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圖說:uEXPLORER 探索者 院方供圖(下同)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 探索者在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
-
仁濟醫院成滬第三家造血幹細胞採集移植中心
圖說:史女士在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 院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
-
SK無錫醫院與上海仁濟醫院共建
今天無錫高新區SK無錫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本項目共分3期建設其中具有三級綜合醫院規模的1期醫院及IRCAD醫學教育中心將於2021年上半年動工計劃2023年完工並開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成立於1844年,擁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是上海開埠後第一家西醫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在傳承與弘揚「仁術濟世」精神的同時,仁濟醫院不斷創新與超越。在新近出爐的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上,仁濟醫院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15名,較2018年上升5位。
-
數字淑女「小新」將發回報導 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報導組迎來新成員
「小新」與記者曹剛對話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即日起,由商湯科技打造的數字人成為新民晚報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進博會報導組的一員,這也是商湯科技數字人首次運用於媒體行業。「加入新民晚報報導組,你承擔了哪些任務呢?」「你最關心論壇哪些環節呢?」「去年莫比烏斯論壇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年還有嗎?」「普通民眾能觀看論壇嗎?」面對大家的提問,數字人「小新」並不怯場,對答如流。
-
隨訪78個月,仁濟醫院完成世界首個間質性肺病風險預測模型
日前,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胸》(CHEST)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鮑春德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肌病性皮肌炎相關間質性肺疾病的死亡風險預測模型(FLAIR模型)。【來源:新民晚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上海仁濟醫院與聯影共建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新聞—科學網
這也是全國首家與聯影合作的「產學研醫」為一體的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王興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以及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敏等人共同出席了籤約儀式。仁濟醫院副院長夏強主持籤約儀式。
-
仁濟醫院團隊揭示紅斑狼瘡遺傳暗物質的生物學功能,為特異性免疫...
1月8日,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病學研究所沈南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性紅斑狼瘡非編碼遺傳位點控制免疫細胞特異性增強子的表觀修飾調控疾病關鍵microRNA表達》(SLE non-coding Genetic
-
三年前開始反覆低鉀危及生命 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
圖說:仁濟醫院腎上腺多學科團隊微創手術成功解除「頑疾」 醫院供圖(下同)老何(化名)有多年的高血壓病史,三年前突然出現右手持物不穩的現象,當時查電解質發現血鉀值僅為1.8mmol/L(正常值為3.5-5.5mmol/L),已是危急值水平。
-
仁濟醫院發表全球首個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成果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上海專家最新成果有望阻斷母親基因功能...
來源/醫院供圖新民晚報報導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當基因功能發生變化(被稱為卵母細胞甲基化異常),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發表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今後,此類「娘胎裡帶來的」罕見病有望被阻斷。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卵子不僅攜帶了遺傳信息,而且攜帶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包括DNA甲基化),這對於下一代個體的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
-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速讀長三角 | 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
上海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預計明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7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鄢和新、翟博、俞衛鋒教授團隊等與上海賽立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國際頂級轉化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合作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生物人工肝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該項技術用於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
-
為更好落實分級診療模式,上海仁濟醫院將關閉普內科門診
仁濟醫院副院長王育表示,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三級醫院重點發揮在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複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
-
新民晚報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滬舉行
12月4日,由新民晚報國際部、深海區工作室承辦的新民晚報社2020年度環球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京滬兩地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圍繞「疫情下的世界與我們」,就當下備受關注的國際熱點事件、議題,以及未來世界格局走向等展開熱烈討論。
-
202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王理偉-博士後招聘通知
一、腫瘤科介紹腫瘤學科是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教委腫瘤學重點學科。《2018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評價(腫瘤學)》,綜合性醫院中列第5位。已建立12個腫瘤MDT,在全國率先成立MDT專家委員會,完善集腫瘤預防、診斷、治療及康復一體化服務平臺,構建的腫瘤全程管理體系,其中泌尿、消化、婦科腫瘤為優勢學科。
-
上海交大醫學院線上培訓傳播抗疫護理「中國經驗」
圖說:抗疫護理創新防護用品捐贈予特多醫護工作者 來源/主辦方供圖昨天深夜,一場特殊的防疫培訓在「雲端」進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特多衛生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護理學院承辦的「中國上海-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護理專項視頻培訓會上,上海的抗疫專家將一線經驗分享給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的醫護人員
-
成立全國首個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仁濟、聯影探索「產學研醫...
圖說:全景動態PET-CT 葉佳琪 攝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與聯影醫療技術集團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由仁濟醫院與聯影牽頭,共建「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仁濟-聯影分子影像研發中心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領銜,將與仁濟醫院核醫學科、放射科聯合組成尖端研發團隊,圍繞腫瘤精準診療、藥代動力學研究、靶向藥物臨床評估等領域開展深入的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
-
「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中新社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1日電(記者 陳靜)仁濟醫院
-
上海才是中國醫療中心城市,上海交大一周內連發3篇頂級醫學論文
,國際化的城市建設,有利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走在世界頂尖醫學的最前沿,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接連發表3篇影響因子高達71的頂級醫學論文,充分顯示出上海交通大學強大的前沿基礎醫學科研能力!
-
用於腫瘤早期發現診斷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