節奏,因為地處的緯度不同,也就造成了氣候的差異,其中北極作為最寒冷的地區,真的是令人敬而遠之,隨著氣溫的降低,我們還覺得冬天非常的寒冷。
  • 格陵蘭因紐特人:身在家中的鄉愁
    這裡的每個人,不論是否還坐著狗拉雪橇去荒原狩獵、到冰湖上冰釣的獵人,還是在家中用鯨牙雕刻手工藝品的老人、單親母親等等,面對氣候變化,人人都有自己的恐懼。生活在北極圈的各個城鎮、荒野中的因紐特人,其生活已經受到氣候變化的強烈影響。他們處在第一線,惶恐而無奈。
  • 吃素和吃肉,哪個更健康?爭論不休的素食觀
    不只是你們我也一樣,有次我在為我自己所做的事情找理由的時候,我突然反省到,我為什麼找個理由來證明我自己是對的,錯了就是錯了,我儘量改不就是了。找理由是為了讓自己心安,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承認錯誤心理反而更安穩。
  • 因紐特人
    隨著近些年全球變暖和北極海域冰層的消失,原本不多被關注的因紐特人和他們生活的北極地區開始常出現在我們視野裡。哥本哈根大學、克拉克斯·馮德城市經濟研究所和格陵蘭大學,聯合發起氣候變化對格陵蘭島島民影響的調查,結果顯示92%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只有1%的人不這麼認為,另有76%稱自己親身經歷了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是個極為令人擔憂的數據,而且氣候危機還給島民帶來強烈的心理影響。
  • 你愛吃肉的原因找到了!
    ▲▲▲點擊查看▲▲▲不管你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百萬年前通通是黑人?
  • 北極那麼冷,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在冰屋?進去一看令人大開眼界
    北極那麼冷,為什麼因紐特人還要住在冰屋?進去一看令人大開眼界小夥伴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想必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莫過於南北極了,而對於南北極的寒冷程度,完全可以說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因此在這兩極也是很少有人去居住的。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除了乾燥炎熱的沙漠之外,南北兩極同樣很少有人長期生存,而因紐特人卻是個例外。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實際上,因紐特人也曾經生活在阿拉斯加、俄羅斯以及美洲北部,最後才定居在格陵蘭島。
  • 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的傳統狗拉雪橇又逐漸回到他們的生活中。採集貽貝的因紐特人深知風險,而且他們也可以從超市、集市上買食物,有不少因紐特人就此放棄了採貽貝的傳統。在過去,採集貽貝是生活在魁北克昂加瓦半島(Ungava Peninsula)上的因紐特人世世代代的傳統,現在只剩在康吉克蘇華克村和他們附近的人,依然在冬天深入冰洞尋找祖先發現的海味。
  • 知常識 | 你愛吃肉的原因找到了
    人類為什麼愛吃肉這種情況對早期人類來說相當不利,因為當時僅剩的森林被傍人(早期人類的親戚)佔領,他們的體形雖然只有現代大猩猩的四分之一,但咬合強壯的下巴和巨大的牙齒與大猩猩相比毫不遜色。傍人可以靠吃樹皮與植物根部為生,在生存上更有競爭力。
  • 父輩愛吃肉:小康生活的甜蜜煩惱
    現在,有誰說自己愛吃肉,尤其是老年人說愛吃肉,絕對會招來一通批判和鄙視:吃肉多不健康啊,脂肪含量高對身體不健康;什麼年代了還愛吃肉呢,現在吃糠咽菜才是健康生活。這些認知的變化充分反映了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