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無錫醫院與上海仁濟醫院共建

2020-12-03 無錫發布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又傳重磅消息!

今天

無錫高新區

SK無錫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共建SK醫院項目籤約儀式舉行

項目將普惠無錫百姓

更好滿足群眾就醫需求

SK海力士醫院

SK無錫醫院建設項目是SK海力士全額投資,並被列為2019年江蘇省重點項目,同年10月獲得土地,2020年3月獲得江蘇省衛健委批准的醫療機構建設許可。

本項目共分3期建設

其中具有三級綜合醫院規模的

1期醫院

及IRCAD醫學教育中心

將於2021年上半年動工

計劃2023年完工並開業

SK海力士醫院是SK集團決定在無錫投資建設的具有地標性的、高水準的國際三級醫院。項目總投資38億人民幣,項目一期將設置床位700張。項目將建成一個研發、培養人才一體的醫療綜合體,並設立特色醫療專區以及癌症治療、康復中心、月子中心等功能設施,引進最先進的治療裝備,發揮其優勢,引領高精尖醫療水平,為無錫新吳區及周邊地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同時承擔急難危重疾病的診治任務,引領當地醫療技術發展,成為醫療服務水平一流的區域醫療中心。

項目將聯合國內高等院校,深化產學研合作,培養優秀醫療人才,同時將利用SK集團在國際的影響力和資金實力儲備優秀的國際醫療人才。目前,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正在開展施工圖設計,預計年底前完成最終設計。

IRCAD公司是法國擁有全球尖端手術研究、培訓設施的非營利性機構。IRCAD在腹腔鏡手術及微創手術領域與逆行創新研究及教育方面,每年有90多個國家的4000多名醫療團隊訪問中心並接受培訓。目前該中心擁有24萬名專業醫療會員,形成全球最大外科醫生交流平臺。

SK集團為了與中國國內的醫學院、醫療機構等在核心臨床醫療水平的共同發展,在無錫建立IRCAD中心,地點選在SK無錫醫院選址內。IRCAD在無錫的項目建設,將能夠讓國內優秀的醫療團隊不出國門,與全球800多個頂尖的醫療團隊進行交流、技術共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附屬仁濟醫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成立於1844年,擁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是上海開埠後第一家西醫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在傳承與弘揚「仁術濟世」精神的同時,仁濟醫院不斷創新與超越。在新近出爐的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上,仁濟醫院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15名,較2018年上升5位。在專科綜合排行榜上,仁濟醫院消化科排名全國第一,風溼科、過敏科、麻醉科、泌尿科、生殖醫學科均位列全國前10、上海第一。

此次合作建設

具有地標性、高水準的國際三級醫院

可謂是珠聯璧合

可以有效匯聚韓國、上海的

優質醫療資源

較好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來源:無錫日報、無錫觀察、江南晚報、無錫新傳媒

編輯:無錫發布工作室

相關焦點

  • 上海仁濟醫院與聯影共建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新聞—科學網
    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由兩家牽頭,共建「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這也是全國首家與聯影合作的「產學研醫」為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以及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敏等人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主持籤約儀式。
  • 曙光中標上海仁濟醫院!為基因測序平臺提供有力IT支撐
    近日,曙光中標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為其搭建的心內科基因測序平臺提供IT支撐。曙光提供的存儲解決方案,有效解決了基因測序過程中存儲容量、性能和成本等問題,有力支持醫院實現高精度的測序數據分析。仁濟醫院是上海開埠後第一所西醫醫院,也是一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 為更好落實分級診療模式,上海仁濟醫院將關閉普內科門診
    2018年3月31日下午5點門診結束後,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將關閉普內科門診。近日,該院貼出了上述通知。據醫院門診辦公室方面介紹,這一決定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分級診療模式,讓一些常見病、慢性病診療下沉到社區。關閉了「普內科」門診是否就意味著普通門診都關閉了?
  • 上海仁濟醫院發表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癌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袁蕙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科濟生物」)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
  •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中新社上海
    >   中新網上海新聞
  • 仁濟醫院成滬第三家造血幹細胞採集移植中心
    圖說:史女士在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 院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
  • 仁濟醫院:「開每一刀都應該是藝術品」
    三甲醫院應該承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為大眾健康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保駕護航?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據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2015年數據,仁濟醫院開展三四級手術總量共22843例,位列全市第一;在14種嚴重危害市民健康及生命的惡性腫瘤中,有5大腫瘤的收治患者數列全市前三,其餘9種也均進入前五名。
  • 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
    2020年1月14日,復旦大學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籤署協議,雙方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臨床技術研發中心),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掛牌成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與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黨委書記王興鵬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共建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協議書》,並與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陳建平董事長共同為「復旦大學附屬質子重離子醫院」揭牌。
  • 仁濟醫院完成浦東首例
    仁濟醫院血液科今年6月獲準成為浦東新區唯一一所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捐獻採集移植中心昨日,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在此完成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
  • 202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王理偉-博士後招聘通知
    《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評價(腫瘤學)》,綜合性醫院中列第5位。已建立12個腫瘤MDT,在全國率先成立MDT專家委員會,完善集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一體化服務平臺,構建的腫瘤全程管理體系,其中泌尿、消化、婦科腫瘤為優勢學科。建立了上海的腫瘤日間化療中心。
  • 仁濟醫院發表全球首個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成果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用於腫瘤早期發現診斷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上海仁濟醫院研究新突破:六個月50%高病死率的間質性肺炎有望改善...
    通訊員  袁蕙芸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7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副主任、南院執行主任葉霜團隊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在線發表了研究成果。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世界頂級醫學專家入職仁濟醫院
    本報訊 (記者 施捷 通訊員王昊寧 袁蕙芸)昨天下午,美國生殖醫學會副主席蒂文·羅伯特·林德埃姆教授入職儀式在仁濟醫院舉行
  • 情定最美瞬間 仁濟醫院今天(1日)為十位援鄂醫療隊員舉辦集體婚禮
    央廣網上海5月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莫佳瑜 袁蕙芸)2月19日,仁濟醫院156名醫療隊員義無反顧地選擇逆行——馳援武漢。當愛情遇到疫情時,出徵中的十一位準新人毅然決定或取消婚禮儀式、或推遲原定的婚期,報名去抗疫前線。
  • 成立全國首個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仁濟、聯影探索「產學研醫...
    圖說:全景動態PET-CT 葉佳琪 攝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由仁濟醫院與聯影牽頭,共建「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指出,生物醫藥產業是上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的成立將積極推動企業與醫院在「產學研醫」的全面合作,為上海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做出貢獻。
  • 血壓飆升,原來七旬老漢後腹膜長了這個瘤,仁濟醫院膽胰外科和內...
    央廣網上海1月15日消息(記者楊靜)顧伯伯今年70多了,長期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服用多種藥物,血壓血糖均控制較差,收縮壓最高曾到300毫米汞柱(mmHg,正常值為140 mmHg以下)。 最近,顧伯伯因腦梗住院,CT檢查發現後腹膜有個較大團塊,最長直徑約7釐米。
  •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圖說:uEXPLORER 探索者 院方供圖(下同)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 探索者在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
  • 三年前開始反覆低鉀危及生命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
    圖說: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成功解除「頑疾」 醫院供圖(下同)老何(化名)有多年的高血壓病史,三年前突然出現右手持物不穩的現象,當時查電解質發現血鉀值僅為1.8mmol/L(正常值為3.5-5.5mmol/L),已是危急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