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古稱「四塞之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四川與沿海地區的最大差距在於思想解放程度上的差距。四十年前,四川曾是中國改革的發源地和主戰場,但在隨後的發展中,四川雖奮起直追,到2017年底成為全國高居第六的GDP總量,但GDP總量僅佔全國的4.4%,人均GDP只相當於全國的74.8%,不平衡欠發達仍是四川省情。今年春,省委書記彭清華同志號召全省幹部群眾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識」,將一張藍圖繪到底。從4月中旬開始,全省上下開啟「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掀起了思想大解放、觀念大轉變的熱潮。通過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調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剖析了「盆地意識」之表現和根源,進一步增強了危機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注入持久的思想解放動力。
一、「盆地意識」之危害仍需反思
三十年前,四川省第五次黨代會號召四川人民要增強開放的商品經濟意識,克服封閉的「盆地意識」,我省主流媒體長達數月陸續刊載關於「盆地意識」大討論文章。當年社會各界圍繞四川破除「盆地意識」問題,從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對此展開了一系列探索和剖析,大家普遍認為自足、自滿、自大、閉性、落後及區域狹隘是「盆地意識」的主要表現。在四川省委的強力推動下,四川一直致力於克服「盆地意識」,倡導樹立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改革精神。三十年來,一些落後封閉的意識已逐漸被四川人所拋棄,但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與發達省市相比,「盆地意識」仍然存留於部分幹部群眾頭腦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在此次「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廣大黨員幹部通過下基層了解實情,各縣市互相交流,出省考察學習,對表對標反思了自己思想中仍然存在著的「盆地意識」。
一是視野狹窄的小氣。一些人偏安一隅,思想「翻不過二郎山」;有的人思想狹隘、目光短淺,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缺乏長遠的科學規劃;有的人看到的是個人的、部門的、眼前的利益,依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缺乏大局意識和整體思維;有的人缺乏博大的開放胸懷,思考問題囿於國內省內,缺乏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的全球視野。
二是小富即安的惰氣。古人云「窮則思變」,四川自古沃野千裡,風調雨順,川人自詡天府之國,富足安逸,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絕大多數群眾邁入小康,有的人便在思想上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三是思想僵化的暮氣。有的人未老先衰、暮氣沉沉,思想跟不上形勢,面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矛盾、新問題,找不到思路、打不開局面。有的不能跳出四川看四川,慣性思維嚴重,不願走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不願學習別人好經驗,總認為四川最好。
二、新時代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在新時代,我國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四川是中國的縮影,同時又地處盆地,「盆地意識」至今仍存留於一些黨員幹部的頭腦中,更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
首先,需要振奮精神,重整行裝再出發。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彰顯了新一屆四川省委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完善了新時代治蜀興川的總體謀劃和戰略布局,形成了對事關四川發展全局若干重大問題的高度共識,號角已吹響、方向已明確,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切實領會精神、貫徹落實。
其次,需要調整思路,善變劣勢為優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體,都具有兩面性。在一定條件下,壞事可以變好事、劣勢可以變優勢。只要我們調整思路,打破「盆地意識」,四川盆地的劣勢就可以變優勢,「盆地」可以變「高地」,比如資源大省的豐富物產可以使四川成為物流的高地,科教大省的深厚底蘊可以使四川此為人才的高地,等等。
最後,需要搶抓機遇,乘勢而為上臺階。目前,發展不足雖然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問題,但四川同時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開發開放等國家重大戰略,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區、天府國際機場、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自由貿易試驗區、綿陽科技城、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等國家重大布局,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等國家重大政策,在四川交匯疊加,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機遇可遇不可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搶抓機遇,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三、解放思想之路徑仍需探尋
解放思想不等於胡思亂想,必須探尋可行之路徑。
第一,不忘初心仍是根本。民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解放思想要以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四川要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觀,時時警醒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是否與老百姓的需求和承受度相契合。
第二,切實的調研仍是前提。毛澤東同志的名言「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早就深入人心,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毛澤東同志還說過:「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這次全省的「三大活動」成果豐碩,從4月中旬啟動到5月底,省級層面22個重點調研課題已全面完成。同時,各市(州)共確定了419個課題,其中省重點關注課題94個;省直各部門確定了368個課題,其中省重點關注課題98個梳理發現,這些調研課題也陸續完成。5月28日至29日上午召開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成果交流匯報會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上,省委書記彭清華同志逐一對22個重點課題調研成果進行點評、給予肯定。他指出「不少調研報告研究了長期沒破解的棘手問題,觸及了多年沒觸碰過的複雜矛盾,研究了以前未遇到過的最新情況,提出了不少對策建議」。
第三,建立長效學習機制,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堅持解放思想必須弘揚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樹立創新思維和辯證思維。這就必須使「兩學一做」常態化,黨員幹部必須自覺把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作為自己的日常緊迫任務。
第四,加強組織建設保障解放思想。思想路線必須要有組織路線作保證。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賢任能,始終把選人用人作為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來抓。在今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面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第五,建立和完善允許試驗及容錯糾錯機制。解放思想需要有健全的激勵機製做保障。真理要放到具有試驗性的實踐中去檢驗,因此,我們要像鄧小平同志所號召的那樣,允許大膽試、大膽闖,鼓勵多樣性和創新思維,並建立相應的容錯糾錯機制和激勵機制,一旦發現被實踐證明確實是錯了的,要有「有錯必糾」的勇氣。要做到這一點,不僅理論的創造者要有這種精神,而且廣大的人民群眾也要有允許犯錯誤和允許改正錯誤的健康心理。近年來我省各市州相繼出臺的「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的若干意見」「正向激勵幹部的若干措施」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這次「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一些地市州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這些意見和措施,這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所取得的制度成果。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今年建院60周年,作為省委省政府的智囊機構,我們一定圍繞全省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努力為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識和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持續智力支持。(作者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