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懶馬效應的原生理解是這樣的:
兩匹馬各拉一貨車,一匹馬走得快,一匹馬慢吞吞。於是主人把後面的貨全搬到前面那匹馬背上,後面的馬就開始笑話前面那匹馬:越努力越遭折磨。誰知主人後來想:既然一匹馬就能幹兩匹馬的活,幹嘛養兩匹?最後懶馬被主人吃掉了,這就是經濟學中的懶馬效應,讓人覺得你可有可無,你被踢開的日子就不遠了。
這個所謂的懶馬效應,這個被理想化的所謂懶馬效應,看似很有哲理性,看似有其合理性,其實在現實中已大打折扣,面目全非,味同嚼蠟。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快馬是一種負重前行的馬,包袱大,貨物多,任務重,就像那種任勞任怨的員工,一味埋頭苦幹。一開始只求付出,不計回報。他天真的相信,他的辛苦付出,上級領導一定會看在眼裡,放到心裡。一定會勞有所得。
這個主人呢,就是名企業管理者。對於這種員工,他不僅會多加任務,而且多方引誘其負重前行。造成越能幹的員工,越是精通某一技能的員工,長期固定在某一個崗位之中。所謂賞識、提拔,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在管理者的眼中,這樣的員工就只能幹這種活,因為好使喚,既順心又順手。
懶馬有三種:一是寵物之馬,二是溜須脫滑之馬,三是無所謂之馬。
第一種懶馬呢,在現實中就是有關係的那種,七大姑八大姨罩著,誰敢得罪他?你這管理者不想幹了是吧?隨便撂個撅子都是便宜了你。這種懶馬員工,不僅工作崗位好而且待遇好。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他沒有什麼勞動強度,一面拿著賞金,一面自在逍遙。他可以笑嘻嘻的面對那些快馬:歲月靜好,有人替我負重前行啊。這是一匹寵物馬。
第二種懶馬是溜須脫滑之馬,他會審時度勢,他會察言觀色。他雖然沒有七大姑八大姨,但他通過微妙心術知道,關係和金錢永遠是打開獲利之門的通道,是可以開闢出一條不用費太多周折,同時可免去太多舟車勞頓之苦,可輕鬆達到目標的捷徑。
第三種懶馬是早已看透風花雪月之馬,也就是自以為看透門道的馬。他既沒有七大姑八大姨罩著,同時也不想通過關係和金錢打通任何門道。能少幹一點的,決不多幹一點。能甩包袱的堅決不負重。這種馬卻未必都是真懶,那他為什麼覺得無所謂?那是因為,他覺得主人不地道,所以沒有負重前行的動力。懶是有懶的原因的。
現在的所謂高大上管理者,一口一個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最後都演變成了活脫脫的家族文化,世襲理念。他們踢掉的都是第三種懶馬,前兩種懶馬都是自己人,隨時可以提拔和升遷。而這種無所謂之馬和自己非親非故,上無關係,下無門路。不會拍不會送,有才有能也要把你踢走。就算不踢走你,是龍你給我盤著,是虎你給我臥著。
懶馬為什麼會嘲笑快馬?這就要有一句話:掙錢的不出力,出力的不掙錢。
崗位的不同造成了薪水的不同,造成了待遇的不同。不同的崗位造成了兩極分化。譬如有業務崗,有營銷崗。幹業務的肯定活要重些,但未必能拿到多少錢。你一天累死累活,一身職業病,未必有那個營銷崗的員工動動嘴皮拿的錢多。
但是業務崗總得有人幹呀,因為這些具體活總得有人幹,但管理者並不這樣認為,管理者一旦成為最大的最精緻的最瞎包的利己主義者,他只欣賞那些靠嘴皮給自己盈利的人,最喜歡短平快的眼前利益,所以你的卑微崗位註定了你和別人的差距巨大,一旦管理者的利益分配出現問題的時候,管理者就開始傷透了快馬的心。
就像那首詩一樣很形象:眼前飄起一道鞭影,他抬起頭望望前面。啥時候是頭啊?啥時候能熬到退休啊?他幹兩份活,還不如別人一份活賺得多,時間長了他肯定要做有聲和無聲的反抗。
因為他知道,即便他現在不反抗,一旦年齡大了,手腳放緩了,老眼開始昏花,他一樣會被這個管理者宰掉的。一樣會被他踢開的。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放什麼五花屁。
這樣一來,致使快馬、懶馬、管理者三敗俱傷。快馬不再相信懶馬效應的毒雞湯,不再像以前那樣兢兢業業對待業務崗上的具體工作。懶馬也因為具體活沒有人幹,他本身的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牽制,牢騷滿腹。同時造成了管理者的失職和被動,因為管理者的形象被矮化,管理者換誰都行,換湯不換藥,管理者每次調動工作都是一個跳板,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都是為了更好的升遷。所以在員工眼中,可有可無。這樣的企業三年內必垮無疑,沒有垮掉的也不要幸運,因為肌體會在逐步腐蝕。
這個懶馬效應本來可以激勵員工上進,但卻因為管理者的德不配位,精緻利己主義造成失職、失誤、失察,以致於快馬沒有得到深挖潛,發揮出更快的特點,懶馬卻把懶發揮到了極致,從而釀成了一碗自斟自飲的毒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