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
不管你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百萬年前通通是黑人?
今天介紹的這本人類學知識趣味科普書,將通過22個人類進化中的故事,揭開人類身上的這些謎團:
▼▼▼
今天我們就來看其中的一個故事:
人類為什麼愛吃肉?
石斧大約在250萬年前才出現,矛在3萬年前才被發明出來。那麼,人類一開始是如何得到肉類的呢?
最接近人類祖先的類人猿以草食為主,與人類有親戚關係的早期人類很可能也以植物為主食。人類學學者推測,在500萬至400萬年前出現的人類,其飲食形態應與其他類人猿相似。
早期人類的腦容量經科學家測量,與現在的黑猩猩差不多,這一事實可以支持早期人類以草食為主的假設。
這種情況對早期人類來說相當不利,因為當時僅剩的森林被傍人(早期人類的親戚)佔領,他們的體形雖然只有現代大猩猩的四分之一,但咬合強壯的下巴和巨大的牙齒與大猩猩相比毫不遜色。傍人可以靠吃樹皮與植物根部為生,在生存上更有競爭力。
(傍人,圖片來源自wiki)
當時,成年人類的身高平均不到100釐米,與現在四五歲的兒童身高差不多,狩獵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天方夜譚。
獅子將獵物的內臟吃光後,便會退到一旁休息,慢慢消化。此時,獵物身上除了內臟,其他部位還都完好無缺,對人類而言簡直是免費的大餐。
獅子吃完後,緊接著圍上來的不是禿鷹就是鬣狗。一隻禿鷹的身高大約100釐米,翅膀展開約有180釐米寬,再加上禿鷹通常是群體行動,所以絕不是脆弱的人類可以輕易爭搶剩肉的對象。
千萬別小看骨頭,骨頭中含有骨髓,顱骨內還有腦髓,這些都是純粹的脂肪,營養非常豐富。但還有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骨頭的質地相當堅硬,尤其是四肢的骨頭,硬到被後來的人當作武器使用。
人類光用牙齒無法咬碎骨頭,因此找來了石頭敲碎骨頭,再將骨髓挑出來吃,這些石頭後來都變成了有模有樣的「人造石器」。
在500萬至400萬年前,早期人類的腦容量與現代的黑猩猩差不多,約為450毫升;到了200萬年前出現的直立人,其腦容量不僅已增加至近1000毫升,身高也同樣長高至170釐米左右。
於是,擁有高大體形與碩大腦袋的人類祖先就此誕生。
人類靠著高明的策略、充沛的體力和精良的工具,沒多久就適應了狩獵生活,捕獲的野獸數量也越來越多。
不過,單靠狩獵技巧還不足以讓我們變成肉食愛好者,還需要更多的遺傳進化,人類才能消化更多的肉類,攝取更多的營養。
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為什麼要攜帶如此危險的遺傳基因呢?
如此說來,吃肉的能力並非老天爺的免費獎賞,而是人類甘願在老年承擔患病的風險,才換來這種代價高昂的適應能力——就算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也要吃肉。
愛吃肉的朋友們,請舉起你們的雙手。
更多關於人類進化的故事,盡在這本書中,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
更多精選好書 請進專場挑選戳下方連結,回顧往期好書
▼▼▼
動手又動腦,適合3-6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