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紐特人不怕冷,因為可能從已滅絕的古人類那裡繼承了基因

2020-12-05 好奇心日報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生活在格陵蘭的因紐特人至少有半年時間需要經歷低於冰點的平均氣溫。對於生活在北部的人來說,最寒冷的幾個月,在零下溫度中生活是一種正常狀態。

考慮到這些嚴酷的生活條件,人類學家幾十年來一直認為,格陵蘭和北極其他地區的因紐特人可能擁有一些能夠幫助他們忍受極寒天氣的獨特的生物學變異。

上周三發表在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了格陵蘭因紐特人的一些基因變異,這些變異似乎可以生成能夠發熱的身體脂肪,幫助他們適應寒冷的氣候。這些變異可能來自。作為遠古人類的一個群體,丹尼索瓦人(以及尼安德特人)與現代人類的分化發生在大約五十萬年前。《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丹尼索瓦人

這篇論文的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綜合生物學教授表示:「當現代人類分散到整個世界時,他們與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進行了融合。這種基因交流可能有助於一些現代人類適應和徵服新的環境。」拉斯馬斯·尼爾森(Rasmus Nielsen)

在此之前,尼爾森博士及其同事進行了另一項研究,發現了似乎可以幫助因紐特人將他們經常食用的鯨、海豹和魚類中的吸收到體內的基因突變。不飽和脂肪酸

在這項研究中,尼爾森博士的團隊考察了因紐特人基因組中的另一個獨特區域,這個區域似乎可以影響人體的脂肪分布以及成長發育的其他方面。研究人員將大約 200 個因紐特人的基因組與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以及世界各地現代人類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

令人吃驚的是,被研究的所有因紐特人在這個基因組區域擁有相同的基因變異。尼爾森博士表示,因紐紐特人的這個基因組區域同尼安德特人和其他現代人類的同一區域至多具有部分相似性,但它與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組區域「幾乎完全相同」。

十幾歲的因紐特女孩兒在格陵蘭一座鄉村大廳裡練習傳統舞蹈。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格陵蘭因紐特人的一些基因變異,這些變異似乎可以生成能夠發熱的身體脂肪,幫助他們適應寒冷的氣候。圖片版權:Jason Edwards/《國家地理》,由 Getty Images 提供

這個區域中的一些基因似乎可以起到確定含量的作用。褐色脂肪在新生兒體內的含量很高,它可以通過燃燒卡路裡產生熱量。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褐色脂肪,希望能夠利用這種物質。褐色脂肪治療肥胖症

尼爾森博士表示,作為適應寒冷氣候的一種特殊策略,因紐特人的基因變異似乎可以生成更多的褐色脂肪。不過這種機制的具體原理仍然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體來看,這些變異存在於格陵蘭幾乎所有因紐特人身上,這可能意味著他們具有某種進化優勢。

「我們在南美和東亞等地區的人群中也發現了這些變異,但是它們在這些地區的出現頻率並沒有格陵蘭那麼高。這意味著自然選擇在格陵蘭發揮了作用,」尼爾森博士說。

在哈佛醫學院研究人類進化的博士後研究員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表示,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這些變異在丹尼索瓦人和因紐特人身上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作用。伊恩·馬西森(Iain Mathieson)

「丹尼索瓦人可能具有不同的體型,所以這些變異可能只是他們正常生理結構的一部分,」馬西森說。

馬西森還表示,你很難在研究中將現代人類與丹尼索瓦人進行比較,因為科學家只對進行了測序。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現代人類與丹尼索瓦人在大約 4 萬年到 5 萬年以前,但是這種交流發生的具體地點仍然是一個謎。一個丹尼索瓦基因組進行了雜交

存在於世界各地——如今,丹尼索瓦人血脈比例最高的群體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尼爾森團隊研究的基因變異則主要存在於格陵蘭、南美和東亞。兩年前,尼爾森博士和其他研究人員在西藏了丹尼索瓦人的另一個基因,這個基因可以幫助當地人在高海拔地區更加有效地使用氧氣。丹尼索瓦人的血脈發現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遺傳學助理教授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考察遠古人類的 DNA 對當今不同人群的影響,上述研究只是其中的幾個例子。斯裡拉姆·山卡拉拉曼(Sriram Sankararaman)

「不同人群擁有不同程度的遠古人類血統。一些人擁有更多的丹尼索瓦血統,另一些人擁有更多的尼安德特血統,這些因素顯然具有不同的影響。下一項重要任務是對各個人類群體的基因組進行進一步研究,」山卡拉拉曼說。

翻譯 熊貓譯社 劉清山

題圖來自 維基百科

2016 THE NEW YORK TIMES

相關焦點

  • 北極熊因為氣候變化正瀕臨滅絕?因紐特人有話要說
    吉本斯帶著自己的孩子們前往哨兵島,那是一個距離他們居住地11公裡的島嶼,是一個野餐,狩獵和捕魚的熱門地點,他們計劃去那裡收集一些燕窩。在島上,一頭從下頜到臀部長度超過2米7的雌性北極熊突然朝他跑來。因為那天的工作比較簡單,所以吉本斯沒有帶任何防身武器,他只來得及喊孩子們快跑開,自己就被北極熊掀翻在地。
  • 科學家破解古人類基因組 證明亞洲人最早進美洲
    亞洲人最早踏進美洲  中國丹麥兩國科學家破解4000年前古人類基因組 這一成果以封面故事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上  本報深圳訊 (記者阮曉光、鮑文娟 通訊員蔣婷燕)昨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對媒體宣布,該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聯合創建的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工作
  • 現代基因研究發現,人類曾與5種不同的古人類的混血
    今天,尼安德特人已經滅絕,但他們的DNA卻在現代人的身上發現,在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類的DNA中,有高達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最近來自丹麥、冰島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小組在對現代人的尼安德特基因研究時有新發現,他們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的結果。因為這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作為小片段散落在我們的基因組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繼承了相同的片段。
  • 現代基因研究發現,人類曾與5種不同的古人類的混血
    不過,最新的DNA測試表明,大約5萬年前,人類在歐洲遇見了尼安德特人後,他們之間除了競爭和衝突外,兩者可能有生殖上的融合,也就是兩個人種可能有過孩子。今天,尼安德特人已經滅絕,但他們的DNA卻在現代人的身上發現,在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類的DNA中,有高達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 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真的是中國人後裔不怕冷嗎
    前段時間有一個關於北極的原住民愛斯基摩人的生活視頻比較火。愛斯基摩人其實就是生活在北極的原始著民,他們脫離現代社會節奏不屬於任何國家。過著遷徙的生活。還是停留在原始社會時期?關於s機模人的祖先來源有很多種說法。
  • 現代人體內發現滲入古人類基因:是毒藥還是寶藏?
    這些化石大部分屬於古人類的一支——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的化石痕跡最早於1856年發現於德國尼安德河谷,該類群也因此得名。在外形特徵上,尼安德特人可能相對現代人更加矮壯,有更寬的桶型肋骨和骨盆,以及較短的前肢比例。這些結論是根據考古發掘中相對完整的化石證據重構和推測得出的。
  • 因紐特人如何補充維生素?
    答|百度派 @人美性子野因紐特人生活在從西伯利亞到格陵蘭的極地和亞極地地區。那裡夏季很短,冬季很長,所以他們全年要穿很厚的皮衣,居住在冰屋裡。因為寒冷,那裡除了苔蘚植物外,沒有草木生長,也根本不可能種植莊稼。因此,因紐特人的食物主要來自野生動物。
  • 因為怕煙所以滅絕?古人類沒那麼脆弱
    人類之所以能夠取代尼安德特人(歐洲古人類),是因為人類抵禦煙霧中有毒物質的能力更強?近日,荷蘭萊頓大學的科學家用新的基因研究結果駁斥了以上觀點。相關論文近日發表在《分子生物學與進化》雜誌上。生火、用火被認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創新之一。火能帶來溫暖,也可以保護人類免遭捕食者的傷害。此外,火的使用還拓寬了人們的食譜,使一些堅硬的食物不再那麼難以下咽。
  • 科學家稱: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可能與一個痛疼基因突變有關
    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是人類演化史上的一個謎,因為在數十萬年以前,尼安德特人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上,而且顱腔容量與智人相差無幾,甚至還要更大一些,還有水汪汪的大眼睛也比智人要大,但就這樣一個優秀人種,數萬年前突然消失,留下一臉懵逼的古人類研究學家,一直到現在都沒研究清楚尼安德特人到底是怎麼滅絕的!
  • 科學家稱: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可能與一個痛疼基因突變有關!
    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是人類演化史上的一個謎,因為在數十萬年以前,尼安德特人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上,而且顱腔容量與智人相差無幾,甚至還要更大一些,還有水汪汪的大眼睛也比智人要大
  • 考古學家在格陵蘭,因紐特人生活的地方,發現了北歐人的工藝品
    在1990年發現了一個更為複雜的建築物遺蹟,當時兩個來自努克的因紐特獵鹿人偶然在河邊陡坡的底部發現了幾根露出來的木棍。這原來是一個北歐時代建築的遺存,考古學家將這裡稱為"沙下農場"(the Farm Beneath the Sand),因為在幾個世紀中,由於河流活動,在遺蹟上已經積累了足足有5英尺厚的泥沙沉積層。
  • 從泥土中提取出古人類DNA
    關鍵詞:DNA;古人類;提取;沉積物;泥土 作者簡介:   不需要古人類骸骨,研究人員就從塵土中識別出了古DNA。這項創舉打開了一扇探索過去的新窗戶。  骨骼和牙齒不再是我們了解已經滅絕的人類近親的唯一方式了。
  • 愛吃肉的因紐特人,為什麼壽命很短?
    在食物短缺的時候,他們會吃一些腐爛的肉類,這些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會引發一些疾病,很多成年人會因此而中毒身亡。那個年代,因為沒有疫苗,還經常有傳染病,可能導致大批人死亡。婦女們,因為不經常出去打獵,她們經常呆在小屋中,長期吸入過量煙霧,很可能導致肺部疾病。還有一些其它原因,影響他們的壽命。
  • 全球變暖是因為溫室效應?因紐特人提出警告:是因為地球「動了」
    我們不難發現,最近幾年南北兩極的冰川逐漸融化,特別是北極的氣溫,已經突破了歷史記錄,最高溫度已經上升到38攝氏度,顯然有點不符合常理。人們將這一切都歸咎於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可是真的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是因為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嗎?在因紐特人眼中,導致全球變暖其實另有原因。
  • 全球變暖是因為溫室效應?因紐特人提出警告:是因為地球「動了」
    我們不難發現,最近幾年南北兩極的冰川逐漸融化,特別是北極的氣溫,已經突破了歷史記錄,最高溫度已經上升到38攝氏度,顯然有點不符合常理。
  • 格陵蘭因紐特人:身在家中的鄉愁
    在調查完成前,一部分人原本認為氣候變暖導致的解凍會讓因紐特人的生活變得簡單,另有一些樂觀的學者則相信因紐特的傳統智慧能挽回局面。但是沒人想到,這裡絕大多數人認為氣候變化只會給島民和動植物帶來傷害。調查者乘坐飛機、船隻前往北極圈極為偏遠、環境惡劣的角落拜訪生活在那裡的原住民,在此之前,格陵蘭島上進行的調查都是圍繞幾個機場附近展開,對真正生活在荒野的原住民的態度一無所知。
  • 全球最稀有的紅頭髮人種,百年後可能將面臨滅絕,基因無人繼承
    現在有很多人,為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氣質,或者是為了追求美麗,就將自己的頭髮染色,黑髮變成了其他顏色的頭髮,看起來似乎很有趣。有很多人都喜歡染成紅顏色的頭髮,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有一些人天生就是紅頭髮,只不過這樣的人比較罕見而已,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看到這樣的人。
  • 你更怕疼、更容易抑鬱、對新冠更易感...可能是因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這個詞你可能沒有聽說過,可能一知半解,但你不應該將他們定義為一群「陌生人」,因為你的每個細胞所保存的「祖傳DNA」中,他們很可能「亦有貢獻」。這些智人祖先在距今5萬~5.5萬年前時,在中東地區遇上了已在那裡安居樂業30萬年的尼安德特人,並從他們那裡獲得了一些DNA。
  • 加拿大為何強制因紐特人北遷定居北極群島?
    當時負責因紐特人事務的,加拿大聯邦政府資源與開發部立即決定,將一部分因紐特人北遷至北極群島中無人居住的康沃利斯島和埃爾斯米爾島,讓因紐特人在那裡定居,生活,從而體現加拿大政府對北極的管理與控制。貿易和經濟在北遷中也發揮了作用。
  • Nature重磅病毒遺傳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印度和歐洲人風險高
    >(Homo neanderthalensis),是一種20萬年前活躍在歐洲地區的古人類,他們從12萬年前開始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令人驚訝的是,大約在3.5萬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範圍卻開始快速縮小,最終在約3萬年前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