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下午5點門診結束後,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以下簡稱「仁濟醫院」)將關閉普內科門診。
近日,該院貼出了上述通知。據醫院門診辦公室方面介紹,這一決定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分級診療模式,讓一些常見病、慢性病診療下沉到社區。
關閉了「普內科」門診是否就意味著普通門診都關閉了?
院方相關人士表示,普內科並非普通門診的意思,是單獨一個科室。醫院內科各個科室也同時開設了普通門診,覆蓋了當前來普內科就診的患者病種。關閉了普內科門診後,患者仍然可以前往各個普通門診的專科就診,在門診掛號費、診療費方面與此前並無差別,但診斷則更為專業、精細化。
仁濟醫院關於「關閉普內科門診」的通知。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圖
旨在推進分級診療模式
3月16日,仁濟醫院公開證實了關閉普內科門診這一消息。
院方相關人士表示,普內科關閉並非意味著普通門診關閉,僅僅只是一個科室關閉,同時也意味著一種就診理念的改變,在不少病人眼中,會將普內科理解為全科門診,「就是什麼病都可以在這裡看,如胃痛、感冒咳嗽、高血壓等等,但其中這樣一來讓三級醫院人滿為患,而社區醫院、基層醫院卻病人越來越少,三級醫院的醫護人員、病人就診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這種就診理念並不符合當前國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方向。」仁濟醫院副院長王育表示,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三級醫院重點發揮在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複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
王育指出,目前仁濟醫院一年門急診量430萬人次,其中,普內科一年門診量在10萬人次,當前主要接診的病種為高血壓、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支氣管炎、高脂血症、胃炎、冠心病、肺部感染等常見疾病、慢性病。「其中大多數疾病可以在社區醫院、二級醫院得到首診,隨後來三級醫院專科門診進行進一步診斷治療,這樣更便於病人得到確切、精細化的診療。」
而對於普內科門診關閉後,如何解決普內科門診的老百姓看病問題?對此,王育指出,醫院內科各個科室同時開設了普通門診,涵蓋消化科、心內科、呼吸科、風溼病科、腎臟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血液科、感染科等科室,覆蓋了當前來普內科就診的患者病種。
王育同時透露,仁濟醫院目前為四個院區,東院、西院、北院和南院,本次關閉僅涉及仁濟東院和西院,分別位於浦東新區東方路和黃浦區山東中路。其中位於閔行區浦江鎮的南院為上海市政府新建的四家郊區三甲綜合性醫院之一,為獨立法人單位,考慮到郊區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南院暫時保留普內科門診。位於浦東新區靈山路的仁濟北院為生殖專科醫院,不涉及。
將統籌協調有序安排接診
院方透露,普內科門診關閉後,為了保障醫療秩序平穩有序,滿足患者合理的就醫需求,醫院制訂了相應的患者分流過渡方案。根據各病種就診情況,醫院已通過大內科統籌協調,4月1日起加強各內科專科門診的醫療力量安排,做好部分有就醫需求的患者,至內科相應專科內科就診的準備。
院方還透露,醫院將做好患者的宣傳告知工作,分流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二級醫院就診。
王育表示,仁濟醫院目前已經與浦東新區及區外多家二級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籤訂了分級診療合作協議。如楊思醫院、安達醫院、長航醫院、新起點康復醫院等二級醫院。其中,楊思醫院接收部分在仁濟醫院經過治療且病情穩定,需住院觀察的心內科、急診內科患者;安達醫院與仁濟醫院在日間化療方面籤訂了合作協議;長航醫院則是接受仁濟醫院腎移植術後病人的後續治療;對於在仁濟醫院住院治療神經系統和骨科系統的病人,新起點康復醫院可以提供連續的醫療康復護理。仁濟醫院派遣專科醫師和護理人員至上述醫院定期查房並審核相關醫囑,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與此同時,仁濟醫院也與北蔡、濰坊、塘橋等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籤約。其中,北蔡醫院與仁濟醫院開展了腦血管病和認知障礙患者的相互轉診以及卒中高危人群的篩查合作,仁濟醫院內分泌科也與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轉診合作。
大醫院今後將會以看疑難雜症為主
在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大潮中,近年來,全國各地三級醫院相繼傳出取消普內科、關閉或減少普通門診的消息。仁濟醫院也並非上海首家取消普內科門診的科室。
在2015年底公布的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醫改方面明確指出,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落實「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模式的具體要求,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了「三級醫院重點發揮在醫學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複診和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的醫療資源配置機制。
早在2015年7月,上海市政協召開的會議上就傳出消息:未來上海三級醫院和專科醫院擬不設門診,只接受疑難雜症病人和住院病人。
此前,貴州省人民醫院關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通知中指出,醫院將限制日常門診量,逐步增加專家門診,取消副主任醫師以下普通門診,取消便民門診,提高門診質量,以符合三甲綜合醫院功能定位;東莞市政府也曾印發了《東莞市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和發展工作方案》,方案明確,在門診業務上,三級醫院和鎮街醫院要逐步壓縮和關停普通門診,原則上僅保留專科(專家)門診。
上海市衛計委方面就曾指出,大醫院的發展趨勢今後將會以看疑難雜症為主,而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則將承擔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並依據病情變化,由社區醫生及時向大醫院轉診,家庭醫生也將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