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第4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和第3位的腫瘤致死原因,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早期肝癌5年存活率50-60%,晚期肝癌中位生存期1年。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研究成果聚焦CAR-T細胞治療的安全性研究,是全球首個靶向GPC3基因的CAR- T細胞治療肝細胞癌的臨床試驗報告。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施東華博士和史搖平博士為第一作者,李宗海教授和腫瘤介入科翟博教授為通訊作者。
圖說:醫生與患者溝通 來源/醫院供圖
有一名接受CAR-T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無瘤健康生存近5年,定期複查體內均未發現活性病灶,腫瘤標誌物指標正常,這位患者2015年7月正式入組相關CAR-T細胞治療。翟博認為,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可能失去外科手術機會。儘管局部消融、肝動脈栓塞化療等介入治療為失去手術機會的肝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癒可能,但是晚期肝癌患者復發和轉移率高,必須不斷研發更多高效、低毒的全身治療手段。
近年來,CAR-T細胞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免疫治療方法成為全球腫瘤治療研究的重點和熱點。CAR-T中文名叫做「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淋巴細胞」,簡單說,T淋巴細胞具有免疫活性,好比人體內的軍隊,是殺滅腫瘤細胞的主力軍。CAR是一種分子修飾物,其裝備了能特異識別腫瘤細胞的導航系統和參與免疫反應的其他分子等武器,能帶著T淋巴細胞精準識別、消滅表達某種基因的腫瘤細胞,同時又不損害人體正常細胞。
2015年,由翟博教授牽頭,上海科濟生物公司與仁濟醫院合作,在全球率先開展了以GPC3為靶點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HCC的臨床試驗,治療了13例GPC3表達陽性的晚期HCC患者,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獲得了令人期待的結果。
翟博指出,該研究還有很多需要完善之處,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但這畢竟為CAR-T細胞治療肝細胞癌等各種實體瘤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也表明CAR-T細胞的確有可能給部分肝癌患者帶來長期獲益。
據李宗海介紹,GPC3是一種癌胚抗原,參與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凋亡。正常組織中幾乎未見表達,但在70%-80%的HCC中表達。GPC3因其腫瘤特異性,被認為是極有前景的腫瘤免疫治療靶標。李宗海表示:「這是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的臨床研究,特別感謝所有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沒有他們的勇敢嘗試,這些原創性產品是不可能推進的。」
通訊員 袁蕙芸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