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臉細辛

2021-01-08 生物谷

花臉細辛

(《四川中藥志》)

【異名】花葉細辛、花臉貓、翻天印(《四川中藥志》),水馬蹄(《中國藥植圖鑑》),土細辛(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馬蹄細辛(《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為馬兜鈴種植物大花細辛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大花細辛

多年生草本。有淺黃色匍匐的根狀莖,有多數肉質根,頂端通常生二葉。葉大,質地厚,卵狀橢圓形,長16~20釐米,寬約8~10釐米,頂端銳尖,基部心形,彎缺較窄;葉柄肉質,長14~20釐米,疏被短柔毛。花大,單生莖頂,直徑達6釐米,紫褐色;花柄長2~9釐米;花被簡短,裂片3,寬卵形,長約3釐米,寬約4釐米,基部具白色的橫皺斑紋;雄蕊12。蒴果肉質,近球形;直徑約2.5釐米。種子圓錐形,頂端漸尖,背面近平滑。

生於山坡林下和溪邊陰溼處。分布廣東、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地。

【採集】春、夏採收。洗淨,曬乾。廣西則在冬季挖取全株,洗淨風乾。

【藥材】乾燥的帶根全草根莖粗壯,直或弧形彎曲,長約5~10釐米,粗3~4毫米;外表棕灰色或淡棕褐色,有多數環節,頂端殘留皺縮的葉基或幹縮的葉片,下部具少數細鬚根,皺紋不明顯。斷麵粉白色。葉片皺摺,質脆,呈枯綠色或枯褐棕色;以水浸泡後,展開觀察,呈心臟形,表面有花斑;葉柄細長,紫褐色。氣微香。以色帶黃綠、根條肥壯、質地粉白者為佳。

產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江蘇、浙江等地。

【性味】辛,溫。

①《四川中藥志》:"辛微苦,溫,無毒。"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溫,有小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肺、脾二經。"

【功用主治】治風寒感冒,頭痛,咳喘,風溼痛,跌傷。

①《四川中藥志》:"散寒止咳,祛痰除風。治風寒溼邪頭痛,咳嗽鼻塞聲重。"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溫經散寒,止咳定喘。治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風溼痛,四肢麻木。"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或研末,2~3分。

【宜忌】《四川中藥志》:"體虛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婦忌服。"

【選方】①治風溼感冒,頭疼身痛:花臉細辛、防風、蒼朮、茯苓、陳皮、羌活。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跌打損茄,散瘀血:花臉細辛、紅牛膝、紅澤蘭、透骨消。泡酒服。(《四川中藥志》)

相關焦點

  • 大花細辛
    大花細辛 Herba Asari Maximi (英)Largeflower Wildginger Herb 【別名】 花臉細辛、花葉細辛、翻天印。 【來源】 為馬兜鈴科植物大花細辛Asarum maximum Hemsl.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匍匐根狀莖淺黃色,有多數肉質根,頂端通常生2葉。
  • 細辛 - 細辛- 專區 - 生物谷
    【中藥名稱】細辛(《本經》)【異名】小辛(《本經》),細草(《吳普本草》),少辛(《綱目》),獨葉草、金盆草(《中藥材手冊》),山人參(江蘇)。【來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植物形態】①遼細辛(《本草原始》),又名:萬病草、細參、菸袋鍋花、東北細辛。多年生草本,高12~24釐米。
  • 難看且很難得看到的有那麼點噁心的花臉貓細辛開花了
    花臉細辛開花了,偶然被我看見的。它的花很難被注意到,貼地開出來,上面還有大的葉子擋著,看不到。
  • 芳草萋萋話細辛
    圖為杜衡系的紫背細辛Asarum porphyronotum細辛屬植物的花絕對可以算得上花中異類了,比如葉面如花臉的花臉細辛Asarum splendens,花被先端驟長成一條尖尾巴狀的尾花細辛Asarum caudigerum,還有渾身上下都長著絨毛的長毛細辛Asarum pulchellum。
  • 湘南官廳堂中草藥靈驗偏方分享學習【大花細辛】
    藥物名稱:大花細辛別名:花臉細辛、花葉細辛
  •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_中藥細辛
    細辛是一種溫性的並伴有辛味的解表藥,主要對肺經和腎經起主要作用,在許多人眼裡,還不是非常清楚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甚至還不知道細辛長啥樣,下面就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細辛的功效和作用,另外也可以給大家看一下細辛的圖片,讓大家知道細辛的性狀和樣子。
  • 盤串最忌諱「花臉」,這9種手串,特別容易「花臉」,盤玩要謹慎
    經常能聽見文玩玩家抱怨,對自己的手串平時挺細心的,可是怎麼還是花臉了,其實,在文玩圈,有很多文玩手串,是非常容易花臉的,就算你非常細心的保養,花臉的情況還是容易出現,那麼花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花臉跟很多原因有關,首先與文玩手串本身的材質有關,比如菩提類手串,如果有壞皮陰皮,那麼花臉是必然的,其次跟髒盤也有關係,有很多玩家,盤手串的時候,不洗手,手上的髒汙都盤到手串上了
  • 細辛(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備註除上述正品外,少數地區尚以下列各種作細辛使用,一般稱為土細辛。①杜衡的根莖及根,亦稱馬辛,使用於江蘇、浙江等地。參見"杜衡"條。②大花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四川等地。參見"花臉細辛"條。③花葉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廣東、廣西等地。④圓葉細辛的根莖及根,使用於廣西。
  • 【中藥介紹】細辛
    細辛中藥故事 「說到細辛,你們一定要細心啊。」你們以後一定要細辛地用細心啊。」 學完故事就開始我們今天開心學習的內容了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
  • 中藥之細辛
    別名白細辛、盆草細辛、金盆草、少辛、細草、獨葉草。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節間密,葉1~2片,腎狀心形,先端漸尖,上面散生短毛,下面僅葉脈散生較長的毛。化學成分含揮髮油,主要成分甲基丁香酚、優香芹酮、黃樟醚、β-蒎烯、α-蒎烯、龍腦、異茴香醚、細辛酯素等。此外,尚含一種消旋-去鉀烏藥鹼。微量元素有鉀、鈉、鎂、鈣、鐵、錳、銅、鋅等。另含山柰酚、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γ-松油烯、β-松油烯、α-側柏烯、細辛腦、細辛脂素等成分。
  • 細辛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
    一,細辛的植物學特點1,名稱和分類地位細辛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經》,因其根細味辛而得名細辛;別名在文獻中通稱華細辛;在四川叫盆草細辛;細辛有一個變型叫漢城細辛,主要產自遼寧東南部。2,分布和生長環境細辛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山東、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陝西、四川等地;通常生長在海拔2100米以下的林下陰溼腐殖質土壤中。
  • 中藥古今研究:細辛
    《綱目》:「細辛,辛溫能散,故諸風寒風溼頭痛、痰飲……宜用之。」《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以氣為治也。凡藥香者,皆能疏散風邪,細辛氣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風必挾寒以來,而又本熱而標寒,細辛性溫,又能驅逐寒氣,故其疏散上下之風邪,能無微不入,無處不到也。」
  • 說說細辛是如何種植的?
    細辛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草藥,有著通竅止痛、祛風散熱的功效,主要治療頭痛、咳嗽、風溼一些疾病,隨著市場的需求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栽培細辛,那麼細辛是如何栽培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一起來看看細辛的種植技術吧。選地整地。
  • 細辛是有小毒的嗎?
    在教科書上,細辛是第一味有毒的藥,細辛的毒性是比較明顯的,所以它的用量也就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初期,應嚴格掌握細辛的用量,以免發生中毒現象。單用細辛,用散劑,單用為末,不可過半錢匕,半錢匕,我在講中藥用量的時候就說過了,銅錢遮往了兩個字不掉下來,那這就叫半錢匕。那么半錢匕,現在研究,可能就不會超過一克。
  • 黑細辛
    黑細辛(《雲南中草藥選》)【異名】四塊瓦(《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四大天王、土細辛、平頭細辛、四大金剛(《雲南中草藥選》)。【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全緣金粟蘭的全草及根。【植物形態】全緣金粟蘭多年生草本,高約30釐米。根莖橫走,生多數鬚根,有特殊香氣。
  • 外用細辛治痛症
    1、治脾寒腹痛 凡見腹痛急暴,或腹痛綿綿,得溫痛減,遇冷更甚者,可取細辛10克,研為細末,以生薑汁或清水調勻外貼臍部,一般5~10分鐘後即能止痛,若加用熱水袋外熨臍部,其止痛效果更佳。 2、治口舌生瘡 細辛15克,研為細末,用蛋清適量調勻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1換,一般貼敷2~3天即可見效。
  • 「細辛」的臨床應用與中毒解救
    學用中藥「細辛」 細辛辛溫有小毒,解表散寒風溼除。 溫肺化飲通鼻竅,功專擅治寒飲伏。 別名 白細辛、盆草細辛、金盆草、少辛、細草、獨葉草。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細長,節間密,葉1~2片,腎狀心形,先端漸尖,上面散生短毛,下面僅葉脈散生較長的毛。
  • 陸耕宇專輯11-15:尾花細辛,川滇細辛,天目地黃,翹距蝦脊蘭,杜莖山
    又名土細辛、竹葉細辛。具有解毒消腫,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功。主治風溼性關節炎,胃痛,痛經,腰痛,跌打損傷,蛇咬傷,氣管炎,水腫,溼疹等疾病。堇菜科植物灰色堇菜的帶根全草。主產四川、雲南。夏秋開黃色花,又名土細辛、黃花細辛。具有散寒通絡,消疳健脾之功。主治風溼性關節炎,小兒麻痺後遺症,小兒疳積等疾病。
  • 一天學一中藥之、細辛
    >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乾燥根及根莖。 (2)細辛與遼細辛相似,但根莖細長,長5-15cm,直徑1-3mm,節間長0.2-1cm;葉片較薄,心形。氣味較弱。 (3)漢城細辛與細辛極相似,但通常葉背的毛較密,葉柄有毛。栽培品葉的毛疏密變化較大,不易與細辛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