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變形機翼技術發展趨勢

2020-11-23 騰訊網

中國航空報訊:4月7日,由萊昂納多公司牽頭開展的「潔淨天空」「支線飛機變形機翼」項目已進入與翼尖、機翼前緣和後緣相關的變形概念的高級設計階段。氣動性能已根據要求進行了評估和初步評估。變形元件、結構和最終機械設計已經完成,驅動和控制系統的結構設計也基本完成,即將啟動實驗技術全尺寸機翼模型製造階段,隨後進入地面測試,以檢查與製造、結構組件、變形裝置功能、內部安裝、可接近性和維護相關的所有方面。這些結構地面測試正在進行中。

「潔淨天空」「支線飛機變形機翼」風洞試驗項目計劃在兩年內展開,將分三個階段進行。過去幾十年間,美國已經開展了若干變形機翼演示驗證項目。1985~1988年,美國空軍和NASA聯合開展了F-111任務自適應機翼(MAW)演示驗證。MAW將可變掠角和無縫變彎度技術進行結合以維持不同速度下的氣動效率。1994~2001年,美國DARPA開展的「智能機翼」(Smart Wing)項目對一個無尾飛翼布局無人作戰飛機的柔性後緣控制面進行了風洞測試。2003~2007年,DARPA的「變形飛機結構」(MAS)項目對可改變飛機機翼掠角、弦長和面積的無人機方案進行了驗證試飛。一直以來,歐洲也發展了大量的變形機翼項目。從目前的情況看,美歐從未停止對變形機翼技術的研究。雖然該技術的可行性早已得到驗證,應用前景異常廣闊,但是要真正走向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空客A340「刀鋒」層流機翼驗證機

變形機翼關鍵技術

變形機翼或變形飛機技術特性被認為具有良好經濟性,可節油、減重、減阻、降噪,提升效率,降低飛機製造和運營成本,可執行多任務,可提升飛行性能,提升隱身能力。在軍、民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關鍵技術包括外形的優化設計、結構創新、激勵器、空氣動力學、控制技術、新發動機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

技術研究與開發的相關機構包括美國NASA(格林研究中心、蘭利研究中心、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以及陸軍、海軍實驗機構)、DARPA、麻省理工學院、馬裡蘭大學、弗羅裡達大學等;波音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洛馬公司、新一代航空技術公司、雷神公司等,歐洲包括空客、阿萊尼亞·馬基、龐巴迪、巴西航空工業等在內有數十家公司參與了相關項目。

變形機翼技術廣義上可追溯到20世紀初,狹義上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經歷了從「結構簡易變化」到「形狀簡易調整」再到「智能變形」的技術變革。在軍民用領域均開展了廣泛研究,並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目前該技術重新獲得了發展,但仍處於驗證的前期階段,尚未有真正意義上的變形系統出現。近年來,變形飛機技術再次獲得發展,以美、歐為主,可能有以下三點原因:一是它能夠給予無人機設計師更大的設計自由度以消除取證要求的限制;二是商用飛機增加效率、減少排放的驅動;三是柔性結構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簡便、穩健的變形裝置的發展。

美國近期發展情況

NASA、AFRL與密西根州富萊克斯公司團隊,環境自適應後緣(ACTE)技術:2015年4月28日,NASA宣布該團隊圓滿完成了新變形機翼技術的初始飛行測試,該技術將有潛力使得飛機年度燃油成本節省達數百萬美元,並可以減輕機身重量、降低飛機起降過程中的噪音。測試利用6個月時間對帶有ACTE的飛行控制面完成了22次研究性試飛。帶有ACTE的飛行控制面對現有飛機上使用的傳統襟翼進行了重大改進,並且ACTE技術可以用於改造現有的飛機機翼或集成到全新的機體,使工程師能夠減少機翼結構重量和空氣動力學來調整機翼,以促進改善燃油經濟性和更高效的運營,同時減少對環境和噪音影響。

航空夥伴公司(Aviation Partners)+柔性系統公司(FlexSys),自適應無縫柔性後緣襟翼,推動技術商業化:2015年11月23日,兩家公司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推進變形機翼技術的商業化。柔性系統公司開發的自適應無縫柔性後緣襟翼已經在NASA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的「灣流」III測試機上進行了飛行測試,顯示出了良好的節油、減重和降噪潛力。該系統長5.79米,替代了GIII測試機原有的機械分離式後緣襟翼。該柔性系統可使襟翼變形範圍達到-9到+40度,變形速率達30度/秒。在NASA的飛行測試中,已經實現了在630千米時速下-2到+30度的變形(飛行中固定偏轉角度),並通過了12192米高空、馬赫數0.75條件下的測試。兩公司團隊將目光投向了美國空軍的KC-135加油機,計劃對KC-135的後緣襟翼進行柔性化改造。柔性系統公司創始人、總裁斯瑞達·柯塔表示,KC-135內外翼後緣襟翼30%~40%弦長部分將會被柔性結構取代,這些結構將能夠根據不同的飛行速度、高度、飛機重量進行自適應的偏轉和扭轉以最小化巡航配平阻力、燃油消耗,並減輕載荷以減小機翼應力、延長疲勞壽命。在2016年度公務航空會展上,兩公司展示了其合作研製的一段變形機翼樣件,該樣件機翼可提供集成的滾轉控制、增升、巡航特性優化、載荷減輕甚至除冰功能。據稱,兩家公司正在同一個未透露名稱的客戶開展合作進行第一個變形機翼技術的商業化應用。

波音公司+美空軍,自適應柔性後緣襟翼:美國空軍研究試驗室(AFRL)2015年10月底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兩年期的合同,要求後者在KC-135加油機上進行自適應柔性後緣襟翼的飛行測試,評估該技術在節油和載荷減輕方面的潛力。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由像鱗片或羽毛一樣的細小的、輕量化的結構片搭接而成的全新的變形機翼概念:2016年設計了一種全新的變形機翼概念,與此前的變形機翼設計不同,這種新的變形機翼由許多像鱗片或羽毛一樣的細小的、輕量化的結構片搭接而成。這種結構片被稱為「數位化材料」,採用碳纖維增強聚合物之類高比模量材料製成,可以像樂高積木一樣組合成各種形狀,結構片間也可像鱗片或羽毛一樣相互運動,通過小型驅動電機在翼尖施加一個扭轉力矩即可使機翼沿翼展方向產生一致的變形。通過仔細選擇結構片尺寸、材料以及組裝方式,可以精確地控制最終機翼的形狀和彈性。風洞試驗數據表明,這種新型機翼在氣動性能上與常規機翼相當,但重量僅為後者的1/10,且能夠快速拆裝,維修方便。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團隊,一種由數百個相同的微小聚合物點陣晶格組成的飛機機翼:2019年4月9日,來自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團隊已經開發並測試了一種由數百個相同的微小聚合物點陣晶格組成的飛機機翼,可以通過改變形狀來控制飛機的飛行。在這種新設計的機翼中,新裝配的系統通過在結構中結合剛性和柔性部件,可使整個機翼或部分機翼變形。大量微小的組件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開放的、輕質的點陣晶格框架結構,隨後在該結構上覆蓋一層由與框架結構類似的聚合物材料組成的薄層。新設計的機翼比傳統使用金屬或複合材料製造的機翼都更輕,因此更加節能環保。因為該機翼由成千上萬個火柴棍狀支柱搭建的微小三角形組合,形成一個立體網狀結構,所以其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機械「超材料」,結合了橡膠類聚合物的結構剛度以及氣凝膠的極度輕盈和低密度等特點。

歐洲近期發展情況

歐洲「變革」(CHANGE)項目:該項目已經在無人機上測試了變形機翼前後緣,並且能夠改變翼展。該項目的研究目標是獲得一種可以在起降高升力階段增加彎度、高速飛行狀態減小翼展、空中待命階段增加翼展並減小彎度的技術。

歐盟「智能飛機結構」(Saritsu)項目:2015年8月底,歐盟完成了該項目的驗證工作。該項目是歐盟第七框架航空學和航空運輸研究計劃下一個的技術研究項目,歷時4年、投資5100萬歐元。共有64家公司參與了該項目研究,空客、阿萊尼亞·馬基和龐巴迪是該項目的領導者。該項目包含三項主要內容,分別是集成傳感器、變形結構和多功能材料。傳感器技術包括監測外形、探測損傷以及影響敏感塗層的光纖和超聲技術。Saritsu項目中的機翼採用了自適應前緣下垂、變形後緣襟翼、主動翼梢後緣。材料技術採用了碳納米管增強複合材料,提高了損傷容限和電導率,並減輕了重量。Saritsu項目中主動翼梢後緣結構的作動器就安裝在翼梢結構內。

巴西航空工業公司領導的Novemor項目:該項目為一個未來噴氣支線客機的概念方案設計了變彎度機翼。該機翼具有無縫、無鉸接結構的前後緣。研究人員認為該技術可以用於對現役飛機的傳統機翼進行改裝以減小噪聲和阻力。

歐盟「智能變形與傳感技術(SMS)」項目與「電活性(electroactive)」機翼翼段:2018年1月8日,土魯斯的1個研究團隊成功進行了縮比機翼翼段變形的風洞試驗,試驗結果使空客公司看到了該技術的發展前景,空客決定繼續推進該技術研究,計劃2020年進行全尺寸變形機翼飛行驗證。2017年,歐盟委員會在地平線2020計劃下資助了一項為期3年的「智能變形與傳感技術」項目。歐盟委員會的支持促成了一個幾乎全尺寸的「電活性」機翼翼段的建設,用於在低速風洞中進行評估。該「電活性」機翼結合了形狀記憶合金和壓電作動器,能夠光滑地改變彎度和抑制湍流,未來將在A340飛行試驗平臺上評估全尺寸的變形翼段。

相關焦點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一種新的變形機翼概念
    (原標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一種新的變形機翼概念) 【
  • 汽車空調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解析
    汽車空調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解析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1 10:25:33 汽車業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汽車空調市場需求持續大幅增長。
  • 《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發布 腦機接口、軟體機器人等為關注...
    會上發布《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該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聯手編撰,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個部分,分別從深入挖掘個別重點技術的長期發展脈絡以及全面梳理今年全領域技術發展態勢兩個方面,對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解析。
  • LCD Driver技術簡介及發展趨勢
    摘要:本文詳細探討了LCD驅動技術的發展趨勢及設計人員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如今,有關TN、STN 之類的LCD 驅動IC 其技術已相當成熟,技術發展與市場成長都達到一定程度,國內的IC 設計業者逐步跨入此領域,這就迫使日本、韓國、臺灣的驅動IC設計業者朝更高技術性的LCD驅動IC發展,從TN、STN 轉向TFT,從小寸數轉向大尺寸。本文側重介紹LCD TFT驅動技術。
  • FACTS中的控制器詳細解析與未來發展趨勢
    打開APP FACTS中的控制器詳細解析與未來發展趨勢 佚名 發表於 2017-12-03 20:36:01 引言 靈活交流輸電(FACTS)技術是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與傳統的潮流控制相結合的產物。
  • 冷凍電鏡技術為何能獲得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及其發展趨勢
    如今,生物化學正面臨著爆炸性的發展,做好迎接激動人心的未來的準備。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發展趨勢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適用於研究大的、穩定的分子,這些分子能夠承受電子的轟擊,而不發生變形——由多個蛋白組成的分子機器是最好的樣本。因此由RNA緊緊圍繞的核糖體是最佳的樣本。
  • 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等發展趨勢如何?這份報告揭示科技發展十大最新...
    2020年10月22日,在上海舉辦的浦江創新論壇發布《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下稱《報告》),該《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聯手編撰,包括重點技術發展趨勢深度解析和TOP1000技術熱點趨勢追蹤兩部分。
  • 解讀CT技術發展趨勢及未來市場導向
    根據 X 線 CT 的技術發展過程,可以分成幾個階段:非滑環 CT、滑環CT、螺旋 CT、多排螺旋 CT。不久,還會有平板探測器的 X 線束 CT 問世。但是,對於臨床功能而言,每一項新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則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只是量的積累,有的則形成質的飛躍。而我們可以從使用性能的角度來看 CT 的技術發展。
  • 離子注入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典型應用
    打開APP 離子注入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典型應用 電子發燒友 發表於 2011-05-22 12:10:31 簡述了離子注入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典型應用,並簡要分析了該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
  • 焊接技術的發展現狀_焊接技術的發展趨勢
    打開APP 焊接技術的發展現狀_焊接技術的發展趨勢 發表於 2019-04-30 15:27:25   焊接技術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製造業的蓬勃發展,提高焊接生產的生產率,保證產品質量,實現焊接生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越來越受到焊接生產企業的重視。
  • 我國醫學影像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解析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內分別發明了X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超聲成像技術、核醫學成像技術等,組成了整個醫學影像產業。目前醫學影像設備的市場規模約佔我國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16%,已經成為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最大的子行業。 表1 醫學影像技術發展路徑
  • 光伏的未來發展趨勢及技術解決方案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過去的十年間,作為最受關注的新能源類型,光伏技術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升,度電成本急速下降,未來光伏將成為最具有競爭力的能源形式,今天「光伏技術」將介紹光伏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技術解決方案,期待和您共同進步。1.
  • 單晶矽片切割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光伏,一個技術驅動型的行業,技術革新是永恆不變的主題。矽片環節處於光伏產業鏈的中上遊,不僅接上遊矽料的發展,還為下遊電池、組件的技術革新與效率提升提供原材料方案。此外,矽片在整個組件的成本結構佔比也很大,矽片的降本佔據了光伏產業的重頭,為光伏的平價上網貢獻良多。
  • 下一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自DNA雙螺旋結構解析開始,人們在探究健康與疾病基因組複雜性與差異性上付出巨大努力,測序通量限制和高昂成本成為人們深入分析基因組的首要障礙,2005年推出高通量測序技術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人類基因組測序成本迅速下降,由此產生一個新名詞: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 android技術發展趨勢 - CSDN
    去年11月16、17日,我有幸參加了北京2017安卓技術大會,做了關於車載Android系統的演講,並主持了諸多大咖參與的圓桌討論,對Android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進行了一番討論。    繼手機、平板電腦後,汽車成Android下一重點開拓領域    其實我們來回顧一下Android的發展趨勢,它從一個智慧型手機的OS為基礎,一邊學習和借鑑Apple的產品,一邊吸納合作手機廠商的貢獻,不斷地增加了各種各樣的功能,提升用戶體驗。
  • 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第四節 行業技術環境分析(T)    一、土壤修復技術分析    二、行業主要技術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三、技術環境對行業的影響第三章 國際土壤修復行業發展分析及經驗借鑑  第一節 全球土壤修復市場總體情況分析    一、全球土壤修復行業發展概況    二、全球土壤修復市場結構
  • 建築給水排水知識:射流泵技術的發展趨勢
    目前射流泵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由於射流泵本身的主要缺點是傳能效率低,因此如何合理的使用射流泵,儘可能的提高其綜合效率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就射流泵技術的發展也是一個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其具體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水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的發展趨勢
    1、控制系統的智能化、分散化、網絡化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控制系統的智能化、分散化、網絡化,而現場總線的崛起正是這一發展趨勢的標誌。  FCS成為發展的趨勢之一,是它改變了傳統控制系統的結構,形成了新型的網絡集成全分布系統,採用全數字通信,具有開放式、全分布、可互操作性及現場環境適應性等特點,形成了從測控設備到監控計算機的全數字通信網絡,順應了控制網絡的發展要求。
  • 《2019ATA就業力報告》發布,解析行業人才發展趨勢
    報告全面展示行業人才發展趨勢,解讀ATA職業人才評價體系在各企事業領域的應用,分析院校大學生能力特徵,促進行業、企業、院校 大學生的綜合職業化發展。數位化時代的來臨隨著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興數位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眾多企業面臨數位化轉型。企業需要利用、整合各種技術,重新部署人才戰略。
  • 未來移動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趨勢展望
    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的移動通信產業在歷次的技術變革中,都準確把握了技術方向,在適當的時機引入了適當的技術,保證了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在未來的20年裡,移動/無線技術還將向何處發展,我們又面臨哪些機遇呢?當前,移動寬帶化和寬帶移動化的趨勢已經愈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