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2021-01-07 澎湃新聞

《人民日報》:

人生第一次,凝結著平凡人生的意義,見證著歷經考驗的成長,指向著充滿光明的希望。

《光明日報》:

不迴避苦難和沉重,溫柔講述風平浪靜下的暗潮洶湧。

《學習時報》:

人物面對鏡頭時的勇敢,正像泉水是從泉眼裡湧出來的一樣,都是來自生活的率真之『音』,這樣的中國好故事才會引起觀眾的共鳴和讚譽。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於2020年1月15日上映。它被稱為貼近中國人生活的「人生圖鑑」。

它關注平凡人身上的故事:一些和你我一樣,普普通通地活著,正在或者將要經歷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結婚、進城、買房、相守、退休、養老、告別這些關鍵轉折點的中國老百姓。

無數觀眾因片中一個個觸及現實的真實故事而感動,更為其中傳遞出的世間美好與善意而動容。目前該紀錄片已播出完畢。

作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典範,這部讓很多人「追著看」的紀錄片不論是在CCTV4中文國際頻道、東方衛視、紀實人文頻道等大屏端,還是央視網、騰訊視頻、B站、優酷視頻等網絡端都收穫了亮眼的播出成績:豆瓣評分高達9.2分,全系列海內外播放量超5億,不僅CCTV4和東方衛視的實時收視率穩居前列,同時《新聞聯播》也對《人生第一次》的播出進行了報導。

8月5日下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專家研討會在上視大廈舉行。

此時距離《人生第一次》上映首日已經將近200天。這個開局不易也不凡的2020年,許多平凡中國人的選擇,展現出不平凡的力量;建築工人第一次在工地吃年夜飯、醫護人員第一次並肩上陣抗疫、外賣小哥第一次送餐不收費……《人生第一次》有幸用影像記錄下平凡中國人的故事,也陪伴每一個觀眾度過了這段難忘時光。

眾多業內資深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討這一主題。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廣協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陳宏,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趙捷,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藝術總監應啟明,文匯報《文藝百家》主編邵嶺,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嗶哩嗶哩紀錄片出品部高級顧問朱賢亮,紀錄片導演趙青等業界專家學者與主創團隊進行了深度交流,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主持會議。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 李逸

同時出席會議的領導還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視頻中心總經理唐曉豔、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班子成員及相關導演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視頻中心總經理 唐曉豔

個體故事、歷史影像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中廣協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陳宏剖析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的內在架構和詩意內涵。

片子的結構創意從人的誕生到告別,12個人生第一次,構成了12集的結構。縱橫交織出當下中國普通民眾,愛與哀愁的生命交響。這個片子注重點面結合,每集人物敘事結構、布局採用群像敘事當中二八定律,用80%的片長時間,用到20%的人物身上,使得點和面之間的距離拉開,重點突出。

「《人生第一次》細緻入微地展示當代民眾生活樣貌和生活圖譜,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瑣碎甚至無奈中發現高貴與弘大的精神價值,表達出深深的敬意,真實而富有煙火氣息。」

中國教育電視臺副臺長、

中廣協紀錄片委員會副會長 陳宏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趙捷從選題難度上認可了《人生第一次》。

他引用範仲淹的詩描述自己的評價,「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這聯詩文字特別平易,但意境非常詩意,數不盡的人們都看到數不盡的漁船,但只有範仲淹寫出這首《江上漁者》,煙火氣與詩意兼備,這就是《人生第一次》。

「其實大家都知道,普通人最難拍的。《人生第一次》拍普通中國人的一生,能把你心窩裡最柔軟的地方碰一下,就能讓你把持不住,這種嘗試是大膽而且勇敢的,主創團隊的自信與功力就體現出來了。」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

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 趙捷

談起《人生第一次》成功的關鍵,總製片人、央視網視頻中心內容總監張昊和總導演秦博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片子的基調不避煙火,不調虛情。

「改編一句歌詞,『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這也是我們策劃這個項目最初始的動力。」總製片人張昊坦言,一開始策劃項目,沒有也沒敢想太多,只是覺得普通人的故事值得記錄,而且央視網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新媒體機構,有責任把央視「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基因傳承下去。同時,SMG紀錄片中心具有豐厚的紀錄片發展底蘊,雙方一拍即合,就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合作。而經歷了新冠疫情,有太多值得被記錄的人和事情,再一次證明了真實記錄這件事的價值。

「我們希望《人生第一次》不只是一部片子,而是形成一個系列IP,把平凡中國人做出來的事情,展示給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看到。」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總製片人、

央視網視頻中心內容總監 張昊

在拍攝後期,總導演秦博接到任務前往武漢拍攝抗疫短片,3月初,一張醫生陪新冠肺炎病人欣賞夕陽的照片溫暖了無數人,秦博看到這個故事後馬上跟團隊小夥伴分析:為什麼是這樣一個普通的、日常的場景感動了所有人?這就是平凡展露的力量。

「《人生第一次》講述的就是普通中國人生活的點點滴滴,沒有太多波瀾壯闊的人生和大開大合的故事,這是我們拍攝最大的初衷,有人味,有中國人普通的情感,一點不濃烈,就像緩緩小溪,突然一個小波浪。這是我們戰鬥的全部意義所在。」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總導演 秦博

真知灼見、一語中的

「我們上海紀實人文頻道關注普通人的生存命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藝術總監應啟明評論到,「團隊這次在不變中求變化:不改變關注普通人這點,創新的是策劃拍攝節點和選擇蹲守的對象,同時在製作時也不受到傳統紀實手法的 『禁錮』,是《人生第一次》能獲成功的關鍵。」

在他看來,《人生第一次》把這麼多人能夠聯繫在一起,做成一個有風格的東西,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次有興奮,有忐忑,有焦慮,有各種,用這個點講中國人的人生生活態度,有智慧,很聰明。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藝術總監 應啟明

文匯報《文藝百家》主編邵嶺分析到:《人生第一次》的選材和拍攝方式上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選材上既有上學、結婚這種共性的「第一次」,又有殘障人士找工作、山裡的孩子寫詩這種針對特定人群的主題,拍攝方式也多種多樣。這些嘗試為後面第二季、第三季打了很好的基礎,希望後續內容辨識度更高,成為更具風格化的系列。

文匯報《文藝百家》主編 邵嶺

紀錄片導演趙青對《人生第一次》的評價是:「《人生第一次》讓我看到這個創作團隊非常客觀的一種態度,情感方面還是很克制的,沒有那種讓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感覺,更多讓我看到是溫暖、希望、還有勇氣。」

紀錄片導演 趙青

平臺方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賢和嗶哩嗶哩紀錄片出品部高級顧問朱賢亮也分別就《人生第一次》的播出效果進行了專業分析並給出了建議。

朱樂賢評論說,《人生第一次》抓住重要節點的悲喜,以小見大,見證中國人最普通的生存哲學。整個細節都能夠看到製作團隊的實力,也凸顯了專業的態度。疫情籠罩期間,給人以溫暖的力量,正能量積極生活的態度,符合當下的價值觀傳遞。

朱賢亮根據B站的播放情況,肯定了《人生第一次》的立體化傳播方式,既有中央級的媒體,也有地方衛視,還有網際網路平臺,而且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 朱樂賢

嗶哩嗶哩紀錄片出品部高級顧問 朱賢亮

溫故知新、繼往開來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認為《人生第一次》對合作雙方有以下啟發:

一、產業模式上作為臺網合作的創新典範,這部紀錄片充分發揮了播出與內容生產各方的優勢。實現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深層次的融合。

二、選題理念上,這部紀錄片擦亮了海派人文紀錄片的底色,因為疫情原因這部作品暫停過一段時間,再次復播之後,在幫助大家抗疫心理疏導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

三、呈現方式上,紀錄片應該強化新聞的屬性,可以結合現實熱點新鮮視角,前瞻性地切入,紀實性越來越強,節目質量也會越來越高。

「希望我們通過今天這次研討,通過各位老師對我們的意見建議,我們能夠更好地把人生系列的IP做好。」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雨人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副總經理王冰松表示,《人生第一次》的成功,得益於央視網和上海廣播電視臺領導的重視,更得益於雙方團隊的精心創作與反覆打磨。這個項目的成功,堅定了我們打造具有總臺特質的網際網路IP內容體系的信心,尤其是人文紀實IP內容。接下來,央視網將以「人生百態、人文紀實」為圓心、原點,延伸打造人生系列IP,打造具有總臺特質、極致創意、年輕態、破圈效應的原創網際網路IP節目。

另一方面,央視網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的網際網路文化企業,將與總臺、衛視、網際網路平臺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打造優質內容品牌,深度開發產業價值。在合作模式上,全力推動「大小屏融合,內外措並舉」的市場策略,以多種靈活方式趟出共贏多贏的發展路徑。在經營策略上,我們將以原創IP開發為重點,構建以內容價值開發為核心的經營新模式。當前,以原創IP為核心的內容產業正在創造越來越大的價值,我們將充分發揮企業市場化的靈活機制,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副總經理 王冰松

研討會最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副總經理王冰松,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視頻中心總經理唐曉豔,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副主任周全等共同開啟「人生IP」第二季——《人生第二次》。

原標題:《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再出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生第一次》中國人的人生圖鑑
    我們每個人都是人生的「菜鳥」:出生、成長、工作、結婚,以致退休、患疾、告別。每一個「第一次」都是一道選擇題,做完它,不論喜歡與否,都將構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圖鑑。央視網與SMG紀錄片中心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人生第一次》就是十二個關於選擇的故事。
  • 豆瓣9.0,央視神紀錄片:從出生到死亡……這些人生第一次你經歷過嗎?
    在這個冬天,我們第一次這樣過年:不出門,不聚餐,不走親訪友,春節假期延續又延續,時刻關注新聞。這個春節,我們經歷了那麼多從未有過的「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一次,城市那麼安靜,街上空無一人。人生第一次,我們傷痕累累又滿懷希望人生第一次,我們所有人離死亡如此之近。
  • 豆瓣9.2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現實版的「真實人生圖鑑」
    《人生第一次》可謂是2020年開年紀錄片口碑大作。片中講述了萬千普通中國人,一生中12個普通的「第一次」: 出生、上學、長大、當兵、上班,結婚、進城、買房、相守、退休、養老、告別。這些彌足珍貴的「第一次」串聯起來,湊成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平凡而又特別的一生。自從播出以來,《人生第一次》的口碑持續走高,也收割了屏幕前萬千觀眾的眼淚和歡笑。
  • 首部齊越節紀錄片之Ⅲ《重新出發》
    ▲點擊上方關注「尋聲」尋聲紀錄丨首部齊越節紀錄片之Ⅲ
  • 紀錄片|從十八洞出發
    來源標題:從十八洞出發· 紀錄片 簡介:《從十八洞出發》是一部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發首倡之聲的電視理論片。
  • Raver角度出發紀錄片!
    cat guy GALANTIS, god level Trance trio Above & Beyond, Mashamello Masks, KSHMR, Typhoon KAYZO, FLUME, Pharaoh ALY & FILA, Zeds Dead Music, OOKAY, Canadian Brothers DVBBS and more紀錄片的靈感是從世界上最大的音樂節
  • 奇遇人生--今年最喜歡的紀錄片
    地球五億一千萬平方公裡人類七十四億四千萬當我們凝視世界時世界也凝視著我們當我們遇見他們時我們也遇見了自己只有出發才是一切的開始圖源:《奇遇人生》截圖文字來源:《奇遇人生》開篇詞  很多人在每年初會立下一個flag,「我今年要看十部紀錄片」,轉眼已經是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了,你的flag倒了麼?
  • 而立浦東,勇立潮頭再出發: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
    近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的紀錄片《不動搖——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即將播出。  「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這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囑託。30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堅持浦東開發不動搖,浦東開發的決策者、推動者、建設者,敢闖敢試,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路。
  • 2020年的神奇紀錄片在哪裡?
    即從普通人的生活視角出發,「群體的人」成為了紀錄片的核心表現對象。這樣的作品不少,但其中最為「神奇」的,當屬2020年央視網聯合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bilibili共同出品的《人生第一次》。《人生第一次》一共選取了出生、上學、當兵、結婚等十二個人生重要節點,看罷之後可以發現,它記錄的雖然是我們中某一成員這個「點」,但帶出的卻是有著相似經歷的社會群體這個「面」。
  • 【關注】中央電視臺近日播出紀錄片《從永安出發》
    該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戰時省會內遷永安後,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特別是文化抗戰、培養人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據了解,《從永安出發》是我市於2013年籌劃拍攝的一部真實再現「永安七年半」抗戰史、弘揚傳承永安抗戰文化精神的文獻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集。
  • 2020這些紀錄片還沒看就虧了!
    今天,紀同學帶你盤點2020上半年鵝廠TOP10新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5!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從全世界的角度出發,在特色鮮明的美食中找尋千絲萬縷的聯繫,探究相同食材的不同做法、不同食材的相同做法、不同做法的相似味道。新鮮、獵奇、鮮為人知的食材,有趣味又能學知識,觀看時不斷創造意外之喜!
  • 探尋海底的奧妙 BBC紀錄片《向深海出發》發行
    探尋海底的奧妙 BBC紀錄片《向深海出發》發行 《向深海出發》DVD9效果圖    由英國廣播公司BBC榮譽出品的最新紀錄片《向深海出發》(Oceans)是一部關於探索海底未知領域奧妙的製作,海底世界長久以來是科學家和探險家的探秘目標
  • 十部最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推薦,你對我們生存的世界一無所知!
    從舌尖上的中國再到風味人間。 隨處一幀都能拿來當壁紙,《風味人間》第二季從全世界的角度出發, 在特色鮮明的美食之中找出千絲萬縷的聯繫,提供趣味和知識,不斷創造意外之喜。
  • 人生必看紀錄片,豆瓣高分好評
    清明節期間,因為下雨再加上天氣會讓我凍得哆嗦,以至於整個假期我獨自窩在房間裡打開了很久沒打開的視頻APP。提前在公司裡下載了一些評分較高的紀錄片,沒錯,不是電視劇,只是紀錄片哦(耗資巨大的內存空間)!這部由一名退役中校何苦既是演員亦是導演以及一名攝影者張焱完成的紀錄片。讓我們看到了最堅毅、最善良本分、最有尊嚴、最沒尊嚴的底層勞動人民。
  • 豆瓣9.0分綜藝紀錄片背後的奇遇人生
    2018年,一部叫做《奇遇人生》的綜藝紀錄片受到大家歡迎,如今在豆瓣的評分仍然是9.0。今天我們分享一篇攝影師的手記,講述他和阿雅、竇驍一起登查亞峰的故事。會面結束後我繼續挖了下聊天中提到的信息,《奇遇人生》總導演趙琦,攝影指導孫少光,項目發起人阿雅,拍攝對象竇驍。天了嚕,都是我喜歡的人!趙奇導演在紀錄片行業裡無人不曉啊,出手的每一次紀錄片必斬獲大獎。孫少光更少攝影界的大神,經手的大片無數,阿雅也是我特別喜歡的藝人。
  • 紀錄片《西泠印社》從孤山出發講述百年傳奇
    六集系列紀錄片《西泠印社》於11月18日起,每周三周四浙江衛視兩集連播。紀錄片《西泠印社》的攝製團隊試圖以這樣一個藝術社團作為中國文化的優質樣本,對其百年命運進行深入解讀,將其與國學傳承、文化自信連接起來進行思考。
  •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跨越半個世紀的巨作!
    (63up)布魯斯、Sue、託尼手拿七歲時的照片這部紀錄片拍攝始於1963年,當時22歲的記者麥可艾普泰德(Michael Apted)被總編關於英國階級固化的想法觸動,深感要英國階級制度的不合理。於是他和三位同事從英國各地區找來14位七歲的孩子進行採訪。
  • 實力擔當,粵產紀錄片從大灣區出發進軍國際
    紀錄片作為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語言,具有最直接展現本土文化的價值,對加強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的溝通具有積極意義。粵產紀錄片就肩負起了這樣一種重任。2016年,以探尋廣府文化的淵源肇始為題的系列紀錄片《廣府春秋》第一季——《廣府春秋·山海之間》一經播出,好評如雨。自此,優秀的粵產紀錄片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生長。
  • 粵產紀錄片從大灣區出發進軍國際
    釜山國際影視節目展是亞洲地區最具國際化的綜合性影視節目交易市場,這也是「金紅棉影展」首次攜優質粵產紀錄片和優秀紀錄片方案參展,此前「金紅棉影展」已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中成功舉行了「人文灣區」紀錄片巡禮,獲贊連連。
  • 騰訊視頻:紀錄片分帳再定義
    作為亞洲最大規模的國家級紀錄片專業節展,本次共徵集到來自全球五大洲的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在12月15日的騰訊視頻私享匯上,騰訊視頻公布了紀錄片分帳新策略,意欲推動紀錄片向更產業化、更細分化的方向發展。從平臺的角度來說,會員分帳是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的一種合作方式,且通常能給內容方帶來高於版權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