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權正在辦公。張寶林 攝
長城網秦皇島5月3日訊(記者 張寶林)5月1日,秦皇島市盤龍透水條紋磚廠廠長鄭洪權來到海港區北部杜莊的老廠區,看著自己辛苦十年建設的廠區復歸山野,在他的臉上沒有惋惜和悲傷,有的只是留戀和堅毅。而在撫寧區撫寧鎮的新廠區,鄭洪權望著三條日生產透水磚3000平方米的全自動磚機生產線、透水混凝土日施工能力達5000平方米能力的企業,陷入沉思。
眾裡尋他千百度,毅然轉型透水磚
1990年畢業分配到秦皇島市某國營單位機電設備科的鄭洪權,有過一張報紙一杯水的清閒日子。可百十元的工資,還要供弟弟妹妹上學,生活所迫,幹了不到3年,他乾脆辭職,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做有工地就進、見門就敲的建材推銷工作。歷經15年,因為沒有資金,只能做些對縫業務。
靠對縫既控制不了買方,也制約不了賣方,而市場流通加快,通訊日益發達,生意愈加艱難。「只有做屬於自己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上掌握主動權。」鄭洪權介紹,當時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判斷,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混凝土磚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大,且產品門檻低、投資相對小,介入相對容易些。2008年,湊上自己工作後18年所有的積蓄,又用妹妹的樓房貸款10萬元,湊了40萬元開始籌建廠房,購買設備。
鄭洪權介紹透水混凝土結構。張寶林 攝
廠址選在原撫寧縣杜莊鎮偏僻山溝裡的荒山坡上,廠區、廠房靠自己、家人和工人們一鎬一鍬、挖山不止,終於整理出一塊300平方米平地,建起自己第一個小廠。
創業伊始,鄭洪權制定了一個原則:質量至上,以誠相待,把每一位客戶都當做朋友。憑著以前積累的人脈,銷路不錯,廠子發展的還算順利。
鄭洪權(左)與專家一起研究透水磚設備。張寶林 攝
後來好多小廠蜂擁而上,高質量產品在價格競爭上沒有任何優勢,要想繼續做有良心的企業,要麼倒閉,要麼轉型。而在鄭洪權內心深處,有個多年的願望:讓城市四溢的雨水滲入地下,減小內澇,保護有限的水資源,生產透水磚。
「說到轉型,既是應對競爭的被動選擇,也是順應時代的主動出擊。」2010年,鄭洪權以破釜沉舟的勇氣,毅然在撫寧區撫寧鎮建了一個新廠,產品定位為生產透水磚及其相關產品。
雄關漫道不言棄,只為探索粘合劑
2010年,國內生產透水磚的企業沒有幾家,考察北京第一家透水磚企業時,接待人員只介紹產品特點和價格,生產車間根本不讓進。
「合作?可以,但膠水屬專利,6萬元1噸!那次,軟磨硬泡的只帶回兩塊樣品磚。」從此,鄭洪權拼命地買書,了解關於膠凝劑的相關性能,聯繫廠家郵購各種樣品,用不同的原材料、不同添加劑重複試驗,最後研製成功有機膠透水磚。
透水混凝土試驗場。張寶林 攝
「可這種產品最大缺點是不耐候,抗紫外線性能弱,強度低,抗凍性差,而且成本太高,最後放棄了推廣。這次給我的觸動很大,卻增強了我的信心: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回憶起當時的情形,鄭洪權目光炯炯。
在北京第二家透水磚企業,鄭洪權以合作形式洽談,但必須花15萬元購買配方。「這家企業透水磚的強度高,但透水性差,說明制磚設備先進,不買專利看看設備也行。可企業說不籤訂技術轉讓合同、不交款,不讓進車間。無奈,我像個密探似的在工廠周邊一天又一天等工人下班,渴望得到制磚機廠家信息,最後還是無功返回。」鄭洪權介紹。
鄭洪權不甘心。第二次去後,連續守候在一個工人家門口,可想盡招數仍沒有收穫。直到有一天磚機出現故障,工人談論給廠家電話求援時,獲得一些隻言片語信息。
透水混凝土施工現場。張寶林 攝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鄭洪權如獲至寶,按著城市大致廠名,幾經周折找到磚機廠家,果斷訂購一套新設備,並和銷售人員成為朋友,得到一個生產透水磚質量好的企業信息。
於是鄭洪權奔向南方某城市。「我家生產的磚強度和透水率確實好。但核心是膠凝劑,每噸8萬元,另加10萬元配方,一分錢都不能少!」
面對重重封鎖,鄭洪權急啦!守在這家工廠附近的賓館,等送貨運輸車,最後跟著膠凝劑運輸車跑,終於找到生產膠凝劑的廠家。廠負責人介紹:「我們廠生產的膠凝劑無味、無汙染,質量國內數一數二,但我們不懂做磚的配比。況且,天下也沒有統一配比,因為各地的原材料、水泥等性能指標都不同,只能自己探索。」
透水率和強度是一對矛盾,如何在提高強度下保證透水率是透水磚成功的關鍵。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鄭洪權買了5桶膠,回到工廠組織技術人員,用不同原材料,不同組分的膠凝劑、添加劑配比,同時調整磚機參數,反覆進行試驗。最終,盤龍透水磚產品經過國家建材院檢測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產品質量受到社會廣泛認可,相繼在秦皇島市市民中心、秦皇島西部快速路、在建的園博會等多個重點工程中得到應用,受到用戶信賴並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關係。
鍥而不捨搞試驗,拓展領域贏市場
彩色透水混凝土工程,由於美觀、整體性好、個性化突出、施工便利等諸多優勢,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鄭洪權在研製透水磚的同時,著手研究透水混凝土。由於透水性的要求,混凝土只能保持鬆散狀態,留有透水通道,才能滿足功能要求。生產時,如果水泥用量太多,就堵死了透水通道;如果水量太多,混凝土就會出漿也會堵死透水通道;如果振搗力過大,又會使混凝土密實或者出漿,失去透水性;如果水泥量小,振搗力小,又會降低強度。透水混凝土相較透水磚施工難度更大,技術含量更高。
大型灑水車進行透水效果演示。張寶林 攝
秦皇島當地也有部分工程進行嘗試,很多企業競相參與試點,可結果卻普遍存在要麼透水性好但沒強度,一個冬夏就變成了豆腐渣工程;要麼有強度但不透水,透水混凝土名不副實。
「水泥用量最小化保證道路強度最大化,是保證透水混凝土成功的關鍵。」鄭洪權在考察南方某市一個生態公園項目時發現,即使在四季如春的江南,有的透水混凝土依然出現風化、脫落現象。「何況冰雪嚴寒的北方呢?所以在產品的研發和推廣上,必須嚴之又嚴,慎之又慎。」鄭洪權像是說給自己聽一樣。
以透水磚的技術為基礎,結合透水膠凝劑、水泥、砂石、用水量、振搗力等進行分別試驗。每組試塊分別對透水率、凍融性、抗壓強度、抗折強度等指標逐一測試,反覆試驗。經過幾年努力,透水混凝土終於成功,透水率、強度、抗凍性指標都達到國家標準,配比終於定型。
成功後並沒急於推向市場,而且婉拒了一些單位到工地做樣板的邀請,先在廠區修建標準的海綿庭院,由工程車長期碾壓,在日曬、風吹、雪凍等極端條件下檢驗兩年之後,沒有任何問題後才推向市場。
在撫寧區標誌性工程3.5公裡長的花海大道施工現場,總重30噸的消防水車,行駛在透水混凝土路面上,正在向參觀者演示混凝土的效果。但見水落之處路面滴水不存,車過之處路面毫髮未損,令參觀者嘖嘖讚嘆。此刻,鄭洪權一改他的沉默寡言:「除了強度和透水率領先之外,還有三個特點是獨一無二的,第一,這款產品室外溫度在30℃以下施工不需養護,因為水分蒸發之前水化過程已經結束。第二,水性膠凝劑屬於礦物基,和易性好,保證性能穩定,且無汙染,無揮發,環保安全。第三,膠凝劑減少水泥用量,增加水泥強度,耐候性好,抗壓強度可達到C30以上。」鄭洪權如數家珍,透水混凝土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
目前,該廠引起燕山大學等高校和秦皇島市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加強產學研合作,拓寬發展空間,致力於海綿城市的提供商和服務商,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力圖再上新臺階。」鄭洪權信心滿滿。