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者,天年之概
長壽,自古以來都是人們美好的願望
那你的壽命能有多長?
這一直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如何延長人類壽命是每一年的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都會涉及的議題。科學家們認為,創新療法最終是為了延長人類壽命,並能高質量地生活。但憑藉精準醫療的手段,人類是否有望實現活到100歲的目標?
精準醫療是「個體化醫療」的延伸,是在生物分子基礎上的、因人因病而異的、更加精確的個體化醫療。它是以個體化醫療為基礎、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快速進步以及生物信息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醫學概念與醫療模式。作為下一代診療技術,精準醫療技術較傳統診療方法有很大的技術優勢。相比傳統診療手段,精準醫療具有精準性和便捷性。
2020年10月30日-2020年11月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The 3rd World Laureates Forum)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出席。
論壇上,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典癌症醫學家託馬斯·林達爾(Tomas Lindahl)教授提出:「我們應當有一定的治療手段,通過這些手段來治療癌症,從而讓多數人能夠活到將近100歲。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我想這是我們目前可以實現的目標。」
林達爾教授表示,人類的終極壽命可以達到100歲至110歲,在這之後身體器官會損耗過度。「當我們真正走向衰老時,面臨的主要風險就是癌症,如果我們可以把癌症看成是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疾病,那麼就能夠消除對癌症的恐懼。」他說道,「現在的醫療手段應當能夠幫助我們大幅提升癌症的診斷和治療能力。」
牛津大學執行校長、納菲爾德基礎醫學科學系主任理察·霍布斯(Richard Hobbs)教授分析了數位化療法對推動精準醫療的作用。「精準的數字醫療是相當全新的領域,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們會開展大量的應用。」霍布斯教授表示。
他認為,藉助數位化的手段能夠更好地預測疾病的風險,並能更好地指導預後,這從一定程度上將能延長人類壽命。霍布斯教授表示:「數位化精準醫療已經在此次的新冠疫情的監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人們正在研究某些感染了新冠的人群,是否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預後。」
以前,百歲老人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如日本會給每位百歲老人發一個銀質的清酒碗,1963年開始時,全日本的百歲老人有153個,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9350個。到2015年,日本政府就悄悄地取消了這個傳統。
有研究表明,自1840年以來,人類預期壽命每10年就增長了2-3年。如果2007年出生的孩子可能活到104歲,那麼,1997年出生的人則是101-102歲;1987年出生的人是98-100歲;1977年出生的人是95-98歲;1967年出生的人可能活到92-96歲;1957年出生的人可能活到89-94歲,以此類推。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健康狀況的改善及醫療手段的進步,長命百歲將成為一個大概率事件。
長壽時代即將來臨,你準備好了麼?
想像一下,如果你活到100歲,你的生活會是怎樣?
現在,是否需要規劃屬於你的長壽人生?
歡迎各位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長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