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問:「老師,閱讀怎麼答高分?能不能短時期通過技巧提高閱讀成績?」很多家長問:「老師,孩子總說閱讀很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相信這是大多數考生和家長都想搞清楚的問題, 根據百度百科詞條,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和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但是,當我們在面對託福閱讀的時候,不要說吸收,鑑賞,就連最基本的理解都沒有辦法做到,也就沒辦法達到cognitive ability的考察標準。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三,詞彙,語法,邏輯關係。
一、詞彙問題
託福閱讀多為學術期刊的文章,進行部分修改,刪減來改變其難易程度。根據這種情況,想要獲得好分數,必然要有一定的詞彙基礎,一般來說,詞彙量初中是2000-2200,高中是3500,四級4000,六級4500-5000,而託福閱讀高分保底詞彙量至少6000+,乃至更高。另外一定注意單詞的一次多義,單詞在不同的語境之下合理的理解才被視為真正的掌握。
例如:spring 這個單詞,大家都知道,春天的意思,那麼咱們看看託福TPO中的句子。
例句:These springs are the sources of streams and rivers, which cut through the rocks and carry away debris 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lowlands.
你還認為,這裡面的spring是春天的意思麼?那我們一起來翻譯下:這些春天是溪流的源泉……顯然,我們的翻譯出現了問題,其實這裡的spring是泉水的意思,正是spring的另一個釋義;如果你手邊剛好有一瓶農夫山泉,請仔細看下它的英語翻譯哦~
再看另一個例句,還是關於「spring」
例句:A new plant will spring up wherever a seed falls on a suitable soil surface.
一株新的植物將會……,當它掉落在合適的土壤表層。這時候,春天,泉水都不能幫你理解這個句子了,正確答案是spring當動詞,表示生長,湧出。
如果你讀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還會看到spring當彈簧講,也是考試中常見詞意。通過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只知道單詞的一個含義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儘可能多的掌握單詞的不同含義,才能更好應對不同的文章內容。
二、語法問題
中國人定義的長難句,其實無非就是多種語法現象混合使用,穿插部分學科詞彙,直接造成了學生把握不住重點信息,無法快速高效理解的問題。筆者見多太多學生和家長問我,老師,中國孩子參加託福考試為啥總卡在語法這,老外是不是都不學語法?是的,外國人不會系統學習語法,但是他們會講解學術寫作中規範的語法表達,例如不能出現 run-on sentence, 如何迴避fragment等;最重要的一點,他們的語言環境,可以在大量的,浸泡試的語言使用中,習得正確的語法表達。我們雖然沒有外國人的語言環境,但是只要認真系統地學習語法,配以大量訓練,是可以達到接近條件反射般,把握句子主幹信息,正確理解核心意思。
我們來看一個長難句
例句:Contrary to the arguments of some that much of the pacific was settled by Polynesians accidentally marooned after being lost and adrift, it seems reasonable that this feat was accomplished by deliberate colonization expeditions that set out fully stocked with food and domesticated plants and animals.
如果按照單詞排序去理解,這個句子極為破碎,搞不清重點。劃分句子主幹,contrary to 表示與…相反,後面內容是被反對的內容,故句子重點在後面。Contrary to 後面 that引導同位語從句,即被反對的內容。
It seems that 才是真正的主句,才是本句話真正要表達的內容,it seems reasonable that this feat was accomplished by deliberate colonization expeditions,是由連詞 that 引導的表語從句,deliberate colonization expeditions that set out fully stocked with food and domesticated plants and animals,是由關係代詞 that 引導的定語從句,修飾 deliberate colonization expeditions.
【完整翻譯】大部分太平洋人都是由於玻利尼西亞人迷失和漂流之後的意外被困而定居下來形成的,而與這些相反的觀點似乎更合理:這些功績是通過有意的殖民遠徵來實現的,因為遠徵出發時滿載食物、家養的植物和動物。
【快速翻譯】與…觀點相反,這些功績是有計劃的有意殖民而為之。
看,這就是語法的作用,這就是高手比你看的快的原因。
三、邏輯
我不談複雜的段落結構關係,不談SAT閱讀中的文章結構,更不談GRE閱讀中的邏輯閱讀法。今天就說句子內部邏輯,以及句子之間邏輯關係。
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漢語屬於漢藏語系,不同語系中不同的表達方式限制了我們很好的理解英語,其中定語後置就會讓很多學生頭疼不已。
我們看一個例子
例句:the gradual drying of the soil caused by its diminished ability.
雖然看似很長,但它只是一個短語,是caused與後面的內容構成,過去分詞作後置定語修飾前面的逐漸的土壤乾燥,只有理順了這個語法現象,理解了這中英語邏輯才能更好的完成閱讀理解。後置定語還有其他三種形式,在這裡不一一贅述。
我們在看看句間邏輯關係,利用TPO中的一道句子插入題作為例子。
例題:What do you remember about your life before you were three? Few people can remember anything that happened to them in their early years. Adults' memories of the next few years also tend to be scanty. Most people remember only a few events—usually ones that were meaningful and distinctive, such as being hospitalized or a sibling’s birth.
Look at the four squares that indicate whe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could be added to the passage
Other important occasions are school graduations and weddings.
Where would the sentence best fit?
先看,待插入句子,其中邏輯指示詞other,又有關鍵詞occasions場合,也就意味著前面講了一些常見場景,後面講了另外一些,按圖索驥,前面講了一些場景例如,進醫院或者新生兒降生,對應待插入句子中的其他場景;另外,邏輯詞usually ones, 對應 other occasions,答案可得。
綜上,託福閱讀已經不是簡單的找一找關鍵詞,識別一下同義詞替換就能快速正確選出答案,所謂的技巧無非是通過大量做題總結出來的高效的解題過程以及選項設置規律而已。
考生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
擴張詞彙數量
夯實語法基礎
強化英語的邏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