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申明: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生經益氣湯,版權歸相關人員所有,切勿私自轉載!
馬尾神經損傷在西醫上大部分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或者是爆裂性骨折導致骨塊直接損傷而出現的一種神經損傷類的疑難雜症。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下肢麻木無力這種情況呢?西醫上稱為腰2到尾1出現病變或者損傷都會導致會陰區、臀部或鞍區的疼痛,接著會感覺麻木同時會出現肛門,下肢、和臀部的肌肉無力和癱瘓。甚至有的病人出現大小便的障礙,二便困難、尿失禁、便秘、性功能減退或者消失等情況。
中醫上對馬尾神經損傷造成的麻木感有著較為清晰的解讀,中醫學有「久病人絡」之說,而麻木無力被大夫認為主要是因為正氣不足,寒溼之邪侵襲所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閉阻而發。
中醫對這種麻木無力的情況歸屬為中醫學的「痺症」範疇。因神經損傷後氣血之變有虛有實,實則為氣滯血瘀 ,虛在於氣虛血少。損傷後經筋離斷,經隧阻滯,必然瘀阻於內,而氣則因瘀而滯,故病人產生麻木等情況,因氣血跟不上所以氣力弱,所以病人多數會產生,酸軟,無力,發冷,僵硬,發緊等等不同病症出現。
這也就是為什麼馬尾神經後會導致人們身體出現麻木的情況的中醫原因了。
那麼這種麻木應該如何醫治呢?
早期的病人可以嘗試針灸輔助加上鍛鍊配合嘗試恢復,如果效果不明顯,後續則需要中醫藥物治療,而中醫療法遵從《內經》提出的治痿獨取陽明」原則,在治療本病的過程中顧忌脾胃功能,只有脾胃健旺,飲食得曾,胃津得復,臟腑氣血功能才會旺盛,筋脈才更容易得以濡養;
滋肝補腎讓身體內部調結滋補營養成分讓虧虛部分加以恢復,從而促進神經因子的再生,加速恢復的進展;
再對麻木、疼痛、發涼等症狀用溫陽化瘀的方法運用西紅花、桂枝、細辛、牛膝、黃芪等為主的溫通活血的藥物加減方劑,使得經絡疏通,益氣活血,而經絡貫通後,氣血運行,之前萎靡無力的經絡得到血液的濡養,功能恢復正常,從而病人麻木感消失、體溫感知明朗,氣血之力提升,也就會讓發冷、沒力氣、僵硬的情況逐漸消失。
馬尾神經損傷又叫麻痺痿症,常見於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爆裂性骨折和手術不可避免的牽連損傷導致,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30歲到40歲人群中患有頸椎或者腰椎疾病的人有59.1%;50歲到60歲人群中,患此病種的人比例達到71%;而60歲以上的人群,該比例更是攀升至82%。
其中人群不乏一些健身行業、(伏案工作)辦公室、司機、學生、老師、家務、經常出差坐火車或飛機、懷孕、打牌、打噴嚏、流水線工作、保安、工人(電工、瓦工、木匠)等,包攬了社會上95%以上的人們生活必須的工作。而如今的數據不減反增,其中壓迫神經導致馬尾神經損傷的有很大一部分,損傷到馬尾神經損傷卻不知道這個病的又有一部分。
西醫術後針對馬尾神經損傷患者通常都是開出一些甲鈷胺、谷維素、銀杏葉提取物或者是鼠神經生長因子等一些營養神經的維生素類的藥物來緩解提升恢復的速度,但是大部分效果平淡,並且長期服用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皮疹、乏力等不良反應。長期服用無反應的患者甚至是因為病情久治不愈產生抑鬱、恐慌、消極等非運動症狀,對病情發展大大不利,甚至有的患者加深了疾病,從身心上都非常痛苦。
而近些年中醫對待馬尾神經損傷有了新的研究,中醫療法根據病人情況隨症加減、一人一方來針對性用藥治療本病,因長期穩定的效果和大量患者的肯定,而備受病人好評。對本病的治療是從兩個方面來綜合性治療調理病情,從而得到人體功能的恢復,促進提升病人恢復的時間。
第一個方面是對於括約肌的能力恢復,調劑膀胱收縮力,增強腸胃蠕動,恢復性功能;第二個方面是對於感知障礙的症狀治療,疏經通絡、益氣養血為準則,待氣血恢復,血液流通,萎縮的肌肉,麻木疼痛、感知異常自然而然會得以緩解,逐漸好轉。
趙大夫認為馬尾神經損傷的主要病機特點是脾胃不和、肝腎虧損、髓枯筋痿、經髓阻滯,治療以疏氣和胃、滋肝補腎、溫陽化瘀、益氣活血、疏經通絡為基本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