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常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大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在市行政中心龍城大廳勝利閉幕。大會以電子表決的方式,票決產生了 2021年常州市民生實事項目。下午四點,常州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10件民生實事項目的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
(一)提升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
有3個分項目:
一是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主要是:常州市疾控中心檢驗檢測大樓、市二院陽湖院區二期、市兒童醫院遷建、市七院二期病房大樓、鐘樓區公共衛生中心等項目完成主體封頂。加快建設市婦幼保健院公共衛生中心。新增10個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
二是推進智慧醫療建設。13家三級醫院全部建成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常州市「一站式」智慧健康服務體系,提供統一預約掛號、智能導診、在線支付、檢驗檢查報告查詢、電子健康卡、健康檔案調閱等服務。
三是提升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水平。建成投運標準化「德康驛站」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站點13個,服務精神障礙患者3000人。
(二)教育惠民工程
主要是兩個方面:
一是增加教育資源供給。實施新建、改擴建學校重點建設項目57個,竣工24個,其中幼兒園12個、小學6個、初中4個、高中2個;增加學位16500個,其中幼兒園6030個、小學7020個、初中2250個、高中1200個。
二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造提升60所義務教育學校教室照明;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測,為全市中小學學生建立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創建省健康促進學校60所。
(三)優化養老服務
重點放在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水平上。常州是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常州將為12萬名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對2220戶困難老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為3000人提供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服務;提升改造33家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
(四)交通暢行提升工程
有3個分項目:
一是優化交通組織,提高通行效率。重點是深化中心城區學校、醫院等堵點治理,在14條主、次幹道實施「路長制」。「學生專車」乘坐率提升15%。中心城區信號燈路口聯網控制率達95%,50個主要路口交通信號自適應控制,40%主幹道「綠波」控制。
二是加強公共停車設施建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8萬個。在4個商業區、9個住宅小區周邊道路增設夜間限時停車泊位780個。公共停車泊位接入「智慧停車平臺」總數達10萬個。
三是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建設農路50公裡,改造農危橋14座。
(五)促進就業穩定增長
就業是民生之本。常州將全力以赴保就業、穩就業、促創業。全市將採集、開發就業崗位35萬個,城鎮新增就業9萬人,新增參保大學生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5萬人,城鄉「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支持大學生創業2000人,開展職業技能補貼培訓12萬人次。
(六)生態綠城建設
這是常州多年打造的民生品牌。今年有兩個方面的工作內容:
一是繼續實施生態綠城建設「六大工程」。推進沿長江生態復綠、延陵東路兩側綠地、龍遊河生態綠道等一批生態項目,實現增核2000畝、擴綠1000畝、連網20公裡。
二是建設「五好河道」、「小微水體河長制示範村(社區)」。重點建設「五好河道」15條,「小微水體河長制示範村(社區)」20個。完成200個問題小微水體整治,2000個小微水體納入長效管護體系。
(七)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和棚戶區改造
今年常州將實施81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內容包括小區配套基礎設施、建築物外牆及停車設施、適老設施等。同時,繼續推進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新開工17000套,基本建成10300套。另外,去年啟動實施的中心城區28.2萬平方米「大板房」整治項目,今年要實現異地置換房項目主體結構封頂。
(八)軌道交通2號線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
今年要完成軌道交通2號線15個站點周邊地區和部分站點間道路沿線的綜合整治,使沿線面貌煥然一新。整治內容包括:站點周邊道路、市政管線、景觀照明等基礎設施提升,口袋公園、綠化景觀改造升級,臨街建(構)築物外立面出新等。另外,結合軌道交通2號線開通,同步優化公交線網,確保沿線各站點300米內公交線路、公共自行車銜接率達100%。
(九)文旅惠民工程
主要有3個分項目:
一是老城廂文旅提升。完成「常州三傑」紀念館整體提升工程並對外開放。完成意園修復工程。完成常州盛宣懷故居(本體)保護修繕工程,對外開放。
二是新建15家「秋白書苑」。
三是舉辦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包括舉辦精品文博藝術展覽50場次,組織專業文藝院團惠民演出60場,到農村地區送戲1000場、送電影8000場、送書50000冊,等等。
(十)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今年常州開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重點是: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改擴建公廁185座。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確保實施治理的規劃發展村達到95%以上,設施運行率達95%以上。實施「四清一治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實現村組全覆蓋。深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530個,省級「五有」標準廢舊農膜回收網點16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疏浚農村河道160萬立方米。
通訊員 王鵬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斌
校對 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