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島氣溫-70℃,因紐特人如何生存?當地人:生理需求不好解決

2021-01-10 盼盼背包客

地球看起來似乎很大,人類似乎不用擔心沒地方住。但是事實上,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是海洋,陸地只有七分之三。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陸地都適合人類居住,一些原始森林還有一些雪山等地方,都不適合人類的居住。

真是因為如此,很多人為了生存下來,都不得不選擇在一些非常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比如說位於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氣溫-70攝氏度,因紐特人如何生存?

格陵蘭島有3/4位於北極圈內,面積有21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的氣溫全年都很低,平均氣溫都在零攝氏度以下,而在中部的內陸地區,它的最低氣溫更是會達到-70攝氏度。

而就是這樣一個氣候惡劣的地方,依然有人在這裡生存。生活在格陵蘭島的大部分都是因紐特人,他們從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搬到格陵蘭島居住,並且在這裡繁衍下來。這氣候調節如此惡劣的地方因紐特人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人?

因紐特人雖然住在格陵蘭島當中,當時都是生活在氣溫相對較高一些的海岸附近,這裡到了夏季氣溫能夠達到零度以上。他們通常都是依靠捕獵海洋哺乳動物(海豹、海象、獨角鯨),以及陸地哺乳動物)(馴鹿、北極熊)、以及捕魚為生。

因紐特人和我們居住的地方也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在夏天和冬天的時候,住不一樣的房子。夏天時通常住在由各種獸皮搭建而成的帳篷當中,而到了冬天,他們會住在雪屋、石頭屋當中。因為夏天的時候,氣溫可能會高一些,雪屋可能會融化。而到了冬天,雪屋的保暖效果比帳篷更好,而且還更加結實。

當地人認為,最麻煩的就是解決生理需求。

每個人都有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在一般情況下,這些都比較好解決,但是在這極端環境當中,上廁所等生理需求就要困難很多。

因紐特人的房屋當中,通常都沒有廁所,所以必須要到外面去解決。而外面的氣溫相比於房屋內,溫度要低得多。如果是夏季還好,溫度相對來說還比較溫和,但是到了冬天,溫度會降到非常低。因此,他們在上廁所的時候必須儘量快,否則可能會因此被凍傷。

對於因紐特人來說,最困難的事應該就是上廁所的問題了。

相關焦點

  • 俄羅斯零下70度的天氣,當地人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的?看完明白了
    俄羅斯零下70度的天氣,當地人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的?在俄羅斯卻有一個零下70攝氏度的地方。如此寒冷的溫度下,當地人究竟是如何解決生理問題的?看完明白了,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這裡的低溫氣候可是遠近聞名的,根據有關數據統計,這裡最低溫度甚至可以達到零下70攝氏度,這樣的溫度相比很難有人生存下去吧,但對於戰鬥民族俄羅斯人來說,這種事情簡直是小菜一碟。
  • 零下70度「速凍氣溫」,西伯利亞人怎麼過?美女:就怕生理需求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極端天氣其實存在於這個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這樣的極端天氣其實是相當不適合生存的
  • 零下70度「速凍氣溫」,西伯利亞人如何度過?美女:就怕生理問題
    對世界地理知識較為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最大國土面積的國家。不過具體說到適宜人類生存的國土面積的話,那俄羅斯可就不佔什麼優勢了。要知道,俄羅斯境內大片的國土都不太適合人類居住。尤其是西伯利亞地區,目前即便有人居住,他們的生活也過得頗為不好。
  • 格陵蘭島維京人消失之謎
    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被冰雪覆蓋,周圍的海水中也漂浮著浮冰,格陵蘭島似乎不大可能成為中世紀的殖民地。然而維京人卻在那裡生存了下來,並在格陵蘭島的峽灣之間不斷壯大。他們建造農場和教堂,並利用他們的定居點作為探索加拿大海岸的跳板,這也使得他們成為最早探索新大陸的歐洲人。從984年至15世紀,格陵蘭島殖民地人口猛增,高峰時期據說有5000位移民。然後他們突然間就消失了。
  • 零下70度「速凍氣溫」,西伯利亞人如何過的?美女:就怕生理問題
    對於我國南方人來說,零下二十度就已經很難接受,零下七十度簡直不可能生存。那麼問題來了,那裡的俄羅斯人生活的怎麼樣呢?本文就來探討一下。一、西伯利亞的環境據記載,西伯利亞地區是北亞地區的一塊廣闊地帶,西部從烏拉爾山脈,一直可以延伸到東部的傑日尼奧夫角,而且北部可以到達北冰洋,南部可以抵達蒙古外興安嶺。
  • 加拿大因紐特人:8戶居民被騙移民北極圈,57年後才道歉
    這批因紐特人抵達格裡斯時才發現:這裡並沒有出現許諾中的房屋,也沒有碼頭和捕魚船。由於最低溫度可達-65℃,全年平均氣溫低於-16.5℃,格裡斯方圓數千平方公裡都沒有植被,因紐特人賴以生存的馴鹿也無法實現,因此提出返回。結果,送他們來的船隻以「天氣預報表明不適宜回航」為由,哄騙他們下船查看後迅速開走。
  • 因紐特人的現狀到底有多艱難?
    他們非常依賴傳統捕獵,然而,變暖的氣溫使冰面變得危險了。 攝影:ACACIA JO 「外憂內患」是北極圈環境的真實現狀。在這裡,冰蓋正在迅速融化、資源正在被各國搶奪、北極熊大幅減少,就連人類本身(因紐特人)都不知何去何從。
  • 格陵蘭因紐特人:身在家中的鄉愁
    氣溫升高導致格陵蘭島民賴以生存的海冰融化格陵蘭因紐特人命運多舛,自殺率極高,午夜的陽光也無法打破歷史給他們帶來的絕望,抑鬱、酗酒或更甚。在調查完成前,一部分人原本認為氣候變暖導致的解凍會讓因紐特人的生活變得簡單,另有一些樂觀的學者則相信因紐特的傳統智慧能挽回局面。但是沒人想到,這裡絕大多數人認為氣候變化只會給島民和動植物帶來傷害。調查者乘坐飛機、船隻前往北極圈極為偏遠、環境惡劣的角落拜訪生活在那裡的原住民,在此之前,格陵蘭島上進行的調查都是圍繞幾個機場附近展開,對真正生活在荒野的原住民的態度一無所知。
  • 因紐特人如何補充維生素?
    答|百度派 @人美性子野因紐特人生活在從西伯利亞到格陵蘭的極地和亞極地地區。那裡夏季很短,冬季很長,所以他們全年要穿很厚的皮衣,居住在冰屋裡。因為寒冷,那裡除了苔蘚植物外,沒有草木生長,也根本不可能種植莊稼。因此,因紐特人的食物主要來自野生動物。
  • 格陵蘭島冰蓋縮減6000億噸,佔海平面上升40%,人類剩多少時間?
    在格陵蘭島上空形成的那些溫暖而潮溼的雲霧,不僅沒有給這座島嶼到來講學,反而因為其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了冰原的融化被加劇。 而且,這樣的氣候現象已經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裡表現得越來越頻繁,而北極地區的平均氣溫也在19世紀中葉之後上升了2℃左右,這相當於全球平均上升水平值的兩倍。破壞其的高壓大氣條件,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導致其更普遍的存在於格陵蘭島。
  • 揭秘北極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組圖]
    自拍時間:楚科奇地帶因紐特部落的兩個人在薩沙的相機下燦爛地笑著,這是他們第一次拍照片。   很久以來,因紐特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那麼他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狀態呢?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美國加州攝影師薩沙(Sasha Leahovcenco)冒著嚴寒走進俄羅斯北部楚科奇地區,為當地從未拍過照片的因紐特人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照片,同時也為人們揭曉了因紐特人的神秘生活。   俄羅斯楚科奇地帶位於北極,氣候條件異常嚴峻。
  • 零下60度的寒冬,生理問題不好解決
    零下60度的寒冬,生理問題不好解決,也是一大難題,但平均壽命卻高達100歲?據了解,俄羅斯的最低溫度位於奧伊米亞康,那裡夜間-50-55°C,白天最高-50°C,這低於1月上旬的正常值,因此雅庫特共和國的奧伊米亞康鎮被認為俄羅斯及整個北半球最冷的地方。在奧伊米亞康,11月份溫度已經降到-57~62°C,1月份可降到-65°C以下,這裡冷得讓你難以想像!
  • 生活在北極圈的因紐特人,與中國人是什麼關係?他們長的一模一樣
    除了乾燥炎熱的沙漠之外,南北兩極同樣很少有人長期生存,而因紐特人卻是個例外。根據相關研究,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圈附近,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端的一群人。雖然這裡的溫度相對於南極要高一些,但是因紐特人仍然需要穿著厚重的獸皮衣服來禦寒保暖。實際上,因紐特人也曾經生活在阿拉斯加、俄羅斯以及美洲北部,最後才定居在格陵蘭島。
  • 鑽進冰洞採貽貝的因紐特人
    那天的氣溫是零下20華氏度(-29℃),但冰下卻是宜人的32華氏度(0℃)。」他寫道:「地上布滿巨藻,偶爾還能看到螃蟹,以及一團團魚籽——它們是可以食用的,來自被因紐特人稱為『醜魚』的四角床杜父魚。但兩人的目標是附著在巖石上的肥美的紫貽貝。他們一邊用燈照路,一邊徒手把冰涼的貽貝毫不費力地拽下來。」另外,這裡的海草也可食用,不僅好吃,而且是治療感冒的良藥,——冰海底下遍地是寶。
  • 因紐特人提出警告:是因為地球「動了」
    我們不難發現,最近幾年南北兩極的冰川逐漸融化,特別是北極的氣溫,已經突破了歷史記錄,最高溫度已經上升到38攝氏度,顯然有點不符合常理。人們將這一切都歸咎於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可是真的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是因為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嗎?在因紐特人眼中,導致全球變暖其實另有原因。
  • 因紐特人提出警告:是因為地球「動了」
    我們不難發現,最近幾年南北兩極的冰川逐漸融化,特別是北極的氣溫,已經突破了歷史記錄,最高溫度已經上升到38攝氏度,顯然有點不符合常理。
  • 考古學家在格陵蘭,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了北歐人的工藝品
    沙下農場所在的西部定居點距離理想中富饒的狩獵場——格陵蘭島的西北海岸的迪斯科灣附近的諾爾德斯圖爾很近。在那裡,北歐人還可以狩獵海象(來獲得它的長牙和獸皮,它的皮可以鞣製為具有極佳韌性的柔軟繩索)和獨角鯨(它的角被當作獨角獸的角賣給歐洲和中東的不知情買家)。
  • 因紐特人不怕冷,因為可能從已滅絕的古人類那裡繼承了基因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生活在格陵蘭的因紐特人至少有半年時間需要經歷低於冰點的平均氣溫。對於生活在北部的人來說,最寒冷的幾個月,在零下溫度中生活是一種正常狀態。
  • 零下70度的極寒天氣,西伯利亞人咋生活的?當地人:上廁所才尷尬
    不過說實話,我國人其實很難想像這樣的惡劣環境,而對西伯利亞人來說這一切都只是尋常。01西伯利亞是個怎樣神奇的地方呢?1933年2月,奧伊米亞康刷新了人類居住區最低溫度的記錄,達到零下67.7攝氏度,不過兩天後記錄再次刷新,達到了零下69.8攝氏度,之後西伯利亞的極端氣溫再次刷新記錄——零下70℃。那麼,在零下70度這種極寒天氣下,西伯利亞的人是咋生活的呢?
  • 愛吃肉的因紐特人,為什麼壽命很短?
    ⑥因紐特人的健康水平在20世紀初期,就開始下降,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水平,達到與其他西方國家相似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現代因紐特人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從之前的2-8%至40%,研究者發現在上世紀70年代(超過一半的碳水化合物來自精製糖)。在1855年,格陵蘭愛斯基摩人的精製糖攝入量僅為6克/人/天,到20世紀70年代增加到164-175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