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新晉小學一年級,上了英文課回家後,即嘰裡呱啦亂說一氣。她對英語比較好奇,以為隨便發音就能成為一種語言,但實際上別人根本聽不懂她在說什麼——當然,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語言文字的發音,不是隨便產生的,作為比較成熟、系統的英文,更是如此。
本號前面多篇文章指出,英文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即英吉利、英格裡希所在),最初是當地象形文字的拼音,後來隨著滿清的洋務運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本質上來講,先有的象形文字(為方便描述,下面統一稱為中文),後有的英文,英文只是中文的另一種拼音形式。因此,每一個英文單詞的發音,都必然有相對應的中文文存在。
比如,day,實際上是「得」的發音。得,在某些地方讀「dei"。
得,左邊的雙人旁代表的是路,右上角日代表太陽,右下角代表有人把守的城門。那麼「得」的本意,即是日上城門,相當於今天說的日上桿頭,白天的意思。
白天太陽照著非常舒服,所以有的地方說「得(dei)勁」,「真得(dei)」,「得(dei)過且過」。
——————————————————
眾所周知,一星期有七天,英文中有不同的名字,這些名字如何來的呢?
星期,顧名思義,和天上的星星有關。
古人把天上肉眼看見的星星分為28群,叫做28星宿;然後根據春分傍晚時各星群的位置所在,分為東方七宿、南方七宿、西方七宿、北方七宿。
這其中,北方七宿從東到西分別為:鬥、牛、女、虛、危、室、壁。
這其中,鬥宿6顆主星連在一起,頗像植物的鋒芒(如麥芒),所以叫做」芒得"(dei),英文拼音為「Monday"。
——————————————
牛宿6顆主星,連在一頗像古代的觴(即酒杯),所以叫做「觴得」,英文拼音為「Sunday」。
————————
女宿4顆主星連在一起,頗像兩支交叉重疊的箭,所以叫做「射特得」(射,箭也;特,更加也),英文拼音為」Saturday「。
女宿是射手座的一部分。
——————————————
虛宿2顆主星連在一起,頗像古代的符節,也象一根帶子,所以叫做「符芮得」(符,信物,用竹子製成,一分兩半,對上放行;芮,絲帶),英文拼音為「Friday」。
——————————————
危宿的3顆主星連在一起,頗像古代從蠶繭中抽取絲的動作,所以叫做「攝絲得」(攝,取也,攝絲就是取絲),英文拼音為「Thursday」。
——————————
室宿2顆主星,加上離宮6顆主星,連在一起頗像一口鍘刀和被行刑後的屍體,所以叫做「刎屍得」(刎,即是鍘刀),英文拼寫為「Wednesday」。
————————
壁宿2顆主星,看上去非常高,好像兩個郵筒疊加在一起,又象瞭望塔,所以叫做「特郵視得」(特為更加,郵即郵筒,視為從上往下看,壁宿之意即為軍中瞭望塔),英文拼寫為「Tue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