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專家最新研究成果:生物人工肝來了!預計明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7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鄢和新、翟博、俞衛鋒教授團隊等與上海賽立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國際頂級轉化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合作發表研究論文,闡述了生物人工肝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該項技術用於實驗動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生物人工肝(BAL)的關鍵技術瓶頸突破,有望為肝衰竭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療方法和解決方案。(新民晚報)
仁濟醫院實現醫療電子票據全覆蓋
作為上海醫療電子票據首批試點單位之一,仁濟醫院成為全市首家全面啟用住院、門診、網際網路三類醫療電子票據的公立醫院,實現醫療電子票據全覆蓋。為進一步提高醫療收費票據使用便捷度,實現便民利民服務,強化醫療收入監督管理,有效防範虛假票據,根據財政部要求,上海市財政局、衛健委、醫療保障局在本市開展醫療收費電子票據試點工作。(文匯網)
AI向善:面對疫情,人工智慧顯示了「智慧擔當」
近日,跨越時空AI雲端峰會開幕,關於這次疫情防控,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說,上海將人工智慧技術深入應用到疫情態勢研判、傳播路徑分析、精準防控、有效治療及後續治理等各個環節。通過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科學決策依據,提高接診問診和診斷效率,加強遠程和在線技術服務、機器人智能作業等,為戰勝疫情提供堅實支撐。(解放日報)
AI助力治療靜脈血栓 滬第十人民醫院發布VTE防治管一體化模式
在2020年界人工智慧大會召開之際,作為全國VTE防治中心「優秀單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正式發布「基於AI的靜脈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一體化系統」,向全社會分享VTE防治的十院經驗。
醫院依據各學科特點和服務能力,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查找VTE的「高危因素」、早期診治方法,提高醫院的整體VTE防治水平,從而有效降低了醫院內VTE的發生率、致殘率和死亡率。
和過去人工相比,醫院的VTE風險評估比率提升了83%,風險評估時間縮減87%,系統每周平均可為全體醫護人員節省600小時工作時間。(新民晚報)
上海科研團隊牽頭的這項成果登上《細胞》!揭示肺腺癌分子全景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細胞》Cell正式發表了大規模臨床肺腺癌蛋白質組草圖繪製工作。該工作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譚敏佳研究員團隊牽頭的中國科學家團隊所完成,首次大規模、系統性構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圖和分子亞型特徵,為肺腺癌的精準醫療提供了重要資源和線索。(瀟湘晨報)
江蘇
高齡不是手術禁區 百歲老人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
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黎明領銜的醫學博士團隊為一位百歲老人完成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不到一個小時完成,術後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活動。近年來,南京市第一醫院王黎明教授團隊已先後為多位百歲的老人順利實施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療效良好。據王黎明介紹,為百歲老人實施手術,雖然有很大的風險,但不進行手術治療,則需長期臥床,相關併發症也大大增加。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事實上不少高齡病人可以耐受手術。(中國江蘇網)
嚴格落實高考醫療保障 南京同仁醫院為考生織就安全防護網
為保障高考的順利進行,7月7日-9日,南京同仁醫院在南師大附中江寧分校、臨江高級中學兩個考點設置醫療服務點,為考生、考務人員及家長做好醫療保障服務。
據悉,為保障此次高考順利進行,南京同仁醫院在每個服務點均配備了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及一名急救車駕駛員,急救車提前做好車輛保養維護,配備防暑降溫藥品、外傷包等醫療用品及相應的急救設備,車輛、設備、藥品每日檢查及時補充更新,為需要幫助的考生提供服務。(中國江蘇網)
東南大學中大醫院啟動2020「愛耳公益行動」
近日,東南大學中大醫院啟動第13屆「愛耳公益行動」,在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今年將有20名家庭貧困的耳缺損患者接受免費的耳再造手術。目前來自福建、安徽、江蘇地區的10名幸運兒,成為今年「愛耳公益行動」首批免費手術患者。專家指出,中大醫院第13屆「愛耳公益行動」活動仍在繼續,還有10個名額,名額滿了即止。(南京晨報)
蘇州試行醫保信用等級評價 連續兩年評差解除定點協議
蘇州將推行醫保信用分級分類差異化管理,引導定點門診部、診所、零售藥店依法誠信從業。《蘇州市定點門診部、診所醫療保障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蘇州市定點零售藥店醫療保障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已正式出臺,即將於8月15日起實施。據悉,首批實施範圍為蘇州市區(姑蘇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吳中區、相城區)區域內的定點門診部、診所、零售藥店。根據市級統籌進度,逐步擴展至蘇州市所有行政區域。(蘇州日報)
無錫市與南京醫科大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7月8日,市政府與南京醫科大學籤署合作框架協議,開啟雙方深化戰略合作新篇章。市委書記黃欽、南京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長青分別講話,市長杜小剛、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代表市校雙方籤署協議。副市長劉霞主持,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徐珊、丁強出席籤約儀式。(無錫要聞)
浙江
首批17家綜合醫院通過浙江省第四周期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
根據《浙江省醫院評審辦法》、《浙江省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2019版)》,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組織省醫院評審委員會評審認定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寧波市第一醫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溫州市人民醫院、湖州市中心醫院、嘉興市第一醫院、嘉興市第二醫院、紹興市人民醫院、金華市中心醫院、東陽市人民醫院、衢州市人民醫院、浙江省台州醫院、麗水市中心醫院共17家醫院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健康浙江)
浙大團隊給抗癌藥物穿「護甲」可直達病灶,殺死癌細胞
近日,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偉林教授團隊和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毛崢偉教授團隊,首次將具有類葡萄糖氧化酶作用的超小金納米粒子(Au NPs)原位結合在金屬有機框架(MOF)上,以用於級聯的化動力/飢餓治療,有效解決了單純化動力治療效果不佳的難題,大大提高了對肝癌的治療效果,為先進納米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成果近期於國際知名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影響因子15.84)刊登,該論文通訊作者為浙大二院王偉林教授、嚴盛教授和浙江大學高分子系毛崢偉教授,第一作者為浙大二院肝膽胰外科丁元博士。(文匯網)
那曲首個醫療教育培訓基地「寧波造」
昨天下午,西藏那曲比如縣醫療教育培訓基地落成儀式在比如縣人民醫院舉行。該基地是那曲首個醫療教育培訓基地,也是第九批寧波援藏工作組實施的「健康比如3.0」行動主要援助項目之一,由寧波援藏工作組募集計劃外援藏資金380萬元投資建成,核心區建築面積847.24平方米,將在比如縣夏曲鎮、白嘎鄉、達塘鄉設立3個分中心。(中國寧波網)
浙江省:全力推進 「三醫聯動」、「六醫統籌」深化醫改
7月7日,浙江省衛健委官網公布浙醫改聯席辦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醫聯動」「六醫統籌」工作的通知》,明確浙江省2020-2022年「三醫聯動」、「六醫統籌」的七大方面36條工作任務。(浙江省衛健委官網)
安徽
安醫大四附院上線網際網路醫院 7月在線複診免掛號費
日前,安醫大四附院「網際網路醫院」重磅上線,廣大市民群眾無需舟車勞頓來院,足不出戶在家即可與該院醫生面對面,享受便利醫療服務。
據了解,安醫大四附院網際網路醫院門診目前開設心血管內科、內分泌與代謝病科、神經內科、呼吸內科等四個科室,後期將逐步擴大。考慮疾病變化可能,為保障患者安全,該院在線看診,目前僅支持在醫院現場就診過的一些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的在線複診諮詢服務。建議長時間未到醫院面診過的患者及時面診。(安徽健康網)
東至縣衛生健康委迅速做好災後疾病防控工作
近日,池州東至縣連日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全縣各鄉鎮不同程度遭受洪澇災害,為做好受災地區醫療救治和疾病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該縣衛生健康委踐行「奉人民為上、視群眾為友、與健康同行」的健康服務理念,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緊急行動,迅速響應,第一時間成立救災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全縣衛生健康系統黨員幹部和衛生應急專業人員組建了1個物資保障小組、1個綜合信息小組、1個血吸蟲防控小組和3個防控指導小組。(中安健康網)
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談判品種在蕪擴圍實施
近日,安徽省首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談判品種在蕪湖市擴圍實施。與談判藥的情況類似,也將帶來大幅的降價,為患者減負。該批耗材包括2個大類,骨科脊柱類材料86個品種,總體平均降價53.4%,單個組件最大降幅95%;眼科人工晶體類8個品種,總體平均降價20.5%。這項惠民政策在我市落地後,將有效降低患者負擔,按2019年全市骨科脊柱類和人工晶體類產品採購額測算,執行後兩類產品年節約資金分別為440萬元和70萬元。(大江晚報)
「智醫助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
近日,「省衛生健康委2020年工作打算」發布,將圍繞加強衛生健康行業黨的建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健康脫貧、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建設、加快補齊醫療衛生服務短板等多方面做好工作,全力確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安徽建設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安徽省衛健委官網)
泗縣多措並舉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
7月10日,宿州泗縣多措並舉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一是發揮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作用;二是建立中醫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綜合防治網絡和工作機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秩序;三是由縣中醫院牽頭,根據各鄉鎮衛生院實際情況,逐步推進、重點幫扶,建設「中醫館」、「國醫堂;四是打造中醫藥技術示範村衛生室;五是由縣中醫院負責,建立健全繼續教育及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重點加強對基層進修人員中醫學科的培養。(安徽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