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金生麗水 綠透江南
——浙江麗水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丁 罡 許偉明
《 人民日報 》( 2016年08月01日 12 版)
麗水廈河全景。
程昌福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
十年來,麗水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第一擔當,不斷強化生態自信,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樣板、爭當「雙區」示範,努力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開路先鋒。
回望十年,麗水綠色生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生態保護紮實推進,生態經濟蓬勃發展,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生態自覺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條發展與生態協調、富裕與美麗雙贏的山區科學發展新路。
十年一曲生態之歌
2008年7月,麗水在全國率先發布了第一個地級市《麗水市生態文明建設綱要(2008—2020)》。
2013年12月,省委提出「不考核麗水GDP和工業增加值」後,麗水迅速行動,進一步提出要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打造全國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雙示範區」。
2016年6月,麗水在認真回顧過去十年生態創建的基礎上,突出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民生導向,進一步作出了《中共麗水市委關於補短板、增後勁,推動「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的決定》,推動麗水生態文明建設站上了一個新臺階。
從「生態立市」到「生態發展」再到「生態惠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根植麗水大地,融入群眾血液,成為麗水人民的共同意願和自覺行動。麗水先後被列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先後創成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唱響了一曲新時期的生態文明之歌。
生態文明共建共享
7月的麗水,使人沉醉。
在大自然繽紛的色彩中,綠最吸引眼球,因為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種意境,更是一種品質。這份綠來自於「兩美浙江」的貫徹,來自於「三改一拆」「四邊區域潔淨行動」「五水共治」「六邊三化三美」等美麗城鄉建設「組合拳」的施行。
2015年,麗水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向全省交出了一份美麗答卷:全市跨行政區域交界斷面水質達標率100%,總體水質同比提高20%;全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96個斷面中達到Ⅰ—Ⅲ類水質的有95個,佔98.96%;水環境質量全省第一。
「麗水有98.96%的河道,都是可遊泳的河,這在全省11個地市中遙遙領先,而麗水也將會不斷地加強環境治理,爭取幾年內所有河道都可以遊泳。」麗水市環保局局長劉海明說。
麗水治水,治得一城春水的同時,更將一江清流送出城,滋養著六江。浙江治水,福建受益,兩地因水產生的隔閡,又因治水而消。這段佳話如今已經被鐫刻成碑,坐落於浙閩交界處,兩地人民還修建了親水亭,願這一江春水,源遠流長。
治水只是麗水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在更為廣闊的天地裡,已經實施十年的生態建設正努力守護著這些誘人的綠、清新的綠、蓬勃的綠、詩意的綠,正努力將麗水人的生活繪成幸福的原色。
麗水的森林覆蓋率常年穩定在80%以上,全國第二。空氣品質全國前十,而且是唯一的非沿海、低海拔城市。先後被授予「國際休閒養生城市」「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氣候養生之鄉」, 成為名副其實的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2015年,麗水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已連續12年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連續8年全省第一,生態文明總指數躍居全省第一。
簡單數字的背後,是一幅幅天藍雲白、水綠山青的生動畫面,是麗水歷屆領導人孜孜不倦的奮力追求,是全市上下的十年堅守。
如今的麗水已然美不勝收。這裡有帆影重重、船槳聲聲的悠閒時光;有鄉土、鄰裡的古村情結。她的梯田雲海,上了高考題;她的古村,深藏了歲月的滄桑和古樸的風情。這個一年365天幾乎零霧霾天的古老城市因為環境的改善而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滋養著260多萬麗水人民。
生態麗水換來金山銀山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指引下,麗水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全面推動農產品轉化為旅遊地商品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綠色環保、高效低耗、高端低碳」的生態工業,著力培育千億級的生態旅遊第一戰略支柱產業,生態經濟成了麗水發展的強大引擎。
松陽縣是著名的「中國名茶之鄉」。大力推進農旅融合。建成了60公裡松陰溪濱水綠道茶鄉體驗環線;創建了浙江省首個以茶園景觀為特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培育了「茶隱」「小茶姑娘」「茶田李下」等一批高品質民宿;每年舉辦「茶」主題全國攝影大賽、全國大學生寫生大賽、浙江山地自行車公開賽等賽事活動,走出了一條以茶興業、以茶富民的綠色發展之路,生態農業成了真正的富民產業。
麗水已累計培育「三品」認證農產品1036個,創建生態精品農產品657個,有十大類1000多種農產品實現上網銷售,年銷售額突破20億元。「十二五」農民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3.6%,比全省高2.1個百分點,比全國高4個百分點。
2007年7月3日,遂昌一家年產鋼材12萬餘噸的煉鋼廠被關停,18臺電爐被現場拆除,打響了浙江淘汰落後產能「第一槍」。
淘汰落後產能並沒有嚇退工業企業,反而使優質企業脫穎而出;提高招商門檻並沒有使高端產業卻步,反而使他們更加嚮往生態良好的麗水。目前,麗水工業園區主導產業集聚度達到60%以上,工業總量、發展質量逐步提高。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時代,麗水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內修外煉」,提升綠色GDP的成色。
如今,麗水更是把生態工業作為生態產業啟動點,研究制定分級分類的生態產業績效評價考核辦法,出臺實施《麗水市生態工業發展負面清單制度》《生態工業績效評價考核獎勵辦法》《工業企業績效綜合評價和要素差別化管理的實施意見》。近兩年,麗水每年整治、淘汰各類低端落後企業1000家以上,擠壓黑色GDP100億元;每年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00個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持續增長,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銀山。
好環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被麗水人民實實在在感知。
去年年初,在一場特殊的拍賣會上,來自上海、杭州等地的6家旅行社又以58萬元的價格,拍下了遂昌縣高坪鄉的「好空氣」。
空氣也能賣錢?這不是天方夜譚。遂昌高坪的養生鄉村遊在麗水啟動最早,嘗到甜頭最早,也最能體現麗水旅遊的發展前景。
白牆黛瓦、樹擁村舍的淳樸環境讓人傾心;空谷幽蘭般的清新空氣讓人舒心;有機美味的高山蔬菜讓人放心……高坪新村黨支部書記、遂昌縣裡高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包孫雄說:「有的人來一住就是一兩個月,不少都是回頭客,就是在這裡修身養性,都覺得很舒服!」
藉助好環境釋放「生態紅利」,如今,麗水旅遊呈爆發式發展,旅遊形態也由觀光遊轉向休閒養生遊,全市接待旅遊總人數與旅遊總收入連續9年增幅居浙江第一,麗水成為華東地區地級市中首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去年,麗水旅遊業佔GDP比重達到7%,創歷史最高水平。
2015年,麗水人均GDP達到51632元,是2005年的3.5倍;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8.4∶45.6∶46,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今年上半年進一步調整到8.2∶41.9∶49.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是2005年的4倍多,增速連續7年全省第一;9縣(市、區)全部摘掉了欠發達的「窮帽子」。
守著綠水青山一定能收穫金山銀山!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點,麗水滿懷豪情,信心百倍。麗水將始終遵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定不移舉生態旗、創生態業,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奮力打造「兩山」樣板、爭當「雙區」示範。麗水將進一步爭當「兩山」的排頭兵,凸顯擔當本色,牢牢把握「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發展主線,嚴格遵循「全域統籌、生態引領、城鄉一體」發展路徑,打造美麗環境、發展美麗經濟、創造美好生活,確保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生態美、產業優、機制活、百姓富、社會文明程度高」的美麗幸福新麗水。麗水將進一步堅定「兩山」的自信心,凸顯生態底色,堅持治水、治氣、治山、治土「四個治」一起抓,確保麗水生態底色永不褪色、永不變色,讓好山好水好空氣,既能惠及麗水人民,還能惠及全省、全國人民。麗水將進一步堅持「兩山」的辯證法,凸顯發展特色,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帶來金山銀山,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切實體現好「尤為如此」的示範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