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長三角 | 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

2021-01-09 健康界

上海

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預計明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7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鄢和新、翟博、俞衛鋒教授團隊等與上海賽立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國際頂級轉化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合作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生物人工肝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該項技術用於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生物人工肝(BAL)的關鍵技術瓶頸突破,有望為肝衰竭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法和解決方案。(新民晚報)

仁濟醫院實現醫療電子票據全覆蓋

作為上海醫療電子票據首批試點單位之一,仁濟醫院成為全市首家全面啟用住院、門診、網際網路三類醫療電子票據的公立醫院,實現醫療電子票據全覆蓋。為進一步提高醫療收費票據使用便捷度,實現便民利民服務,強化醫療收入監督管理,有效防範虛假票據,根據財政部要求,上海市財政局、衛健委、醫療保障局在本市開展醫療收費電子票據試點工作。(文匯網)

AI向善:面對疫情,人工智慧顯示了「智慧擔當」

近日,跨越時空AI雲端峰會開幕,關於這次疫情防控,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上海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入應用到疫情態勢研判、傳播路徑分析、精準防控、有效治療及後續治理等各個環節。通過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科學決策依據,提高接診問診和診斷效率,加強遠程和在線技術服務、機器人智能作業等,為戰勝疫情提供堅實支撐。(解放日報)

AI助力治療靜脈血栓 滬第十人民醫院發布VTE防治管一體化模式

在2020年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之際,作為全國VTE防治中心「優秀單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正式發布「基於AI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一體化系統」,向全社會分享VTE防治的十院經驗。

醫院依據各學科特點和服務能力,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查找VTE的「高危因素」、早期診治方法,提高醫院的整體VTE防治水平,從而有效降低了醫院內VTE的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和過去人工相比,醫院的VTE風險評估比率提升了83%,風險評估時間縮減87%,系統每周平均可為全體醫護人員節省600小時工作時間。(新民晚報)

上海科研團隊牽頭的這項成果登上《細胞》!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了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繪製工作。該工作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研究員團隊牽頭的中國科學家團隊所完成,首次大規模、系統性構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圖和分子亞型特徵,為肺腺癌的精準醫療提供了重要資源和線索。(瀟湘晨報)

江蘇

高齡不是手術禁區 百歲老人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領銜的醫學博士團隊為一位百歲老人完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到一個小時完成,術後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動。近年來,南京市第一醫院王黎明教授團隊已先後為多位百歲的老人順利實施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療效良好。據王黎明介紹,為百歲老人實施手術,雖然有很大的風險,但不進行手術治療,則需長期臥床,相關併發症也大大增加。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事實上不少高齡病人可以耐受手術。(中國江蘇網)

嚴格落實高考醫療保障 南京同仁醫院為考生織就安全防護網

為保障高考的順利進行,7月7日-9日,南京同仁醫院在南師大附中江寧分校、臨江高級中學兩個考點設置醫療服務點,為考生、考務人員及家長做好醫療保障服務。

據悉,為保障此次高考順利進行,南京同仁醫院在每個服務點均配備了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及一名急救車駕駛員,急救車提前做好車輛保養維護,配備防暑降溫藥品、外傷包等醫療用品及相應的急救設備,車輛、設備、藥品每日檢查及時補充更新,為需要幫助的考生提供服務。(中國江蘇網)

東南大學中大醫院啟動2020「愛耳公益行動」

近日,東南大學中大醫院啟動第13屆「愛耳公益行動」,在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今年將有20名家庭貧困的耳缺損患者接受免費的耳再造手術。目前來自福建、安徽、江蘇地區的10名幸運兒,成為今年「愛耳公益行動」首批免費手術患者。專家指出,中大醫院第13屆「愛耳公益行動」活動仍在繼續,還有10個名額,名額滿了即止。(南京晨報)

蘇州試行醫保信用等級評價 連續兩年評差解除定點協議

蘇州將推行醫保信用分級分類差異化管理,引導定點門診部、診所、零售藥店依法誠信從業。《蘇州市定點門診部、診所醫療保障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蘇州市定點零售藥店醫療保障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已正式出臺,即將於8月15日起實施。據悉,首批實施範圍為蘇州市區(姑蘇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吳中區、相城區)區域內的定點門診部、診所、零售藥店。根據市級統籌進度,逐步擴展至蘇州市所有行政區域。(蘇州日報)

無錫市與南京醫科大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7月8日,市政府與南京醫科大學籤署合作框架協議,開啟雙方深化戰略合作新篇章。市委書記黃欽、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長青分別講話,市長杜小剛、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代表市校雙方籤署協議。副市長劉霞主持,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徐珊、丁強出席籤約儀式。(無錫要聞)

浙江

首批17家綜合醫院通過浙江省第四周期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

根據《浙江省醫院評審辦法》、《浙江省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2019版)》,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組織省醫院評審委員會評審認定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寧波市第一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溫州市人民醫院、湖州市中心醫院、嘉興市第一醫院、嘉興市第二醫院、紹興市人民醫院、金華市中心醫院、東陽市人民醫院、衢州市人民醫院、浙江省台州醫院、麗水市中心醫院共17家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健康浙江)

浙大團隊給抗癌藥物穿「護甲」可直達病灶,殺死癌細胞

近日,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偉林教授團隊和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毛崢偉教授團隊,首次將具有類葡萄糖氧化酶作用的超小金納米粒子(Au NPs)原位結合在金屬有機框架(MOF)上,以用於級聯的化動力/飢餓治療,有效解決了單純化動力治療效果不佳的難題,大大提高了對肝癌的治療效果,為先進納米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成果近期於國際知名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影響因子15.84)刊登,該論文通訊作者為浙大二院王偉林教授、嚴盛教授和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毛崢偉教授,第一作者為浙大二院肝膽胰外科丁元博士。(文匯網)

那曲首個醫療教育培訓基地「寧波造」

昨天下午,西藏那曲比如縣醫療教育培訓基地落成儀式在比如縣人民醫院舉行。該基地是那曲首個醫療教育培訓基地,也是第九批寧波援藏工作組實施的「健康比如3.0」行動主要援助項目之一,由寧波援藏工作組募集計劃外援藏資金380萬元投資建成,核心區建築面積847.24平方米,將在比如縣夏曲鎮、白嘎鄉、達塘鄉設立3個分中心。(中國寧波網)

浙江省:全力推進 「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深化醫改

7月7日,浙江省衛健委官網公布浙醫改聯席辦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醫聯動」「六醫統籌」工作的通知》,明確浙江省2020-2022年「三醫聯動」、「六醫統籌」的七大方面36條工作任務。(浙江省衛健委官網)

安徽

安醫大四附院上線網際網路醫院 7月在線複診免掛號費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網際網路醫院」重磅上線,廣大市民群眾無需舟車勞頓來院,足不出戶在家即可與該院醫生面對面,享受便利醫療服務。

據了解,安醫大四附院網際網路醫院門診目前開設心血管內科、內分泌與代謝病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等四個科室,後期將逐步擴大。考慮疾病變化可能,為保障患者安全,該院在線看診,目前僅支持在醫院現場就診過的一些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的在線複診諮詢服務。建議長時間未到醫院面診過的患者及時面診。(安徽健康網)

東至縣衛生健康委迅速做好災後疾病防控工作

近日,池州東至縣連日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全縣各鄉鎮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為做好受災地區醫療救治和疾病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該縣衛生健康委踐行「奉人民為上、視群眾為友、與健康同行」的健康服務理念,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緊急行動,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成立救災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全縣衛生健康系統黨員幹部和衛生應急專業人員組建了1個物資保障小組、1個綜合信息小組、1個血吸蟲防控小組和3個防控指導小組。(中安健康網)

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談判品種在蕪擴圍實施

近日,安徽省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談判品種在蕪湖市擴圍實施。與談判藥的情況類似,也將帶來大幅的降價,為患者減負。該批耗材包括2個大類,骨科脊柱類材料86個品種,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眼科人工晶體類8個品種,總體平均降價20.5%。這項惠民政策在我市落地後,將有效降低患者負擔,按2019年全市骨科脊柱類和人工晶體類產品採購額測算,執行後兩類產品年節約資金分別為440萬元和70萬元。(大江晚報)

「智醫助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

近日,「省衛生健康委2020年工作打算」發布,將圍繞加強衛生健康行業黨的建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健康脫貧、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加快補齊醫療衛生服務短板等多方面做好工作,全力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安徽建設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安徽省衛健委官網)

泗縣多措並舉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7月10日,宿州泗縣多措並舉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發揮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作用;二是建立中醫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綜合防治網絡和工作機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秩序;三是由縣中醫院牽頭,根據各鄉鎮衛生院實際情況,逐步推進、重點幫扶,建設「中醫館」、「國醫堂;四是打造中醫藥技術示範村衛生室;五是由縣中醫院負責,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及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加強對基層進修人員中醫學科的培養。(安徽衛健委)

相關焦點

  • 中國專利輸出美國 生物人工肝技術讓國際同行折服
    接洽、談判、協商、握手……經過一年多的時間,雙方在不久前終於籤訂了生物人工肝相關專利的轉讓協議,也成為了中國內地醫療機構向國際頂級醫學機構梅奧醫學中心(以下簡稱梅奧)輸出的首批專利。「這也是我們首次接觸科研成果的國際轉化。」近日,主研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教授包驥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未來梅奧中心因這兩項專利在國際市場獲得的收益,我們能夠獲得其中的20%。」
  • 上海研究這一名貴藥材60年,現在全國70%產區都用上了「上海成果」
    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介紹說,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發起成立長三角鄉村振興研究院和長三角鄉村振興聯合服務團,充分發揮「三省一市」農業科技優勢,整合長三角地區農業優質創新資源,響應鄉村振興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兩大國家戰略。豐收節裡,主題為「長三角農業科技成果推介」就介紹了上海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提供技術支撐。 科技興農價值何在?
  • 高水平科技供給握指成拳 長三角院士專家齊聚浙江
    從省域產業來看,上海為長三角區域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的中心,形成了浦東張江—周康等為核心的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基地;江蘇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成長性最好、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已形成蘇州、南京、泰州、連雲港等一批生物醫藥產業研發及生產基地;浙江形成了杭州、寧波為核心的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生產與研發聚集區;安徽形成了以合肥為核心的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產業生產基地。
  • 上海師大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該研究院由上海師範大學與浙江、江蘇、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四所農科院共建,共同開展現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副院長參加揭牌儀式。 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表示,該研究院的成立將對三省一市農業研究的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人才聯合培養、資源優化共享、學科聯合培強、國際開放合作、成果互惠共通、鄉村振興示範等領域都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希望各單位以此為契機,建成長三角農業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協同創新基地與優秀農業人才培養基地。」陸崢嶸說道。
  • 國家藥品、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年內運營,生物醫藥產業加速集聚上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邱愛荃報導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又傳來好消息。國家藥品審評和國家醫療器械審評長三角分中心將落戶上海,預計今年底前啟動運營。這是記者從28日舉行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大會上獲得的消息。
  • 助力鄉村振興 滬高校與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
    11月27日電 (記者 許婧)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吳平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27日在滬共同為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揭牌。  研究院成立後,將以國家糧食安全以及都市農業發展需求為目標,綜合利用分子遺傳學、整合組學、合成生物學、基因編輯技術等最新技術手段,重點攻關作物種質創新、園藝植物遺傳改良、農業生物技術與工程、食品安全與營養等領域,一方面圍繞主要糧食作物、蔬菜作物、園藝作物等開展種質創新應用基礎研究,培育高附加值農作物、蔬菜、花卉新品種;另一方面積極開展新優種質資源質量評價、轉化與推廣工作,開發都市綠化植物配置
  • 長三角教育一體化來了!浙江省與上海交大啟動共建海洋應用技術研究院
    6月1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面戰略合作籤約,在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基礎上,充分整合發揮浙江省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助力海洋強國建設。長三角地區擁有我國近五分之一的大陸海岸線,同時匯聚了一大批國內頂尖的涉海科研力量,是海洋強國建設進程中舉足輕重的戰略支點。而上海交通大學則是長三角地區涉海科研力量的代表之一,學校的海洋相關學科有著悠久的研究歷史,在海洋工程、海洋戰略、物理/生態海洋、化學海洋、氣候變化、海洋技術、海洋生物、海洋運輸等領域都有不俗的研究實力。
  • 「健康長三角:回顧•展望•開局」——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
    ·展望·開局」——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年度論壇在滬召開。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健康長三角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震院士出席論壇並致辭,上海市衛健委副主任趙丹丹作線上致辭。來自國家衛健委、滬蘇浙皖衛健系統、醫保系統、市場監督、高校、醫院及健康產業領導和專家百餘人參加論壇。論壇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委書記姜文寧主持。
  • 第三屆長三角科交會有什麼黑科技?機器人咖啡4.0升級版來了
    11月18日,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開幕,本屆科交會以「科技長三角,共享新未來」為主題,32座城市參與,超過300家企業參展,近200項技術成果供展示交易。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科交會上,將有一批科技成果完成「大集結」。在規劃的12000平方米展覽面積內,將重點圍繞汽車「新四化」、物聯網和集成電路、先進位造、生物醫療等領域打造專屬「空間」,「物聯網感存算一體化展區」「汽車創新技術展區」「先進位造展區」「生物醫療展區」和「前沿科技成果展區」5大展區,將呈現出一個未來已來的「科幻」世界。
  • 武漢大學在《自然》發表「人工光合作用」最新研究成果!
    格林威治時間9月9日《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在人工光合作用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趕緊和珞珞珈珈一起走近這群科研人。第一署名單位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博士後江卓和2015級博士徐曉暉為共同第一作者,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昝菱教授,上海科技大學Osamu Terasaki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上海科技興農成果助力脫貧攻堅
    在上海「科技興農」的成果中,許多項目都實現了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它們既豐富了市民的餐桌,又幫助了農民增收,還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彩色花菜種植技術正是其一。深綠色、淺綠色、翠綠色、紫色、橙色等一系列彩色花菜很受消費者關注,它們是上海市農科院功能花菜創新團隊的研究成果。
  • 上海分院與上海市嘉定區舉行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
    「嘉定·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地合作會議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在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科交會)期間舉辦。上海光機所研究員楊上陸、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楊勇分別對《基於「牛頓環」電阻焊點鋁合金關鍵技術》《空間高精度碳化矽光學部件》兩項科研成果進行分享和推介。與會企業家、專家圍繞相關技術成果進行對接和交流。
  • 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在上師大成立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28日報導:集聚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響應「菜籃子」「米袋子」和「美麗城市」工程,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27日正式成立。中科院院士許智宏、上海市農委副主任陸崢嶸、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吳平與上海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林在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上海師範大學與三省一市農科院共建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
    圖說: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致辭  馬亞寧 攝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下午,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四所農科院共建的上海師範大學長三角現代農業研究院揭牌。中科院院士許智宏、陳曉亞、林鴻宣、曹曉風、種康等國內業界專家學者,以及長三角三省一市農科院相關代表參加揭牌儀式。一直以來,上海師範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學校在農學和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的優勢,聚焦長三角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資源。
  • 上海金山區搭建研發共享平臺,助力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
    ,吸引了國內頂級碳纖維材料專家及行業領袖匯聚一堂,重點討論如何大力整合資源、開展合作研發、創新體制機制、以技術、人才、資本為核心要素,為打造面向長三角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生態圈提供重要支撐。 現場發起了長三角碳纖維複合材料研發資源共享服務平臺聯合倡議、「長三角碳谷綠灣示範區——打造長三角碳纖維產業生態圈」聯合倡議等,同時出爐上海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研究院發展報告。
  • 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人力資源融合發展論壇召開
    本次論壇圍繞「智匯、人才、產業、融合」為主題,旨在加強交流,緣聚共識,促進合作,促進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與人才的協同發展。主論壇議程由台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柯婉瑛主持,主題演講及圓桌論壇由傑特思哲諮詢(上海)創始人&CEO高翔主持。
  • 專家建議在上海合肥之後,長三角區域還要建南京杭州國家科學中心
    12月3日,「上海2020參事國是論壇暨長三角參事專題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來自滬蘇浙皖一市三省的政府參事、專家學者等百餘人,聚焦「長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戰略優勢、體現更大作為」開展探討。與會專家就推進長三角軌道交通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提出建議,在談到長三角科技創新時,來自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蔣伏心表示,近年來,我國製造業發展很快,技術創新也很快,但這基本上是一種偏市場的技術,而不是偏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創新,科學創新不足是制約目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短板。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 生物醫藥「新賽道」 大灣區與長三角競合下半場
    南方網訊 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又稱「張江藥谷」),華領醫藥研發生產部高級副總裁佘勁正準備新藥上市申報的材料,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就設在園區;100公裡之外,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管理公司產業服務部的沈正英剛結束企業回訪,她是園區企業基石生物專屬的「店小二」,為其提供「一站式」服務。長三角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
  • 「健康長三角:回顧•展望•開局」 ——上海交通大學健康...
    本次年度論壇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以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衛健委、醫保局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協辦。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健康長三角研究院院務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黃震出席論壇並講話。
  • 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
    近日,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通報了2019~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聯防聯動工作進展和「三省一市」地面沉降年度防治工作情況,並就《長三角區域地面沉降骨幹監測網建設實施方案》《長三角地區重大基礎設施沿線沉降發育特徵分析》等內容進行研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