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破解古人類基因組 證明亞洲人最早進美洲

2021-01-13 搜狐網

  亞洲人最早踏進美洲

  中國丹麥兩國科學家破解4000年前古人類基因組 這一成果以封面故事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上

  本報深圳訊 (記者阮曉光、鮑文娟 通訊員蔣婷燕)昨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對媒體宣布,該院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聯合創建的中丹基因組聯合中心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工作。

  該研究證明,在現代美洲原住民遷徙到美洲之前,還有更早一批的黃種人群體經西伯利亞遷徙到美洲。昨日,這一歷史性成果還以封面故事發表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上。

  同時,記者從華大基因研究院獲悉,該院於今日在深圳宣布啟動「獅虎豹基因組計劃」,而這一計劃的近期目標是在一年內完成獅虎豹基因組的序列框架圖。

  黃種人

  更早從亞洲遷徙到美洲

  據華大基因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研究中的古人類樣本來源於一個被稱為Saqqaq的人類群體,約在4750年前至2500年前居住於地球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島,其後滅絕。

  數年前,科學家從格陵蘭島永凍層中發現了一名約生活在4000年前的Saqqaq古人的頭髮樣本,隨即開展了各項研究工作。

  2009年,中國、丹麥兩國科研工作者成功從該頭髮樣本中提取出細胞核DNA碎片並進行了測定。經過艱苦的組裝和序列分析工作,科學家們證明來自格陵蘭島的Saqqaq古人的遺傳信息比公認的美洲原住民(主要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同屬黃種人)更加接近於現代東亞和西伯利亞人群。

  該研究以強有力的數據證明,在現代美洲原住民遷徙到美洲之前,還有更早一批的黃種人群體經西伯利亞遷徙到美洲,為這一人類演化歷史中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根本證據。

  研究對象

  可能是一名禿頂男性

  非常有趣的是,科學家通過對其基因組序列的仔細分析,推斷出這一4000年前古人類應該具有在亞洲人中常見的A型血、褐色眼睛、濃密的黑髮和較幹的耳蠟,同時很有可能是一名禿頂男性。

  昨日,《自然》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而且封面還根據研究成果模擬出了Saqqaq古人頭像。

相關焦點

  • 四萬年前中國地區現代人全基因組揭示亞洲人類複雜遺傳史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以及德國馬普進化人類研究所等團隊合作完成。該項研究分析了距今四萬年前出土於北京房山田園洞的一具男性個體基因組,發現東亞早期人群組成十分複雜。現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通過最新古DNA技術,將僅有0.03%的古人類全基因組數據從富含細菌和真菌DNA汙染的古人類DNA樣品中捕獲出來並測序。通過比較田園洞人和未混入古老遺傳成分的歐洲人的基因組數據,確定了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確已呈現亞洲人遺傳特徵。
  • 四萬年前北京人DNA成功提取:第一個中國古人類基因組
    由此,中國地區古人類的第一個基因組、整個東亞地區最古老的人類基因組誕生。科學家們對這一難得的基因組數據進行了充分研究,他們將其與世界範圍內各種人群的基因組數據等進行了比對。研究最終證實,田園洞人屬於古東亞人,但他並非現代東亞人的直接祖先。也就是說,田園洞人這一支系的東亞人沒能繁衍至今。
  • 亞洲和美洲隔海相望,古人類是如何完成大遷徙的?是靠遊泳嗎?
    雖然至少200萬年之前,第一個人類——能人,就已經出現在非洲了,此後過去的200多萬年時間裡,古人類也一直不斷進行遷徙,但是,由於古人類沒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所以,古人類的遷徙其實主要都集中在非洲、歐洲和亞洲。 隔海相望的美洲和澳洲等,是根本就沒有辦法抵達的。
  • 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人字洞」出土乳齒象化石
    新華網合肥10月16日電(周立民、吳芳)亞洲最早古人類遺址繁昌人字洞日前發掘一頭完整的乳齒象骨骼化石。據中科院考古專家介紹,這是目前亞洲出土的乳齒象化石中最完整的一頭。  這頭乳齒象年齡在14歲左右,門牙、頭骨、脊椎骨和腿骨都相當完整。可能由於長時間沉積或大象死後遭受重壓等原因,這頭乳齒象化石已經呈扁平狀。此前考古專家也曾在人字洞多次發現乳齒象化石,但像這麼完整還是第一次。
  • 科普: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類都是誰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黃堃 眭黎曦 傅博)說起人類祖先,許多人印象中「輩分」最高的可能是著名的「人類老祖母」露西,但實際上在非洲發現的另一個古人類圖邁的「年紀」約是露西的兩倍。在中國,北京猿人聞名遐邇,但要論輩分也坐不上頭把交椅。那麼,世界各地最早的古人類都是誰呢?
  • 女嬰改寫美洲歷史:2萬年前美洲原住民已是美洲人
    原標題:一名女嬰改寫美洲歷史:2萬年前美洲原住民就已是美洲人西媒稱,一個女嬰可能正在改寫最古老美洲人的歷史,她的遺骸在阿拉斯加被發現,距今已有約1.16萬年歷史。一個研究團隊考古學家分析得出了其中完整的基因組,證實她來自於一個迄今為止完全未知的族群。
  • 古人類股骨線粒體DNA基因組重建 發現迄今尼安德特人基因最久遠的...
    原標題:古人類股骨線粒體DNA基因組重建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3日在線發表了一項演化學重要成果:科學家們重建了古人類股骨完整線粒體DNA基因組,這是迄今找到的尼安德特人線粒體DNA中年代最久遠的分支。
  • "中國最早古人類"遭質疑:巫山標本是猿不是人
    11月12日,在北京西苑飯店,由重慶市委、市政府和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主辦的「巫山龍骨坡遠祖之謎」研討會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龍骨坡巫山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黃萬波說,中國科學家1985年在重慶市巫山縣龍骨坡發現的一顆牙齒化石經過年代測定,距今204萬年,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化石,由此將我國人類起源的時間往前推進了100萬年!
  • 古人類基因密碼破譯者付巧妹——她的腳步,向著時光深處(傳承...
    原標題:古人類基因密碼破譯者付巧妹——她的腳步,向著時光深處(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古DNA研究,我們沒有落在後面。  ——付巧妹  圖為付巧妹。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從古基因組學的門外漢到站在該學科前沿,過去10多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一直在迎接挑戰,其中3道難關的跨越尤為關鍵。2008年,通過碩士導師的一個國際合作項目,付巧妹爭取到有可能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研究所讀博士的機會。
  • 科學家破譯基因密碼 解密古人類性愛(圖)
    原標題:科學家破譯基因密碼 解密古人類性愛(圖)   遺傳的歷史就書寫在現代非洲人的DNA中,但還需要一些調查工作來對其進行注釋。  Tishkoff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基因組非編碼區域的重要性,特別是調控基因的表達。它對於從事生物醫學研究的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如果他們只是關注編碼區域,他們就會缺失對正常人類變異和疾病易感性極其重要的信息。」  研究人員也利用基因組研究了古人類的交配。
  • 最早的美洲人-中新網
    最早的美洲人 2015-04-01 15:41:56那副人骨以希臘神話中的水仙女之名被暱稱為「奈亞」,後來被證實是美洲所發現過最古老的人類骸骨之一,也是完整程度足以作為臉部重建基礎的骸骨中,歷史最久遠的。遺傳學者甚至從上面取得了DNA樣本。  這些遺物結合起來,或許有助於解開長久以來關於美洲最早居民遷移過程的一個謎團:如果美洲原住民是最近一次冰期即將結束時遷徙到美洲的亞洲拓荒者後代,為什麼他們的外表和祖先並不相像?
  • 科學家破解藏族人適應高海拔缺氧基因起源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大多數人在那裡會遇到問題,因為隨著海拔升高,除氣壓外,氧分壓也會隨之降低——後果是呼吸困難和高原病。然而,藏族人已經適應了缺氧狀態。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周刊上發表文章稱,所需的一科學家破解藏族人適應高海拔缺氧基因起源個重要基因變種可能來自於早已滅絕的丹尼索瓦人。
  • 1300件文物展示「最早美洲人」神秘生活(圖)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只是西方視角  1300件文物展示「最早美洲人」神秘生活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是狹義上對哥倫布和西方人而言,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原來來自亞洲蒙古人種,而令17世紀美洲原住民驟減根源是歐洲移民帶來的疾病……一批「最早的美洲人」生活文物藏品11日來到廣東省博物館,這個《最早的美洲人——北美原住民藝術》免費展覽,再撩美洲原住民故事
  • 四萬年前中國現代人基因組揭示亞洲人類複雜遺傳歷史
    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Melinda Yang、高星、同號文與德國馬普進化人類研究所等團隊合作完成。該項研究分析了距今4萬年前出土於北京房山田園洞的一具男性個體基因組,發現東亞早期人群組成十分複雜。
  • 才知道,美洲大陸最早的居民是亞洲人。那麼和中國有沒有關係呢
    那麼就使得白令海峽成為了大陸橋,使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相連接。在一萬五千年前的某一天,一群獵人在追趕獵物的時候通過了白令大陸橋,進入了美洲大陸,成為了美洲大陸最早的居民,也就是後來的印第安人。但是隨著氣侯變暖,海面逐漸上升,大陸橋被海水淹沫。隔斷了兩個大陸之間的聯繫。從第一個人通過了白令大陸橋來到美洲,到完全被海水隔斷聯繫,這段時間大概持續了近一千年!
  • 專家:美洲土著人祖先在北京 與山頂洞人是鄰居
    中德科學家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4萬年前,亞洲和美洲土著人共同的祖先還居住在北京。  但除了這個發現,該論文的學術價值更在於一項技術發明——研究團隊設計並實施了一種方法,成功地從古人類遺骨中提取了核DNA,這在科學史上還是首次。這為將來進一步勾畫出人類起源和遷移的路線圖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 中國20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研究稱系亞洲最古老居民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外媒稱,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找到了創紀錄的古代勞動工具,證明人類早在200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在亞洲土地上,這些工具的照片和科學家們的結論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報導稱,正如在喬治亞德馬尼西鎮的發現所證明的,直立行走的古人類大約在185萬年前離開非洲。在中國陝西省藍田縣進行挖掘時,登內爾和他的同行發現,這比以前認為的要早許多。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的測定數據中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巫山人生活面貌這也間接地證明了舊石器早期的人們,是和動物一起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的。因此,那時候的古人類仍然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在一起,只是古人類進化的較快,而且聰明,善於思考,使用石器嫻熟,捕獵切肉塊,採集野果等。
  • 揭秘200萬年前,中華文明最早的古人類
    巫山人想像圖巫山人這是目前為止我國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的測定數據中年代最早的古人類。巫山人生活面貌這也間接地證明了舊石器早期的人們,是和動物一起與自然環境和平共處的。因此,那時候的古人類仍然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活在一起,只是古人類進化的較快,而且聰明,善於思考,使用石器嫻熟,捕獵切肉塊,採集野果等。
  • 中國古代史:古人類的起源
    「東非能人」的體質形態比南方古猿顯得進步,能兩足直立行走,並能製作石器工具,因此被判定為最早的人類。路易斯 · 利基出生於英國傳教士家庭,從小就到非洲的肯亞,在奈洛比附近一個非洲人部落長大。1931年他在坦尚尼亞北部的奧杜瓦峽谷發現了古人類骨架,當時斷定為非洲最早的人類。1959年,他的夫人瑪麗 · 利基在奧杜瓦峽谷又發現了舉世聞名的「津吉人」的頭蓋骨,它的年代距今約175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