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如此熱愛吃肉?嘴:不都是我的鍋,你問問大腦

2020-11-25 騰訊網

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喜歡吃肉?為什麼看到肉的時候就唾液大量分泌,口水直流?為什麼明明蔬菜也很好吃,但更想吃肉?

是嘴太任性還是胃太挑?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養成?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不好意思,扯遠了)扯·······回·······來·······

其實,我們愛吃肉,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圖片來源unsplash

1

無可比擬的風味物質

首先,喜歡自然是因為好吃呀。肉類如此大受歡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肉具有無可比擬的香味。

肉的香味是肉製品中的某些物質( 如糖類、胺基酸、脂類、硫胺素、肽類)通過脂質氧化、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斯特勒克(Strecker)降解反應以及硫胺素降解等化學反應形成的,其中美拉德反應是香味形成的主要因素。

圖片來源《肉的風味物質及其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所謂美拉德反應,簡而言之就是糖與胺基酸在沒有酶參與的情況下,經過複雜的化學變化,中間產物不斷分解與重組,最終生成褐色物質與香味物質的過程。

例如燒烤時,肉中自帶的葡萄糖和胺基酸發生美拉德反應,從而產生香氣,在我們肉眼看來,就是肉從紅色變成了褐色;不僅僅是烤肉,烤麵包時金黃或者褐色表皮的形成也是這個原理。

大家熟知的味精之所以能讓食物更加美味,就與美拉德反應有關。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當加熱到一定溫度,穀氨酸鈉與食物中的某些物質發生美拉德反應,生成風味物質,賦予食物更多香味。

圖片來源《肉製品中香味物質形成原因研究進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肉中的很多物質原本是沒有香味的,這就解釋了生肉為何不香。

在加熱的過程中,這些原本沒有香味的物質發生了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了各種揮發性風味物質( 例如烯、醇、醛、酮、醚、酯、羧酸、含氮及含硫化合物等),共同形成了肉的特殊風味。

由於不同的肉、不同的烹飪過程,最終產生的風味物質不同,所以才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美食。

圖片來源《肉製品中香味物質形成原因研究進展》

比如,有研究者比較過蘇式紅燒肉、毛氏紅燒肉、東坡肉的風味物質,三種紅燒肉共檢出 65 種揮發性成分,其中共有成分不到五分之一(11 種)。而它們的非共有成分,才是造就其獨特風味的功臣。

如蘇式紅燒肉中醋酸、壬醛等含量較高; 毛氏紅燒肉中正十一烷、茴香烯等含量較高; 東坡肉中醋酸、壬醛、乙酸丁香酚酯含量較高。

圖片來源《三種紅燒肉揮發性風味成分的比較研究》

加之,味覺方面,口腔中有一種感受器對穀氨酸鹽等胺基酸鹽敏感,肉的風味物質中含有大量的胺基酸鹽,會使人感受到「鮮味」,而脂肪則給人一種豐富細膩的口感,讓人慾罷不能!

圖片來源 unsplash

2

大腦想吃

除了誘人的香味,我們愛吃肉還與肉中含有的大量能量有關。

這還得從大腦說起,黑猩猩的腦容量是350-550毫升,人的腦容量則在1200毫升以上。儘管大腦的重量僅佔人體體重的2%,但它是身體裡耗能最多的器官。

人類(上)和黑猩猩(下)的頭骨和大腦,圖片來源於zhihu

當身體處於靜止狀態(除了呼吸、消化和保持體溫外,未參與任何活動)時,大腦消耗的能量佔身體消耗能量的20%~25%!!

對於女性和男性來說,這部分能量分別約等於350千卡和450千卡。相當於爬樓梯1500級、慢跑半小時!

其次,成年人腦力勞動者一天所需能量約為2000千卡(具體計算如下圖),而肉能補充大量的能量。

牛津大學的兩位教授也認為,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經常食不果腹,於是人類會抓住一切機會來補充高熱量的食物,以儲存能量。因此,愛食肉也算是人類祖先為保生存發展的一種本能。

圖片來源百度文庫

除了需要熱量,我們愛吃肉,還與肉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更能補充大腦所需要的營養有關。

研究表明,大約 70%的大腦重量是脂肪。在各種營養素中,脂質對於大腦第一重要。這其中,Omega-3脂肪酸(尤其是DHA)尤為重要。但由於身體無法非常有效地製造DHA,所以我們需要從肉類食物中獲取這種必需品。

圖片來源unsplash

而且,大腦容易缺乏的元素(比如鋅、維生素B12、鐵等)在肉類中相對更加豐富,並比植物來源的微量元素更加容易吸收,生物利用率更高。

2017年瑞士的一項研究發現:47%的素食主義者的鋅水平不足,而在吃肉的雜食者中,只有10%的人群缺鋅。

此外,另有研究證明,大腦的獎勵中心更喜歡同時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2018年發表於《細胞代謝》上的一項研究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

也就是說富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促使取食者傾向於這類食物。

以上,可以看出我們愛吃肉不光是嘴的鍋,大腦也在偷偷滿足自己的偏好。

你有一個愛吃肉的大腦嗎?

END

審核專家:王桂真,營養師,健康管理師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心與紙

來源:蝌蚪五線譜

編輯:dogcraft

相關焦點

  • 不吃肉的霸王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呃,好像他說得很對,我無力反駁,只能在心裡默默的想:小傢伙,你什麼時候連非洲豬瘟都知道了。他一副很得意的樣子看著我。小孩子一般對動畫片都沒有抵禦能力,可杉,從小就不愛看動畫片,每次想放動畫片讓他安靜幾分鐘,結果都以我失敗告終。看的最久的動畫片是《小豬佩奇》,5分鐘一集的動畫片,一共看了10集,然後宣告我不看了,我不喜歡看,果然之後問他看不看《小豬佩奇》,答案都是不看,非常堅決。難道他是一個不看電視的小孩嗎?
  • 家貓經常吃素,卻為何屬於食肉動物?家貓:那是因為你不讓我吃肉
    家貓經常吃素,卻為何屬於食肉動物?家貓:那是因為你不讓我吃肉貓科動物有數十種,但總體上可以分成兩大類:野生貓科動物和非野生貓科動物。從分類學上來講,家貓屬於貓科,而貓科屬於食肉目,食肉目的動物我們常稱其為食肉動物。貓科動物、犬科動物、熊科動物、鬣狗科動物等,都屬於食肉動物。在消化系統上,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有較大的不同:(1)食肉動物的犬齒比較發達,利於撕咬以及穿透獵物皮膚;食草動物的臼齒比較發達,有利於磨碎植物。
  • 吃肉我們只要吃小鮮肉,我們不啃老,吃羊蠍子我只服這家!
    我不相信有什麼煩惱是一鍋羊蠍子解決不了的。肉,是燉得入味的羊肉,香軟嫩,咬下一口恨不得香掉舌頭。吃肉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的美食之一,就是羊蠍子。羊蠍子就是羊大梁,因為形狀酷似蠍子,所以俗名是羊蠍子。一鍋羊蠍子,連肉帶骨頭熬上了好幾個小時。
  • 「最強大腦」為何集體跳槽?
    有學歷、有編制、有地位,本是「高配人生」,為何集體跳槽?一群「最強大腦」的出走,是否另有隱衷? 據媒體報導,此次科研人員大規模辭職的原因有二:一是近兩年核能所申請不到大項目,經費短缺;二是院方強制為核能所更換保安,與科研人員產生衝突。 錢,沒給到位;心,受委屈了。
  • 愛吃肉,竟然是基因在作祟?舌尖收視率說明一切
    你肚子餓了嗎?想吃肉嗎?你知不知道,愛吃肉其實也可能是人們基因所決定的? 夜裡22點21分,一個聲音打破了夜晚的平靜。咕嚕……這是身體深處發出的吶喊,我的呼吸開始急促,大腦開始瘋狂運作,經歷了十秒鐘的掙扎,大腦最終發出一個指示:吃!
  • 亞馬孫熱帶雨林聞名世界,亞馬孫野火中國人躺槍,是我們吃肉引起
    90後旅行,只為遇見:亞馬孫熱帶雨林聞名世界,亞馬孫野火中國人躺槍,是我們吃肉引起亞馬孫熱帶雨林位於巴西,全長不到3200公裡,而且因為當地河流面非常的寬廣,再加上當地風景秀麗,而且有很多比較天然的原始森林,再加上森林當中有上百萬的珍稀植物
  • 顏寧這樣如此優秀的科學家,為何一直不結婚呢?
    1977年出生的顏寧今年已經42歲,按照我們傳統理解,早就應該結婚生子了,但至今顏寧仍舊沒有結婚,甚至沒有任何要結婚的跡象,如此發展下去,甚至有可能單身一輩子! 但那又如何呢?顏寧曾說過:我不結婚,從來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 「我想吃肉,為啥不做給我吃」「你又不工作,吃那麼好幹嘛」
    葉芝曾說:「人類的麻煩在於,我們無法擁有說一不二的感情。敵人身上總有讓我們喜歡之處,愛人身上也總有讓我們討厭之處。」這句話堪稱至理名言,揭示了人們相處的真相。因為每個人都是優缺點並存,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若你選擇和她交往,就要既享受他的好,也要忍受他的不好。
  • 不吃肉的縣官故事(短篇)
    只是,師爺不敢輕而易舉,把話道明,就附和說道,可能是……皇上一時糊塗,聽信讒言吧。縣令怒道,胡說!皇上聖明,豈有糊塗之理!聽信小人讒言,倒有可能。可是,下屬對我都很佩服,上級我又沒有得罪誰呀。師爺順著縣令話意說道,是呀,大人沒有得罪上下級,那會得罪誰呢?縣令心神靈動。
  • 人類更適合吃素還是吃肉?|人類的腸胃,專為吃肉而「設計」
    我們到底更適合吃植物,還是更適合吃肉?從這些方面看,人似乎更適合吃植物,不適合吃肉。但是,真相可不是這樣的,人類遠沒有你想的那麼被動。其實,我想說的是:人類之所以成今天的樣子,恰恰正是因為多食肉……今天這篇,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人類的胃腸道消化系統,決定了我們更適合吃肉。
  • 只吃素不吃肉真的可以減肥嗎?要承擔什麼後果嗎?#健康闢謠#
    ,想想都令人神往! 不過,也正是在這個「熱」情似浪的季節,一身贅肉也成了很多女性朋友難言的痛,如何成功「甩肉」成了她們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這不,就在前天,一位要好的閨蜜就滿腹牢騷的找上了我,讓我給她支招如何才能快速減肥,並問只吃素不吃肉能不能減肥?
  • 比人類還聰明的動物,擁有兩個大腦!如此聰明為何無法統治地球?
    提到目前地球上最聰明的生物,我想大家都會認為是人類。但是答案卻跟我們想的並不相同,有這麼一種動物,從出現到進化發育,如今已經過去了1000萬年的時間,並且這種動物擁有兩個大腦,腦容量極大!比起人類來說,這種動物的腦容量也要大上不少,所以它甚至比人類更聰明。
  • 生物教授:你從來就不孤單,大腦裡隱藏的第二個人
    不過普遍的觀點大家還是認為我們的智慧都來自於大腦,沒有大腦我們就只是一個麻木的軀殼。可以說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與其它動物不同,我們才被稱為人。那今天就來說說一個有趣的研究吧,生物教授:你從來就不孤單,讓我們來談談大腦裡隱藏的第二個人。
  • 9月,女人寧可不吃肉也要吃這菜,5元一斤葉酸含量高,比吃肉養人
    哈嘍,大家好,我是顏小廚,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更新美食菜譜啦!9月,女人寧可不吃肉也要吃這菜,5元一斤葉酸含量高,比吃肉養人馬上就進入九月了,這段時間的豬肉的價格也也越來越高了,到處都說豬肉再這麼升價,豬肉真的吃不起了。
  • 咬舌頭是想吃肉了?不!頻繁咬舌頭可能是中風前兆,別知道太晚
    小時候突然咬到舌頭,家長總是會說:別急,這是你想吃肉了! 當不小心咬到舌尖或舌頭側面時,疼痛感瞬間就傳遞到了大腦,甚至是讓人突然疼到落淚。
  • 不粘鍋?鈦合金鍋?手把手教你挑鍋
    能在廚房遊刃有餘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 火鍋專用鍋 1 個:吃火鍋 那你又要問了,需求我理解,可市面上那麼多材質的鍋,究竟哪些值得買、哪些不值得買呢? 別急,我們分類一個一個說: 1. 鑄鐵鍋 鐵鍋在中國有千年的使用傳統。
  • 張文宏:「少喝稀飯多吃肉」,可是我吃肉消化不了,怎麼辦?
    可是很多老人說:你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吃肉就不舒服,消化不了,只能喝稀飯。在中國,確實有很多老人,長期喝稀飯,自己的消化能力越來越差了。(用進廢退)他們一直低脂飲食,吃肉少,突然一下多吃一點肉,就感覺消化不了,有時候甚至還會便秘。
  • 動物園為什麼不讓熊貓吃肉?
    吃這些食物會導致我們產生一種叫做多巴胺的化學物質,這讓我們感覺很好。然後,我們的大腦會記得我們感覺良好,並鼓勵我們在有好吃的食物時多吃。動物園不讓熊貓吃肉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基於目前野生大熊貓99%以上的食物都由竹子組成。野生大熊貓通常就棲息在竹子不遠處,喜歡吃竹子的根、芽和葉子,尤其是嫩芽,根據季節吃不同種類和部位的竹子。在春天和夏天,主要喜歡吃筍,秋天吃竹葉,在冬天吃則是樹根。
  • 你愛吃肉的原因找到了!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一系列問題,解釋了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從普通的動物化為智慧的人類,又為此付出了多少沉重的代價。書中的22個故事,也是加州大學22節備受學生歡迎的人類學課——傳說中那種上了就會受益終生的選修課。今天我們就來看其中的一個故事:人類為什麼愛吃肉?
  • 婆婆把五花肉做成了「毛毛蟲」,從來不吃肉的兒子一頓吃了兩碗飯
    大部分人都喜歡吃五花肉,因為它肥瘦相間,解饞還好吃。特別是把它做成紅燒肉,那味道簡直是一絕,除了不吃肉的人之外,我相信沒人能拒絕紅燒肉。而且紅燒肉的做法各地也有不同,南方慣用醬油調色,而被北方人則偏愛炒糖色,今天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最過癮且肥而不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