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鬼」 是不是油條?

2020-12-06 北京日報客戶端

說起來,北京近二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各個方面:天藍了,水綠了,樹多了,路闊了,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城市環境日新月異。當然,除了這些「宏大敘事」之外,還有那些具體到我們每個市民的生活細節,舉凡衣食住行,無不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便利。但是其中也有一些變化,說來令人反而格外懷舊。

比如早餐,一是漸漸西化,牛奶麵包取代豆漿油條,成了主角;二是漸漸不便,從早晨下樓就能買到剛炸好的、新煮開的,變成要麼就提前買好食材早晨加熱,要麼就得叫外賣吃些「溫吞料理」。老一輩上了歲數的人,經常就嘮叨起來:我們小時候早晨吃的是燒餅焦圈油炸鬼,喝的是豆漿豆汁豆腐腦,你看看現在。如果忍不住問一句「油炸鬼是不是油條啊」?那接下來準保會被一通教訓:你看看你們年輕人,居然連油炸鬼都不知道,那跟油條能是一碼事嗎?

於是勾起了筆者一番考據的心思,寫一寫老北京曾經最常吃的「愛國早餐」——油炸鬼。

德裔攝影師海達·莫裡遜鏡頭下的老北京早點攤兒。

 一

二龍路不能「油炸鬼」

北京曾是金元明清的四朝古都,近千年的時間裡在政治上和地理上擁有巨大的優勢,憑藉無與倫比的主角光環,能夠博採全國各地之所長,早點小吃也不例外。清末一首《都門竹枝詞》裡就寫過:「三大錢兒買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糕炸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糰,宋公腐乳名空好,馬糞燻黃豆腐乾,果餡餑餑要澄沙,鮮魚最貴是黃花,甘香入口甜如蜜,索勒葡萄哈密瓜,爆肚油肝香灌腸,木樨黃菜片兒湯……」您瞅仔細了,這些可不算是老北京的「正餐」,只是小吃果點,就已經豐盛到這個地步。其中「鬼腿」具體是什麼,說法不一,有學者就認為是指油炸鬼。

筆者在大量查閱清末民初老北京的史料和回憶錄中,很少看到油條和油餅,而「油炸鬼」三個字則至為多見。油炸鬼的本名是油炸果,齊如山先生在《北京土話》裡就說:「『果』俗讀成『鬼』,北方古音也」,也有學者進一步考據,說果字讀成鬼字音是山東方言,因為老北京賣早點多在粥鋪和燒餅鋪裡,而做此類營生者多為山東臨清人,所以帶來山東口音。

老北京人念「油炸鬼」也念成「油炸檜」,清末國學大師俞樾就說:「油灼鬼,俗稱油灼檜,雲杭人惡秦檜而作。」在著名文史學者董寶光和張善培這兩位老先生的書裡,也都記錄著此一叫法的由來與秦檜有關:「據傳南宋奸相秦檜夫婦謀害嶽飛後,舉國痛恨之,於是創此食品,將發麵兌好作料,擀片,並切成矩形。兩片相疊,當中豎劃一刀,保持兩端相連,抻長撐開炸之。熟後呈橢圓形,兩端微連,酥脆焦香,夾燒餅吃,是可口的早點,油炸鬼的『鬼』字系『檜』之諧音,兩片面代表秦檜夫妻,令其遭刀斬油炸之後再被吃掉,以洩萬民胸中之忿也。」

從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明兩點,第一是賣國賊萬萬不能做的,否則塑成跪像挨千萬代打不說,還要變成早點挨千萬人嚼;第二是油炸鬼實在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愛國食品」,每天早晨一邊果腹一邊解恨,這個愛國主義教育著實高明。

做油炸鬼的工具和炸法都是有說道的,在發麵當中豎劃所用的刀是小瓦刀,下到油鍋裡炸的時候要用鐵筷子撐開,炸到一半要翻過來,這一翻得流暢好看,講究的是「好似鵝遊釜內」。吆喝的時候專有一段詞兒:「個兒又大嘞,面兒又白,扔在鍋裡漂起來,賽過燒鵝的油炸鬼兒嘞!」

也有瞎吆喝吆喝出事兒的。美術教育家白鐵錚先生兒時在北平生活多年,他在《老北京的故古典兒》裡記載過這麼一件事:傳說西單二龍坑(今二龍路)地方很偏僻,夜裡行人經常遇到「鬼打牆」,有個山東哥們兒,膽子特別大,從來不怕鬼,就在那兒搭了一間草房開粥鋪,每天五更天起來烙燒餅、炸油炸鬼,並且大聲吆喝:「炸鬼兒來,炸鬼兒來,這是新炸的油炸鬼兒來!」開張沒多久,一天夜裡,磚頭瓦片像雨點兒似的往他草屋門窗上亂打,門外的爐子也倒了,桌子也翻了,油鍋裡還被撒了很多沙子和石頭塊兒,嚇得山東哥們兒趕緊搬家,從此再也不敢在二龍坑「炸鬼兒」了,這個故事據說「北平西半城的人都曉得」。現在想想金融街那一片寸土寸金的地方,真讓人感慨世事變遷了。

油條和油炸鬼啥關係?

白鐵錚先生把油炸鬼分成三種,第一種是焦圈鬼,炸的火候比較大,焦烘烘的顏色,口感酥脆,這種油炸鬼賣得最多;第二種是鹹的,也叫套環兒,形狀是圓的,火候比較小,炸得了顏色偏黃;第三種是糖餅兒,特別像後來的糖油餅,「形如圓盤,一面稍微鼓出,中間有一個小口兒,由兩層面做成,一層面加糖,一層面沒有糖,所以炸出來以後,有糖一片顏色較深,沒有糖一片顏色較淺」,小孩子們最愛吃的就是糖餅兒。

無論哪一種油炸鬼,最「正宗」的吃法,都是夾在燒餅裡,佐著杏仁茶吃,就算缺了杏仁茶,那個燒餅是萬萬不能少的。

老北京的燒餅鋪極多,據張善培先生回憶,他住過的花市羊市口一條短短的小街裡,就開設有五六家燒餅鋪。燒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芝麻醬燒餅,是用粗白面發麵,面中加上鹼、礬、鹽,每二十個或三四十個烙一爐:把麵攤開,抹上芝麻醬,灑上花椒鹽,再裹起來,分成小塊,擀成餅,刷點鹼水,沾上芝麻,先烙後烤;另外一種是馬蹄燒餅(或驢蹄燒餅),多用好白面,跟芝麻醬燒餅的一個最大區別是用吊爐烤(芝麻醬燒餅是用悶爐烤的)。蔡省吾編纂的《一歲貨聲》裡說:「其爐如四尺屋,上貼烘熱、稍小而尖者曰驢蹄。」即指此物,製造馬蹄燒餅的吊爐是長方形的,用磚砌成,下面是煤火,上面開有洞口,爐頂上帶有幾個馬蹄凹圓形的印模子。「烙制燒餅時,將已在那板上弄好的半發麵的小餅上沾上些芝麻,再刷一層油和糖水往爐頂上的模子裡一貼,小餅即成馬蹄形。」這樣的燒餅烤出來,外焦而中空,掰開來正好夾進去一個油炸鬼,吃起來噴香可口……不過不知為何,這種吊爐漸漸少見,據載,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朝陽門內南小街的一家老燒餅鋪還有吊爐,後來就幾乎完全退出歷史舞臺了。

有人或許會問,油炸鬼和油條到底是什麼關係?是一模一樣的食物?是高度相似的「兄弟」?還是互相傳承的「父子」?從筆者目前找到的史料看,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說它們根本不是一種食物,比如民俗學大師鄧雲鄉先生就持這樣一種觀點:「在幾十年前,北京是『果子、麻花、油炸鬼』三種名稱都叫,大家都懂,雖然習慣上東城西城有些差別,但並不明顯,不過北京沒有叫『油條』的,果子、油條並不是一種東西,離開北京二百四十裡的天津衛叫油條,那是筆直的一根,同上海的一樣,而北京則沒有這種東西。」張善培先生也說:「現在早點攤兒上的油條,大約是新中國成立前後由天津傳入進城的,老北京並不認可,因其粗,戲稱之『槓子』。」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兩者是一回事。比如晚清《燕市積弊》一書中就說:「北京外城管著油果子叫麻花,內城叫油炸鬼,外省有叫果子的,有叫油條的。這種吃食到處都有,每種的材料,離不開礬、鹼、鹽,每斤面有擱三錢的時候,有擱二錢五的月令,按照春秋四季,得斟酌合宜。」董寶光先生也認為「油炸鬼即當今的焦圈、油條」——可在筆者看來,焦圈和油條的差別,不比板凳和椅子的差別要小。

油炸鬼和油條的關係是一件永遠也說不清的事情,就像很多源自民間的藝術或食物一樣,粗樸中夾雜著那麼點兒混沌,恰到好處,看上去不夠精緻的東西往往更實在。白鐵錚先生在天津北門鳥兒市吃過一次豆漿油炸鬼,下筆格外有趣:「天津人做生意,處處講噱頭,若論煮豆漿的鍋和炸油鬼的鍋,都大得嚇人,鍋口直徑四尺,放在行灶上,燒焦炭、炸油條、盛豆漿的夥計,好像都有了派頭兒,從忙忙叨叨之中,露出來帥的模樣,對客人笑臉相迎,嘴裡念念叨叨,叫吃客心眼裡舒坦。」

不知道您注意到沒有,字裡行間,白老先生已經將油炸鬼和油條混為一談了。

早點要來「一套」的

正因為油炸鬼大多要夾在燒餅裡吃,所以也都搭幫著賣,叫做「一套」,有客人來了,賣家開口都是「您來幾套」?因為都是現做現賣,新鮮可口,尤其冬天,熱乎乎地吃上一套,不僅飽肚子,還能暖身子,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歡。鄧雲鄉先生就說:「北京幾十年前吃早點,一碗豆漿或一碗杏仁茶,再加一兩套燒餅麻花,吃得又飽又香,這是當年最普通、最實惠也最好吃的早點。」老北京亦有俗語:「東一夥子,西一夥子,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

在筆者的童年,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油炸鬼在北京城似乎已經完全消失了,早點的最大宗,無疑是油條和油餅。記得我家住在阜成路南一樓的時候,就在現在地鐵9號線白堆子站C口那個位置,長年有一家早點攤兒,兩口子開的,哪怕是十冬臘月,早晨五點多,還是凍手凍腳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忙活起來了:穿著斑斑油漬的衣服,支起油鍋,擺好桌臺,男的擀麵抻面往油鍋裡扔,女的拿著很長的竹夾子來回翻動,滋滋啦啦的聲音伴隨著油香一起在街上飄蕩。炸好了就把泛著金黃色光芒的一根根飽滿的大油條往旁邊一個鐵絲筐裡裝。因為附近的家家戶戶都來買,所以基本上是隨裝隨賣。還有個小夥計,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口子的孩子,負責收帳和給客人打豆漿,旁邊有個蒸爐上蒸著摞得高高的幾屜包子,可以買了坐在一張長桌上吃,也可以用塑膠袋裝著一邊走一邊吃,當晨光照亮整條街道的時候,就會發現無論是炸油條的還是買油條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放著紅光。

我那時經常晨跑,從家樓下一直跑到釣魚臺國賓館東門,跑回來的時候,就順道去那個早點攤買油條,剛炸得的油條又酥又軟,香氣和熱氣直衝腦子。後來有一陣子,北京盛傳這些賣早點的為了油條蓬鬆,都往裡面加入洗衣粉,導致我們家很長一段時間把早餐換成了麵包,後來方知這是個謠言,再去時,只見早餐攤前豎了一塊黑板,上面鬥大的字寫著「油條不加洗衣粉」,不禁暗暗感慨這些做小生意者的辛酸和不易。

後來,大約是2000年以後吧,這類街邊早餐攤似乎在一夜之間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早餐車。最近幾年,隨著各種便民工程的推進,油條油餅在很多飯館乃至洋快餐店裡重現,雖然味道和過去有了不同,但每每面對傳統食品的失而復得,我內心深處總是響起兩個字——真香。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呼延雲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老北京油炸鬼被稱為「愛國食品」?據說和嶽飛有關
    比如早餐,一是漸漸西化,牛奶麵包取代豆漿油條,成了主角;二是漸漸不便,從早晨下樓就能買到剛炸好的、新煮開的,變成要麼就提前買好食材早晨加熱,要麼就得叫外賣吃些「溫吞料理」。老一輩上了歲數的人,經常就嘮叨起來:我們小時候早晨吃的是燒餅焦圈油炸鬼,喝的是豆漿豆汁豆腐腦,你看看現在。如果忍不住問一句「油炸鬼是不是油條啊」?
  • 怎樣才算是一根合格的油條?合格的標準應該包括哪些
    油條,又叫果子、油炸鬼、油炸果,是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油條口感鬆脆、有韌勁,搭配豆漿、鹹菜,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是在油條的生產製作中,受到原料和生產工藝的影響,存在高溫煎炸、使用化學膨鬆劑、含油率過高等安全問題,迫切需要統一的標準對市場進行規範。
  • 《靈幻先生》中「油炸鬼」已成為永遠的經典片段,無法超越
    《靈幻先生》中殭屍先生系列電影中的一部,是非常經典的,主演有林正英、吳耀漢等,該部作品中,吳耀漢的演技是可圈可點的,他扮演的道長更多的是騙錢的,自身的能力是有,只是能力相對來說根本無法派上用場,這和林正英正好相反,是一個襯託的角色,而影片中最為經典的片段來自「油炸鬼」。這個「油炸鬼」看起來其實是比較恐怖的,而且還弄了個半生不熟的。
  • 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 油條老闆神回復
    原標題:今日頭條起訴今日油條 油條老闆神回復     近日,一家名為"今日油條"的快餐店被字節跳動起訴了,原因是店鋪的商標門牌、菜單設計等方面都與"今日頭條"非常相似。     據工商信息顯示,河南今日油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5月13日,註冊資本100萬元;河南燒烤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10月16日,註冊資本100萬元;鄭州市金水區今日油條早餐店為個體工商戶,核准日期為2020年6月16日,經營者為趙亞東.
  • 黑心店老闆製售「毒油條」 油條帶氨水味或有毒
    執法人員突擊檢查油條店泉州晚報社APP-泉州通7月29日訊 (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陳幼萍 實習生蔡昭禪 文/圖)為了讓油條賣相好、口感酥脆,鄭某鎮在豐澤區清源街道城口市場一帶製售油條時,加入過量的泡打粉和膨鬆劑,導致油條中的鋁含量超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2倍。
  • 油條對人體有害嗎?有害的不是油條本身,而是這種物質
    油條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吃過的,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早餐裡面都是有油條這一選項的,油條在全國都很受歡迎,不進味道好,而且製作起來也是比較方便的,就算是自己在家裡面也可以製作出很美味的油條,特別適合上班族食用。但是也有人說油條吃多了不好,那麼油條對身體到底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呢?
  • 他是《功夫》裡的油炸鬼,曾錯失《西遊記》孫悟空,娶內地第一經紀...
    功夫裡的油炸鬼,曾錯失西遊記孫悟空,將兒子培養成影帝文/一床情書&娛樂貧道近日,有網友曬出在飛機上偶遇董子健和孫怡的照片,疑曝光兩人戀情,而10月31日,董子健在微博曬出兩人的親密合照,大方承認戀情:「怎麼辦我被套牢了。」
  • 愛吃油條當心變痴呆 教你巧辨無鋁油條
    早餐有很多人會選擇吃油條,油條也是我們的傳統食物,然而你吃的油條健康嗎?油條很容易出現明礬超標的問題,那如何辨別明礬是否超標了呢?油條多含鋁元素超標傳統方法炸制油條,通常會使用明礬和鹼,明礬是油條「鋁超標」的直接原因,明礬導致的「鋁超標」會導致人體骨質疏鬆症、老年性痴呆、貧血等症,被食品監管部門稱之為「鋁害問題」。
  • 把涼油條和蔬菜一起炒,居然比熱油條還好吃,剩油條有去處了!
    剛炸起來的熱乎乎脆脆的油條肯定有很多人喜歡了,但是放涼變軟的油條其實更能吸引到我。但光吃涼油條也沒意思,試試把涼油條和蔬菜一起炒,味道居然還不錯,比熱油條還好吃!這下大家要是家裡有剩油條的,可以試試了!
  • 炸的油條發硬嚼不動?什麼原因?賣油條十多年的老師傅告訴你
    油條是中國的傳統小吃,大部分人都喜歡吃,許多時候早餐離不開它,以前每個人都在外邊吃油條,慢慢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對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但要吃的飽,還要吃的健康養分,我們都知道外邊有的賣油條的小攤,在製造油條的過程中,為了下降成本,炸出色澤金黃、外酥內軟、松泡膨大、柔韌有勁的油條,運用明礬和一些不知來路的油
  • 常州居然也有油條餈粑了?分量挺足的,十幾塊錢一個值嗎?
    常州居然也有油條餈粑了?是不是聽的有點新奇,常州開了首家。一共8種口味,鹹甜之分,價格在12元-15元之間,還算正常。 說實話一整個分量挺足的,夠2人吃,油條雖說是現炸的,但少了些韌勁,談不上酥脆,就是有點像安心油條,優點在於吃起來不油膩,蓬鬆感十足,麻餈則是軟糯能拉絲,但建議趁熱。
  • 60多歲大爺街邊賣「原諒色油條」3元一根瞬間搶光!只因加了它?
    很多人早餐都會吃油條,然後再搭配一根雞蛋、一碗豆漿或者稀粥等。大家都知道,油條一般都是金黃的顏色,可是,一位60多歲大爺在街邊賣的「原諒色油條」,你吃過嗎?只因加了它,3元一根卻能瞬間就賣光!看到這種「原諒色油條」,吃貨們是不是覺得裡面可能用了很多色素?其實,油條的綠色並不是因為什麼色素,而是在和面的時候,加進了一些蔬菜汁。比如,菠菜汁就是常用的一種蔬菜汁。我們見過的一些綠色的麵條、餃子等等,大多也都是加的蔬菜汁,這個可比什麼色素都安全健康。
  • 燒餅包油條,家鄉的早餐滋味
    ■ 毛慶明燒餅包油條,是我童年最常吃的早餐。餅是普通的芝麻燒餅,擀成薄薄的兩個巴掌大的橢圓形,刷上一層香油,一層蜂蜜水,再撒上細密的白芝麻,貼在碳爐的爐壁上烘烤得焦香四溢。油條也是普通的油條,手擀的面,切成長條,兩兩相擰,在大油鍋裡炸至酥脆。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匆匆背上書包,問母親要9分錢,6分錢買個燒餅,3分錢買根油條,剛出爐的燒餅和剛出鍋的油條都是滾燙的,拎著炸油條大筷子的老阿姨,騰出一隻手從一張碧綠的新鮮荷葉上撕下扇形一角遞給我,我隔著新鮮荷葉將燒餅包住油條捏緊,邊吃邊快步往學校走。
  • 油條「起泡劑」引發的牢獄之災
    油條,餐桌上的迷人精。 即便關於油條不健康的言論 三五不時地出現 卻絲毫沒有動搖 油條在食界舉足輕重的地位。
  • 快來一睹LOL主播油條真面目
    其中就拿比較出名的英雄聯盟來說吧,在直播平臺中,有一些主播僅僅是通過聲音跟觀眾互動,從來不露臉的,其中鬥魚上的主播油條就是這類主播。只聽其聲,未見其人,在2017年8月,主播油條不知道下了多大的決心,居然破天荒開攝像頭了,許多關注主播油條的小夥伴們紛紛表示關注。  許多油條的女粉絲表示,油條的聲音很好聽,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看他玩遊戲就是一種享受。
  • 人人只知他是《功夫》油炸鬼,卻不知他是《大上海1937》小刀楊藩
    不過讓其迎來事業第二春的是星爺,2004年參演《功夫》,出演豬籠寨三大高手中的油炸鬼,拍馬屁的功夫一流,送包租公油條,和包租婆說good morning。除了拍馬屁之外,一個擀麵杖讓他舞的虎虎生威,五郎八卦棍的名頭的不是白給的。只不過此時的董志華已經凸顯髮際線,曾經帥氣瀟灑的小刀楊藩正在漸漸消失。
  • 玉米油條配烤西紅柿和酸橙蒜泥蛋黃醬
    為了方便起見,您可以預先製作西紅柿和油條,然後重新加熱即可食用。在烤箱或烤麵包機烤箱中重新加熱油條,可以防止油條弄溼。將麵糊按湯匙倒入鍋中,製成6條油條;煮2分鐘或直到頂部被氣泡覆蓋並且邊緣呈金色。小心地將油條翻過來;煮2分鐘或直到金黃。剩餘的1/2茶匙油和麵糊重複上述步驟。第5步結合蛋黃醬,果汁,大蒜和水。將1個油條放在4個板上。頂部各加1個番茄一半和1/2杯芝麻菜。用剩餘的油條,番茄一半和芝麻菜重複各層,以油條結尾。每份上端加1片義大利燻火腿切片;淋上4茶匙蒜泥蛋黃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