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 世界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宣布將自己與工程師共同設計打造的將自己與工程師共同設計打造的深海潛水器「深海探索者號」(Deepsea Challenger)捐贈給伍德侯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2013年6月1日, 「深海探索者號」的探險隊員們護送這艘深海潛水器從洛杉磯的加州科技館出發,橫穿美國大陸,到它最終的家伍德侯海洋研究所。卡梅隆將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10日於華盛頓召開盛大的新聞發布會,正式告別這臺耗時7年研製、曾載卡梅隆獨自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深海潛水器。
卡梅隆將推出3D深海探險紀錄片《深海探索者》
2013年3月26日卡梅隆曾獨自一人操作「深海探索者號」成功下潛到世界目前探測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購(35787英尺,約11000米),成功了打破了個人潛海的世界紀錄,並首次採用3D 技術拍攝製作了深海探險紀錄片《深海探索者》(Deepsea Challenge),預計這部紀錄片將於2014年與觀眾見面。
2013年6月1日下午1:30分在洛杉磯加州科技館,詹姆斯·卡梅隆攜同夫人蘇西·艾米斯·卡梅隆出席了為「深海探險者」號舉辦的送行儀式,並雙雙在儀式上發表了演講。在從加州去往伍德侯海洋研究所的旅程上,「深海探索者號」將途經美國的達拉斯,紐奧良,華盛頓等城市,並將在途中首次對外展出。同時肩負著教育意義,其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和啟發孩子們對科技,工程學以及數學的學習,並且強調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詹姆斯卡梅隆說:「在探險的歷程中無論途徑哪裡,拍攝了什麼樣的素材,為科考帶來什麼樣的資料,最重要的是向別人分享探險的經歷,特別是向所有年齡段的孩子們講述旅程中的故事;在探險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完成的過程以及其意義。」卡梅隆還說「通過與孩子們分享這些有趣的經歷,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啟發他們對技術發展的思考,鼓勵他們成為下一代的工程師,科學家和探險家。這也是我們這次在不同城市展出「探險者號」目的,讓孩子們還有對科技感興趣的人可以近距離的跟「深海探險者」號接觸,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有可能會成為我們對海洋研究的新課題。」
「探險家」卡梅隆為世界深海探索技術的發展提供經驗
因拍攝《鐵達尼號》和《阿凡達》而威震全球的著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一直以來都還有另一個身份是「探險家」。自1969年開始,詹姆斯·卡梅隆有8次深海探索的經驗,潛水時間累積超過3000小時,其實包括500小時在小型潛艇中。在他85次的潛艇潛海中,基本上每次都是要下潛到超過2英裡深的海洋。潛水和製作電影是他畢生的摯愛,在籌拍《鐵達尼號》的時候,他就成功地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為了體現鐵達尼號的真實感,卡梅隆先後12次下潛到鐵達尼號的殘骸處進行探索,這也成為2012年他轉制《3D鐵達尼號》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深海探索者號」號是由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和《阿凡達》團隊的工程師與他歷經7年共同設計打造的。在1960年,the Trieste號深海潛水艇一度成功的潛入同等的深度,在深海區域停留了20分鐘;而卡梅隆團隊打造的潛水器已經可以在同等深度的深海區停留3個小時,在深海探索技術上有了重大的突破。亮綠色的「深海挑戰者」號深海潛水器長24英尺將隨著科學家探險隊跨越美國向公眾們義務講解這個深海潛水器在科學技術上的突破以及在深海探索領域取得的成就。
美國伍德侯海洋研究所的所長兼執行總經理蘇珊艾弗裡在送行儀式的發言中提到:「這次跨越美國的旅程是為了讓更多的民眾近距離的看到潛水器,讓人們從取得的探險成就中獲得啟發,同時也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未來進一步課題研究的可能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