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方式有很多:浮潛(不需考證),體驗潛水(不需考證)(SCUBA)水肺潛水,自由潛水。SCUBA並不是一個單詞,它是一系列單詞的縮寫:Self(自己)、Contained(攜帶)、Underwater(水下)、Breathing(呼吸)、Apparatus(設備),SCUBA Diving也叫做「水肺潛水」。
📻 關注訂閱我們的電臺。在喜馬拉雅,小宇宙,Apple Podcast, Spotify. 搜索「三國三城」。
👀 或訂閱RSS:https://feed.podbean.com/hi3guo3cheng/feed.xml
👩🏻💻 新浪微博,搜索三國三城,給我們留言。
👇🏼 看字幕,往下滑。
👩🏻 Lia:大家好, 我是Lia,歡迎來到播客三國三城。上次我們邀請Peace姐姐分享她攀登喜馬拉雅山的故事。這次我們邀請到了Paul和Henry分享他們在海洋潛水的故事。你好 Paul。你好 Henry。歡迎。
👨🏻🦱 Paul & 🧑🏻🦱 Henry:你好
👩🏻 Lia:Paul介紹一下你自己吧?什麼時候開始潛水?目前的水平是多少?我只知道你是超級高手。
👨🏻🦱 Paul:好的,我從15歲時開始潛水,那時候只是休閒潛水吧,尋找潛水的樂趣。每個人都會從某處開始的吧,現在我大約潛水了3000多次。我也被評為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PADI)的IDC職員指導教練。這意味著我可以幫助其他教師的培訓。
👩🏻 Lia:這幾乎是最高的教師級別了,對嗎?我記得大概只有一到兩個級別在這之上,在整個PADI的職業級別圖上。
👨🏻🦱 Paul:是的,沒錯。我先幫你了解下潛水的專業等級,(如何)成為一名潛水大師開始學習獲得系統課程的經驗。嗯,還帶領學員潛水, 這是第一個專業級別。然後緊接著,你可以繼續成為助理講師,助理講師必須與認證的教練一起工作,但是您可以在指導中做一些輔助工作。然後您就可以成為教練,但是要成為教練。你需要參加由PADI開辦的認證課程。所有講師都聚集在一個地方,需要進行考試:體能測試,遊泳測試,示範測試,課堂測試,都要表現出來。這就基本上成為教練了。在那之後,就主要是經驗練習,你可以繼續成為專業教練,比如你想帶別人進行深潛,你可以被認證為深潛專業教練,或者更多其他的專業訓練。我已經完成了大約17、18次此類不同訓練。然後你可以成為教練老師。一旦你成為專業教練,您就可以繼續成為他們所謂的MSDT(Master scuba diver trainer)。
👩🏻 Lia:抱歉。所以這個等級是做Master的教練麼?
👨🏻🦱 Paul:不是,一名高級潛水員培訓師(MSDT),他們可以教授至少五個潛水專業,這也意味著他們已經認證了25個人。所以它仍然是入門級,你其實可以在一周內完成此潛水數量,成為MSDT。然後就是工作指導教練,也就是我現在的級別。你必須滿足認證這麼多人,同時你還必須參與教練的發展。這些新的講師成為教練要經歷很多次培訓,你需要參加他們的培訓,我現在止步於此。剩下的就是主教練,這取決於您在不同領域擁有多少種不同的證書。當然最後還有課程總監,那將會花不少錢。
👩🏻 Lia:對於從未潛水的人來說,跟你們普及一下:每次SCUBA潛水大約需要一個小時。意思是通常情況下,您將在水中停留30至40分鐘,然後考慮到更換潛水服和其他所有物品,而且也許你會乘船或有其他事情。它會花費至少一個小時。因此,Paul提到他已經有3000多次潛水,那麼他可能已經在水中花費了3000多個小時,甚至是這個時間的兩倍甚至更多。這真的是超棒的經歷,因為老實說, 我只能擺出「WOW」的表情。因為我才剛剛入門,Henry去年和我一起學習了潛水,我們都只是剛了解潛水以及潛水的樂趣。Henry您想分享一些潛水的故事嗎?
🧑🏻🦱 Henry:好的!我想是第二次來參加這個節目,我是搬到新加坡後學會了潛水。這個決定對我而言,基本沒過腦子。我們所處在東南亞。離各種超讚的潛水點這麼近。如果我不學習潛水,那就是對這些資源的浪費!因此,去年年初,我在新加坡學習了開放水域課程,隸屬於SSI的潛水體系。那個課程在新加坡做了理論測試和遊泳池測試。周末在刁曼島進行了一次開放水域課程。然後,我才意識到潛水真的很有趣,而且真的讓我很投入。因此,我決定進行第二級課程,即高級開放水域課程。實際上這次課程是我和Lia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一個項目中間偷閒一起完成。在這個項目期間,然後我們就趁閒周末進行了潛水課程。整個周末我們去了 PG島,參加高級開放水域課程,我和Lia 現在處於相同的水平,但跟Paul相比,我們就是超級新手, 我們大概潛了多少次?15次左右,不到20次吧。
👩🏻 Lia:你應該比我多個4-5次, 畢竟我去學的時候你還休閒潛水了幾次,所以我才是超級菜鳥,你比我還高級一點點。
🧑🏻🦱 Henry:對哦,我忘記這個了,我們第一次去PG島的時候,我和另一個朋友參加了休閒潛水,那時候Lia在幹嘛來著的?體驗潛水,那次是我我們認識潛水教練的地方,我們都覺得那個教練非常好非常友善。所以我們決定再次回去,跟他一起進行高級開放水域的學習。
👩🏻 Lia:沒錯,問題是我剛開始學習潛水,甚至都沒學到高級開放水域證書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買潛水設備了。而且就好比你如果想成為一個更資深的潛水者,就需要買很多很多設備。雖然有些很小而且很容易買到,比如潛水鏡和腳蹼,我沒買腳蹼,只買了潛水鏡。Paul,你作為IDC 專業潛水教練,購買了多少潛水設備?
👨🏻🦱 Paul: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哈哈, 但我有兩套全套設備。
👩🏻 Lia:哇,你是說浮力調節器/氣瓶都買了,等下,全套到底是指什麼?
🧑🏻🦱 Henry:你不用買氣瓶(tank)吧?
👨🏻🦱 Paul:沒有沒有。只有當你居住在英國或美國這樣的國家/地區時,才可能購買氣瓶(tank),因為這是你通常獨自出門並與好友一起潛水的機會。但是,當我們談論全套設備時,最少會有浮力調節器(BCD)潛水服,潛水鏡,腳蹼和呼吸管,還有潛水電腦。我有兩套不同的衣服,其中一套是針對熱帶水域,比如新加坡和泰國附近的水域。一種是針對冷水水域就像在北京,千島湖,甚至其他地方。而且那個套裝裡還包括乾式潛水服。
👩🏻 Lia:等下,寒冷的水域和炎熱的水域到底有什麼區別?難道不只是潛水服會更厚嗎?還是浮力調節器和呼吸調節器也會有所不同?
👨🏻🦱 Paul:是,其實浮力調節器(BCD)可以是同一個。但是通常你會發現,如果是較厚的潛水衣,就像乾性潛水衣一樣,它很蓬,特別是當你使用時放一些東西,有時需要更大的BCD才能便於穿脫。另外,如果您在更涼爽的水中潛水,類似攝氏4至8攝氏度之間,甚至最高攝氏12度,您都需要密封的調節器。嗯,所以這意味在那個環境,不能讓水接觸到調節器內部。原因是當您潛入較冷的水中時,調節器可能會被凍住結冰。你要知道,如果它在水下時結冰,你要麼會沒有空氣,要麼會有大量空氣湧進你的臉,這兩種結果你應該都不想要。
👩🏻 Lia:WOW(一臉崇拜)
🧑🏻🦱 Henry:你是怎麼帶著這些設備旅行的?我覺得阻止我購買慾望的就是我壓根不想隨身攜帶這些東西。
👨🏻🦱 Paul:在旅行時,最有趣的的是如果您要帶設備,要帶所有東西。你需要在帶哪些衣服不帶哪些衣服中進行艱難選擇。對吧?因為您想帶上潛水裝備,它是最適合你的,你帶著很舒服,它也能在水裡是識別你的身份象徵。嗯,但你又沒有那麼多空間,因為航空公司有重量限制。因此,大多數時候都不會像平常那樣帶很多衣服。
🧑🏻🦱 Henry:我有個問題。剛剛你說到水下身份象徵,對嗎?我覺得在水下很難識別每個人,你是怎麼解決的?你穿什麼特別的衣服讓別人認出你嗎?
👨🏻🦱 Paul:是的。
👩🏻 Lia:是帶潛水鏡讓別人容易認出來麼?
👨🏻🦱 Paul:一般來說,是腳蹼。
👩🏻 Lia:哦這樣(恍然大悟臉)
👨🏻🦱 Paul:常情況下,擁有的腳蹼的不同類型,是識別水下的人的最佳方式。但是我選擇用潛水鏡作為我的特徵。我不知道你們,但是我想要戴上潛水鏡,保證水裡眉毛看上去濃密,聽起來有點傻,但是我的潛水鏡是黑色的。但是,面具的頂部讓您有種感覺,我的眉毛放大得像兩個手指一樣。
🧑🏻🦱 Henry:是的,因為我覺得大多數設備都是租用的。我們買了自己的潛水鏡,之所以要購買,主要是因為它必須合適你的臉。因為如果它不適合我的臉,就不能很好地密封住,或者由於潛水鏡的不同設計,它們使你很難 捏到鼻子,就會難以耳鼻平衡。因此我們倆都購買了自己的口罩。但是我們基本上會租用其他的設施比如潛水服什麼的,這意味著我們每次穿的顏色和功能可能都不相同,所以每次我進入水下,都會愣住看誰是誰,因為大家看上去都一樣。
👩🏻 Lia:是的,而且在水下顏色都會變成不同的顏色,非常難以識別,比如說誰的潛水鏡是紅色的,但是在水下,它看上去就不像是紅色。
👨🏻🦱 Paul:是的,水下最先消失的是紅外線。
🧑🏻🦱 Henry:沒錯,我還記得我在水下進行的測試(高級開放水域潛水),我們需要通過這個測試來得到潛水的證書,但是很搞笑的是,他們給我了一張卡上面有一些不同的色塊,下面有空白的填空,教練給我了一支鉛筆,示意我在不同深度的水下描述顏色。但是當時我愣住了,就不理解他希望我填寫什麼,因為我是視覺設計師,所以他希望我填寫Hex code麼(hex color code 是十六進位顏色代碼,例如#ffffff 代表白色)?難道我應該嘗試寫#XXXX麼?我當時超級迷茫。
👩🏻 Lia:Paul你這裡的潛水乾貨都好棒很有趣啊, 我們當時應該找你來教授學習潛水的。鑑於你潛了那麼多地方,有沒有哪個地方你是最喜歡的?
👨🏻🦱 Paul:這個問題好難回答,因為我去過好多地方,比如說,我從來沒去爬過長城,但是我在下面潛過水,北京的北面有個湖,雖然並沒什麼特別可以看的,但是景色超讚,就好像沿著中國的長城飛行一樣,水下超冷,但是我覺得超開心。另外還有臺灣,我很喜歡在臺灣潛水,有個小島叫綠島, 如果你在一年中的某個時間段去潛水,在那裡潛水並不容易,是比較難得潛點,但是你可以跟三米長的錘頭鯊頭碰頭的在水下遊泳,真的是超棒的,大概離鯊魚只有幾米遠。我也一直很喜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的夜潛,或者那邊附近的任何地方都很棒。所以我沒辦法選出一個最好的潛水地點。我喜歡它們的原因各式各樣。
👩🏻 Lia:明白,每個地方對你來說都很特別,我可以理解。
因為我實際上只在刁曼島(Tioman)和馬尼拉潛過水,但是我認為這兩個地方都是挺商業化的。這麼說是因為,他們已經把所有的潛點弄的很清楚了,然後小船會把你帶到每個地方,他們知道每個地方都有什麼。例如,像是海盜船的殘骸,去潛水的人們很清楚會看到什麼東西。但是對於你的某些潛水來說,尤其是長城潛水,聽起來好像你們甚至不知道在水下會看到什麼。就好像這不是完全的商業性的潛水點。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那裡,還是說可以去潛水的人需要的特別的證明或任何東西?
👨🏻🦱 Paul:是的,是有這樣的不同類型,我們回過來說吧。比如說印度尼西亞這個叫做Komodo的地方,這個地方以洋流聞名,大約有25節。在水中,這種洋流甚至連小船都幾乎無法抵擋。因此,當您進入那種類型的潛水環境時,您需要像深潛水員專業和放流專長潛水之類的經驗。又比如像綠島。它的海平面非常不穩定。你可能會與小組在水下分開,最終將在正確的接停點再會合。因此,擁有與同伴保持一致的經驗,能在水下導航,喜歡放流潛水經驗,這些就很重要。然後像北京的潛水,那裡水很冷,所以你使用的是不同的設備,水表面上可能是攝氏30度,但是當您下降12米時,它可能會下降至8度,冷的要凍結起來了,在那裡潛水像夜間潛水一樣,沒什麼光線,潛得越深,就會更冷。因此你需要有使用乾式潛水服的經驗。而且因為很深,我記得我們到了大約40米處,看到水下的長城。所以沒錯,你在不同的地方潛水,需要不同類型的經驗。
👩🏻 Lia:我聽說你在訓練一些團隊並為這些團隊制定了時間表,例如一天需要吃七頓飯?所以是在潛水休息期間,所有人都是留在船上是麼?可不可以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做這類培訓時的流程和時間表?
👨🏻🦱 Paul:哈哈是的,不是吃七頓飯(你個吃貨),是一天最多可以潛水七次。我參與了一個海洋研究的團體項目,但是我們今年需要取消。如果今年我們不取消,今年將是運行該項目的第13年。我們要做的是,最多找25-32個年齡在12至18歲之間的孩子。我們帶他們潛入水中,並教他們有關海洋環境的知識。他們如果之前沒學過潛水,將在此期間學習潛水。我們住在船上,呆在一起吃東西,睡覺,潛水,在這十天裡,這條船是我們的家。有趣的是看到他們上船後石化的臉因為他們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但是接下來的10天裡,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並覺得很舒適。該項目最初設定了兩個目標,一個目標是青年領導力,在兒童中培養他們的領導力技能方面,另一個目標是海洋研究,這是我們與大學合作的地方,也與諸如檢查珊瑚礁之類的海洋團體合作的地方。我們會監控水下情況因此,我們研究了海洋基底,無脊椎動物,甚至研究了不同類型的魚及其大小。而且我們在五年裡會在完全相同的位置相同的時間進行此研究,因此,除了今年六月以外,我們每年6月都會進行這個旅行。最後的成果應該是這些孩子離開這個項目,進入政界,至此以後,他們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以後的職業生涯中。因此,我們現在有一些人正在政府的環境領域工作,而他們是負責國家政策的人。與此同時,我們還提供了供組織和國家使用以進行更改的海洋數據。我可以說,我們所做的研究適用於所有在線用戶。它已明確某處為泰國指定海岸公園。因此,那裡沒有釣魚活動,有些地方不可以進行潛水活動或浮潛,這些都有助於保護海洋。
👩🏻 Lia:這麼說來,這些年來每年都是同一批青少年,比如說這五年就像你們一樣觀察同樣的事情,還是說每年都會有不同的青少年來申請這個項目?
👨🏻🦱 Paul:嗯。我們限制了每年最多只有12個人可以重返項目。其餘的則需要成為新的潛水員,因為我們都知道每年都會有人會離開這個項目,比如大家會在世界各地旅行。因此,我們也希望有新的潛水員加入。於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有人重返這個項目,有些人願意花費時間金錢回到這個項目裡,實際上,我們每年確實限於12名返回的名額。
👩🏻 Lia:好的,今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變得很特別,實際上,我們任何人現在暫時都無法去潛水或只是去旅行。一旦冠狀病毒結束,你們有任何旅行計劃或者要去的夢想之地麼?
🧑🏻🦱 Henry:沒有計劃,但是我想如果Covid結束我的第一趟旅行可以很快發生的話,那很可能會是潛水。我認為這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而且潛水的話我認為我不太擔心(病毒)可能是因為我覺得大多數潛水地點都是偏僻的地方,交通並不那麼方便。因此,麻煩的是你需要飛往某個地方,然後才會有各種麻煩,例如安排陸地交通,也許後面還需要乘另一艘船,我覺得這對我來說更令人擔憂,您可能會在前往潛水點的途中被COVID所困,而不是在潛水中。所以這可能是我感覺比較擔心的。
👩🏻 Lia:沒事,海水可以治癒一切。
👨🏻🦱 Paul:對我來說,即使只在新加坡潛水,我也能很高興。雖然實在沒什麼可看的。但是只要給我一個氣瓶,我就可以很高興的走了。但是,我認為這種情況(新冠疫情)不會很快消失,所以我們會有些本地的潛水。例如,刁曼島Tioman 。
👩🏻 Lia:刁曼島在印度尼西亞吧?
🧑🏻🦱 Henry:是馬來西亞還是印度尼西亞?
👩🏻 Lia:反正不是新加坡。我的意思是說,你要過海關還要隔離啊。
👨🏻🦱 Paul:是的,因此,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很快消失。但是, 我覺得能在新加坡周圍潛水也挺好的。
🧑🏻🦱 Henry:你在新加坡周圍潛水的經歷如何?我的意思是,新加坡的海域好像沒啥可看的。
👨🏻🦱 Paul:沒錯,新加坡的潛水即使在晴朗的天氣裡,能見度約為4米。我記得我去的時候天氣挺好的,水下有很多海蛞蝓,不是小的那種,很大。甚至像西班牙舞者(Spanish dancer nudibranch)那樣的大裸鰓類動物,我在水下看到很多。還看到一些魚。然後我聽說,但還沒有看到,如果去某幾個地方就可以看到海馬。我喜歡海馬,很酷的。
👩🏻 Lia:我在水裡的時候沒見過海馬。
🧑🏻🦱 Henry:水族館總看到過吧,我在水裡看到皮皮蝦的時候超興奮,看上去很可愛而且動的很快,我知道這個跟錘頭鯊不能比,太小巧可愛了。Paul,除了錘頭鯊你在潛水時遇到最神奇的生物是啥?
👨🏻🦱 Paul:我不得不說就像是海梨還是海蘋果,他們看上去跟外星人似的動物,埋在沙子裡,看上去好像一棵植物,但事實上它們都是活的動物,它們看上去超奇怪,但是又很有趣,嗯,海蘋果應該是我最喜歡的神奇生物了。
👩🏻 Lia:我正在在線查找這東西長得啥樣子。
🧑🏻🦱 Henry:Lia你記得我們看到章魚的時候嗎?很有趣的,它們遊的飛快而且非常大。他們喜歡一直躲著。不怎麼動,如果你像我們一樣白天在潛水可能會很難看到。因此上次,我們只是瞥了一眼大概兩秒鐘,我都沒來得及給它拍照,但這次經歷超有趣。
👩🏻 Lia:是的,我記得章魚和河豚魚。河豚魚鼓鼓的樣子超可愛。特別是在夜間你看到它們的時候,它們懸停在水裡然後眼睛睜著,因為他們閉不上眼睛。
🧑🏻🦱 Henry:它們自己給自己造房子,是對稱的圓形圖案,我覺得那個太神奇了。
👩🏻 Lia:沒錯,那個真的很棒。我是因為潛水才剛剛學到了這個知識,我看到圖案時,以為是人造的,但是當我聽說他們自己造房子的時候我覺得超驚奇的。
哇,我突然超想潛水。但是現在應該不能。而且我沒有潛水套裝,所以我想我大概沒辦法跟Paul一起在新加坡潛水了。
👨🏻🦱 Paul:可以的。
🧑🏻🦱 Henry:你可以租裝備啊。
👩🏻 Lia:好吧,我們下次一起去潛水。
🧑🏻🦱 Henry:在新加坡潛水。
👨🏻🦱 Paul:大概是個很奇特的體驗。
👩🏻 Lia:那我們下次在播客裡可以分享這個體驗啦。非常感謝你們的參加,這就是今天的播客,我們下次再分享其他的。
👨🏻🦱 Paul:謝謝,好的,Lia。
🤿
Tips
潛水鏡(MASK)
呼吸管(SNORKEL)
腳蹼(FINS)
浮力調整器(BCD/BCJ)Buoyancy Compensation Device/Jacket
呼吸調節器(REGULATOR)
潛水計算器(DIVING COMPUTER)
氣瓶(SCUBA TANK)
潛服(DIVING SUITS)有溼式(WET SUITS)和乾式(DRY SUITS)之分
潛水靴(DIVING BOOTS)
配重和配重帶(WEIGHTS & BELT)
洋流(current)洋流顧名思義是海洋中的水體流動。可以在進階潛水員 的課程中AOW中學習放流潛水(drift dive)或者學習一個放流專長課程(drift dive speciality)
海蘋果Sea apple :海蘋果泛指偽翼手參屬(Pseudocolochirus)下的海參物種。[1]它們的身體呈卵形,腳呈管狀,和一般食用的紅蘋果相當類似,外型也相當豔麗,故漁民皆以海蘋果稱之。
🤿
潛水考證機構
PADI
AIDA
SSI
🤿
考潛水證大概流程
OW分為三個部分,一般需要3-4天時間。
1. 理論課程並考試。
2. 平靜水域潛水學習基本技巧(泳池或淺海):潛水鏡摘除以及排水,使用呼吸器,模擬使用潛伴備用氣源等。
3. 開放水域潛水複習技巧(出海潛水):在較深的水域演示學習過的潛水技巧。
AOW證書需要2天時間,潛水次數5次。理論學習之外,需要學習深潛、水下導航、頂尖中性浮力、放流潛水、夜潛、沉船潛水、水下攝影、魚類識別等,除了深潛和水下導航,需要再選擇三個課程學習。
🤿
潛水後多久不能坐飛機?
由於潛水後身體裡有多餘氮氣,一般情況要等待最後一次潛水24小時後氮氣全部排出才可以乘坐飛機。
🎹
Music
Energy Flow • Ryuichi Sakamoto
🎩
往期回顧
一往無前 - 挑戰喜馬拉雅
三十而麗 - 30歲又怎樣
蓄勢待發 - 人生總需要一個Gap Year
美饌佳餚 - 閒話三國美食
初來乍到 - 初到國外工作生活時的故事
支持我們,歡迎轉發。請點擊下方「分享」,「點讚」,「在看」 按鈕。
為我們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