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飆升,原來七旬老漢後腹膜長了這個瘤,仁濟醫院膽胰外科和內...

2021-01-16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1月15日消息(記者楊靜)顧伯伯今年70多了,長期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服用多種藥物,血壓血糖均控制較差,收縮壓最高曾到300毫米汞柱(mmHg,正常值為140 mmHg以下)。 最近,顧伯伯因腦梗住院,CT檢查發現後腹膜有個較大團塊,最長直徑約7釐米。仁濟醫院膽胰外科和內分泌科團隊聯合診治後經手術「拆彈」成功。目前顧伯伯血壓血糖控制良好。

仁濟醫院膽胰外科和內分泌科團隊聯合「拆彈」成功(央廣網發 仁濟醫院供圖)

經仁濟醫院膽胰外科主任劉穎斌聯合內分泌科會診,初步判斷患者後腹膜團塊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性大,考慮副神經節瘤可能。經檢查發現患者腫瘤位置較高、體積較大,靠近肝臟、血管等重要臟器,稍有不慎可能引起術中大出血。同時,由於腫瘤性質的特殊性,術中觸碰腫瘤可能導致血壓巨大波動而危及生命。

如何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前提下將藏匿於腹中的腫瘤切除,同時又保證患者平穩渡過圍手術期,是擺在劉穎斌主任面前最大的挑戰。經驗豐富的劉穎斌主任並沒有急於手術,而是請來內分泌科主任麻靜。

麻靜團隊充分評估腫瘤內分泌功能發現,患者化驗結果顯示兒茶酚胺的代謝產物明顯升高,結合患者影像學表現,提示患者腹膜後團塊為副神經節瘤。區別於普通腫瘤在於,內分泌腫瘤不僅要區分良惡性,判斷是否存在腫瘤轉移,還需要評估內分泌功能,更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多發性內分泌腺瘤可能。內分泌科團隊還為患者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未提示患者存在相關基因突變。這讓顧伯伯一家人稍微鬆了口氣。

據麻靜介紹,副神經節瘤是一種引起內分泌性高血壓的少見神經內分泌腫瘤,腫瘤主要合成、分泌和釋放大量兒茶酚胺類物質。該病可以表現為陣發性高血壓、高血壓危象。危象發生時可表現為多臟器功能衰竭,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將此類腫瘤比喻為「炸彈」一點也不過分。高血壓危象可自發產生,也可因擠壓觸碰創傷情況下產生。如果未經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評估貿然手術,後果不堪設想。

一個月以後,患者經藥物調節後具備手術條件。劉穎斌主任團隊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完善的術前規劃,在麻醉科和手術室支持下,憑藉豐富的經驗、精準的判斷、精細的操作,成功將患者腫瘤乾淨利落完整地切除。目前顧伯伯血壓血糖控制良好。

仁濟醫院腹膜後腫瘤和內分泌團隊,由膽胰外科的腹膜後腫瘤專業組和內分泌團隊組成,團隊發揮各自優勢,通過精湛的手術和全面的全程內分泌管理,為患者提供規範診療和優質服務。

相關焦點

  • 仁濟醫院:「開每一刀都應該是藝術品」
    三甲醫院應該承擔起怎樣的社會責任,為大眾健康提供高水平、高效率的保駕護航?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據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2015年數據,仁濟醫院開展三四級手術總量共22843例,位列全市第一;在14種嚴重危害市民健康及生命的惡性腫瘤中,有5大腫瘤的收治患者數列全市前三,其餘9種也均進入前五名。
  • PCI 術後腹膜後血腫一例
    患者、男性、56歲,術前16天當地縣醫院明確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予擴管抗凝等藥物治療處理,胸痛、血壓當天得到控制,未有發生惡性心律失常及心衰,一周後心肌酶下降平穩轉我院,心彩超無心腔室擴大。有高血壓、糖尿病史。 右股動脈穿刺時發現患者動脈迂曲明顯,上35CM7F長鞘後見髂動脈可打直。
  • 破裂腹主動脈瘤搶救記!——益陽市中心醫院血管外科成功救治1名75歲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
    2020年11月10日晚上,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了正在臨時休息的血管外科主任熊建明,原來是一名75歲疑似腹主動脈瘤破裂患者正在轉診我院。普外科三病區—血管外科醫療團隊立即聯繫急診科和CT室做好準備。術前CT報告腹膜後血腫
  • 仁濟醫院完成浦東首例
    快和小布一起來看看吧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這次接到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的通知後,史女士迅速完成體檢,並安排好工作和家庭,於6月28日入住仁濟醫院血液科,移植組沈莉菁等醫生進行了相關治療,護理組進行了全方位的精心護理。7日2日上午,仁濟東院血液科病房按時進行了造血幹細胞採集。
  • 上海仁濟醫院發表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癌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袁蕙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科濟生物」)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
  • SK無錫醫院與上海仁濟醫院共建
    今天無錫高新區SK無錫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項目將聯合國內高等院校,深化產學研合作,培養優秀醫療人才,同時將利用SK集團在國際的影響力和資金實力儲備優秀的國際醫療人才。目前,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正在開展施工圖設計,預計年底前完成最終設計。
  • 仁濟醫院發表全球首個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成果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科主任翟博教授團隊與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CAR-GPC3 T細胞的發明人李宗海教授團隊共同合作完成的全球首個靶向GPC3的CAR-T細胞治療晚期肝細胞癌(HCC)的I期臨床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臨床癌症研究》(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人體探測的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探索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該設備問世曾被評為「2018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
  • 仁濟科普 | 腦垂體瘤,體積雖小,影響巨大!
    「垂體瘤 」垂體瘤是指起源於垂體組織的腺瘤,屬於顱內的一種常見良性腫瘤。垂體腺瘤的患病率約為1/1000左右。垂體腺瘤按大小可分為:微腺瘤(<10 mm)和大腺瘤(>=10毫米),各佔50%左右。
  • 精彩回顧與回放|全國胃腸間質瘤病理診斷規範化線上巡講第四講順利...
    基於提高全國病理醫生對胃腸間質瘤病理診斷水平的初衷,由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堅教授牽頭,聯合中國抗癌協會胃腸間質瘤專業委員會病理協作組和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業委員會胃腸間質瘤協作組
  • 仁濟醫院發表全球首個CAR-T...
    仁濟醫院腫瘤介入科施東華博士和史搖平博士為第一作者,李宗海教授和腫瘤介入科翟博教授為通訊作者。其中,有一名接受CAR-T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無瘤健康生存近5年,定期複查體內均未發現活性病灶,腫瘤標誌物指標正常,這位患者2015年7月正式入組相關CAR-T細胞治療。肝癌是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 七旬老人鋃鐺入獄為哪般?
    案情回放兒子意外身亡獲賠120萬年過七旬的楊老漢家住石棉縣永和鄉,和老伴薛阿婆共生育了三個子女,老兩口大半輩子都與黃土地打交道。晚年喪子的楊老漢、薛阿婆與中年喪夫的曉慶傷心欲絕,兩位老人目不識丁,只好由兒媳曉慶和外孫阿浩趕赴西藏處理楊三的後事。經過調解協商,用工單位一次性賠償死亡賠償金、撫養費、喪葬費共計120萬元。因楊老漢夫婦和曉慶在喪禮上哭成一團,根本無心接受賠償款。於是,用工單位便將這筆120萬的賠償金在2019年10月15日這天匯入了阿浩的銀行帳戶,後阿浩又轉到了薛阿婆的帳戶。
  • 援京檢測日記|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熊...
    我遲疑了片刻,轉身喊醒老公和孩子,告訴他們這個消息後就開始收拾起來。兩個睡夢中的孩子懵了,小兒子立馬哭了出來,喊道:「媽媽我不想你去!」大兒子問:「為什麼你明明在醫院一線,現在又要讓你去北京啊?」望著孩子,我平靜地答道:「因為這是我的工作。」(重慶市援京檢驗檢測隊出徵現場)下午4點,檢測隊集結完畢趕往機場。
  • 仁濟醫院成滬第三家造血幹細胞採集移植中心
    圖說:史女士在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 院方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7月2日,35歲的史女士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血液科完成造血幹細胞採集,成為該院完成的首例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這也是浦東地區首例、上海第497例造血幹細胞採集
  • 心房上長了雞蛋大的粘液瘤 專家為老人巧施施全胸腔鏡下微創心臟手術
    七旬老人李大爺胸痛、頭暈、乏力十多天,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原來左心房上長了個叫粘液瘤的良性腫瘤。瘤子雖說是良性的,但個頭卻不小,有雞蛋大小,完全擋在二尖瓣的瓣口,易造成栓塞,隨時會發生猝死。這該如何是好?
  •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圖說:uEXPLORER 探索者 院方供圖(下同)近日,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uEXPLORER 探索者在仁濟醫院核醫學科完成裝機。這臺2米長的全景動態PET-CT成像系統可一次實現整個人體的全景採集,並完成所有組織和器官同時成像。
  • 隨訪78個月,仁濟醫院完成世界首個間質性肺病風險預測模型
    日前,國際著名醫學雜誌《胸》(CHEST)在線發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風溼科鮑春德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肌病性皮肌炎相關間質性肺疾病的死亡風險預測模型(FLAIR模型)。患者除具備抗黑色瘤分化相關基因(MDA5)抗體這一血清學標誌外,通常表現為特徵性的皮疹、相對輕微的肌病和快速進展的間質性肺病,當ADM患者伴有間質性肺病(ILD)時往往在發病一年內死於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病和呼吸衰竭,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0%-60%。鮑春德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該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
  • 打麻將突發腦出血 搶救及時老漢逃了一劫
    近日,一位62歲的老漢正打麻將的時候,突然感到頭暈、頭痛、噁心,同時右側肢體動彈不得,家人隨即把他送到鞍山市長大醫院急診就診。經檢查後,老漢是急性左側丘腦出血,經及時搶救和悉心照料,患者康復出院,算是逃過了一劫。
  • 「人體哈勃望遠鏡」落戶仁濟醫院 2分鐘完成全身掃描-中新社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1日電(記者 陳靜)仁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